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院校動態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2-05-20 相關院校: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從1931年起培養研究生,是國內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學之一。經國家批準,上海交通大學于1984年4月試辦研究生院,并于1996年2月首批被批準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目前,已建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等全部12個學位門類的研究生培養體系,現有一級學科博士點2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47個(其中26個為自設博士點),共涉及63個一級學科;一級學科碩士點18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6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共11個(工商管理碩士(MBA、EMBA)、會計碩士(MPAcc)、公共管理碩士(MPA)、法律碩士(J. M)、獸醫碩士、風景園林碩士、農業推廣碩士(種植、農村與區域發展)、臨床醫學碩士(M.M)、口腔醫學碩士(S.M.M)、翻譯碩士(M.T.I)、工程碩士),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臨床醫學博士(M.D)口腔醫學博士(S.M.D))。
截止到2009年9月,研究生在校規模達到23736人,其中博士生4581人,全日制碩士生8983人,專業學位碩士生10172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超過1:1。
我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充滿活力、可持續發展的師資隊伍:截至2008年,有專任教師3135人,其中教授780人、副教授1458人、博士生導師1047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8名,兩院院士1名,11名"973"首席科學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51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6名,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計劃)首席科學家11名;學校現有49個全國重點學科,26個博士后流動站;先后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8人,其中2人擔任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自1978年恢復研究生培養制度以來,已經有兩萬多名研究生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學校培養的研究生因基礎知識扎實,知識面寬,知識結構合理,具有較強的前沿意識、良好的專業特色和發展個性,而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贊譽,在全國高校、科研、管理等各條戰線上發揮著骨干作用,用知識和智慧報效祖國、報效母校,為國家的繁榮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實業家、工程技術人員和醫務工作者。
我校研究生教育質量穩步提高。碩士生、博士生的錄取數與報名數之比分別上升至1:5和1:3左右。工程碩士入學成績我校已經連續六年綜合排名全國第一,MPA入學成績多次名列全國前茅。我校共獲得28篇全國優秀博士論文,38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我校SCI、EI等高水平論文增長較快,分別位居全國高校第3和第2,其中以研究生為第一作者發表的在占總數的75%以上。
我校積極推進研究生教育國際化進程。我校MBA教育在新加坡已有16年歷史,2002年10月又在新加坡成立了我國在海外的第一個研究生院,成為新加坡政府要引入的世界十所一流大學中的第九所,為海外高層次辦學積累了一定經驗。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與密西根大學合作培養研究生已有六屆研究生獲得密西根大學碩士學位。學校與法國聯合高礦六年制本碩連讀項目簽署,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與法國中央理工大學六年制本碩連讀項目,管理學院與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工程碩士與MBA雙學位項目,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等4個單位與美國佐治亞理工合作項目進展順利。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與悉尼大學、普渡大學、柏林工業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與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材料學院與倫敦大學等都開展了實質性的合作。
研究生教育管理改革繼續走在全國高校前列。由我校牽頭的"在滬教育部直屬高校畢業研究生就業工作協作組"遵循"市場、服務、信息、協調"的工作方針,在研究生就業改革、服務和管理上做出了突出的成績。承接了國務院學位辦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規劃課題的研究,以及教育部委托課題"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研究",出色地完成并獲得美國福特基金會資助,承接了上海市教委關于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非全日制研究生、學位點審核辦法改革等課題的研究,以改革創新的思路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研究生教育制度。
面對新世紀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知識經濟時代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教育將繼續貫徹"穩定規模、提高質量、優化結構"的工作方針,以培養具有突出創造能力和進行國際學術對話的專門精英人才為工作目標,努力加強學科建設,優化結構,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培養質量,樹立上海交大研究生教育培養的品牌,為把學校建設成為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而努力!
點擊進入: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