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教育動態 來源:教育部 2020-08-05 相關院校:北京大學
當前,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大學的發展和研究生培養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現在所進行的在線教育深刻改變著高校的辦學模式,教學科研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已經在快速迭代升級。這些讓我們始料不及的變化,大大加速了大學變革的進程。
與此同時,國際形勢的變化,給高校的海外引智和科技交流合作帶來了嚴重影響,迫切需要我們培養能夠實現“從0到1”重大原始創新的拔尖人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也促使我們進行深刻的反思,國家對疾控人才、公共衛生人才、戰略科學家、創新型科技人才和“未來產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已經提上了重要日程。高校育人工作面臨新課題。
為此,北京大學將堅持“以國家需求為導向、以基礎學科為基石、以學科交叉為牽引”,持續優化學科、學術、學業“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努力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
第一,將面向國家需求作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使命擔當。
培養國家戰略亟需的拔尖創新人才,是當前學校極為緊迫的任務。北大始終將學科建設與國家戰略需求緊密結合,比如,我們依托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本碩博貫通的新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體系;加快建設“碳基電子學研究中心”,培養納米電子學拔尖人才。疫情期間,北大有一大批研究生在抗疫科研攻關和防疫崗位上貢獻重要力量。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研究生團隊在謝曉亮院士的指導下,開展新冠肺炎強效藥研發,已經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的研究生在本專業教師的帶領下,將我國抗擊疫情的文獻資料翻譯成阿拉伯文,學校于5月6日舉辦了視頻發布會,得到20位阿拉伯國家駐華使節的高度肯定和贊揚。
面向健康中國戰略,學校正在籌建全球健康發展研究院、公眾健康與重大疫情防控戰略研究中心等平臺,以完善高層次公共衛生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前不久還設置“應急管理”二級學科,培養厚基礎、高素質、復合型應急管理人才。
第二,將基礎學科作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基石。
基礎學科在整個學科體系中具有根本性、先導性作用。文史哲、數理化、天地生等基礎學科是北大“雙一流”建設的“四梁八柱”。北大連續14年為基礎學科的研究生提供包括獎學金在內的長期穩定支持。今年,學校落實李克強總理、孫春蘭副總理的批示精神,加強國際數學中心建設,通過聯合培養博士生等形式培養拔尖數學人才。
信息化一定會帶來人類文化發展的新飛躍。我們將繼續加強基礎人文學科、尤其是“冷門絕學”課程和研究團隊的建設,培養更多弘揚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優秀人才。比如,季羨林先生創建的梵語、巴利語專業得到進一步充實,目前開設了梵語、巴利語、于闐語等多門非通用語種課程,研究生參與“冷門絕學”重大項目的語言和研究能力顯著提升。
第三,將交叉學科作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新引擎。
能否在交叉學科領域培養出拔尖創新人才,決定著能否占領未來學科和“未來產業”的前沿。我們堅持“不在最前沿就是落后”的理念,在加強基礎學科的同時,進一步發揮學科交叉、協同創新等跨學科研究平臺的作用,完善跨學科人才培養體系。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還要重點圍繞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來進行。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臨床醫學、流行病學、藥學、公共管理等多學科協同創新。近年來,我們以“臨床醫學+X”為抓手,建設醫學人文學院、健康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等一批跨學部和院系的教研機構,并設立專項招生計劃和聯合培養項目,培養高水平醫學人才。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博士生李琳在湯富酬教授、喬杰院士的指導下開展“臨床醫學+X”跨學科研究,成果榮獲“中國科學年度十大進展”,28歲博士畢業時,便擔任了南方醫科大學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下一步,北大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講話精神,繼續堅持“德才均備、體魄健全”的育人理念,為國家培養更多急需的一流人才。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