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研招新聞 來源:錢江晚報 2013-06-28 相關院校:浙江理工大學
今年,在浙江理工大學有這么一個畢業班,全班畢業生共37人,其中有11人考上了中國科學院的研究生,被大家稱為“中科院預備班”。
從2008年開始,浙江理工大學就不斷有學生考入中國科學院,在2011年更是創造了同寢室4人一起考上中科院佳績。而今年,該班11人考取中科院8個研究所,還有一人被日本東京工業大學錄取。
記者走訪該校,找到這11位學生中的其中幾人。
趙航斌考入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因為高考發揮不好,沒有進入理想中的大學,為了彌補自己的遺憾,趙航斌說:“從進入大學第一天起,我就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就是考研,考一所理想中的大學。”從此,他的大學生活,就是在圖書館、寢室、教室三點一線間學習。
其實在大二時,他曾一度想放棄考研,去輔修了工商管理第二學位。隨著第二專業的深入學習,他漸漸發現自己在管理學方面并不擅長,學習成果也不盡如人意。
“通過自我分析后發現,我不善于與人溝通,而更適合與儀器打交道。”趙航斌說,他馬上轉頭開始在物理學領域,探索自己感興趣的方向。
趙航斌再次決定考研,而考研注定是一場在孤獨中前行的戰斗。在復習過程中,他漸漸感受到考研需要強勁的驅動力,才能堅定自身的專業方向。于是,他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自己喜歡學習。
“覺得背單詞很無聊,我就拿著單詞和同學互考;等到看政治時,我就直接把政治題作為聊天的話題;復習專業課時,我會分享實驗室有趣的實驗,幫助加強記憶。”趙航斌說,這是他在考研路上摸索出來的學習方式。
經歷了艱苦奮斗的歷程,現在回過頭來看看自己走過的路,覺得自己收獲許多。
趙航斌想告訴其它大學生:“只有親身嘗試過,不斷地積累經驗和教訓,在不同的道路上奮斗和探索,才能在對的時機,遇見最好的自己。”
胡晨陽保送中科院北京物理研究所
從大一到大四,胡晨陽在每個課堂上都搶前排座位,所以同學們都喊他“學霸”。比別人早復習,課后做總結,在看書過程中常考慮老師會在這個知識點上出什么題,這是他每天必做的三件事。
胡晨陽說,每個人都是在不停地兜兜轉轉中找到自己,他也不例外,大一有過轉專業的念頭,但最終他發現自己鐘愛物理,并堅定了考研的決心。
大三暑假,胡晨陽把所有書都帶回家,通通復習了遍。胡晨陽坦言:“其實當時特別想玩,但還是克制住自己。因為是關鍵時期,比別人多付出一點,就多收獲一點。”
老師和家人的支持也帶給胡晨陽許多動力。在整個考研過程中,父母都在盡量創造最好的條件給他。
去年10月,胡晨陽在考研復習階段中感到很大壓力,因為面試不通過,那就意味著他上不了中科院研究生。父親知道后,幫他減壓,還陪著他去北京參加面試。最終胡晨陽不負眾望,順利通過面試。
“因為面試考的是大一到大三學過的課程,所以需要比較強的知識連貫性。”胡晨陽說,在學習的時候要注意培養自己的發散性思維,把學過的所有知識都聯系在一起。
當問及為什么他會戰勝其他同學爭取到保研機會時,胡晨陽說自己最大的優勢就是“厚積薄發”,雖然自己不是最聰明的那個,但一定是最努力的一個。如果沒有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沒有當初從大一就開始的努力付出,也拿不到保研的資格。
王汝冰考入中科院蘇州納米所
她是個的長發女孩,個子不高,她把考研中的自己比喻成破繭前的蛹,不停地在放棄與堅持中掙扎。好在堅持到底,破繭成蝶。
大一剛進校門時,王汝冰就聽班主任教導說:“不管要不要考研,都要像準備考研一樣地學習。”所以一直以來她都學得很認真,很努力。
到了大三時,當所有人都在決定是否要考研時,王汝冰也開始糾結。因為之前她沒有過考研的想法,所以直到決定考研時,她也有點措手不及,心里害怕,沒自信。
每當自己感到迷茫和擔憂時,王汝冰就去找有經驗的同學和老師交流。“在和他們的溝通中,我會發現其實考研并沒有大家想象的困難,還會從他們那邊得到許多有用的信息。”
都說考研是段艱難孤獨的旅程,但在09應用物理班,這種說法似乎不怎么成立。“在我看來,我們班能夠有11個人同時考上中科院,關鍵之一可能在于團隊作戰。”王汝冰說,一定要有堅持的精神。
王汝冰口中所說的團隊作戰,一方面學院提供給了學生很多幫助。比如將歷屆考研成功學生的心得和考研情況編輯成冊分發下來,準備考研教室和物資,聯系優秀學生做經驗交流會等,為學生考研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王汝冰說還要感謝陪她一同走過這段考研歷程的同學們。
“我還記得去年暑假的時候,準備考研的人基本都留校復習。為了節省時間,大家每天都叫外賣,晚上也是踩點回寢室。”王汝冰說,那段時間天氣很熱,大家相互鼓勵、相互陪伴、共同學習,一起奮斗一點都不覺得煎熬,就算碰到難題,大家也會一起解決。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