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院 2019-01-21 相關院校:中央音樂學院
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研究生導師談龍建介紹如下:
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留校任教至今。其間獲芬蘭西貝柳斯音樂院碩士學位。多年來一直承擔著從附小、附中、本科乃至碩士研究生全階段的三弦專業教學;承擔研究生處“碩士學位論文寫作基礎”必修課(共同課)的教學;與此同時還擔任民族器樂表演專業碩士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近年來所指導的二胡、琵琶、阮、三弦、笛子和古箏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寫作(共46篇),全部以優良成績通過答辯,其中有11篇被專家評委會推薦為優秀論文。
30The Best Sanxian Artist In China多年來一直致力于三弦教學理論的研究和實踐,編寫了大量的三弦練習曲和教材,建立了較為完善和科學的教學體系,在強調嚴謹規范的技術訓練的同時,提倡開放性思維和多元化發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成果,教授和培育了不少優秀的三弦人才,如:魏玲、李靜、趙正達、朱宏偉、張柳萌、高偉、程珊、王玉、高藝真、張馨元等,其中不乏有多名學生在國內外比賽中獲得獎項。如:2012年——2013年,其指導的學生獲得了國家級文華獎比賽的金獎和金蘆笙大賽的金獎,打破了三弦專業無金獎的歷史記錄。
堅持不懈地深入于傳統音樂的挖掘和研究,自19841幾十年來勤于筆耕,發表了很多頗有建樹的學術專著與論文,在學術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主要專著有:《三弦演奏藝術》、《三弦自學入門與提高》、《清故恭王府音樂——愛新覺羅毓峘三弦傳譜》、《白鳳巖三弦、琵琶作品集》、《大相國寺音樂師傳樂譜孤本》、《三弦套曲——弦索十三套三弦譜》等。主要學術論文和音樂評論文章有:《談三弦的換把》、《“弦索十三套”的三弦演奏藝術》、《關于〈合歡令〉傳譜的辨析》、《三番 & 海青》、《關于〈合歡令〉〈將軍令〉的定弦問題》、《三弦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反思》、《弦索音樂在恭王府的承襲》、《三弦音樂縱橫談》、《論白鳳巖對三弦器樂音樂發展的歷史貢獻》、《獨樹一幟的藝術流派——蒙古族三弦音樂給予我們的思考》、《對弦索備考的重新認知與闡釋》、《持檀龍三尺令音韻繞梁——論當代三弦宗師李乙的藝術成就》、《淺談加弦三弦的得與失》、《再談加弦三弦的得與失》、《三弦逸事》、《傅雪漪談“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從“錄先生”說起……》、《三弦與三弦名曲“十八板”》、《從宋飛的“弦索十三弄”說起……》、《二胡傳道士——許可》、《繼往開來的中堅》、《新的嘗試、新的突破》、《民族器樂教學自我評價體系的重建》、《三弦音準技能的認知》、《從胡琴傳道士到“King of String”》、《局外人言局內事——宋國生藝術思想管窺》、《莫道昆明池水淺 觀魚勝過富春江——中央音樂學院阮專業的學科建設與發展給予我們的思考》、《中國三弦的音色多樣性之研究》、《宋飛“雙語”教學理念解構》、《管弦戲韻 & 戲韻管弦》等。譯文和譯著有:《口傳文化與民間音樂》(美國 Philip V. Bohlman)、《康特雷演奏法》(芬蘭 Hannu Saha)。
積極開展科研及學術活動,近年來獨立策劃、主持并完成了《三弦國際音樂周》系列、《中國傳統文化與音樂表演藝術論壇》、《弦索遺韻——愛新覺羅毓峘三弦傳譜學術研討會》等院級重大學術活動和科研項目。近年來成功地在中央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河北藝術職業學院舉辦了“弦鼗之樂——中央音樂學院三弦音樂會”、“三弦新作品薈萃音樂會”、“花蕾弦韻——中央音樂學院三弦學生系列音樂會”、“弦之吟——中國三弦音樂會”、“弦索遺韻——愛新覺羅毓峘三弦傳譜音樂會”等,在為學生創造藝術實踐的同時,全面深入地推動了三弦專業的學科建設和學術發展,從而使中央音樂學院三弦專業的學術水平與藝術水準遙遙領先于其他院校。
現為中國戲曲學院、云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附中客座教授,并先后擔任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民族器樂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論文導師,曾經指導了二胡、琵琶、古箏、阮、三弦、笛子等專業50多篇碩士論文的寫作,其中已有3篇發表于國家級核心期刊;多篇被評為優秀論文。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