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招生簡章 來源: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2009-10-08 相關院校: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專業名稱(代碼) 研究方向 |
指導教師 |
考試科目 |
|
01 |
稀土新材料 |
蘇 鏘* |
一組: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606物理化學(甲)或611生物化學(甲)④819無機化學或820有機化學或821分析化學
二組: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61高等數學(乙)或604普通物理(甲)④809固體物理或811量子力學 |
02 |
稀土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發光性能的研究;新型納米材料的構筑及性能的研究 |
張洪杰 |
|
03 |
納米材料的合成及其應用;場發顯示用發光材料 |
林 君 |
|
04 |
光、電、磁功能轉換材料; |
孟 健 |
|
05 |
熱防護材料 |
曹學強 |
|
06 |
新型電、磁材料設計;能源材料 |
武志堅 |
|
07 |
金屬基復合材料 |
馬賢鋒 |
|
08 |
生物無機化學、分子生物學 |
倪嘉纘* |
|
09 |
生物分子構像與功能、生物納米材料、生物電化學、藥物合成 |
曲曉剛 |
|
10 |
藥物篩選,納米生物化學,化學生物學 |
任勁松 |
|
11 |
稀土鎂合金;ABx型儲氫材料 |
王立民 |
|
12 |
離子液體的應用基礎;綠色分離化學與工藝 |
陳 繼 |
|
13 |
金屬硫屬化合物微孔材料的合成和應用 |
王 成 |
|
14 |
納米光信息功能材料的合成與應用;LED等用高效發光材料的合成與應用 |
尤洪鵬 |
|
15 |
溶劑萃取與材料制備一體化研究 |
廖伍平 |
|
16 |
功能分子材料,分子納米磁性材料 |
唐金魁 |
|
17 |
金屬有機材料 |
李興偉 |
|
18 |
無機半導體納米材料合成與器件 |
潘道成 |
|
專業名稱(代碼) 研究方向 |
指導教師 |
考試科目 |
|
01 |
現代電分析化學,仿生膜電化學,生物電化學 |
汪爾康*# |
一組: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606物理化學(甲)或611生物化學(甲)④819無機化學或820有機化學或821分析化學
二組: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61高等數學(乙)或604普通物理(甲)④809固體物理或811量子力學 |
02 |
界面電化學,納米電化學,生物電化學與生物燃料電池,生物傳感器,環境分析化學 |
董紹俊# |
|
03 |
蛋白質性能、結構和基礎理論,化學生物學,生物理論和化學 |
汪 勁◇ |
|
04 |
生物分析 |
楊秀榮 |
|
05 |
納米材料電化學,光譜電化學,電化學傳感器 |
牛 利 |
|
06 |
富勒烯化合物合成、表征及應用 |
高 翔 |
|
07 |
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可視化研究,腦中化學信息物質分析,納米加工及電化學 |
李 壯 |
|
08 |
有序膜界面分子相互作用 |
張柏林 |
|
09 |
電分析中的信息技術和儀器技術 |
董獻堆 |
|
10 |
現代儀器分析,生物材料的合成與應用 |
徐經偉 |
|
11 |
納米電化學,毛細管電泳電化學 |
由天艷 |
|
12 |
電化學發光生物分析,納米材料電化學生物分析,芯片實驗室和高效毛細管電泳 |
徐國寶 |
|
13 |
新型生物芯片研制及應用 |
王振新 |
|
14 |
蛋白質溶液結構解析 |
楊 衛 |
|
15 |
納米傳感器構建及應用 |
逯樂慧 |
|
16 |
生物分析、生物傳感 |
于 聰 |
|
17 |
單分子單細胞分子 |
王宏達 |
|
18 |
應用分子識別技術在單分子水平上探索生物分子間的相互作用,以生物分子為基礎的納米結構組裝 |
唐紀琳 |
|
專業名稱(代碼) 研究方向 |
指導教師 |
考試科目 |
|
01 |
合成方法學,不對稱合成 |
高連勛 |
一組: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606物理化學(甲)或611生物化學(甲)④820有機化學或822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
02 |
有機合成化學,金屬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 |
張所波 |
|
03 |
有機合成方法學 |
董德文 |
|
04 |
有機合成,藥物化學,材料化學 |
韓福社 |
|
05 |
新型旋光性高分子合成 |
楊正華△ |
|
專業名稱(代碼) 研究方向 |
指導教師 |
考試科目
二組: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61高等數學(乙)或604普通物理(甲)④809固體物理或811量子力學 |
|
01 |
環境催化 |
楊向光 |
|
02 |
藥物質譜及生物質譜,中藥活性成分篩選,中藥成分分離分析 |
劉志強 |
|
03 |
新型清潔電源技術,燃料電池工程 |
邢 巍 |
|
04 |
催化加氫,綠色合成 |
趙鳳玉 |
|
05 |
生物質譜,有機質譜,環境污染物研究 |
崔 勐 |
|
06 |
天然藥物質譜,中藥質量控制及分離分析技術,代謝組學研究 |
宋鳳瑞 |
|
07 |
化學電源,儲能材料,電化學界面,離子導體 |
王宏宇 |
|
專業名稱(代碼) 研究方向 |
指導教師 |
考試科目 |
|
01 |
聚烯烴材料與催化劑;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的基本問題 |
唐 濤 |
一組: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606物理化學(甲)或611生物化學(甲)④820有機化學或822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二組:①101政治②201英語③361高等數學(乙)或604普通物理(甲)④809固體物理
|
02 |
結構可控聚合與配位聚合催化劑;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與功能化 |
李悅生 |
|
03 |
新型稀土催化體系烯烴、雙烯烴聚合和共聚合研究;過渡金屬催化劑的設計、合成及催化雙烯烴聚合研究;合成橡膠分子結構、聚集態結構合硫化、加工行為研究;聚丙烯合金的合成及結構與性能研究 |
張學全 |
|
04 |
二氧化碳固定、導電高分子 |
王佛松*# |
|
王獻紅 |
|||
05 |
導電高分子的應用研究 |
李 季△ |
|
06 |
有機光電材料;光電功能高分子 |
王利祥 |
|
07 |
共軛高分子合成方法學及其納米結構; |
耿延候 |
|
08 |
水溶性高分子的合成方法研究與應用;天然高分子的改性方法研究與應用; |
王丕新 |
|
09 |
生物降解高分子的結構設計與合成; |
陳學思 |
|
10 |
高分子合成與金屬有機 |
崔冬梅 |
|
11 |
近紅外有機光子材料設計與合成 |
王植源◇ |
|
12 |
有機金屬配合物光電材料;芳烴偶聯催化劑及芳烴偶聯反應 |
程延祥 |
|
13 |
烯烴聚合催化劑和結構可控聚合;新型聚酯的合成及其結構與性能的關系 |
周光遠 |
|
14 |
新型人造紅血球,聚乳酸高性能化研究,藥物控制釋放體系 |
黃宇彬 |
|
15 |
物理凝膠化、多尺度計算機模擬、表面相分離 |
安立佳 |
|
16 |
共軛聚合物的凝聚態結構;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納米異質結構,有機光電器件的微加工技術 |
韓艷春 |
|
17 |
高分子溶液和鏈結構 |
姬相玲 |
|
18 |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結構與性能及成型加工 |
董麗松 |
|
19 |
軟有序:利用高分子的軟物質特征構建有序結構 |
何天白 |
|
20 |
有機電子材料與器件;有機/高分子凝聚態物理 |
閆東航 |
|
21 |
有機光電子材料與器件 |
馬東閣 |
|
22 |
高分子結構與性能 |
姜 偉 |
|
23 |
醫用高分子材料 |
殷敬華 |
|
24 |
高分子和有機分子的形態結構與性能 |
李 杲 |
|
25 |
高分子表面科學,振動光譜學 |
蘇朝暉 |
|
26 |
高分子復合材料 |
楊宇明 |
|
27 |
高分子薄膜太陽能電池;高分子薄膜電致發光 |
謝志元 |
|
28 |
凝聚態高分子物理 |
門永鋒 |
|
29 |
高分子形態與微結構;光電信息功能高分子薄膜 |
楊小牛 |
|
30 |
復雜仿生系統及相關光誘導電荷轉移;染料敏化太陽電池 |
王 鵬 |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