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2019-05-31 相關院校:寧夏大學
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系研究生導師楊國濤介紹如下:
姓名:楊國濤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性別:男
電子郵件:ygt61@126.com
辦公室電話:0951-5093160
工作時間:1996年
學術頭銜: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員
教育背景:
1.1992年9月—1996年6月:寧夏農學院農林經濟管理系,獲學士學位;
2.2000年9月—2003年6月:安徽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3.2003年9月—2006年6月: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獲博士學位;
4.2013年3月—2013年6月:西安外國語大學出國留學人員培訓部英語高級班培訓。
工作經歷:
1.1996年—2002年:寧夏農學院農林經濟管理系,助教、系秘書;
2. 2003年—2006年: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系主任;
3.2007年—2010年: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副院長;
4.2011年—至今:寧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副院長、院長;
5.2007年—2011年: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
6. 2013年9月—2014年3月: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經濟系訪問學者;
所授課程:
1.《計量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本科教育;
2.《經濟學方法論》《發展經濟學專題》,研究生教育
科研方向:
經濟增長,收入分配與貧困
研究成果:
著作:
楊國濤、段君、劉子訸,2015:《貧困地區農戶發展能力評估》,經濟科學出版社。
楊國濤、李靜、黑亞青,2014:《中國農村收入不平等問題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
楊國濤,2009:《中國西部農村貧困演進與分布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譚晶榮、楊國濤、段慶林,2003:《組織制度變遷與寧夏農業經濟增長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
杜麗萍、楊國濤、周慧潔:《寧夏生態移民區產業發展戰略分析—以紅寺堡區為個案》,《2012年寧夏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藍皮書》,寧夏人民出版社。
楊國濤、李云霞、東梅、劉算算,2011:《社會資本與生態移民》,《2011年寧夏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藍皮書》,陽光出版社。
楊國濤,2013:《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變遷與現實審視》,《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發展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
李靜、楊國濤,2004:《我國玉米生產的相對效率評價》,《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技術經濟問題研究》,氣象出版社。
論文:
陳清華、楊國濤、董曉林,2017:《村級互助資金與扶貧貼息貸款的動態減貧效果比較》,《經濟問題》第8期。
Guotao Yang、Tao Jiang、Zihe Liu,2016:《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easants’Subjective Well-being》,《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Volume 14.
Guotao Yang、Zihe Liu、Huijie Zhou,2015:《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Ecological Migration on Rural Household Development Capability》,《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and Sustainability Studies》(Monthly) No.3.
楊國濤、閆姝雅、葛志軍,2015:《中國地區農村內部收入差距及動態演化》,《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
馬艷艷、林樂芬、楊國濤,2015:《生態移民區借貸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以寧夏567戶農戶調查數據為例》,《學術論壇》第1期。
楊國濤、段君、劉子訸,2014:《明瑟收入方程的若干改進和思考》,《統計研究》第7期。
張會萍、倪全學、楊國濤,2011:《農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對農戶家庭收入的影響分析——基于寧夏平羅縣225個農戶的實證調查》,《農業技術經濟》第12期。
樊麗明、楊國濤、范子英,2010:《貧困地區收入不平等的決定因素:基于西海固分戶調查數據的分析》,《世界經濟文匯》第6期。
楊國濤、東梅、張會萍,2010:《家庭特征對農戶貧困的影響:基于西海固分戶調查數據的分析》,《農業技術經濟》第4期。
楊國濤、尚永娟、張會萍,2010:《中國農村貧困標準的估計及其討論》,《農村經濟》第11期。
楊國濤、尚永娟,2009:《寧夏農業產業化扶貧模式探討》,《鄉鎮經濟》,2010人大復印資料《農業經濟研究》轉載。
楊國濤、東梅、劉蕊,2009:《CPI理論及寧夏CPI波動分析》,《寧夏社會科學》,第1期。
東梅、楊國濤、宋志敏,2009:《外資進入我國糧食市場引發的問題與思考》,《中國物價》,第1期。
楊國濤,2007:《村級貧困類型劃分及其特征分析——以寧夏西海固72個觀察村為例》,《經濟問題探索》第7期。
張莉俠、楊國濤,2007:《市場結構、效率與績效----基于我國乳制品業的實證分析》,《南方經濟》第3期。
楊國濤,2007:《地理區位、農戶特征與貧困分布——基于西海固720個農戶的分析》,《財貿研究》第2期。
楊國濤,2006:《中國人力資本存量的估算》,《鄉鎮經濟》第12期。
李靜、楊國濤、孟令杰,2006:《農村貧困的度量與分解——以江蘇省為例》,《農村經濟》第5期。
李靜、楊國濤、孟令杰,2006:《貧困線理論、水平與爭議》,《農業經濟》第7期。
楊國濤、王廣金、2005:《中國農村貧困的測度與模擬:1995-2003》,《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第6期。
楊國濤、孟令杰,2005:《收入結構變動對貧困的影響分析—以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村住戶為例》,《中國人口科學》第5期。
楊國濤、孟令杰、李鵬宇,2005:《寧夏農村貧困程度的估算與模擬》,《農業技術經濟》第4期(總第150期)。
楊國濤,2005:《貧困線理論及其在中國農村的實踐》,《鄉鎮經濟》第9期(總第163期)。
楊國濤、孟令杰,2005:《中國農村貧困狀況分析與消除貧困的思考》,《農業現代化研究》第3期。
楊國濤,2005:《信任博弈與訂單農業的運行風險防范》,《農業科學研究》第3期。
楊國濤、馬艷艷,2004:《寧夏農業與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從生產力要素的角度分析》,《寧夏農學院學報》第4期。
楊國濤、艾莉,2004:《投入、技術和制度對寧夏農業增長的影響》,《寧夏農學院學報》第2期。
楊萍、楊國濤,2003:《西方經濟增長方式的演進與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
楊國濤、譚晶榮、馬艷艷,2003:《產要素組合與農村經濟增長》,《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
楊國濤,2002:《對發展寧夏特色經濟的分析與思考》,《鄉鎮經濟》第7期(總第125期)。
楊國濤、黃立軍、范克鈞,2002:《全國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科技進步貢獻率的測定》,《寧夏農學院學報》第3期。
楊國濤,2001:《利用C-D函數對寧夏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第2期。
楊國濤、艾莉,2000:《退耕還林還草實現寧南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寧夏農學院學報》第3期。
主持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農戶資產分布及其對減貧的作用——以六盤山片區為例”(項目編號:7176302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六盤山連片特困地區農戶發展能力評估”(項目編號:7126304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貧困地區農戶收入不平等”(項目編號:7106301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民族地區貧困的動態演進與分布規律研究——以寧夏農戶為例”(項目編號:70663006)
第四十三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扶貧標準的度量理論及其應用”(項目編號:20080431204)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攻關(軟科學)項目,“寧夏農村產業化扶貧模式創新研究”
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攻關(軟科學),“寧夏西海固貧困狀況描述與反貧困對策研究”
寧夏哲學社會科學項目,“貧困度量的原理與方法—以寧夏農戶為例的模擬分析”
國際項目合作課題(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寧夏村民選舉中婦女投票行為分析——基于隨機試驗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1085—0479)
寧夏統計局招標課題,“基于寧夏投入產出表的DEA分析及實證研究”
寧夏統計局招標課題,“寧夏人口文化素質分析”
寧夏農牧廳招標課題,“我區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研究”
寧夏草原工作站課題,“寧夏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效益評價”(子課題“經濟社會效益評價”)
寧夏回族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寧夏城鎮居民基本消費需求及消費投向變動研究——基于CPI波動的預測分析”
寧夏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寧夏糧食生產效率動態分析”
學術獎勵:
2015,《中國農村收入不平等問題研究》(第一作者),寧夏第十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專著獎三等獎。
2015,《貧困地區能力貧困研究--多視角下的農戶發展能力測算與政策評估》,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等學校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
2014,《異地扶貧搬遷進程中的農戶發展能力評估》,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等學校優秀碩士論文指導教師。
2013,《貧困概念的內涵、演進與發展述評》(第一作者),寧夏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獎二等獎。
2009,《中國農村貧困的測度與模擬:1995-2003》(第一作者),寧夏首屆自然與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獎一等獎。
2009,《收入結構變動對貧困的影響分析—以寧夏農村住戶為例》(第一作者),寧夏第十次哲學社會科學論文獎三等獎。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