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7-08-24 相關院校: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碩士生指導教師簡介
(導師順序按招生專業代碼順序)
曹 偉 男,1962年11月生,博士,研究員,標本館副館長。兼任遼寧省植物學會秘書長,中國植物學會理事,沈陽市植物學會副理事長。
畢業時間與學校:1984年沈陽農業大學林學系本科畢業;
1991年東北林業大學獲碩士學位;
2004年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1999年3-8月,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1999年9月-2000年2月于荷蘭烏得勒支大學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植物分類;植物區系;生物多樣性。
E-mail:caowei@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34
魏玉蓮 女,1975年8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7年于南京林業大學森林資源與環境學院獲得學士學位;
2001、2006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分別獲得碩士、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3年赴芬蘭University of Helsinki進行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木生真菌分類學;真菌與寄主樹木的相互作用;生物多樣性。
E-mail: weiyulianer@sina.com
辦公電話:024-83970348
周麗偉 男,1982年9月生,博士,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美國菌物學會會員、中國菌物學會會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5年于遼寧大學獲學士學位;
2008年于遼寧師范大學獲碩士學位;
2011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2年10月-2013年1月在比利時的法語魯汶天主教大學做訪問學者;
2013年5月在芬蘭的赫爾辛基大學進行合作研究;2014年12月赴美國的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美國林務局北方研究站森林真菌研究中心進行學術交流;2015年10月在捷克科學院生物學中心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所進行合作研究;2016年9月在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動植物基因庫研究所進行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木生真菌資源多樣性、現代分類及分子系統學。
E-mail: liwei_zhou1982@163.com
辦公電話:024-83970348
李 慧 女,1977年5月生,博士,研究員。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會員;Journal of Bioremediation & Biodegradation 雜志編委。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9年于中國藥科大學生物制藥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
2002年于沈陽藥科大學制藥學院獲理學碩士學位;
2005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9年5月~11月,美國愛達荷大學生物科學系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態學;污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
E-mial:huili@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603
史榮久 男,1979年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1年于沈陽師范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
2007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微生物學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4.03—2004.04比利時根特大學微生物生態與技術(LabMET)實驗室進行合作研究;2010.10赴俄羅斯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2013.10—2015.1,以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環境基因組學研究所(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Genomics,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進行學術訪問并開展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油藏微生物酸化與控制及機理;微生物采油理論與技術;油藏微生物生態生理學
E-mail:shirongjiu@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70 (老區)或024-88087728(新區)
胡江春 男,1966年2月生,博士,研究員,沈陽藥科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微生物學會基礎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海洋微生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海洋分會理事,遼寧省微生物學會副理事長。
畢業時間與學校:1988年武漢大學生物系微生物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1、1998年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分獲碩士、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5年8-11月,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藥學院訪問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微生物資源與天然產物;微生物農藥。
E-mail:hujc@iae.ac.cn
辦公電話:024-88087741(新區)
王 楠 男,1978年10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1、2007年分別于沈陽藥科大學獲理學士、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5~2007年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藥學院; 2016~2017年 美國Scripps研究所(FL)。
主要研究方向: 海洋微生物活性代謝產物及其生物合成;生物代謝物及其生態學功能。
E-mail: wangn@iae.ac.cn
辦公電話:024-88087740
潘華奇 男,1982年6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4,2007年于甘肅農業大學分別獲學士和碩士學位;
2013年于沈陽藥科大學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學習組合生物合成技術和進行海洋微生物次生代謝產物生物合成機制的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特境微生物資源及其藥用活性次級代謝產物的發掘;微生物抗生素生物合成機制和組合生物合成改造;創新微生物農藥和藥用抗生素的研制。
E-mail: panhq@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86或88087740(新區)
徐明愷 男,1978年4月生,博士,研究員。“香江學者”,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會員,中國生態學會微生物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遼寧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理事,遼寧省生物技術協會理事。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0年于沈陽藥科大學制藥系獲學士學位;
2005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微生物學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3年-2004年于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進修細胞生物學技術;2005年-2007年于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從事受體藥理學博士后研究;2007年曾赴丹麥歌本哈根大學和LundBeck制藥公司交流訪問。2012年-2014年 獲選國家“香江學者”,于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院,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訪問學者;2013年/2014年 兩次赴德國明斯特大學,訪問學者;2016年曾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交流訪問
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工程:主要為基于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細胞免疫學的生物制藥理論與開發研究;細胞治療生物轉化醫學研究;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態學研究。
E-mail: mkxu@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80
傳 真:024-83970381
李新宇 女,1976年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9、2002年于吉林農業大學分別獲得學士、碩士學位;
2005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 2010年3-9月赴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環境基因組研究所進行交流訪問。
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生態學;環境微生物學。
E-mail: xyli@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80
劉 睿 女,1974年11月生,博士,研究員。現任遼寧省污染環境生態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資源循環利用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生態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環境科學與技術》編輯部編委。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0、2006年分別于吉林大學獲學士、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學專業,環境微生物學 (污染土壤/水體生態修復)。
E-mail:liurui@iae.ac.cn
辦公電話: 024-83970373
鄭俊強 男,1979年8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 2002、2005 年于沈陽農業大學分別獲學士、碩士學位;
2008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0年10月—2011年1月, 德國卡爾斯魯厄研究中心進修;2011年 9 月—2011年11月,德國卡爾斯魯厄研究中心訪問;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高級訪問學者;2016年3月—2016年7月,芬蘭赫爾辛基大學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生物地理學與生態學;菌根生態學;森林凋落物分解過程對全球變化的響應;微生物與生態系統碳、氮循環過程;水、氮耦合對土壤生態系統的作用機制。
E-mail: zhjq79@yahoo.com 或jqzheng@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443
陳 瑋 女,1965年10月生,博士,研究員。現任中科院沈陽生態植物園常務副主任,遼寧省植物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植物環境與多樣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林學會城市森林分會常務理事,中國林學會樹木學分會委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1988年于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系獲學士學位;
2005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曾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丹麥、瑞典、芬蘭和挪威等國家參加國際會議和訪問考察。
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森林生態;植物引種馴化及遷地保護;生態植物園與園林規劃設計。
E-mail:chenwei@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49或24-88087877
徐 勝 男,1974年7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9年于內蒙古農業大學草業科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2002年于四川農業大學草業科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5年于南京大學生態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4年7月-2015年7月,美國北卡羅來納州農業部做國家公派訪學。
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生態學、植物生理學;主要研究內容:植物逆境生理與城市樹木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和適應。
E-mail:shengxu703@126.com或xusheng@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49或88087879(新區)
吳家兵 男,1977年11月生,博士,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9年于北京林業大學獲學士學位;
2006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 2007年4月-2008年4月德國Greifswald大學植物與景觀生態研究所博士后;
2015年3月-2015年5月法國INRA研究中心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森林生態學
E-mail: wujb@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36 或 024-88087867 (新區)
楊 凱 女,1980年9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2、2005年于沈陽農業大學分別獲學士、碩士學位;
2009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1.2-2011.4作為訪問學者到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次生林生態系統生態過程與經營;森林土壤生態學—主要開展(1)次生林土壤養分循環與周轉機制研究;(2)人工林土壤養分恢復機制與模式。
E-mail:kyang@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473或88087871
鄭 曉 女,1982年7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1年于河北師范大學獲學士學位;
2007年于蘭州大學獲碩士學位;
2013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森林遙感;防護林學;森林景觀生態學
E-mail: xiaozheng@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473
于立忠 男,1970年10月生,博士,研究員級高工,中國科學院清原森林生態實驗站副站長。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3、2002年于沈陽農業大學林學系分別獲學士、碩士學位;
2006年于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獲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森林培育學,森林生態學
E-mail:yuliz@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610或024-88087871
張偉東 男,1982年3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5年于西安交通大學獲生物工程專業學士學位;
2010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所獲生態學專業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4年8月-11月,美國林務部太平洋西南研究站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生態學。
E-mail: wdzhang@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529
原作強 男,1983年7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6 年于東北師范大學獲學士學位;
2011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6年12月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2015年10月-2016年01月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2012年3月-2012年6月 美國Smithsonian 熱帶研究所進行了短期的學術交流和考察訪問。
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生態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
E-mail: zqyuan@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940
邊冬菊 女,1980年11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3、2006年于沈陽師范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院獲學士、碩士學位;
2009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8、2013、2015三次赴奧地利維也納自然歷史博物館水生鞘翅目研究中心進行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水生鞘翅目分類學;森林水生昆蟲生態學。
E-mail: biandongju@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475
于占源 男,1978年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0年于內蒙古農業大學獲學士學位;
2003年于福建農林大學獲碩士學位;
2006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林業生態工程;沙地生態系統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E-mail:yuzy@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40
趙 瓊 女,1982年1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院校:2002年于安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獲學士學位;
2007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所獲生態學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林經營管理;生態系統養分循環;恢復生態學。
E-mail:: zhaoqiong@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38
于景華 男,1972年9月生,博士,研究員,林木繁育學科組組長,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5年于東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8年于東北林業大學植物學獲碩士學位;
2003年于東北林業大學植物學獲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野生植物種質資源調查、收集與保護; 植物生物多樣性;經濟植物產業化利用。
E-mail:yujh@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45
阿拉木薩 男,蒙古族,1969年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2年于南京農業大學獲農學學士學位;
1998年于沈陽農業大學獲碩士學位;
2004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沙地水文生態學;沙地植物水分傳輸過程; 沙地土壤水分運移過程;沙地植被恢復與水文關系。
E-mail:alamusa@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442
李雪華 女,1973年12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 1996年畢業于延邊農學院森林資源專業;
2002、2006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分別獲碩士、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沙地植被恢復演替;植物多樣性;植被穩定性機制; 半干旱區生態評估.
E-mail: lixuehua@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442
尹光華 男,1972年6月生,博士,副研究員。遼寧省節水農業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遼寧省土壤學會理事、中國農業水土工程學會會員、中國作物學會會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5、1999年于甘肅農業大學農學系分別獲學士、碩士學位。
2005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6-2007年在沈陽農業大學博士后進行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農田生態系統水循環理論與調控技術研究,微灌設備的研制。
E-mail: ygh006@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65
黃 斌 男,1971年7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學校與時間:1993年于山東大學獲學士學位;
1999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2005年于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5-2009年于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硝酸鹽污染防治;土壤退化防治;污水深度處理與再利用。
E-mail: huangbin@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425或88087719
魯彩艷 女,1976年7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0年于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科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2003、2008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分別獲碩士、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2年4月至10月,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農業生態學,主要從事農業生態系統的C、N等養分循環過程研究。
E-mail: lucaiyan@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540或024-88087719
遲光宇 男,1976年10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1年于東北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生態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2005年于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科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2010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生態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8至2010年間,分別赴日本大學、日本東京農工大學、日本綜合地球環境科學研究所進行訪問交流;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于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開展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農業生態學,生態系統元素循環過程及地物光譜特征研究。
E-mail: chigy@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425或88087717
馬 強 男,1978年7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1年于沈陽農業大學獲學士學位;
2007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2015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農業生態學。農業生態系統養分、水分循環及土壤肥力管理。
E-mail: qma@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421
金永煥 男,1964年生,博士,副研究員,中國林學會森林經理分會理事、中國林學會暨中國土壤學會森林土壤委員會委員、《Kore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 and Ecology》編委。
畢業時間與學校:1985年于吉林林學院獲學士學位;
1995年于北京林業大學獲碩士學位;
1999年于韓國首爾大學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1999年11月-2001年7月,在韓國林業研究院進行博士后研究; 2005-2008年,與韓國首爾大學進行國際合作研究;2011年以來,與韓國國立樹木園、國立生態研究院開展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生態學;道路生態學;森林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響應。
E-mail:jinyh@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30
周 莉 女,1977年9月生,博士, 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9、2002年于沈陽農業大學分別獲學士、碩士學位;
2007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6.7-2006.9作為訪問助研與加拿大UBC大學開展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生態系統管理;倒木生態
E-mail: zhouli930@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29或88087856
周旺明 男,1979年12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3年于安徽師范大學獲學士學位;
2008年于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生態系統碳/氮養分循環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林業經營(撫育和結構調控)對森林生態系統碳/氮養分循環的影響。
E-mail: zhouwangming@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29
呂曉濤 男,1982年8月生,博士,研究員。兼《植物生態學報》、《生態學雜志》、《Phyton》、《Scientific Reports》等期刊編委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3年于聊城大學獲學士學位;
2006年于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碩士學位;
2010年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1年4月-9月在美國加州大學Santa Cruz分校做訪問學者;2016年4月在瑞士聯邦森林、雪與景觀研究所做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生態系統生態學、植物功能性狀。
E-mail: lvxiaotao@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752
王 朋 男,1973年7月生,博士,研究員,中國植物保護學會植物化感作用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和中國生態學會化學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7、2000年于遼寧師范大學生物系分別獲學士、碩士學位;
2008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8年9月-10月赴美國參加國際會議和訪問考察;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美國加州大學Santa Cruz分校做高級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生態系統生態學;根際生態過程;植物化學生態學與化感作用(Allelopathy)。
E-mail: wangpeng@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452
徐柱文 男,1979年12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3、2006年分別于甘肅農業大學獲學士碩士學位;
2009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生態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3.2-2013.5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訪問學者;2016.3-2016.4瑞士聯邦森林、雪和景觀研究院(Swiss Federal Research Institute WSL)訪問學者;2017.6-2017.8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生態系統生態學,重點研究生物多樣性、植物群落組成、生態系統功能及穩定性對環境變化的響應機理。
E-mail: zwxu@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603
布仁倉 男,1970年12月生,博士,副研究員,國際景觀生態學會會員。
畢業學校與時間:1993年于內蒙古大學獲學士學位;
1996、2006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分別獲碩士、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3、2008年分別在美國密蘇里大學訪問學者和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區域與景觀生態學;恢復生態學;生物多樣性
E-mail:BuRC@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51或88087892
李月輝 女,1973年生,博士,副研究員,中國生態協會青委會副主任,景觀生態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5、1998年于東北師范大學分別獲學士、碩士學位;
2003年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6-2007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流域研究實驗室做博士后研究;2005年訪問俄羅斯。
主要研究方向:區域與景觀生態;森林景觀生態學;森林景觀格局和過程對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的響應。
E-mail: liyh@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50或024-88087892
劉 淼 男,1979年8月生,博士,研究員,中國生態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生態學會景觀生態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國際城市生態學會中國分會理事。
畢業學校與時間:2002年于東北師范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
2007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8年10月訪問日本東京大學。2013年和2014年分別赴德國明斯特大學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景觀生態學;城市擴展與環境過程,區域生態規劃與生態建設。
E-mail: Lium@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51或024-88087893
郗鳳明 男,1980年10月生,博士,研究員,國際景觀生態學會會員,遼寧省應對氣候變化與溫室氣體清單編制專家組成員,遼陽市環境保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掛職)。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4年于沈陽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獲學士學位;?
2009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9年12月-2010年2月,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訪問學者;2011年1月-2011年2月,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訪問學者;2012年8月-2012年9月,德國特里爾應用技術大學訪問學者;2014年4月-2014年7月,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2016年6月-2016年7月,美國加州大學(爾灣)訪問學者;2017年4月,德國布萊梅雅各布大學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景觀生態學;能源政策與氣候變化;碳循環;礦山生態修復。??
E-mail: xifengming@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3123
劉志華 男,1983年2月生,博士,副研究員,國際景觀生態學會會員。2016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C類)候選人。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5年于東北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學士學位;?
2010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2年10月-2016年4月,美國南達卡大學地學科學卓越中心博士后;2016年5月-2016年7月,美國蒙大拿大學林學院研究科學家
主要研究方向:景觀生態學;林火干擾生態學;生態模型;環境遙感;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
E-mail: liuzh@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33
梁 宇 女,1985年7月生,博士,副研究員。國際景觀生態學會會員。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 2007年于黑龍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學士學位;
2009年于東北師范大學地理學院獲碩士學位;
2012年于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6年-2017年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景觀生態學;全球變化生態學;氣候變化與森林景觀模擬。
E-mail: liangyu@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52
胡志斌 男,1972年9月生,博士,副研究員,國際景觀生態學會會員,辦公室主任。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6年畢業于東北大學;
2006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景觀生態;森林生態;地理信息系統。
E-mail:zhibinhu@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04
薛 冰 男,1982年1月生,地理學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德國洪堡學者。
畢業時間與學校: 2003、2009年分別于蘭州大學獲理學學士和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為公派德國特里爾應用科技大學物質流管理研究所(IfaS)聯合培養博士生。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訪問學者(2012年8月);臺灣龍華科技大學訪問學者(2012年7月);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訪問學者(2010年12月,2011年7月);德國物質流管理研究所(IfaS)訪問學者(2012年8月,2013年3月);德國波茨坦高等可持續研究所(IASS)訪問學者(2014年1月-2016年12月),德國亞歷山大-馮-洪堡學者(2013年8月-2014年12月)。
主要研究方向:區域環境與污染生態(產業生態學、區域環境-經濟系統分析、人地關系與可持續發展)
E-mail: xuebing@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71
劉 宛 女,1963年 3 月生,博士,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1年于南京農業大學獲碩士學位;
1999年于沈陽農業大學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6-2007年在英國卡迪夫大學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污染土壤分子生態毒理。
E-mail: liuwan63@hotmail.com
辦公電話:024-83970367或024-88087792
鞏宗強 男,1975年11月生,博士,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8年于東北師范大學環境系獲學士學位;
2001、2004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分別獲碩士、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1、2002、2006年分別赴德國Ber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進行合作研究; 2008年4月、2016年7月赴澳大利亞Deakin University進行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污染土壤修復過程與毒理,土壤-植物系統分子生態,環境修復材料
E-mail: zgong@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67或024-88087789
李曉軍 男,1978年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0年于東北師范大學獲環境科學學士學位;
2005年于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7年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進行博士后。2011年12月-2012年5月澳大利亞Deakin大學訪問學者。2015年 4月-2016年3月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污染物環境行為;污染土壤生物修復原理。
E-mail: lixiaojun@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67或024-88087789
張倩茹 女,1977年10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0年于遼寧師范大學生物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2003年于沈陽農業大學微生物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2007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生態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5年馬其頓共和國戈采德爾切夫大學訪問學者;2013年英國卡迪夫大學、波蘭科學院環境工程研究所訪問學者;2008-2010年德國Karlsruhe研究中心(KIT)博士后;2006年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Vinogradov地球化學研究所訪問學者。
在研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子課題
主要研究方向:納米材料及新型污染物生態毒理學、生物地球化學及生物修復等方面的研究。
E-mail: zhangqianru@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73
安 婧 女,1982年1月生,博士,副研究員。中國生態學學會污染生態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3年于大連工業大學獲學士學位;
2006年于廣西師范大學大學獲碩士學位;
2009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0-2012年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土壤學博士后;2016-2017年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環境地球化學過程及污染生態毒理學,主要從典型重金屬(Cd、Hg等)、新型污染物(抗生素、合成麝香、鄰苯二甲酸酯等)的遷移機制、毒性效應及生態風險評價等方面的研究。
E-mail: anjing@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73
張雪嬌 女,1985年11月生,博士,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C類”入選者。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8年于南開大學化學系獲學士學位;
2011年于南開大學獲碩士學位;
2015年于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獲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環境納米材料的研發、應用及毒性效應
E-mail: zhangxuejiao@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83
張思玉 女,1982年8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 2005年于大連理工大學獲學士學位;
2012年于大連理工大學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2.07-2014.07 清華大學 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環境科學,污染物環境行為
E-mail: syzhang@iae.ac.cn
辦公電話:86-24-83970383
李鳳梅 女,1976年10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0年于遼寧師范大學獲生物學專業學士學位;
2003年于四川農業大學獲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碩士學位;
2011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研究所獲污染生態學專業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到荷蘭的Deltares研究所進行合作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水、土壤和區域環境污染的微生物修復機理及技術研究。
E-mail: fmli@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449或024-88087780
李 剛 男,1981年7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3年于東北師范大學環境科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2006、2010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分別獲碩士、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3年3月~9月,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市政與環境工程系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石油污染土壤物化修復方法與機理;工業污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技術
E-mail: ligang@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449
陳希娟 女,1980年2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3年于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獲學士學位;
2007年于德國杜伊斯堡-艾森大學獲碩士學位;
2012年于丹麥奧爾堡大學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7年6月-2008年11月,德國杜伊斯堡-艾森大學城市廢水和廢物管理研究所任科研助理;2010年7月-2012年11月,丹麥奧胡思大學進行訪問交流;2015年3月-2015年6月,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和田納西大學進行訪問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環境科學。
E-mail: chenxj@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8326
王顏紅 女,1963年6月生,研究員。現任所檢測中心主任,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環境因子風險評估實驗室主任,中國綠色食品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儀器儀表協會分析儀器委員會常務理事。
畢業學校與時間:1986年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應用化學系獲學士學位。
2000年沈陽農業大學生態學碩士班畢業。
訪問與進修:2005年11月-2006年2月作為高訪學者到比利時根特大學進修,曾赴美國、
德國、法國、荷蘭等國訪問與學術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環境質量與食品安全,食品與環境分析化學,農產品安全風險評估技術
E-mail:wangyh@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88 或024-88087758
傳 真:024-83970389
李東坡 男,1964年11月生,博士,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1988年于沈陽農業大學農學系獲學士學位;
2003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2006年于沈陽農業大學土地與環境學院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曾赴美國、比利時、法國、德國、盧森堡、日本進行短期訪問、學術交流和參加會議。
主要研究方向:新型肥料養分釋放與土壤養分轉化調控機理,新型高效生化抑制劑、肥料增效劑、生物刺激素(劑)與化學肥料協同作用增效原理,及在土壤中的轉化與衰減特征。與土壤養分轉化密切相關的功能微生物和酶時空分異特性。新型高效肥料與植物營養,土壤養分轉化與植物高效利用調控技術,氮素肥料穩定性、緩/控釋技術,土壤磷素營養有效化和磷肥、鉀肥高效利用調控技術;新型高效復合(復混)、功能性肥料,新型肥料產業化關鍵技術;新型高效緩釋劑、穩定劑、增效劑、包膜材料與配方,生物刺激素(劑)與穩定性、緩釋肥料高效結合技術,高效有機無機復合肥料研制技術,磷素活化劑與磷素肥料保護劑,各種高效專用肥料、水溶肥料配方,及其產業化技術;新型高效肥料施用方法與植物高效利用技術;綠色高效現代農業關鍵技術,功能性農業栽培技術。
E-mail: lidp@iae.ac.cn或lidp888@sina.com
辦公電話:024-83970384
張麗莉 女,1977年6月生,博士,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9年于東北農業大學獲學士學位;
2004、2010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分別獲碩士、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2年10月-2014年8月;2017年1月-2017年4月前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戴維斯分校進行學術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植物營養學(土壤氮素轉化及其酶學調控、肥料氮的轉化特征及高效利用)。
E-mail: llzhang@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607
陳振華 女,1978年12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2年于河南農業大學獲學士學位;
2005、2010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碩士、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0.03-2011.03赴美國史密森尼熱帶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1.02赴美國熱帶研究與教育中心及俄亥俄州立大學進行學術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氮磷組分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調節;轉基因作物土壤生態風險評價。
E-mail: zhchen@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57
姜 楠 女,1982年6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4年于南開大學生物技術專業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2009年于南開大學微生物學系真菌基因組暨分子生物學專業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微生物及功能基因多樣性在土壤養分循環中的作用。
E-mail:jiangnan@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57
張玉蘭 女,1974年12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9年于東北農業大學獲學士學位;
2004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碩士學位;
2010年于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于工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9年7月赴日本進行了短期的學術交流和考察訪問;2013年4月-2014年4月美國佛羅里達大學The Trop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2017年1月-4月佛羅里達大學進行了短期的學術交流和考察訪問。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學-土壤有機質提升(炭-肥協同)
E-mail::ylzhang@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57
解宏圖 男,1973年11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1997年于東北農業大學獲學士學位;
2000、2005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碩士、博士學位。
出國與進修:2009.8-2010.8 加拿大農業部訪問學者;2014.4-2014.8 美國普渡大學訪問學者;2015.5-2015.9,德國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訪問學者;2017.9-2018.2,美國懷俄明大學訪問學者;曾赴日本、朝鮮、韓國、俄羅斯進行學術交流訪問。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生物化學與環境土壤學,1)采用紅外光譜及13C 同位素標記技術探討免耕秸稈覆蓋條件下,土壤有機質結構組成及外源輸入有機碳的去向;2)利用生命標志物及分子生物學技術,探討免耕秸稈覆蓋條件下,土壤微生物對土壤有機質轉化過程的影響及對土壤有機質庫的貢獻。
E-mail: xieht@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8667(老區)或88087760(新區)
張 威 女,1980年4月生,博士,副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3年于東北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2008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農學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10年8月赴澳大利亞進行學術交流訪問。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微生物過程與調控;全球變化條件下土壤碳氮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E-mail: zhangw@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76(老區)或88087761(新區)
張曉珂 女,1978年4月生,博士,研究員
畢業時間與學校:2003年于沈陽農業大學獲農學碩士學位;
2006年于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獲土壤學博士學位。
訪問與進修:2006年8月-2008年11月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生態學博士后;
2015年3月-2016年3月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訪問學者。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生態學,土壤線蟲生態。
E-mail: zxk@iae.ac.cn
辦公電話:024-83970359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