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武漢大學哲學學院 2018-09-06 相關院校: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研究生導師楊云飛介紹如下:
姓名:楊云飛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是否在職:是
所在學科:外國哲學
郵箱地址:yangyunfei@whu.edu.cn
簡 介
楊云飛,浙江湖州人,2000年在蘭州大學獲哲學學士學位,2003年與2006年在武漢大學分別取得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指導教師均為鄧曉芒教授),2006年7月留校工作至今。目前在西方哲學教研室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系武漢大學“珞珈青年學者”,德國哲學研究所所長。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借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作,2010年春赴牛津大學短期學習,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獲美國坦普頓基金會(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資助在美國耶魯大學從事訪問研究(指導教師為John Hare教授),2014年10月至12月在臺灣神學院任研究學者,2017年1月-7月獲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任訪問學者。學術兼職:武漢大學歐美宗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哲學評論》副主編,《武漢大學學報》、《天津大學學報》、《暨南學報》等期刊的審稿專家。郵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珞珈山武漢大學哲學學院;郵編:430072
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Areas of Specializations)為德國古典哲學(以康德、黑格爾為主)、德國現代哲學(以尼采、現象學、哈貝馬斯為主)、道德與政治哲學,興趣領域(Areas of Competence)包括早期現代哲學、心靈哲學、宗教哲學和中西比較哲學。
開設課程
本科專業課程:《西方哲學史》《哲學核心問題》《西方哲學名著導讀》《16-18世紀歐洲哲學》《康德研究:純粹理性批判》《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導讀》《德國古典哲學》《德國現代哲學》;本科全校通識選修課:《人文社科經典導引》《哲學核心問題》《西方哲學史》《康德黑格爾哲學》《當代西方人文主義哲學主流》;研究生課程:《德國古典哲學原著選讀》《康德哲學專題》《胡塞爾哲學專題》《休謨哲學專題》《當代道德哲學專題》《政治哲學專題》《專業英語》。
主要論著或代表作
一、著作
(譯著)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奠基》,楊云飛譯,鄧曉芒校,人民出版社,2013年。
(譯著)《康德論教育學》,楊云飛、鄧曉芒譯,即出。
二、論文(含部分評論和譯文)
1、《大孔子學說與第三條道路》,載于《科學•經濟•社會》,1999年第4期。
2、《康德的時間圖型學說及其現象學解釋》,載于《云南大學學報》,2004年第4期。
3、《康德的永久和平思想及其理論意義》,載于《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4、《先驗的圖型和經驗性的圖型》,載于《德國哲學》(2008年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5、《康德的幸福學說》,載于《幸福的奧秘》,凱利•克拉克編,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年1月(本文的英文版Kant’s Doctrine of Happiness曾作為會議論文在2007年中美哲學論壇宣讀)。
6、《康德人性公式探微》,載于《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年第3期。
7、《<精神現象學>中的主奴關系解析》,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1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2011年第9期全文轉載)。
8、《論康德對羅爾斯正義理論的影響——兼談哲學史對于當代哲學研究的啟發意義》,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3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2013年第5期全文轉載)。
9、《談談耶魯大學本科哲學課程體系》,載于《哲學評論》(哲學教育與管理論文專輯),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
10、《康德對上帝存有本體論證明的批判及其體系意義》,載于《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
11、《康德論出于義務而行動的道德價值》,載于《哲學研究》,2013年第7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倫理學》2013年第9期全文轉載)。
12、《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中的實踐理性問題》,載于《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
13、(書評)《對黑格爾歷史觀的重構與評判》,載于《中華讀書報》第974期,2014年1月15日。
14、(譯文)《康德論把我們的義務認作上帝的命令》,約翰•黑爾原著,楊云飛譯,載《德國哲學》(2013年卷),社科文獻出版社,2014年12月。
15、(譯文)《國家與教會:盧梭與康德論宗教與政治》,君特•策勒原著,楊云飛譯,載于《哲學評論》(第14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12月。
16、《康德目的王國理念新解》,載于《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5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倫理學》2015年第10期全文轉載。本文一個較早的版本曾以《康德的“目的王國”釋義》為題在2012年“第五屆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研討會”上宣讀,并發表在會議論文集《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第五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11月)。
17、(譯文)《對康德道德動機論的一些反思》,Heiner Klemme原著,楊云飛譯,載于《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5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1期轉載)。
18、《康德法權論的道德基礎——托馬斯•博格的康德法權論獨立性論題獻疑》,載于《山東社會科學》,2015年第10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2015年第12期全文轉載)。
19、《神義論的康德闡釋和康德的神義論》,《臺灣神學論刊》,第40期,2015年,臺北:臺灣神學院。
20、《康德道德哲學中正當優先于善的三種形式》,《哲學評論》(第20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
21、《大學教育與經過檢視的人人生》,載于《哲學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年。
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
1、2009年—,參與趙林教授《西方哲學》國家級教學團隊;
2、2010—2011年,主持Calvin College & 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 項目:康德哲學中道德與信仰的關系;
3、2010—2013年,主持武漢大學“70后計劃”個人項目:康德定言命令學說研究;
4、2010—2013年,參與武漢大學“70后計劃”集體項目:跨文化哲學文本書寫與哲學學科重建;
5、2013年—,參與趙林教授主持的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項目:《西方哲學史》;
6、2015—2016年,主持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自主科研項目:康德道德哲學的宗教維度研究;
7、2016年-,主持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自主科研項目:康德政治哲學研究;
8、2016年-,主持武漢大學人文社科青年學者學術團隊:德國古典哲學及其現代效應;
9、2017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康德道德哲學的宗教維度研究;
10、2018年-,主持武漢大學研究生精品課程項目:德國古典哲學原著選讀。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