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院校動態 來源: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2020-07-07 相關院校:首都師范大學
一、學院簡介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是在歷史系基礎上建立的。歷史系創建于1954年,是我校最早建立的院系級教學單位之一,著名歷史學家齊世榮、寧可、戚國淦等第一代教師是歷史系的創建者。六十年來,經過四代教師的辛勤耕耘,歷史學院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水平逐步提升,學士、碩士、博士學位點齊全,擁有博士后流動站、教育部文科人才培養基地,是功能齊全的二級辦學單位 。
歷史學院現有歷史學(師范)、歷史學(基地班)、世界歷史、考古學、文化遺產等五個本科專業,其中世界歷史入選國家一流本科專業,歷史學(師范、基地)入選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學院共有三個一級學科碩士和博士學位授權點(考古學、中國史和世界史),一個國家重點學科(世界史),兩個北京市一級學科重點學科(世界史和中國史),一個北京市高精尖學科(歷史學)、兩個北京市二級學科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現代史),一個教育部文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歷史學),一個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硏究培育基地(文明區劃研究中心),三個博士后流動站(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
2007年建院以來,歷史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連續取得了二十多項重大突破,對外交流實現跨越式發展,整體水平更上新臺階,成為首都師范大學唯一擁有三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三個博士后流動站、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北京高等教育經典教材和國家名師的院系,被評估專家組譽為達到國內外一流水平的人才培養基地和學術研究重鎮,是具有鮮明個性教風和學風的研究型學院。在教育部2017年第四輪學科評估中,世界史學科位于A-學科,中國史位于B+學科,考古學位于B-學科,三個學科整體水平居于全國前列。
二、考古學科介紹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考古學科成立于2003年,2004年開始以歷史學(文物鑒定與保護)招生,2010年正式設立考古學專業。2011年,獲得考古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點,2012年設立考古學博士后流動站,目前已經形成從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后的教學科研一體的穩定發展模式。2016年獲批國家文物局考古發掘團體資質。在2017年教育部公布的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考古學位列B-,與其他四所大學并列第11名,排名較上一輪學科評估有較大提升,學科實力穩步增強。
考古學學科目前包括四個學科方向:(一)中國考古(11人);(二)藝術考古(2人);(三)古文字與出土文獻(3人);(四)北京文化遺產(9人)。學科梯隊合理,拔尖人才突出。擁有教授11人、副教授8人、講師6人,其中4名資深學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國家級人選、燕京學者,1人入選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5名青年學者入選北京市屬高校青年拔尖人才計劃、青年燕京學者,8人擁有個人考古領隊資質。
考古學科在中國古代文明形成、古文字和出土文獻、藝術考古等領域優勢明顯,國內外有較大影響。斷代考古方向齊全,在史前、夏商周、漢唐、宋元方向等均有教師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手工業考古特色鮮明,有8名教研人員在石器、陶器、玉器、漆器、瓷器、骨器、金銀器等不同手工業門類研究中著述頗豐,具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博物館學、公眾考古、北京文化遺產依托國家和北京市科研與教學平臺,理論聯系實踐,積極服務于北京“四個中心”建設,社會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具有重要影響。
考古學科擁有省級創新團隊1個,省級科研創新平臺2個。近五年獲得國家社科重大項目1項,國家社科重點、一般項目及省部級項目共48項;獲得北京市社科二等獎1項、第四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1項。教學上,獲得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項,榮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建有北京市優質本科課程1門,大學慕課平臺課程3門。
本學科擁有多個支撐平臺,專業文獻豐富,積極為各類人才的培養創造條件,促進學科的建設和發展。設有歷史博物館、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中國與拉丁美洲古代文明比較研究中心、公眾考古學中心、書畫鑒定中心、博物館發展研究中心、北京文化遺產研究中心、考古學校內創新實踐基地等研究機構,并擁有中國社會科學院科技考古中心、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首都博物館、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等校外實踐基地。考古學科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科技考古中心、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合作,實施校內外聯合培養,特色明顯。
依托學校和資源,本學科已與美國、英國、日本、厄瓜多爾等高校和機構有實質性合作;多名教師赴境外訪學,主辦、主持或參加多次國內外學術會議;多名學生赴外留學、訪學;入院系攻讀學位留學生7名,其中博士1名(克羅地亞),碩士5名(緬甸、埃及、印度),本科生1名(俄羅斯)。通過培訓、宣傳并參與地方遺產保護等方式,積極服務社會,具有廣泛的學術與社會影響力。
考古學科每年招收考古學專業本科生15人左右,學術型碩士10人左右,文博專業碩士30人左右,博士生5人左右。
三、夏令營安排
1.主題:手工業考古與遺產保護
2.時間及方式:
2020年7月20日—27日。
交流方式:騰訊會議或企業微信,具體待通知。
3.夏令營主要環節
1)專題學術講座(講授手工業考古理論方法和前沿新知,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青銅器、瓷器、骨器和手工業遺產保護等方面,主講教師為相關領域知名學者和本校教師);
2)首都師范大學考古學科招生宣講:由考古學科負責人介紹本科生推免、碩士和博士招生相關事項;
3)學生手工業考古論壇:全體學員參加,優秀營員做專題報告,專家點評。
4)學員將獲得首都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和歷史學院頒發的學習證明和營員證書。
四、申請資格
1.全國高?脊艑W及相關專業在校高年級本科生、碩士生共60人;
2.成績優秀,對考古學有濃厚興趣,有較強的問題意識和學術發展潛力,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3.申請材料如有虛假,將取消申請人由此獲得的一切利益,并保留追究申請人責任的權利。
五、申請流程
請查看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網站(http://history.cnu.edu.cn/)相關通知,按要求準備并提交相關材料,材料清單如下:
1.《首都師范大學2020年優秀大學生考古夏令營申請表》1份(填寫電子版,簽名處請粘貼手簽版簽名);
2.已修學期成績單1份(電子版);
3.其他證明材料(已發表學術論文、各類獲獎證明、資格證書及其他特長證明電子版);
4.身份證電子版;
請將上述所有材料的電子版合并成一個pdf文件,命名格式為“2020考古學夏令營+姓名+電話”,并于2020年7月5日(周日)18:00之前發送至以下郵箱:6690@cnu.edu.cn。
六、材料審核及學員錄取
1.材料審核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將成立優秀大學生學術夏令營組委會,根據平等公正的原則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及評估。
2.學員錄取
經審核獲得學員資格的學生,我院將于2020年7月10日之前通過電話或郵件通知本人。屆時未接到錄取通知的學生皆為未入選者,不再另行通知。
3.夏令營將根據營員的表現產生優秀營員。優秀營員獲得其所在本科學校的推免資格并于今年9月份推免申請至本次夏令營期間面試的專業,達到我校推免接收條件的,可擬錄取為我校2021級碩士研究生。
七、費用
本次暑期學校不收取任何費用。
八、其他
暑期學;顒悠陂g,學員須服從歷史學院的統一安排。
此公告由歷史學院負責解釋。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
2020年6月23日
附件下載https://history.cnu.edu.cn/xwzx/ywtb/176022.htm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