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研招新聞 來源:東方衛報 2010-05-18 相關院校:南京財經大學
“大學就像一張信用卡,就算有逾期的不良記錄,還可以給你時間補償,直到消掉。”南財的一名學生在自己的QQ簽名上表示對學校的支持。
上周,南京財經大學通過各種渠道透露,3年以來,全校有19名被紀律處分的學生,因表現優異被撤銷處分。而他們曾經受到的處分,將不計入學生的個人檔案。
南財的這一“消過”制度迅速引起在寧其他高校學生的反應。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學生利用網帖的形式對“消過”制度表示贊成,但部分高校管理層對這一制度的推廣多少有些擔憂和質疑。昨日,記者對多家高校進行調查。
南財學生吳娜(化名),來自山東菏澤,今年6月即將畢業。2007年,她因在期末考試的考場上配合其他學生作弊未遂,被校方處以記過處分。“當時覺得一切都完了,肯定沒有學位證。”按照學校當時的規定,處分要裝入個人檔案,這個“污點”會伴隨她的一生。去年,吳娜獲得學校一等獎學金,“消過”終于有了可能性。
“前不久,校宣傳部的李老師給我打電話,說處分已經撤銷了!”對于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吳娜連問了三遍“真的嗎?”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激動得嚎啕大哭。另一名因3年前在宿舍內使用違禁電器被處分的男生,同樣也被取消了處分。學校將從他們檔案中抽出處分決定,改由校檔案室保存。
據了解,南財在2007年修訂《學生違紀處分條例》后,增加了“消過”制度,學生在被處分后,能及時認識到錯誤,并且在之后的考試里獲得獎學金、甚至考上研究生的學生,學校可以考慮給其“消過”或“減輕處分”。
“要消掉,必須拿獎學金,或者考研成功。”校方表示這樣的做法是“為了防止犯錯學生自暴自棄,不提倡輕易將處分塞進要相伴學生一輩子的檔案”。
“消過”學生現身說法
曾因作弊和使用違禁電器被處分。
“這下好了,我可以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順利畢業了,不然連找工作的機會都沒有。”另外18個像吳娜一樣的學生,有著相同經歷。
“消過”制度被公開后,南財在仙林大學城的老鄰居——南郵的學生率先提出質疑。“這哪里是在鼓勵犯錯學生?倒像是給他們這些人提個醒,犯錯不要緊,反正有辦法能消掉處分。”此外,該校學生還指出,“南財與我們的名聲和教學水平本在伯仲之間,在就業如此困難的當下,南財堂而皇之地運作‘消過’制度,是為了給自己學校增加就業率,以此吸引更多新生入學。”不少外校老師擔心,“消過”制表面上看起來非常人性化,但是學校的管理成本會相應提高,一些學生會出現僥幸心理。對于質疑聲,南財宣傳部李老師解釋,“3年被‘消過’的學生就19人,很小的比例。
南財教務處處長張進此前對媒體解釋,”消過“只是針對一時沖動而犯錯的人,對于故意、惡意犯錯者并不適用。另外,要確有悔改表現,而且成績優良。
”學校本來就是教育人的地方,我們所有的處罰都應該是以教育為最終目的。“李老師認為,18歲到24歲,是人一生中最容易犯錯誤的年齡段,”就因為這么一個沖動犯下的過錯,就讓學生背一輩子的污點,這既不人性也不合理。“
早在2005年,南財校領導就表示,”犯錯了,學校不能把責任全推到學生身上,誰不是從年輕走過來的?“
校方:四年最容易犯錯
3年19個人,這個比例很小。
學生擔心流程”不透明“
南財經管系一名大二學生對校方的說法存在擔憂,”整個流程都是學校操作,名單不公示,過程不透明,很難讓人信服。“不少學生都有同樣的觀點,”擔心這成了找關系消處分的一個捷徑,這只能讓他們更加有恃無恐。“
對本校學生的說法,李老師肯定地表示,”不會“。他拿出一份流程公告,”‘消過’的首要條件是有獎學金或是考研成功,這些都是硬性規定,就是為了防止徇私。申請‘消過’的學生,要將材料交到院系,開會討論后上報教務處與學生處審核,經校領導開會決定后,再報校長辦公室定奪。過程沒有公開,但不可能存在貓膩。“
”此外,大三、大四的學生受到處分,一般不會給予減輕或是撤銷,因為留校的時間不多。“學校不會因為學生即將畢業,而放寬處分的力度,”必須要和新生一視同仁。“
南京財經大學承認名單不公示。
南京高校:絕對不效仿
南大、東大、南師均表示“不跟進”。
據介紹,南財的“消過”制度是全國首例,在南京目前仍然沒有第二家高校效仿。
“學校既然做了規定,違反了就必須要接受處罰。”東南大學宣傳部的陸海老師對“消過”很不能理解。“如果處分可以消,那么學校之前的規定是干什么用的呢?”
陸海認為,大學生大多即將進入社會,也都是成年人,必須為人生負責。”現在學校替他們消掉了處分,以后進入社會他們還會有這樣的僥幸心理。“
河海大學宣傳統戰部的錢恂熊老師稱,”可以接受,但不打算仿效。“據錢老師透露,河海近年來在學生處分方面進行了人性化改進。對于犯錯學生,如果之后的表現夠好,可以酌情頒發學位證書。”但是處分肯定要進檔案。“
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教務處的工作人員普遍表示,”學校沒有類似的規定,短期內也不會考慮出臺。“兩者給出的理由依然,”不嚴格要求學生,他們如何面對校園以外的社會,我們不希望因為學校刻意的寬容,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僥幸心理。“
本報記者 嵇天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