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北京科技大學 2020-12-07 相關院校: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微生物學》考試大綱
一、考試性質
研究生“微生物學”入學考試是北京科技大學“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生物工程”專業碩士點等招收碩士研究生而進行的水平考試。通過該門課程的考試以真實反映考生對微生物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以及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相關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水平,可以作為北京科技大學選撥碩士研究生的重要依據。
二、考試要求
微生物學考試旨在考查考生對微生物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并在考察考生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的基礎上,注重考查考生運用微生物學基礎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考試方式:閉卷,筆試
(二)考試時間:180分鐘
(三)題型及分值
試卷類型一般包括名詞解釋、填空、判斷題、問答題(含計算題),試卷滿分150分。
四、考試內容
考試內容將涉及微生物學的如下內容,考查學生掌握和運用微生物知識的綜合和分析能力。
第一章 微生物學基本概念和意義
1. 微生物學定義
2. 微生物的多樣性和重要類群
3. 微生物學的發展過程、重要事件和人物
4. 微生物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 微生物的純培養和顯微技術
1. 無菌技術
2. 微生物純菌種分離純化的方法
3. 單克隆菌落與菌落形成單位
3. 二元培養
4. 微生物的保藏技術
5. 顯微鏡下微生物細胞的主要形態
第三章 微生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1. 原核生物的定義、關鍵內涵及其與真核生物的本質差異
2. 原核生物的細胞結構與功能
3. 原核生物的物種多樣性: 細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
4. 真核生物的定義、關鍵內涵及其與原核生物的本質差異
5. 真核微生物主要細胞器的結構與功能
6. 真菌的主要類群:酵母菌、霉菌、蕈菌
第四章 微生物的營養
1. 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
2. 營養物質及生理功能
3. 微生物的營養類型
4. 微生物培養基的類型與配制
5. 營養物質進人細胞的方式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謝
1、分解代謝與合成代謝
2、微生物的產能代謝途徑與方式
3. 微生物代謝的調控
4. 次級代謝及次級代謝產物
5. 代謝調控與工業發酵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及其控制
1. 細菌的個體生長與分裂
2. 細菌的群體生長及規律
3. 同步培養與連續培養
4. 絲狀真菌和酵母菌的生長
5. 物化條件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第七章 病毒
1. 病毒和亞病毒的特點和定義
2. 病毒的分類和命名
3. 病毒的宿主范圍與毒粒的結構及特性
4. 病毒的培養和純化
5. 病毒的復制與非增殖性感染
6. 亞病毒因子:類病毒、擬病毒和朊病毒
7. 重要病毒生物學特性
第八章 微生物遺傳
1. 微生物遺傳的物質基礎
2. 質粒及轉座因子
3. 微生物基因的表達及調控
4. 微生物基因突變與修復
5. 細菌基因轉移和重組
6. 微生物誘變育種
第九章 微生物基因表達的調控
1. 微生物轉錄水平的調控方式
2. 微生物轉錄后的調控
3. 古生菌的轉錄與調控
第十章 微生物與基因工程
1. 基因工程
2. 基因的分離、合成、誘變和擴增
3. 克隆載體與工具酶
4. 外源基因進人細胞
5. 基因的表達與篩選
6. 基因工程的應用及展望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生態
1. 環境中的微生物及相互關系
2. 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與作用
3. 人體微生物及功能
4. 微生物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5. 微生物在碳、氮、磷和硫生物地化循環中發揮的作用
6. 微藻在減排二氧化碳轉化生物能源中所發揮的作用
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進化、系統發育和分類鑒定
1. 微生物進化的指征
2. 細菌與真菌的分類
3. 微生物分類鑒定的特征與自動化技術
第十三章 微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1. 細菌的多樣性
2. 古生菌的多樣性
3. 真核生物的多樣性
4. 微生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第十四章 感染與免疫
1. 感染
2. 非特異性免疫
3. 特異性免疫
4. B和T細胞介導免疫的過程
5. 免疫學的實際意義
綜合性內容
1. 促進植物生長的微生物菌肥
2. 微生物與動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3. 人體微生物與人健康之間的相互關系
4. 益生菌提高人和動物健康水平促進其生長的主要作用機理
主要參考書目:
1. 沈萍 陳向東 微生物學(彩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8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