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7-05-23 相關院校:山東大學
傅永軍
籍貫:山東臨沂
學歷與學位:1978.10-1982.7山東大學哲學系哲學學士
1983.9-1986.7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哲學碩士
1995.9-1998.12山東大學國政學院法學博士
主要研究領域:
詮釋學與中西比較哲學
哈貝馬斯哲學與社會批判理論
康德哲學
宗教哲學與政治哲學
現任職務: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山東大學哲學系主任
山東大學中國詮釋學研究中心主任;詮釋學與比較哲學研究所所長
《中國詮釋學》主編
學術兼職:
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
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詮釋學專業委員會召集人兼秘書長
山東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副會長
山東省高等學校學報理事會副理事長(2006-2008)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兼職教授(2008-)
臺灣佛光大學專任客座教授(2004)
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員(2009,2015)
大連理工大學兼職教授(2011-)
日本國東日本國際大學客座教授(2012-)
中國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理事(2014-)
山東省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副會長(2014-)
國(境)外訪學經歷: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哲學系訪問學者(2006)
英國巴斯大學歐洲研究中心訪問學者(2007)
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2009,2015)
日本東日本國際大學訪問學者(2014)
所獲主要榮譽:
《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研究叢書》,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1)。
《法蘭克福學派的現代性理論》,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09)。
《泰山·金橄欖(社會哲學)》叢書,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999)。
《基督教信仰的理性詮釋——康德“哲學釋經原理”批判》,山東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2014)。
《哈貝馬斯“晚期資本主義危機理論”述評》,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0)。
《合理性與當代資本主義——法蘭克福學派當代資本主義理論研究》,山東省優秀博士論文獎(2000)。
《哈貝馬斯宗教哲學思想研究》(作者:鐵省林),山東省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獎(2009)。
《哈貝馬斯“道德證立”邏輯研究》(作者:陳太明),山東省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獎(2015)。
《倫理的一神教與唯一神的倫理確認——利奧·拜克自由神學思想的現代意義》,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1)。
《西方哲學范疇理論》,山東省教育委員會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二等獎(1994)。
《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研究叢書》,第三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提名獎(2010)。
“外國哲學教學內容的拓展與更新”,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外國哲學教學內容的拓展與更新”,教育部“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997)。
山東大學首屆“十大教學名師”(2003)。
國務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08)。
2012年山東大學優秀教師。
主要著作(包括譯著和參編教材):
《絕對視域中的康德宗教哲學:從倫理神學到道德宗教》,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啟蒙、批判詮釋與宗教倫理》,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年。
《法蘭克福學派現代性理論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控制與反抗:社會批判理論與當代資本主義》,泰山出版社,1998年。
《灰色理論樹上的常青藤:康德哲學巡覽》,明天出版社,1993年。
《宗教與哲學:西方視域中互動關系研究》(合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4年。
《批判的意義:馬爾庫塞、哈貝馬斯文化與意識形態批判理論研究》(合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年。
《詩意的精神:黑格爾哲學概略》(合著),明天出版社,1995年。
《證據與信仰:十七世紀以來的哲學與宗教》(合譯),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
《超越啟蒙時代:社會理論家的生活與思想》(合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
《猶太教的本質》(合譯),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
《形而上學及其任務:關于知識的范疇基礎研究》(校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
《猶太哲學史》(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經學十二講》,主編,中華書局,2007年。
《現代猶太哲學》(合著),人民出版社,1999年。
《現代性的蹤跡:啟蒙時期的社會政治哲學》(合著),泰山出版社,1998年。
《西方哲學范疇理論》(合編,副主編),山東大學出版社,1993年。
《西方哲學詞典》(合編,副主編),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
《西方哲學教程》(合編,副主編),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年。
《現代西方哲學》(參編),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2年。
《西方哲學史新編》(參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西方哲學史》(參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重點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
主要論文
傅永軍(2016),再論東亞儒學的建構邏輯——以黃俊杰的相關論述為中心,《周易研究》,第1期,PP.78-90.
傅永軍(2015),康德論善的原則的客觀實在性,《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第1期,PP.111-118.
金小燕傅永軍(2015),諫親:儒家孝道的“實踐智慧”,《理論學刊》,第5期,PP.61-68.
傅永軍(2014),人性與和平——墨子和平思想的當代價值,《東岳論叢》,2015年第3期,PP.101-106.
○傅永軍(2014),“人性と平和——墨子の平和思想現代的価値”(日文版),發表在《東洋研究》第四號PP.22-31.
傅永軍(2014),宗教與哲學互動關系芻議,《求是學刊》,第1期。PP.28-35.
陳太明傅永軍(2014),交往行動理論視角下現代道德合法化危機的根源,《山東社會科學》,第六期。PP.18-24.
傅永軍(2014),人性と平和——墨子の平和思想現代的価値,《東洋研究》第四號,PP.22-31.
傅永軍陳磊(2014),中國哲學走向世界,《社會科學報》,2014年8月20日。
傅永軍(2013),從哲學詮釋學到批判詮釋學,《世界哲學》,第5期,PP.72-79.
傅永軍(2013),君子:先知還是師儒?,《理論學刊》,第7期,PP.68-71.
張曉梅傅永軍(2013),“啟蒙之罪”的修辭詮證——隱喻與《啟蒙辯證法》,《中國詮釋學》第10輯,PP.121-135.
傅永軍,尚文華(2012),道德情感與心靈改善——兼論康德理性宗教的道德奠基,《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5期,PP.14-21.
傅永軍(2012):基督教信仰的理性詮釋——康德“哲學釋經原理”批判,《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5期。PP.14-21。
傅永軍(2012):全球倫理與孔子的德性之思——《全球倫理宣言》再省思,《云南大學學報》第4期,PP.58-63。
傅永軍徐聞(2012):道德知識真理性的詮證,《中國詮釋學》第九輯,山東人民出版社,PP.281-287。
傅永軍,尚文華(2012):康德與人性論,《宗教與哲學》,第一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PP.127-142。
傅永軍(2011),“交往行為的意義及其解釋”,《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2期。PP.61-68。
傅永軍、楊東東(2011),“實踐、應用與真理————論作為方法論的批判詮釋學的價值和意義”,《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2011年第5期。PP.94-99。
傅永軍、徐聞(2011),“哈貝馬斯論商談民主的原則及類型”,《山東社會科學》第10期。PP.5-9。
尚文化、傅永軍(2011),“康德對奧古斯丁神恩思想的顛覆與克服”,《東岳論叢》第九期。PP.71-78。
楊東東、傅永軍(2011),哈貝馬斯批判詮釋學的方法論意識,《中國詮釋學》第8輯,山東人民出版社,PP.265-272。
傅永軍(2010)《中西文化會通與傳統文化復興》,《民族文化論叢》第46輯,InstituteofKoreanCulturalStudies,YeungnamUniversity,GyeongsanGyeongsangbukdo,KOREA(嶺南大學校民族文化研究所),2009.12。PP.23-34。
傅永軍(2010),以賽亞·伯林的“現代性”,《求是學刊》,2010年第4期。PP.14-19.
傅永軍(2010),世俗化、個人主義與現代憲政的建構邏輯——近代中國憲政經驗的自由主義檢視,《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PP.16-23.
傅永軍(2009),黃俊杰與東亞儒學的建構邏輯,韓國《民族文化論叢》,第43輯,InstituteofKoreanCulturalStudies,YeungnamUniversity,GyeongsanGyeongsangbukdo,KOREA(嶺南大學校民族文化研究所),2009.12。PP.3-22。
FuYongjun(2009),RezeptionundAblehnung:DieEntwicklungderKritischenTheorieinderVRChina,KritischeVerhältnisse:DieRezeptionderFrankfurterSchuleinChina,Iw0Amelung,AnettDippnerHg.FrankfurtamMain:CampusVerlagGmbH.PP.67-81.
傅永軍(2009),接受與拒斥——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在大陸學術界的命運,《山東社會科學》第6期。PP.5-9.
傅永軍(2009),中國家庭教化的現代性困境及其克服,《中國詮釋學》第六輯,山東人民出版社,PP.76-85.
傅永軍(2008),啟蒙與現代性的生成,《東岳論叢》第6期,PP.154-162.
傅永軍(2008),現代性與傳統,《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第2期,PP.8-15.
傅永軍(2008),“公共領域與合法性——簡論哈貝馬斯合法性理論的主題”,《山東社會科學》第3期,PP.3-11。
鐵省林、傅永軍(2008),“哈貝馬斯晚期宗教思想論析”,《世界宗教研究》第1期,PP.139-144。
傅永軍(2008),“現代性解義”,《中國詮釋學》第五輯,山東人民出版社。PP.308-322。
傅永軍、汪迎東(2007),“哈貝馬斯公共領域思想三論”,《山東社會科學》第1期,PP.5-9。
傅永軍(2007),“哈貝馬斯的現代性視野”,《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第3期,PP.24-31。
劉靜、傅永軍(2007),“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再省思”,《中國詮釋學》第四輯,山東人民出版社。PP.168-205。
楊東東、傅永軍(2007),“馬克思:在批判和詮釋之間”,《中國詮釋學》第四輯,山東人民出版社。PP.206-223。
傅永軍(2006)“批判的社會知識何以可能?——伽達默爾-哈貝馬斯的詮釋學論爭與批判理論基礎的重建”,《文史哲》第1期,PP.136-144。
傅永軍(2006),“傳媒、公共領域與公眾輿論”,《山東視聽》第1期,PP.5-7。
傅永軍(2006),“理性缺位的總體性批判——論哈貝馬斯對《啟蒙辯證法》的批評,《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第6期,PP.40-47。
傅永軍、鐵省林(2006),“哈貝馬斯宗教哲學思想研究述評”,《哲學動態》2006年第11期。PP.52-56.(0.534,8)
傅永軍(2006)“‘Legitimacy’之詮證——兼論哈貝馬斯重建的合法性理論的意義”,《中國詮釋學》第三輯(山東人民出版社),PP.171-181。
傅永軍(2005),“現代性、文化救贖與批判理論”,《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第5期,PP.30-35。
傅永軍(2005),“馬爾庫塞理性觀簡論”,《齊魯學刊》第5期,PP.113-118。
傅永軍(2005),“新感性、新理性與解放之途——馬爾庫塞‘政治詩學’思想解析”,《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第3期,PP.23-31。
夏巍、傅永軍(2005),“論康德的‘普遍歷史的理念’”,《理論學刊》第8期,PP.62-66。
傅永軍(2004),“后現代知識觀與社會批判方法的知識學意義”,《文史哲》第2期,PP.17-18。
傅永軍、于健(2004),“在愛中接近上帝——利奧·拜克論猶太教的本質”,《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第3期,PP.9-13。
傅永軍、商祥江(2004),“哈貝馬斯‘公共領域’概念析義”《海大法學評論》2003卷(吉林大學出版社),PP.57-66。
傅永軍(2004),“大學的使命與教育理想”,《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第3期,PP.103-108。
傅永軍、姜寧(2004),“哈貝馬斯批判詮釋學要義簡析”,《中國詮釋學》第二輯(山東人民出版社),PP.139-150。
傅永軍(2003),“現代性、同一性邏輯與反猶主義”,《求是學刊》第3期,PP.22-24。
傅永軍(2003),“哈貝馬斯論形而上學思維與后形而上學思維”,《社會科學戰線》第3期,PP.32-36。
傅永軍(2003),“哈貝馬斯交往行為合理性理論研究,《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第3期,PP.9-14。
傅永軍、商祥江(2002),“現代性重建與后現代主義批判——哈貝馬斯對后現代的回應”,《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第1期,PP.9-14。
傅永軍(2002),“韋伯合理性理論評議”,《文史哲》第5期,PP.100-105。
傅永軍(2002),“利奧·拜克猶太宗教倫理觀評議”,《當代宗教研究》第3期,PP.25-29。
傅永軍(2002),“神人契合與德性責任——利奧·拜克論猶太倫理意識的神學基礎”,《宗教與文化》(山東大學出版社),PP.17-32。
傅永軍(2002),“‘野蠻的’現代性與反猶主義”,《猶太研究》第一輯,PP.229-242。
傅永軍、劉平(2001),“試論尼采的反政治與反主題”,《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年第1期,PP53-57。
傅永軍(2000),“倫理的一神教與唯一神的倫理確證——利奧·拜克自由神學思想的現代意義”,《世界宗教研究》第2期,PP.27-35。
傅永軍(2000),“現代性與社會批判理論”,《文史哲》第5期,PP.121-126。
傅永軍(1999),“哈貝馬斯晚期資本主義危機論述評”,《哲學研究》第2期,PP.39-45。
傅永軍(1999),“哈貝馬斯“合法性危機論”評析”,《馬克思主義研究》第4期,PP.65-71。
傅永軍(1999),“烏托邦:終結還是恢復?——評馬爾庫塞的新社會主義觀”,《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問題》第4期,PP.31-36。
傅永軍(1999),“馬爾庫塞“肯定文化論”評析,《粵海風》第5-6期,PP.31-34。
傅永軍(1999),“啟蒙、后啟蒙與知識分子的命運,《粵海風》第11-12期,PP.35-37。
傅永軍(1999),“馬爾庫塞‘發達工業社會批判理論’評析”,《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第1期,PP.69-73。
傅永軍(1999),“反思現代性:霍克海默、阿多諾論啟蒙”,《青島海洋大學學報》第1期,PP.20-25。
傅永軍(1998),“哈貝馬斯與勃蘭特資本主義危機觀比較研究”,《文史哲》第3期,PP104-109。
傅永軍(1998),“恩格斯與馬克思的東方社會理論”,《山東師大學報》第1期,PP.25-28。
傅永軍(1997),“‘生活世界’學說:哈貝馬斯的批判與改造”,《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第4期,PP.8-13。
傅永軍(1993),論康德的自我意識,《文史哲》第1期,PP.12-16。
傅永軍(1987),知識建構中的主體性原則——康德三種綜合學說簡評,《文史哲》第3期,PP.48-50。
傅永軍、譚鑫田(1996),費耶阿本德,《當代西方著名哲學家評傳》(第三卷),山東人民出版社,PP.233-277。
傅永軍(1994),與西方學者平等對話——讀《巴克萊哲學研究》,《哲學研究》,1994年第1期。
傅永軍(2001),“法蘭克福學派‘文化工業論’述評”,《山東省農業干部管理學院學報》,第4期,PP.40-43。
傅永軍,古代奧運會與希臘精神,《山東圖書館季刊》,2008年第3期,PP.121-126。
傅永軍,激進化啟蒙的訛詐:反傳統的理由,《社會科學報》,2007年11月8日。
主編學術叢書
《宗教、哲學與科學書系》(總主編),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年
《全球化與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研究叢書》(總主編之一),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年
《泰山·金橄欖社會哲學叢書》(主編之一),泰山出版社,1998年
主編學術集刊
《中國詮釋學》(第1-12輯,2003-2015,洪漢鼎、傅永軍),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CSSCI來源集刊(2012-2013),CSSCI來源集刊(2014-2015)。
在研和完成的主要研究課題:
傅永軍(2015)“伽達默爾著作集漢譯與研究”(主持子項目“伽達默爾哲學詮釋學綜合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5ZDB026)。80萬。
傅永軍(2014)“比較視闕下中國經典詮釋傳統現代化路徑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4AZD092)35萬。
傅永軍(2012)“絕對視域下的康德宗教哲學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12FZX025)。15萬。
傅永軍(2013)“商談民主與城市社區現代治理模式研究”,濟南市軟科學項目,(11090005081335),10萬。
傅永軍(2013)“經典詮釋與哲學創新”,山東大學“青年團隊項目”(召集人),4.5萬。
傅永軍(2011)“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發展研究”之子項目“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項目(11JZD003),5萬。
傅永軍(2010),“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西方哲學史教材編寫”之子項目“斯賓諾莎與萊布尼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08MZD004)。2.5萬。
傅永軍(2009),“詮釋學與批判理論研究”,(山東省委宣傳部專項研究項目)。(11450013550962)。15萬。
傅永軍(2007),“宗教與哲學互動關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課題),(07JJD730052),20萬。
傅永軍(2007),“協商民主論——以哈貝馬斯的探索為中心”(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重點項目),(07BZXJ02)。2萬。
傅永軍(2004),“哈貝馬斯與歷史唯物主義重建”,(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04BZJ05),2萬。
傅永軍(2001),“合理性與現代性:法蘭克福學派現代性理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十五規劃基金項目),(01JA720025),5萬。
研討會論文(2001-):
傅永軍,“中國經典詮釋傳統的現代轉型——以東亞儒學為例”,宣讀于“接受、轉化與創造:詮釋學與中國”——第13屆詮釋學與中國經典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詮釋學專業委員會2016年年會,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中國詮釋學專業委員會、山東大學中國詮釋學中心主辦,遼寧大連市,2016年4月22-24日。
傅永軍,“論東亞儒學經典詮釋學”(主題演講),宣讀于“2015年青年學者東亞儒學學術論壇”,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臺灣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促進會主辦,臺灣臺北市,2015年8月4日-5日。
傅永軍,“再論東亞儒學的建構邏輯”(主題演講),宣讀于“‘東亞視域中儒學在地化與普世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主辦,臺灣臺南市,2015年8月15-16日。
傅永軍,“中國經典詮釋傳統的現代轉型”,宣讀于“2015年大連論壇”(第二屆),大連理工大學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中心、大連理工大學歐美文學研究所、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中國·大連,2015年10月23-25日。
傅永軍,“從經典詮釋到經典詮釋學”,宣讀于“中國經學與中華民族精神”高層論壇,湖南大學岳麓書院主辦,中國·長沙,2015年10月31-1日。
傅永軍,“東亞儒學與經典詮釋”,宣讀于“經典與東西方解經傳統——第十二屆‘詮釋學與中國經典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山東大學中國詮釋學研究中心/山東大學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主辦,中國·濟南,2015年4月24-26日。
傅永軍,“論東亞儒學的建構邏輯”,宣讀于“經典、經學與儒家思想的現代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主辦,深圳,2015年1月23-25日。
傅永軍,“中國哲學走向世界的幾點思考”,宣讀于“中國哲學再創造”國際學術研討會,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上海交通大學哲學系,英文中國哲學季刊(JournalofChinesePhilosophy)聯合主辦,上海,2014年6月27-29日
傅永軍,“比較視域中墨子和平思想的當代價值”,宣讀于“東亞與西方:思想與相遇”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云林科技大學主辦,臺灣云林斗六市,2014年5月29-6月4日。
傅永軍,“作為詮釋學經驗的藝術”,宣讀于“2013年大連論壇”(第一屆),大連理工大學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中心、大連理工大學歐美文學研究所、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中國·大連,2013年10月12-13日。
傅永軍,“公共領域與商談民主”,宣讀于“‘法律、倫理與文化詮釋”’——第11屆詮釋學與中國經典詮釋學術研討會”,澳門中國哲學學會主辦,澳門,2013年8月4-8日。
傅永軍,“關于中國哲學走向世界之路徑的幾點思考”,宣讀于“中國哲學走向世界的方法論問題”學術研討會,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院主辦,大連,2013年7月6-7日
傅永軍,主題演講:“人性與和平——墨子和平思想的現代價值”,宣讀于“環球時代的東亞和平思想”——第五屆中日韓國際學術研討會,日本福島磐城市,東日本國際大學主辦2013年6月21-23日。
傅永軍,“從哲學詮釋學到批判詮釋學”,宣讀于“東西方的哲學詮釋與經典解釋”(2013·夏威夷)國際學術研討會,夏威夷大學哲學系、《JournalofChinesePhilosophy》聯合主辦,美國夏威夷火奴魯魯,2013年2月22-25日。
傅永軍,“儒家君子:先知抑或師儒?”宣讀于“2012國際漢學研究研討會”,臺灣云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主辦,臺灣云林斗六市,2012年10月26-29日。
傅永軍,“‘啟蒙之罪’的修辭詮證——隱喻與啟蒙辯證法”,宣讀于“修辭學、想象力與詮釋學——第九屆詮釋學與中國經典解釋國際學術研討會”,大連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山東大學中國詮釋學研究中心協辦,大連,2012年8月14-17日。
傅永軍,“儒家君子:先知抑或師儒?”(特邀演講),“2012年祭孔大典及現代文明與東洋思想國際研討會”,日本福島磐城市,東日本國際大學主辦,2012年6月21-23日。
傅永軍,“全球倫理與孔子德性之思”(特邀主題發表),宣讀于“2012年跨文化視域下的儒家倫常”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臺北,臺灣師范大學主辦,2012年3月15-19日。
傅永軍,“道德知識的真理性及其證成”,宣讀于“2011:中國哲學論壇(海口)之外國哲學史分論壇”,海南海口市,中國海南省委、海南省政府、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以及11個國家級哲學學會聯合主辦,2011年12月7-9日。
傅永軍,“康德‘哲學釋經原理’批判”,宣讀于第八屆詮釋學與中國經典詮釋國際學術研討會,臺灣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主辦,臺灣臺南市,2011年11月3日-5日。
傅永軍,基調報告:“全球倫理與孔子的德性之思——《全球倫理宣言》再省思”,,宣讀于第四屆中韓日國際學術研討會“全球倫理秩序與東亞資源”,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主辦,濟南,2011年10月26-29日。
傅永軍,基調報告:“全球倫理與孔子的德性倫理學”,讀于“第三屆中韓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韓國嶺南大學民族文化研究所、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聯合主辦,韓國大邱,2011年10月20-23日。
傅永軍,“文化會通視域下的文化復興”,宣讀于“2011中蒙文化論壇”,蒙古烏蘭巴托大學孔子學院主辦,蒙古烏蘭巴托,2011年6月16-19日。
傅永軍,“論東亞儒學的建構邏輯”,宣讀于“2010國際漢學研究研討會”,臺灣云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主辦,臺灣云林斗六市,2010年10月29-11月1日。
傅永軍,基調報告:“中西文化會通與傳統文化復興”,宣讀于“第二屆中韓傳統文化學術研討會”——“跨文化語境下的傳統文化:詮釋與重構”,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韓國嶺南大學民族文化研究所聯合主辦,山東濟南,2010年10月16-18日。
傅永軍,“哈貝馬斯批判詮釋學的方法論意識”,宣讀于“第七屆詮釋學與中國經典詮釋”學術研討會——“詮釋學與中西經典文化傳統”,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山東大學中國詮釋學研究中心主辦,山東濟南,2010年8月。
傅永軍,“世紀之初西方激進思潮在大陸學術界的命運”,宣讀于“視域拓展與方法創新:中國語境中的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系主辦,湖北武漢,2009年11月。
傅永軍,基調報告:黃俊杰與東亞儒學的建構邏輯,宣讀于“2009:中韓儒家傳統文化與當今世界”研討會,韓國嶺南大學民族文化研究所主辦,韓國大邱,2009年10月。
傅永軍,基調報告:“世俗化、個人主義與現代憲政的建構邏輯——近代中國憲政經驗的自由主義檢視”,宣讀于“第三屆韓、中、日三國國際學術會議:東亞的‘自我(個人)’問題”,韓國成均館大學校儒教文化研究所主辦,韓國首爾,2009年9月。
傅永軍,“交往行為:意義及其解釋”,宣讀于“詮釋學與當代及其文化反思(澳門2009)”(第七屆海峽兩岸四地詮釋學與中國經典解釋研討會),澳門中國哲學學會主辦,澳門,2009年9月。
傅永軍,“希臘人公共生活的文化闡釋——以競技體育賽會為例”,宣讀于“經典與詮釋——文化傳統的詮釋與重構國際學術研討會”,華東師范大學、西藏民族學院主辦,陜西咸陽,2009年6月。
傅永軍,“論西方現代性理論的普適價值”,宣讀于“中西文化基本精神與未來走向學術研討會”,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主辦,山東濟南,2009年4月。
傅永軍,“接受與拒絕——批判理論在中國學術界的命運”,宣讀于“批判-理論-批判理論——法蘭克福學派在中國的影響”學術研討會,法蘭克福大學語言文化學院漢學系、中國中山大學及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主辦,德國法蘭克福,2008年9月。
傅永軍,“中國家庭教化的現代性困境及其克服”,宣讀于“《東亞社會中的‘家’――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學術研討會,日本大東文化大學主辦,日本東京,2008年9月。
傅永軍,“語言、理解與交往行為的意義解釋——論哈貝馬斯交往理論的詮釋學意識”,宣讀于“文獻、語言與詮釋”學術研討會,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中國詮釋學研究中心主辦,濟南,2008年8月。
傅永軍,“現代性與傳統”,宣讀于中日韓三國“面向世界的東方思想”學術研討會,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主辦,濟南,2007年9月。
傅永軍,“精神分析與深層詮釋學”,宣讀于“文本詮釋與對話”學術研討會,臺灣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主辦,臺北,2007年5月。
傅永軍,“哈貝馬斯宗教哲學研究述評”,宣讀于“理性、信仰與宗教”學術研討會,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主辦/貴州大學,貴陽,2006年8月
傅永軍,“意識革命與文明重構——馬爾庫塞“政治詩學”的詮釋學解讀,宣讀于“訓詁、銓釋與文化之重塑”學術研討會,澳門中國哲學會主辦,澳門,2005年9月。
傅永軍,“‘Legitimacy’之詮證——兼論哈貝馬斯重建的合法性理論的意義”,宣讀于“哲學與社會科學之互動”學術研討會,山東大學/臺灣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合辦,濟南,2005年9月。
傅永軍,“現代性、文化救贖與批判理論”,宣讀于“哲學、科學與宗教:傳統與現代的視野”學術研討會,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山東大學主辦,山東威海,2004年8月。
傅永軍,“批判的社會知識何以可能?”宣讀于“中西視野下的實踐哲學與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黑龍江大學合辦,哈爾濱,2004年6月。
傅永軍,“伽達默爾-哈貝馬斯詮釋學論爭與批判理論基礎的證成”,宣讀于“詮釋學與中國經典注釋”學術研討會,臺灣佛光人文社會學院主辦,臺灣宜蘭,2004年6月。
傅永軍,“大學的使命及其教育理想”,宣讀于“二十一世紀大學通識教育與終身教育”學術研討會,臺灣元智大學主辦,臺灣中壢,2003年12月。
傅永軍,“現代性與反猶主義”,宣讀于“現代性:西方哲學及其中國語境”學術研討會,黑龍江大學主辦,哈爾濱,2003年12月。
傅永軍,“野蠻的現代性與現代反猶主義”宣讀于“猶太文化與以色列國家”學術研討會,山東大學猶太文化研究所/山東大學歐洲研究所合辦,濟南,2003年6月。
傅永軍,“哈貝馬斯論形而上學之思和后形而上學之思“,宣讀于“形而上學與反形而上學”學術研討會,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云南大學合辦,昆明,2002年8月。
傅永軍,“利奧·拜克猶太宗教倫理觀評議”,宣讀于“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年會暨外國哲學研討會”,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山東大學合辦,濟南,2001年9月。
開授主要課程
本科生:《形而上學》
碩士生:《康德與德國觀念論》、《詮釋學與批判理論》
博士生:《西方哲學:真理與方法》、《詮釋學、批判理論與比較哲學》
聯絡方式
聯絡電話:0531-88377150
電子郵箱:fuyj@sdu.edu.cn
通信地址:山東省濟南市山大南路27號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郵政編碼:250100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