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研招新聞 來源:漢網-長江日報 2013-08-13 相關院校:北京大學
霍計武打農藥的用水來自花生地旁的水溝,天氣炎熱,他滿臉汗水。
數學家的夢
一年前的8月11日,北大碩士霍計武告別北京,登上來武漢的列車。
他考到江夏一個由南水北調工程遷居來的移民[微博]村當村官,原本想的是騰出時間備考數學博士。在這之前,他曾考取中科院人工智能博士,為追尋心中的數學夢選擇了放棄。
在江夏,他發現村官關系著很多人的幸福,這片土地讓他難以割舍,數學夢被他悄悄放下……
在武漢輾轉了10天,2012年8月21日上午,霍計武拖著旅行箱,走進武漢江夏區金水辦事處武當村。箱中除了衣物,還有一本《數學分析》。
之前,他在全球聞名的微軟亞洲研究院實習,拿4000元實習工資;在中關村企業北京安柯美科技有限公司,他帶領一個團隊搞軟件開發。2009年,他考取了中國科學院人工智能專業博士,卻選擇了放棄。
霍計武有一個夢,成為一名數學家。2005年就讀河北大學期間,他帶著三人小組,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摘取了全國二等獎,創下河北大學的最好成績。
但為了貼補家中生計,霍計武的追夢之路拐了彎,走進了軟件這個“掙錢”專業。6年來,他一直糾結:“要不要放棄一切,追求數學這條路?”
他擔心自己天分不夠。2010-2011年,碩士畢業兩年間,霍計武看到他心目中的數學天才,一個個離開了數學專業。他下了決心:考北大數學系博士!以此為平臺,到世界最有名的大學,普林斯頓、哈佛、巴黎高師、劍橋、哥廷根的數學系,去游學,做一名純粹的數學家,像玄奘那樣,歷經九死而不悔,學成歸來為國效力。
居里夫人有一句話刺激了他:“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
聽說當村官工作輕松,上班只要半天,霍計武通過網上查找、報名、考試,被錄取為大學生村官,簽約3年,擔任武當村村主任助理。他打算用另外半天,復習備考。
不一般的移民村
到武當村第三天,村支書劉正強帶霍計武去認門。
387戶人家,住在外觀幾乎一樣的住房里,連屋頂的太陽能熱水器,都一模一樣。
劉支書告訴霍計武,這是政府投資3000多萬元新建的,村民2010年秋從武當山下遷來。當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青徽鋪村等4個村面臨被淹,村民們離開了家鄉,在400公里外這個新地方,組成了武當村。
劉支書笑著說,房子都一樣,剛搬來時,有天自己回家,走到床邊才發現,進了別人的屋!
經常跟村支書入戶走訪,日子不長,霍計武發現了移民村的諸多奇特之處:
村民們都不怎么會種地。他們原先住武當腳下,靠山吃山,每戶數十畝果林,有的搞農家樂,現在卻要種水田。江夏區拿出了靠水的好地給武當村,但村民們學不來。
武當村人口,三分之一回流到了武當山打工,三分之一去了外地,剩下的都是老人兒童。還沒到村里霍計武就聽說,移民村難纏,移民有情緒,常犯刁,F在他發現,真不是,移民村確有它的困難。
春節,霍計武在村部值班,接到紙坊派出所電話:有位老人迷了路,只知道自己的村叫武當村。原來,老人去紙坊鎮上看病,坐車坐迷糊了,說不清楚去哪里,司機只好將他送到派出所。
霍計武趕到紙坊接人。后來看到老人一家團聚,他很激動。
對村支書劉正強,霍計武也熟起來。一次,上級要村支書的個人材料,霍計武接下活發現,劉支書在家鄉,有年收入10多萬元的生意。按照他的條件,可以不移民,但他還是帶頭簽了字。
霍計武問為什么,劉支書說:“老百姓都看著。當官不帶頭,村民遷不動。”
移民前,劉支書剛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出院不到一周,他就趕到江夏,和移民們待在一起。
被需要的感覺
這是霍計武第一次來到湖北武漢。
他的家在河北邯鄲,館陶縣安靜村。
來武當村之前,通過網絡,霍計武得到印象:移民村村民總有各種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上訪。當得知自己被分到移民村,霍計武表示“很忐忑,對即將到來的村官生活,心里沒底。”
但很快他就發現,忐忑屬于多余。辦事處和村干部無微不至地關心他。村民們好客而熱情。有時從辦事處去村里,看門的李師傅會主動用電動車,送他到車站。
食堂的史阿姨看他工作辛苦,一個月瘦了4公斤,就買了土雞燉給他吃。一種被尊重、被需要的感覺,包圍著霍計武。
頂著北大軟件碩士的頭銜,霍計武在村里成了無所不能的人。他會給人修電腦。村民燈壞了,他會修燈。他實現了村務電子化,不到1年時間,30余冊檔案電子歸檔,極大提升了村辦事效率。村部旁是武當小學,常有孩子來社區圖書室寫作業。孩子們有了問題,霍計武有問必答。后來,村民遇急事外出,都把孩子交到村部,請霍計武照管。有的村民霍計武不認識,但他們認識霍計武。
生活在改變,霍計武描述:以前做的工作,就是對著一臺電腦;現在是面對一群有血有肉的人。以前在企業,“我只是為老板負責,當一個村官是為好多百姓負責”,F在做的事,和老百姓的幸福有關。
霍計武從小內向,大庭廣眾講話會發顫。讀碩士時,選修《軟件測試》,第一周的匯報,霍計武聲音顫抖,越控制越緊張。郁蓮老師板著臉,說了一句他忘不掉的話,“你講話都講成這樣子,實在太差了。我們要求北大學生全方位優秀,你這樣子,根本沒有資格成為北大學生。”隨著與村民交往、入戶調查,面對的人群更多更廣,霍計武發現,他的“人群恐懼癥”不治而愈。
去年中秋節頭天,霍計武一清早看到,社區副主任張宗琴阿姨特別高興。他納悶地問一句:“什么喜事?”張阿姨說,收到一條節日短信,辦事處通訊員發來的。“一條節日短信,會讓她如此高興。這讓我深深感到,每一個人是多么希望被別人尊重。”這觸動了正考慮如何著手工作的霍計武,從此,他發自內心尊重每個人。
去年圣誕節,霍計武網購了30箱新疆蘋果,給來往4個社區的每個人都送一個,祝他們平平安安。
武當村到金水的班車,武當村民可免費坐。司機要收霍計武的票,村民跟司機嚷:“他是我們武當村的!”
當村官近1年,霍計武沒碰到一起村民無理取鬧的事。
前幾天,霍計武得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出鄂豫入冀后,邯鄲是受益地區,年分水量3.5億方。武當村民用自我犧牲換來的水利,自己家鄉也有一份。
彩色花生的夢
村里有位曹廷志伯伯,夫妻都得了癌癥,兩年花去醫藥費30萬元;粲嬑涞弥蟀l動捐款,籌集1萬多元。收下捐款時,曹廷志淚流滿面;粲嬑浣洺Hゲ芗一卦L,后來得知老人最大的心愿,是兒子能就近找份工作,靠自己的力量緩解貧困。
“那時我明白了,捐助不是長久之計;建立村經濟長效發展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村民的困境”。
霍計武陪著村干,與坐落在村里的金水祺良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協商;又通過辦事處向省移民局申請,籌集200萬元建新廠房,兩項相加,預計可解決移民就業崗位350余個。
今年5月,霍計武看中了河溝旁3.5畝、拋荒20年的旱地,他邀集8個鄉街的10名大學生村官,每人500元入股,種彩色花生。彩色花生是霍計武老家的特色作物,畝產可收萬元。他想用這片試驗田,示范一個適合武當村的產業。
7月上旬,江夏暴雨,擔心花生苗被淹,霍計武抄近道趟過齊腰深的水。為了這片花生地,他每天5點半起床……
后記
今年,霍計武30歲,正值而立之年。
他現在這樣看武當村:“移民村的村民們很偉大,為了國家的需要遠離故鄉,遠離數十年的習慣,承受生產不便、生活不便、語言不通。”
他記得畢業典禮那天,北大校長周其鳳的話:“不要怕困難,不要怕艱苦,不要怕前人做完了你沒什么可做的。把你們的興趣、知識、能力、理想、信念和國家的需要結合起來,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你們的地方去,你們一定會大有作為,不會留下遺憾。”
考博的參考書,鎖進了旅行箱,《數學分析》折頁在24頁。霍計武發現,移民村村官的生活充滿了光彩,他要干好村官。“我有直覺,能干好村官”。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