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院校動態 來源:北京科技大學 2020-11-06 相關院校: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不斷優化人才環境、強化人才高地、深化服務意識,著力構建青年人才培養新機制,實現青年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育得優,努力為學校發展夯實人才基礎。
優化人才環境,打造青年人才匯聚“強磁場”。不斷創新引人用人機制,突出“高精尖缺”導向,實施“高水平拔尖人才引進計劃”“北科學者人才支持計劃”,從全球范圍內大力引進培育學術造詣高深和富有創新能力的優秀青年人才。建立靈活多樣的考核評價體系和“評晉聘”三位一體的職稱職級崗聘體系,推進以代表性成果和實際貢獻為主要內容的評價方式改革,堅持“一寬松三傾斜兩善待”的職稱評定機制,即營造寬松積極的職稱評定氛圍,向教育教學傾斜、向新興交叉學科傾斜、向薄弱學科傾斜,做到善待老同志、善待年輕人,對取得重大成果、做出重大貢獻的青年教師予以破格晉升。建立優秀青年人才服務體系,實施“2513”人才計劃,即重點培育10名左右具有世界一流研究水平的國際頂尖科學家、50名左右帶領本學科趕超或保持國際先進水平的領軍人才、100名左右學術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的拔尖人才、300名左右具有成為優秀科學家潛質的青年人才。以“人才特區”標準建設融合創新研究院,實行扁平化管理,賦予青年領軍人才更大自主權,最大限度發揮知名學者引領效應,努力把學校打造成為高水平人才聚集地。2016年以來,學校新增高層次人才52人。青年骨干教師隊伍持續壯大,40歲以下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或入選人才計劃的青年學術骨干406人,占比51.5%。
強化人才高地,搭建青年人才發展“優平臺”。構建青年人才高水平科研平臺,圍繞材料、冶金、安全等領域國家重大需求,打造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材料基因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等一大批自主創新平臺,為青年人才開展科研創新提供強有力支撐。構建青年人才發展成長平臺,建立以人才為先導和核心的資源配置機制,提供針對性扶持及成長路徑設計;實施青年教師“雙走”戰略,分學科、有計劃選派不同層次教師到海內外知名高校、研究機構、企業、政府等進行訪學、助課、掛職;設立青年教師學科交叉研究培育項目,培育新興交叉學科增長點;實施“項目導師”制度,為優秀青年講師配備碩士研究生,為優秀青年副教授配備博士研究生,全力幫助青年人才在科研工作中快速起步。
深化服務意識,打造青年人才成長“助推器”。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成立“鼎新”青年人才領航工作站(青年人才功能型黨支部),著力開展“1+4”青年人才領航計劃,即實施青年人才“領航聚力”工程,開展引領、凝聚、攻堅、育才四項行動,加強青年人才的政治引領、團結凝聚和發展支持,激發青年人才的報國情懷、奮斗精神和創造活力。建立“雙導師”制度,為青年人才配備“政治導師”和“學術導師”,成立以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和黨委委員為主要成員的政治導師團,成立以高層次人才為主要成員的學術導師團,加強對青年人才思想與學術的“雙引領”,促進人才快速成長。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