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北京理工大學 2018-05-24 相關院校:北京理工大學
個人概況
王穎,特別副研究員,碩導
招生專業:化學工程與技術(生物化工)、制藥工程、生物工程
出生年月:1987 年 4 月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民族:漢族
籍貫:山東諸城
聯系方式
電子郵箱:wy2015@bit.edu.cn
工作單位:北京理工大學 化學與化工學院
辦公室:中關村校區臨建樓 A208
教育經歷
2010/09-2015/07: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理學博士2006/09-2010/06: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理學學士
工作經歷
2018/01-至今: 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特別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2015/07-2018/01:北京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后2016/10-2017/11: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工程系,博士后
主要科研項目
類別 |
課題名稱 |
主持/參與 |
起止時間 |
經費(萬元) |
|
|
|
|
|
國家自然科 |
酵母生產五環 |
|
|
|
|
三萜類化合物 |
|
|
|
學基金青年 |
|
主持 |
2017-2019 |
20 |
|
的胞外轉運與 |
|
|
|
基金 |
|
|
|
|
|
合成強化 |
|
|
|
|
|
|
|
|
|
|
|
|
|
中國博士后 |
微生物多層級 |
|
|
|
|
聯基因開關的 |
|
|
|
科學基金特 |
|
主持 |
2016-2018 |
15 |
|
設計及其生長 |
|
|
|
別資助 |
|
|
|
|
|
控制 |
|
|
|
|
|
|
|
|
|
|
|
|
|
中國博士后 |
β-香樹脂醇 |
|
|
|
科學基金面 |
在釀酒酵母中 |
主持 |
2015-2017 |
8 |
|
的胞外轉運與 |
|
|
|
上一等資助 |
|
|
|
|
|
合成強化 |
|
|
|
|
|
|
|
|
|
|
|
|
|
|
天然綠色生物 |
|
|
|
國家重點研 |
農藥的合成生 |
參與 |
2018-2021 |
|
發計劃 |
物學與組合合 |
|
|
|
|
|
|
|
|
|
成技術 |
|
|
|
|
|
|
|
|
國家自然科 |
α-香樹脂醇 |
|
|
|
學基金面上 |
的酶法異構機 |
參與 |
2017-2020 |
|
|
理及其微生物 |
|
|
|
項目 |
|
|
|
|
|
合成 |
|
|
|
|
|
|
|
|
|
|
|
|
|
國家自然科 |
β-葡萄糖醛 |
|
|
|
學基金青年 |
酸苷酶同源寡 |
參與 |
2018-2020 |
|
|
聚至單體的催 |
|
|
|
基金 |
|
|
|
|
|
化結構演變 |
|
|
|
|
|
|
|
|
主要研究方向
自2010年以來一直從事代謝工程與合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圍繞植物天然產物的微生物合成展開科研工作。
萜烯類物質是植物天然產物中最大的一類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理和藥理學功能,在醫藥、化工、食品、化妝品等領域有重要應用。例如,齊墩果烷型的五環三萜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腫瘤、護肝、提高免疫力等優良的藥理特征和生物活性。植物天然產物的微生物合成一直是國內外的研究熱點,研究成果的轉化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本課題組主要圍繞萜烯類物質這一重要植物天然產物在微生物中的高效合成開展相關代謝工程與合成生物學研究工作,旨在解決該類物質在微生物合成中所遇到的關鍵科學問題,實現微生物生產萜烯類物質的工業化應用。具體的研究內容包括:
1.解析新的萜烯類物質在微生物中的合成途徑,實現新化合物的微生物合成
2.開發高效基因組裝和基因組編輯技術
3.多數萜烯類物質在微生物合成中存在胞內物質跨膜傳遞難、產物胞外分泌效率低的問題,限制了其大規模生產。針對這一問題開展萜烯類物質跨膜傳遞的研究
4.構建高效微生物細胞工廠,實現微生物合成萜烯類物質的大規模生產
代表性論文
1.Wang Y, Wu H, Jiang XR, et al. Engineering Escherichia coli for enhanced production of poly(3-hydroxybutyrate-co-4-hydroxybutyrate) in larger cellular space. Metabolic Engineering, 2014, 25:183-193(SCI 一區,TOP
期刊,IF=8.142)
2.Wang Y, Li Y, Xua T, et al.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growth advantage and metabolic shift stimulated by photophosphorylation of proteorhodopsin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at anaerobic condition.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2015, 112: 947-956
3.Wang Y, Yin J, Chen GQ. Polyhydroxyalkanoate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2014, 30: 59-65(SCI 一區,TOP 期刊,IF=9.294)
4.Wang Y, Chung A, Chen GQ. Synthesis of medium-chain-length polyhydroxyalkanoate homopolymers, random copolymers, and block copolymers by an engineered strain of Pseudomonas entomophila.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2017, 6(7) (SCI 一區,TOP 期刊,IF=5.110)
5.Meng DC, Wang Y, Shen R, et al. Production of poly(3-hydroxypropionate) and 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propionate) from glucose by engineering Escherichia coli. Metabolic Engineering, 2015, 29: 189-195(SCI
一區,TOP 期刊,IF=8.142)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