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浙江海洋大學 2020-10-19 相關院校:浙江海洋大學
342《農業知識綜合四》
《農業知識綜合四》側重于農村發展與管理綜合知識考查,考試內容主要涵蓋發展經濟學、農村社會學、農村政策學、農業經濟學、管理學等課程,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能夠運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浙江海洋學院根據招生領域范圍的需求從以上課程中選擇農村社會學、農村政策學、農業經濟學三門相關科目作為知識綜合考查內容,命制試卷,總分150分,各科目內容分別為50分。
《農業政策學》科目
一、考試目標
農村政策學是農業管理等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研究農業政策的制定、執行與調整。要求考生熟練掌握農業政策的基礎上,掌握對農業的管理能力。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填空題(單選)(40%)、簡答題(30%)、案例分析題(30%)共計50分。
2、內容結構
總論(10%)、政策的制定、執行與調整(10%)、農業政策(20%)、農村發展政策(20%)、農民保障政策(20%)、農業科技政策(20%)
三、考試內容及要求:
1、總論
1)政策與政策科學
2)農業政策的本質與內涵
3)政府、市場與農業政策
2、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與調整
1)農業政策的制定
2)農業政策的執行
3)農業政策的調整
3、農業政策
1)農業結構調整政策
2)農業組織政策
3)農業土地政策
4)農產品市場與農業資金政策
5)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政策
4、農村發展政策
1)農村的人口政策
2)農村的教育政策
5、農民保障政策
1)農村的勞動力政策
2)扶貧與社會保障政策
6、農業科技政策
1)農業科技政策概述
2)農業科技體制改革
3)農業技術政策
《農業經濟學》科目
一、考查目標
農業經濟學為經濟管理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以研究農業經濟學的性質、內容、理論與方法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農業經濟學的概念、發展、基本理論與研究方法及對中國農業經濟實踐的意義,在熟練掌握農產品供給與需求、農產品國際貿易、農業生產要素、農業勞動力、農業技術進步、農業資金、農業家庭經營、農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產業化經營、政府對農業的宏觀調控、農業產業結構、傳統農業改造與農業的現代化、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等的內涵、基本理論與方法等的基礎上,具有相應的分析和解決農業經濟實踐問題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簡答題(60%)、論述題(40%),共計50分。
2、內容結構
導論(5%)、農產品供給與需求(15%)、農產品國際貿易(10%)、農業生產要素(10%)、農業勞動力(10%)、農業技術進步(10%)、農業資金(5%)、農業家庭經營(5%)、農業合作經濟組織(5%)、農業產業化經營(5%)、政府對農業的宏觀調控(5%)、農業產業結構(5%)、傳統農業改造與農業的現代化(5%)、農業的可持續發展(5%)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總論
1)農業的概念與根本特性;
2)農業的地位與作用;
3)農業經濟學科的產生與發展;
4)農業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與內容。
2、農產品供給與需求
1)農產品概念、供給原理、農產品供給的特殊性、影響農產品供給的因素、農產品供給彈性及其影響因素;
2)農產品需求、需求原理、農產品需求彈性及其影響因素、恩格爾定律與恩格爾系數、農產品的蛛網理論、決定不同蛛網類型的條件。
3、農產品國際貿易
1)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
2)WTO有關農產品貿易的基本規則;
3)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演變與特點;
4)中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格局演變、結構特征;加入WTO后中國在農業方面的主要承諾及對農產品貿易的影響。
4、農業生產要素
1)土地的概念、自然和經濟特點、土地在農業中的地位;中國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原則;
2)土地的粗放經營、集約經營及其實現;
3)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及其實現;
4)土地制度概念及特點;
5)產權的涵義、特征與功能;
6)土地產權與功能構成;
7)土地、土地市場的特點;土地的市場機制。
5、農業勞動力
1)農業勞動:概念、特殊性;農業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及其決定因素;
2)中國農業勞動力的供求特點、農業勞動力轉移理論與中國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
6、農業技術進步
1)農業技術進步的特點、內容與重要作用;
2)農業技術進步的動力機制;
3)農業技術進步道路的選擇;
4)農業科技體系建設
7、農業資金
1)農業資金的概念、特點、分類;
2)農業財政資金、農業財政投資的理論依據、原則、政策取向;
3)農業信貸資金的分類、對農業發展的作用;
4)農戶資金概念、來源、投資范圍、農戶農業投資行為
8、農業家庭經營
1)農業家庭經營的涵義、歷史演變;
2)分工協作與農業家庭經營、農業技術進步與農業家庭經營、家庭的社會經濟特性與農業家庭經營;
3)農業家庭經營兼業化的概念、利弊與發展趨勢;
4)中國農業家庭承包經營的產生、主要問題與完善;
9、農業合作經濟組織
1)合作經濟思想的產生與發展;
2)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涵義、產生的原因、運行的基本原則與特征;
3)農業合作經濟組織不同類型的比較及在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
4)中國農業合作化的發展歷程、教訓與新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產生。
10、農業產業化經營
1)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內涵、特征與成因;
2)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相關理論;
3)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模式與運行機制。
11、政府對農業的宏觀調控
1)政府對農業宏觀調控的涵義與理論依據;
2)政府對農業宏觀調控目標的確定;
3)政府對農業宏觀調控的主要領域。
12、農業產業結構
1)農業產業結構的概念、特點與重要意義;
2)農業產業結構形成的條件與演變規律性;
3)農業生產結構的合理化;
4)中國農業產業結構的演變與調整。
13、傳統農業的改造與農業現代化
1)傳統農業的涵義、特征;傳統農業中的稀缺資源及其特性;
2)農業現代化的內涵、特征與主要內容;
3)農業現代化的條件與發展戰略;
4)中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特殊背景與條件。
14、農業可持續發展
1)常規現代農業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2)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與基本特征;
3)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4)農業可持續發展與中國生態農業;
5)可持續農業發展趨勢。
四、推薦書目
1.《農業經濟學》第三版,作者:李秉龍,薛興利主編,ISBN:9787565514418,中國農大出版社。
《農村社會學》科目
一、考查目標
農村社會學為行政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以研究農村社會學的性質、內容、理論與方法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農村社會學的概念、發展、基本理論與研究方法及對中國農業、農村管理實踐的意義,在熟練掌握中國農村社會學的理論與實踐、農民的社會化與現代化、農村家庭與家族、農村社會組織與組織創新、農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與村落文化、農村土地問題與土地制度、農村社會分化與社會分層、農村人口問題與農村人口城鎮化、農村勞動力轉移與民工潮問題、農民技術教育、農村社會保障問題、農村生態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農村社會秩序與社會控制等的內涵、基本理論與方法等的基礎上,具有相應的分析和解決農村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簡答題(50%)、論述題(30%)、案例分析題(20%)共計50分。
2、內容結構
農村社會學與農村社會(5%)、中國農村社會學的理論與實踐(5%)、農民的社會化與現代化(10%)、農村家庭與家族(10%)、農村社會組織與組織創新(10%)、農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與村落文化(10%)、農村土地問題與土地制度(5%)、農村社會分化與社會分層(5%)、農村人口問題與農村人口城鎮化(5%)、農村勞動力轉移與民工潮問題(5%)、農民技術教育(5%)、農村社會保障問題(10%)、農村生態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10%)、農村社會秩序與社會控制(5%)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農村社會學與農村社會
1)農村社會學的產生與發展
2)農村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3)農村社會學研究的方法
4)農村社會學研究的意義——農村社會學研究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2、中國農村社會學的理論與實踐
1)掌握以新中國成立前后職業社會學家對中國農村社會學理論與實踐的主要貢獻;
2)楊開道、費孝通、晏陽初、梁漱溟農村社會學理論與實踐的主要貢獻;3)費孝通的農村社會學理論的主要內容。
3、農民的社會化與現代化
1)農民的含義及其特征
2)中國農民的歷史地位
3)農民的社會化
4)農民的現代化
4、農村家庭與家族
1)家庭的起源與發展、家庭的不同類型,重點理解農村家庭的特點、功能,熟悉農村家庭的變遷;
2)要能科學界定家族的含義,了解傳統農村家族特點、存在條件;
3)正確理解現階段我國農村家族復活趨勢的特點和正、負功能。
5、農村社會組織與組織創新
1)掌握農村社會組織的構成要素和我國農村社會組織的劃分;
2)重點理解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農村組織制度創新的狀況,掌握村民自治制度主要內容存在問題和農村經濟組織制度創新成果。
6、農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與村落文化
1)掌握農村居民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主要內容及影響因素;
2)熟悉農村居民生活方式的構成和評價方法;
3)領會村落文化概念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
7、農村社會分化與社會分層
1)掌握中國農村社會分化的趨勢以及中國農村社會分化與分層的意義;
2)重點理解中國農村社會分化的原因和特點,農村社會分層的理論與標準;3)掌握中國農村社會分層的研究成果。
8、農村土地問題與土地制度
1)理解和掌握土地制度的含義、內容以及我國現行農村土地制度的特點和功能;明確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目標、原則和對策。
9、農村人口問題與農村人口城鎮化
1)掌握人口、農村人口的含義和中國農村人口的特征;
2)認清我國農村人口問題具體表現,把握解決農村人口問題的途徑和方
3)重點理解城鎮化、農村人口城鎮化的含義和我國農村人口城鎮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制約因素。
10、農村勞動力轉移與民工潮問題
1)掌握新時期我國農村勞動力流動的特點和原因;
2)重點把握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有效對策;
3)探索農民工合法權益保護的途徑和方法。
11、農民技術教育
重點理解和掌握農民技術教育特定內涵地位作用和特點;了解我國農民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認清農民技術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掌握農民技術教育改革與調整的基本原則、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12、農村社會保障問題
1)理解定社會保障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合作醫療制度、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的含義;
2)重點領會發展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
3)掌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養老保障制度的基本內容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特點。
13、農村社會秩序與社會控制
1)理解社會秩序、農村社會秩序、社會控制、農村社會控制、社會越軌的等概念;
2)社會控制的結構、類型和手段;
3)重點理解傳統農村社會秩序構成要素和影響因素,以及農村社會控制的特征、原則和機制。
14、農村生態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1)了解環境、環境科學、環境社會學的概念;
2)重點理解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的表現、區域綜合治理的途徑以及目前中國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與行動。
四、推薦書目
1.《社會學教程》(第二四版),王思斌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8月,第四版,ISBN:9787301273326。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