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招生簡章 來源:西華大學研究生部 2021-09-18 相關院校:西華大學
一、學校概況
西華大學是四川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支持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學校始建于1960年,時名四川農業機械學院,是為貫徹毛澤東同志關于“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的重要指示,國家在當時的七個大區分別布點建設的農業機械本科院校之一,建校當年開始招收本科學生。學校1978年被四川省確定為六所重點高校之一,1982年成為全國首批學士學位授予權單位,1983年更名為四川工業學院,1985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0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四川工業學院與成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合并組建西華大學。2008年四川經濟管理學院整體并入西華大學。
建校61年來,學校堅持“立足四川,面向西部,輻射全國”的服務定位,秉持“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訓,傳承“知難而進、自強不息”的優良辦學傳統,主動適應國家和四川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內涵提升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科學研究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積極拓展國際交流合作,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辦學聲譽卓著。
學校現有四個校區,校園面積近4000畝,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雅宜人,榮獲四川省首批文明校園、四川省綠化模范單位稱號,是讀書治學的理想之地。校本部位于成都市金牛區,彭州校區位于成都彭州市,人南校區位于成都市武侯區,宜賓校區位于四川首個省級新區宜賓三江新區。學校教學科研及體育設施齊備,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1060萬冊(件),是全國收藏《中華再造善本叢書》的100所高校之一。
學校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師資力量不斷壯大。擁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 1000余名,其中,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引進人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等150余人次。學校還聘請了一批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國內外著名專家擔任學校特聘教授。
學校始終把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興校辦學的根本任務,以本科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為主體,不斷健全育人體系,人才培養成效顯著。現有22個學科型學院,全日制在校學生4.5萬余人,舉辦有工、理、管、法、經、藝、文、教、農、醫等10個學科門類,擁有2個省一流學科、8個省級重點學科,32個碩士學位授權點,79個本科專業2021年招生,具有面向全國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擁有國家和省級一流專業、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以及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專業等60余個次。5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獲批教育部新工科項目、新農科項目、產學研協同育人項目200余個。辦學61年來,培養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華明、美國發明家科學院院士任志鋒、東方電氣集團首席專家石清華、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行等校友為代表的各類人才28萬余名,已經成為四川省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
學校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強化通識教育和專業基礎,推進科教融合,重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擁有國家級教學示范基地,建有省級大學科技園和省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是四川省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學校重視網絡育人和文化育人,藝體教育特色鮮明。學生的綜合素質、專業能力和創新精神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和好評,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學校被評為四川省就業先進單位。
學校面向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區域發展戰略開展科學研究,科研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不斷提升。現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民委國別區域研究中心、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國際科技合作研究院、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四川2011協同創新中心等國家部省級平臺近20個。學校凝聚學科科研優勢,努力服務四川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牽頭編制四川省農業裝備、川菜產業、智能與新能源汽車三大產業攻關路線圖。近三年承擔國家和部省級重點科研課題400余項,獲四川省科技進步獎、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部省級以上各類成果獎30余項。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深化國內合作和國際交流。學校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高校;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建“天府創新研究院”;與中國農業大學、西南大學開展農機和食品領域合作;與省農業廳、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等政府廳局分別共建“四川現代農業裝備協同創新中心”“應急管理學院”“四川質量發展研究院”。學校建有國家民委“日本應急管理研究中心”、省“澳大利亞研究中心”、省“國際科技合作(澳新)研究院”;與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日本、印尼等10余個國家的70余所高校廣泛開展人才聯合培養、學術及科研合作,加強中外人文交流;與印尼三一一大學共建孔子學院;近年來留學生規模大幅增長。
熱忱歡迎廣大考生報考西華大學碩士研究生。
二、目錄說明
(一)2022年我校招收碩士研究生招生按就業方式分為定向就業和非定向就業兩種類型,定向就業的碩士研究生應當在被錄取前與招生單位、用人單位分別簽訂定向就業合同。按培養方式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類型。招生人數以2022年國家文件下達為準,后期因正式招生計劃下達或實際錄取推免碩士生可能產生各專業擬考試招生人數發生變動,特此說明。
(二)學費按入學當年學費標準執行。學費標準嚴格按照《關于繼續執行我省研究生教育收費政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川發改價格〔2019〕357號)執行(見下表):
類別 |
學費標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學費相同) |
|
學術學位 |
經濟學、法學、文學、管理學門類 |
7200元/年.生 |
理學、工學、藝術學門類 |
8000元/年.生 |
|
專業學位 |
法律、社會工作、翻譯、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能源動力、土木水利、生物與醫藥、交通運輸、農業 |
12000元/年.生 |
會計、工程管理 |
19000元/年.生 |
|
延期畢業研究生超學制階段學費標準 |
按延期時間折算,原專業年學費標準的50%收取 |
學校制定了完善的獎學金、助學金和勤工助學制度,詳見西華大學校園網。非全日制不享受國家規定的各類獎學金助學金。
(三)報考條件:
凡符合教育部官網發布的《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公告》規定的人員,均可報考。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等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考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必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出具的《國(境)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否則錄取資格無效。
國家承認學歷的高職高專畢業生、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取得復試資格后,須加試所報考專業的兩門本科主干課程。
報考035101法律(非法學)和035102法律(法學)專業學位的報名條件詳見國家相關文件。
報考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和應急管理學院(含中日防災減災環保研究院)125600工程管理、管理學院125600工程管理01項目管理研究方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須符合基本報考條件外,還須達到以下條件:大學本科畢業后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或大學本科結業后,符合招生單位相關學業要求,達到大學本科畢業同等學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或獲得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原則上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招收在職定向就業人員。
我校所有專業均招收“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報考條件詳見國家相關文件。
我校無培養視力殘疾考生/聽力殘疾考生的導師,暫不具備招收視力殘疾考生/聽力殘疾考生的條件。
(四)報名手續:
報名實行網上報名和網上確認(現場確認)相結合的方法,網上報名時間為2021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網上預報名時間為2021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考生應在規定時間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公網網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網址:https://yz.chsi.cn,以下簡稱“研招網”)瀏覽報考須知,并按教育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報考點以及我校網上公告要求報名。凡不按公告要求報名、網報信息誤填、錯填或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五)考試時間: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六)考試科目:各專業考試科目具體見招生專業目錄,其中思想政治理論、英語(一)、英語(二)、數學(一)、數學(二)、數學(三)、法律碩士專業基礎(非法學)、法律碩士綜合(非法學)、法律碩士專業基礎(法學)、法律碩士綜合(法學)、管理類綜合能力均由教育部統一命題。專業基礎課由我校自行命題,考試科目內容范圍說明及參考書目見《西華大學202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科目內容范圍說明及參考書目》。
(七)其他
1、就讀校區:目前研究生學習主要在郫都區紅光大道9999號校本部。
2、住宿條件:四川省標準化學生公寓,寢室配備空調。
3、本說明如有出入,以教育部2022年招收碩士研究生文件為準。
咨詢電話:028—87720075 傳真:028—87720075
通訊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紅光大道9999號
郵政編碼:610039
歡迎訪問我校主頁: http://www.xhu.edu.cn
研招辦E-mail信箱:yjs@mail.xhu.edu.cn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