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 2019-06-25 相關院校:華中科技大學
個人基本情況
李斌(Li Bin,Professor),本人長期從事數控技術、智能化技術、數控機床、LED高端制造裝備方面研究,形成了數控技術、裝備技術、工藝技術相融合,光機電結合、產學研結合的研究特色。近五年來主持了973項目課題、國基金、預研項目、國家863、國家04專項、發表論文40余篇,發明專利30多項(授權10余項)。參入了《中國機械工程技術路線圖2010-2030》(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的智能制造裝備部分技術路線圖編寫。
在基礎研究方面,先后擔任國基金項目、973項目課題1“高速數控機床動態行為演變及其高精度控制”、973項目課題3“超強異形零件多軸加工失穩機制及控制品質優化”,在實施中帶領團隊針對重型數控機床的動力學及智能化控制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基礎研究成果,為高端數控裝備尤其是重型裝備創新研制提供了共性技術支撐。
在高端制造裝備創新研制方面,以取得的基礎研究成果為依托,實行產學研相結合研發方式,成果研制了國家急需的高端制造制造裝備:
(1)在2002年至2010年期間,聯合武漢重型機床集團,研發螺旋槳用重型七軸五聯動車銑復合機床及其數控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多項技術為國內首創。該成果在企業應用已取得良好效果,2011年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排2),2012年申報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2)已公示完畢;現在依托正實施的973項目聯合武重正在研制國家急需的飛機起落架高端加工裝備。
(2)2008年以來,結合國家戰略新興產業需求,帶領團隊研制了自主知識產權的LED芯片的高端制造裝備:芯片高速檢測與分選成套機,廣東省科技廳鑒定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2010年廣東省一家企業投資將該成果產業化,目前LED芯片自動檢測分選及,SMD高速分光和編帶機系列化產品已定型,正逐步投入市場。
在教學方面,注重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作為負責人承擔了多項教改項目,作為主編和參編人員出版了《數字加工技術》、《數控技術》、《數字控制機床》、《機械加工工藝師手冊》。
郵箱:libin999@hust.edu.cn
主要研究方向
數控技術
智能化技術
數控機床
LED高端制造裝備
開設課程數控技術
制造裝備智能化控制技術
近年的科研項目、專著與論文、專利、獲獎承擔的科研項目:
1. 加工狀態下數控機床性能在線監測方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80/64 2012.9 2013.01-2015.12
2. 精密臥式加工中心設計制造關鍵技術 863先進制造領域 86.5/54 2011.9 2012.02-2015.12
3. 面向汽車與航空產業發展的裝備及其自動化生產示范應用 國家支撐項目 739/623.9 2011.9 2012.1-2014.12
4. 重型臥式車銑復合加工中心 武漢市科技專項 50/40 2012.8 2013.1-2015.12
5. 發電機轉軸的銑削刀具監測技術 國家重大專項(數控) 64.8/19.8 2012.4 2012.6-2013.12
6. 重型臥式車銑復合加工裝備及產業化 東湖高新科技專項 270/135 2010.1 2010.1-2012.12
7. 重型數控機床動態綜合誤差補償技術 國家重大專項(數控) 297/297 2008.9 2009.1-2011.12
8. 智能制造裝備的功能創成與驗證 國家973 411/217 2012.9 2013.1-2017.12
9. 超強異形零件多軸加工失穩機制及 國家973 347/240 2010.9 2011.1-2015.12
10. 重型數控機床關鍵共性技術創新能力平臺 國家重大專項(數控) 383/109 2013.1 2013.01-2015.12
11. 汽油發動機缸體、缸蓋加工應用驗證平臺 國家重大專項(數控) 339/0 2013.9 2014.1-2016.12
12. 高速運動下數控機床模態參數動態辨識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80/48 2013.8 2014.1-2017.12
榮譽與獎勵:
1. 大型葉片高效多軸數控加工技術與應用,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2。
2. 七軸五聯動螺旋槳加工用重型車銑復合機床,該機床榮獲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排名2。
3. 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排名2。
4. 2012年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引導學生自由發展的機械專業工程教育改革與實踐”
5. “中科技大學-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教育部,2011獲批,負責人
代表性著作:
1. A new method for directly measuring the position errors of a three-axis machine. Part 1:Part2;(2008年,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2. Time-frequency analysis and the detect method research on the milling force token signal in the spindle current signal,SCINECE IN CHINA SER E;(2009年,第一作者)
3. A new method of virtual material hypothesis-based dynamic modeling on fixed joint interface in machine too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2011年,通訊作者)
4. Estimation of CNC machine–tool dynamic parameters based on random cutting excitation through operational modal analy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2013年,第一作者)
5. A new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CNC machine tools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t worktable feed speed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2013年,第一作者)
6. A thermal error model for large machine tools that considers environmental thermal hysteresis effec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2014年,通訊作者)
7. An approach for measuring the FRF of machine tool structure without knowing any input for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2014年,通訊作者)
8. A measurement strategy and an error-compensation model for the on-machine laser measurement of large-scale free-form surfaces,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年,通訊作者)
9. 《機械加工工藝師手冊》 機械工業出版社(常務副主編)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