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招生公告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2-09-26 相關院校:北京理工大學
選擇北京理工大學報考點的考生請務必認真閱讀本公告。(如因沒有按照公告要求報名出現的問題,由考生本人負責)
1、第一志愿報考以下招生單位、在京考試且工作或戶口在北京的考生考生必須在本報考點報名:
北京理工大學、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82801)、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83107)、中國兵器裝備研究院(83116)、國家海洋環境預報研究中心(85304)、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87102),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87103)、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87110)、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87111)、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87112)、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87113)、首都兒科研究所(87120)、裝甲兵工程學院(90034)。
2、下列考生必須在本報考點報名:
北京理工大學接收的在京免試生;
報考北京理工大學125100工商管理碩士、125200公共管理碩士、125600工程管理碩士、單獨考試、強軍計劃的所有考生;
報考設計與藝術學院的1304L1美術學、130500設計學、1305J1數字表演、085237工業設計工程(專業學位)、135108藝術設計碩士(專業學位)的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
3、報考京外招生單位的考生且工作或戶口在北京的考生可在本報名點報名。
4、下列考生不允許在本報考點報名:
報考京外招生單位,且報考應試考試科目“業務課2”考試時間超過3小時的專業(即:報考招生單位公布的招生專業目錄中,業務課2考試科目代碼第1位為“5”)的考生,請到北京建筑工程學院(1116)報名點報名。
報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京外中國科學院系統(不含“單獨考試”、“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旅游管理碩士”、“工程管理碩士”)的考生,必須選擇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1188)(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東路80號中科院中關村青年公寓園區6號樓)作為報考點。
報考京外招生單位“法律碩士聯考(法學、非法學)”考試方式的考生可就近選擇下列報考點:1153中國政法大學(學院路校區)、1154 北京聯合大學、1166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報考其他在京招生單位的考生,請直接到招生單位或招生單位指定的報考點報名。
5、考生須在11月10日-14日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學歷證書原件(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校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持學生證)和網上報名編號,到選擇的報考點進行電子照相和信息確認。具體地點于11月初在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http://grd.bit.edu.cn)公布。
6、只有在網上報名、網上支付報名費、電子照相和信息確認全部完成后,考生提交的報名信息才有效。
7、2012年12月25日-2013年1月7日,考生憑網報用戶名和密碼登錄研招網(http://yz.chsi.cn)下載打印《準考證》。
8、考生須在初試前一天下午持準考證來北京理工大學了解考場安排。
9、依據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財政局京發改[2009]1603號文件規定,對報考考生收取報名費:138元/人。
10、預報名成功的考生在網上報名系統填報的信息有效,且在網上報名正式開通時段(2012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內,可隨時修改報名信息,但不論是否已支付報考費,“報考單位”、“報考點”和“考試方式”不可再進行更改。其他已提交的網報信息,考生仍可在網上報名起止時間內,使用已注冊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修改。
請考生在提交信息和進行網上支付報考費前,務必認真核準所選擇的“報考單位”、“報考點”和“考試方式”,錯選報考點已進行網上支付交納的報考費,將不予退還。
如考生發現錯選了“報考單位”、“報考點”、或“考試方式”,在網上報名正式開始后在網上報名截止時間10月31日前,需注冊新用戶,重新進行網上報名,提交信息,獲取新的報名號,并進行網上支付。
11、9月28日至29日,應屆本科畢業生所在高校將組織部分考生進行預報名。預報名期間,“網上支付報考費”功能同時開通,考生在此期間支付的報考費有效。
考生未按要求,錯選報考單位、報考點、考試方式,或未按規定時間到報考點確認網報信息,報名無效,已支付的報考費不退。此時,考生若要正確報名,重新注冊、報名、交費。已報名考生未參加考試,不退報考費。
12、網上報名日期為2012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補報,也不得再修改報名信息。
13、北京理工大學報考點代碼:1107,北京理工大學代碼:10007,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5號,郵政編碼:100081,電話:010-68912286。
14、不按公告要求報名,誤填、錯填報考信息或填報虛假信息,而導致不能考試或復試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15、本簡章中如有內容與教育部最新政策相沖突,我校將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執行。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