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華僑大學 2019-08-21 相關院校:華僑大學
2020年華僑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自命題科目考試大綱
招生學院:化工學院
招生專業: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科目名稱:微生物學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值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由考點提供)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結構
考試內容主要包括緒論;微生物細胞形態、結構與功能;微生物營養;微生物代謝;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及其控制;病毒;微生物遺傳;微生物生態;微生物的進化;系統發育和分類鑒定;微生物多樣性;微生物生物技術。
(四)試卷題型結構
1.名詞解釋(30分),共10道;
2.問答題(80分),共10-15道;
3.實驗設計題(40分),共3-5道;
二、考查目標
課程考試的目的在于測試考生對于微生物學相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運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章:緒論
1. 明確微生物在生命科學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2. 微生物、微生物種類及其基本生命特征
3. 微生物學及其研究內容
4.微生物的發現、發生發展和展望
5.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重點: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包括哪些類群?微生物最突出的生命特征是什么? 微生物學主要包括哪些研究內容?微生物在生命科學發展中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第二章:微生物細胞形態、結構與功能
1. 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區別
2. 微生物(細菌、放線菌、古菌、真菌)形態學特征(個體和群體特征)
3. 原核微生物的結構(一般與特殊)與功能
4. 真核微生物細胞膜
5. 原核微生物細胞膜
6. 古菌和真細菌細胞膜
7. 原核微生物細胞質和內含物
8. 原核微生物細胞的特殊結構
重點:掌握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細胞最重要區別;各類型微生物主要是細菌、放線菌、古菌、霉菌和酵母菌細胞的個體和群體形態特征;原核微生物細胞的一般結構和特殊結構主要包括哪些組成部分;掌握細菌中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細胞壁的重要不同;掌握細菌和古菌細胞壁的重要不同;熟悉四大類缺壁細菌;熟悉真菌細胞壁、藍細菌細胞壁和藻類細胞壁組成;了解抗酸細菌的細胞壁;古菌和真細菌細胞膜結構的區別;原核微生物特有的內含物及其應用價值;原核微生物細胞內的特殊結構芽孢、伴孢晶體、細胞壁以外特殊結構糖被、S層鞭毛等重要功能。
第三章:微生物營養
1. 微生物的營養要求
2. 微生物營養類型
3. 培養基
4. 營養物質進入細胞
重點:微生物細胞的6大營養要素及其生理功能、4大營養類型及其分類標準、4種主要營養運輸方式的基本特點,著重主動運輸方式中的ABC轉運系統,PTS基團轉移系統;碳氮比概念及細菌、放線菌、酵母和霉菌對碳氮比要求的差異和特點;不同微生物對生長環境氧化還原電位的要求。
第四章:微生物代謝
1. 重要基本概念
2. 異養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分解代謝
3. 能量轉換
4. 合成代謝(anabolism):微生物特有的耗能代謝CO2固定、生物固氮、肽聚糖的合成及其它
5. 微生物代謝調節
6. 微生物次級代謝和初級代謝
重點:異養微生物利用轉化葡萄糖到丙酮酸的5條主要途徑及其特征性酶或關鍵酶;掌握發酵、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概念中的主要關鍵點及產能比較;不同類型的酒精發酵和乳酸發酵、各種有機酸發酵、氨基酸發酵;硝酸鹽呼吸及其意義;各類微生物的產能類型、途徑或方式的不同,特別是其他生命所不具備的產能方式以及微生物所特有的耗能合成代謝;微生物獨特的代謝調節方式和類型;底物水平、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產能方式的差異;藍細菌、不產氧光合細菌及嗜鹽光合生物利用光能途徑的特點及差異;同化或固定CO2的6條途徑。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及其控制
1. 細菌的個體生長
2. 細菌的群體生長
3. 真菌的生長繁殖
4. 微生物生長的測定
5. 影響微生物生長的(環境)因素
6.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重點:微生物群體生長規律以及如何應用這些規律指導微生物生物技術產品的生產;微生物生長的測定的方法技術、原理、優缺點和適應性;通過了解掌握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來調控微生物的生長,以及如何有效的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掌握微生物無菌技術和菌種保藏技術;了解常用消毒劑、殺菌劑的作用范圍及機制。
第六章:病毒
1. 病毒的特點和定義
2. 病毒的宿主范圍
3. 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4. 病毒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5. 毒粒的性質
6. 病毒的復制
7. 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
8. 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9. 亞病毒因子
10. 病毒舉例
重點:病毒的定義和特點:病毒的定量測定蝕斑測定、群體特征(包涵體和蝕斑)、病毒的復制、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第七章:微生物遺傳
1. 遺傳的物質基礎
2. 微生物的基因組結構
3. 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質粒和轉座因子
4. 基因突變及修復
5. 細菌基因轉移和重組
6. 微生物育種
7. 微生物基因表達調控
重點:真細菌、古菌和真核生物基因組特點;染色體外遺傳因子的種類及功能;為什么微生物被尊稱為遺傳學研究中的明星;掌握細菌體內基因轉移和重組類型;微生物誘變育種、代謝工程育種和基因重組育種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術;分解代謝產物阻遏調控;細菌的群體感應調節;生命體的暗物質。
第八章:微生物生態
1. 微生物的生態分布
2. 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3. 微生物功能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4. 污染環境下的微生物
5. 微生物分子生態學
6. 微生物降解能力的遺傳計劃和退化生態系統的生物修復
7. 人體微生物
重點:種群及其相互作用、群落及其結構、微生物生存的微環境、微生物的吸附及生物膜、污染環境下的微生物、極端環境微生物、生物之間的共生、微生物在驅動自然界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的重要作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極端環境微生物的挖掘和重要應用價值、微生物在污染物生物監測、生物處理及污染環境生物修復中的重要作用、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極端環境微生物的挖掘和重要應用價值、微生物在污染物生物監測、生物處理及污染環境生物修復中的重要作用。
第九章 微生物的進化、系統發育和分類鑒定
1. 進化歷程
2. 生物進化計時器
3. 原核生物的分類
4. 微生物系統學的研究內容與方法
5. 全基因組測序
6. 微生物的快速鑒定與分析技術
7. 伯杰氏細菌系統學手冊
重點:進化計時器的選擇、系統發育樹、生命的三域學說、原核生物的分類單元及其等級、原核生物中種和菌株的概念、分類單元的命名、細菌分類常用的工具和手冊。
第十章 微生物多樣性
1. 細菌的多樣性
2. 古菌的多樣性
3. 真核微生物的多樣性
4. 微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
重點:各類微生物資源生境特征及多樣性特征。
第十一章:微生物生物技術
1. 微生物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術
2. 微生物產業的菌種和發酵特征:生產菌種的要求和來源、大規模發酵特征
3. 微生物產業的發酵方式:連續發酵、固態發酵、混合培養物發酵、固定化細胞或酶發酵
4. 微生物產業的主要產品
5. 微生物生物技術的廣泛應用:微生物能源、微生物冶金、微生物與石油工業、微生物傳感器和DNA芯片、微生物功能材料、海洋和宇航中的微生物生物技術
6. 微生物生物技術的安全風險評價和管理
重點:微生物實驗操作技術的綜合應用;微生物生產菌種的要求和來源;發酵過程的主要控制項目和方法;好氧發酵和厭氧發酵;發酵過程的優化和后處理;微生物產業的發酵方式;微生物在環境保護、產沼氣、產酒精方面的重要應用。
四、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沈萍,陳向東.微生物學(第八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沈萍,陳向東.微生物學實驗(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