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 2019-05-31 相關院校:重慶大學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研究生導師呂永鋼介紹如下:
姓名:呂永鋼
性別:男
出生年月: 1977年04月
籍 貫:湖北
職稱職務: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導師。
社會兼職:中國微循環學會血液流變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中國力學學會第九屆生物力學專業委員會(分會)委員等。
課題組主頁:www.yglvbme.com
郵箱:yglv(AT)cqu.edu.cn (發送郵件時將(AT)替換為@)
研究領域:生物力學與再生醫學、干細胞生物學、腫瘤生物學、生物材料、生物傳熱傳質學、微/納米生物醫學及藥物靶向輸送
招收博士研究生專業&研究方向: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學
招收碩士研究生專業&研究方向: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學、生物工程(專業學位)
個人簡介
2005年7月獲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工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和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其后分別在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城市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和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癥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3月進入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工作,破格聘為教授,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4年7月-10月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在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錢煦院士實驗室學術訪問。
迄今在Theranostics (IF=8.537)、Biomaterials (IF=8.806)、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IF=8.097)和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IF=7.439)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主編專著1部,應邀參編中文著作章節3部和英文著作章節1部(Springer),有9項中國發明專利獲得授權,另申請了2項中國發明專利。近5年先后主持了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重慶市科技攻關重大項目等15項,參與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和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等10項。
兼任中國微循環學會血液流變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中國力學學會第九屆生物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第十屆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生物物理與再生修復醫學分會常務委員;重慶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常務理事;《Medic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 & Computing》Associate Editor (SCI期刊) (2017.12-至今)、《Biotechnology Letters》編委(SCI期刊)(2014.08-至今)、《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編委(Ei核心期刊) (2009.09-至今)、《Engineering》編委(2011.01-2013.12)、《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執行編委(2010.01-2012.12);《醫用生物力學》第六、七屆編委會編委;《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SCI期刊)執行客座編輯;《ACS Nano》、《Biomaterials》等50多個國內外刊物審稿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理學部、生命學部)、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和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計劃等評審專家等。
實驗室常年招收碩士、博士、博士后和訪問學者等,熱忱歡迎勤奮好學且對跨學科研究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加盟,相關學科背景可涉及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包括腫瘤學)、生物學(包括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微生物學等,涉及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等專業)、力學(流體力學/固體力學/工程力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包括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專業)、化學工程與技術、人機與環境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等,有興趣請報考前通過郵件與我聯系,同時也歡迎有類似背景的低年級優秀本科生進實驗室學習。
課題研究以興趣為導向,鼓勵研究生對自己感興趣的研究課題開展探索,提供研究生參與各種學術交流的機會。實驗室已與美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多個實驗室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可積極推薦優秀研究生到對方實驗室進行交流合作、聯合培養或攻讀學位。希望報考研究生誠實守信、勤奮好學、真心喜歡生命科學研究。
更多詳細信息見課題組主頁:www.yglvbme.com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