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2020-01-22 相關院校:華東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研究生導師宋健飛介紹如下:
宋健飛
教授德語系系主任外語學院
聯系電話: 021—54344926
通訊地址: 上海市東川路500號華東師范大學德語系
郵編:200241
研究方向
翻譯理論與實踐,口譯,德語文學
學術成果
印度兒童文學的發展及現狀
《外國兒童文學研究》1985年2期
中國外語教學之我見(翻譯)《外語語文教學》1985年2期
裝笑的人(翻譯·諾獎作家作品)《人間》1985年12期
不必總要魚子醬(譯著)河南人民出版社
德洛姆布什一家〈33集電視連續劇〉(翻譯)重慶電視臺1992年譯制
齊美爾、胡塞爾、舍勒散論(翻譯)北大出版社《東西方文化評論》1992年4輯
俄語教程(翻譯)臺灣中央圖書出版社
燭光搖曳(翻譯)《世界兒童》1994年4期
聯邦德國教科研技部亞洲方案《聯邦德國研究》1995年4期
聯邦德國高等教育現狀綜述《聯邦德國研究》1996年3期
文學無國界(翻譯·諾獎作家作品)三聯出版社《伯爾文論》專集
責任與命令(翻譯·諾獎作家作品)三聯出版社《伯爾文論》專集
德政府決定在職教改革中推出“青工小證書”《聯邦德國研究》1997年3期
中國駐德國使館教育處簡介(漢德對照)駐德使館1998年10月印制使用
“德國母親”和她的“兒童空中橋梁”《聯邦德國研究》2000年2期
一個流亡部落的回歸(翻譯)《外國文藝》2000年第3期
口譯教學的分項訓練方法《國外外語教學》2000年第4期
漢斯·邁耶與他的《重見中國》《同濟大學學報》 2001年第1期
探索真理的百歲老人《德國研究》 2001年第1期
語言之年話德語《德國研究》 2001年第4期
大學德語四級考試應試指南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1
追憶漢斯·邁耶《德國研究》2001年第3期
衣食住行在德國(編著)(主編、第一作者)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2年
謀職準備篇《上海教育》 2002年第5期
德語文壇上的幻影與精靈《文匯報》2003年5月23日
低音提琴(譯著)(第二譯者)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3年
夏先生的故事(譯著)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3年
魯道夫·奧格斯坦和他的《明鏡》周刊(第二作者)《德國研究》2003年第2期
德語專業口譯課與學生綜合能力訓練《同濟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文明的共存還是文明的沖突(第二作者)《德國研究》2004年第1期
玩世箴言(譯著)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年
從德語教科書的變遷看德國婦女解放運動(第二作者)《中華學術論壇》 2004年第9期
氣味的推演—命運與敘事的邏輯(第二作者)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日爾曼學論文集》 2004年
德國文憑亦有假《德國研究》 2004年第4期
文壇才女斗士—耶利內克《外國文藝》 2005年第一期
作為能指的氣味—對聚斯金德《香水》的一種解讀(第二作者)《外語研究》(全國外語類核心刊物) 2005年第一期
一則干勁十足的故事(翻譯·諾獎作家作品)《外國文藝》2005年第4期
給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禱告(譯著·諾獎作家作品)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年
安格拉·默克爾—德國政壇的奇跡《德國研究》 2005年第3期
知恥后勇面向未來—解讀德國總統科勒紀念二戰結束60周年的講話《德國研究》 2005年第4期
她能重振德國經濟嗎—東部來的女總理《上海證券報·書評》2006.1.9
諾獎得主格拉斯遭遇嚴重信譽危機《文匯讀書周報》2006.09.01
文壇巨匠格拉斯欺世盜名?《新京報》 2006.09.11
德國電視一臺采訪格拉斯(翻譯)《南方周末》
剝洋蔥(格拉斯回憶錄節選翻譯)《南方周末》2006.09.07
德漢文學互譯問題探析《中國翻譯》2007年第4期
幸存于幸存之中《當代外國文學》2007年第4期
譯者、策略、譯文:試論翻譯批評應觀照的對象《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德國高校學制改革綜述《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當代德國大學學費制的歷史與現狀 《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12期
從《新來的廚師》到《魔婦》《外國文學動態》2008年第3期
譯事趣談《文匯報》2008.08.03
Interkulturelle Probleme der Literaturübersetzung unter Aspekten der funktionalen Äquivalenz
(論文)In: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aus internationaler Perspektive—Neuere Trends und Tendenzen Iudicium Verlag München 2009
謎一樣的童話(論文)《德語文學與文學批評》第三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童話(歌德著•譯著)《德語文學與文學批評》第三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
從跨文化視角探析上海世博會標語廣告的翻譯(論文)《東方翻譯》2010年第 3 期
逃向死亡的流亡(論文)《德語文學與文學批評》第四卷2010人民文學出版社
考克上校(譯作)《德語文學與文學批評》第四卷2010人民文學出版社
在我們德國(譯作)《外國文藝》2010年第一期
赤足二月(譯作)《外國文藝》2010年第一期
羅馬一日(譯作)《外國文藝》2010年第四期
《格林詞語》:(論文)跨越時空的歷史對話《譯林》2011年第5期
淺談情境法在口譯教學中的嘗試(論文)《同濟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
衛禮賢與德譯《道德經》《東方翻譯》2012年第1期
晨光暮影 似水流年——析2011年德國圖書獎獲獎作品《光芒消逝的年代》 《外國文藝》2012年第四期
弱者的強音——阿爾弗雷德·德布林在《王倫三躍》上的文學飛躍 人民文學出版社《德語文學與文學批評》2012年第六卷
生活的碎片社會的鏡子——第十七屆“德國中部廣電文學獎”面面觀 《外國文藝》2012年第六期
王倫三躍 (譯文)德語文學與文學批評》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第六卷
莊子(譯文)《外國文藝》2012年第六期
批評家之死《文學報》2013.10.31
Research on a Situated Teaching Model in Oral Interpretation (第二作者)《第一屆教學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3.11
徳譯中國文學名著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專著結題)2014.10
最早走進歐洲的“梁山泊好漢”—關于徳譯《水滸傳》《文匯讀書周報》2014.11.14
與歐根-魯格喝咖啡《文匯報》2015.02.10
高立希先生《文匯報》2015.04.20
徳譯《水滸傳》——歐洲最早、最奇、最經典的譯本《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5年第一期
中德跨文化口譯教程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年6月
也談《歌德全集》翻譯《文匯報》2015.07.26
永遠的“字謎”《文匯報》2015.11.08
奧斯威辛的守靈人《財新周刊》2016年04月11日
感同身受的煎熬——譯《給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禱告》《文匯報》2016-04-21
廢墟灰燼中挖出的史詩《財新周刊》2016.07.18
塵封歷史灰燼傳奇——波斯尼亞作家卡拉哈桑和他的新作《灰燼之傳奇》《外國文藝》2016.10月第5期
咖啡館(翻譯)《外國文藝》2016.10月第5期
德譯中國文學名著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11月
樂者樂歌——鮑勃-迪倫的多面藝術人生(翻譯)《外國文藝》2017.2月
中德跨文化高級口譯教程(新經典高等學校德語專業高年級系列教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年8月
中國文學名作德譯本選讀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9.04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