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浙江理工大學 2021-08-19 相關院校:浙江理工大學
2022年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考試業務課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有機化學B 代碼:960
一、基本要求:
1. 掌握各類有機化合物的命名、結構特點、性質、反應、來源和制備方法等內容。
2. 掌握重要官能團化合物的典型反應及相互轉換的常用方法。
3. 掌握有機化學的基本理論及反應機理。
4. 掌握有機化合物常用的化學、物理鑒定方法。
二、范圍與要求
第一章 緒論
1.1 了解有機化合物的涵義、有機化學及其發展簡史、有機化學的重要性。
1.2 了解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性與分類,有機化合物的酸堿概念。
第二章 烷烴和脂環烷烴
2.1 掌握烷烴的分類、命名、結構、同系列和同分異構現象。
了解甲烷的結構;雜化、構型概念;了解構象及相互轉變關系。
2.2 理解甲烷的鹵代反應歷程。
2.3 掌握常見脂環烴(橋環烴與螺環烴)的命名規則。
第三章 烯烴
3.1 掌握單烯烴的分類、命名、結構及同分異構現象。
掌握烯烴的同分異構體和命名,順反異構體的命名、Z/E等。
3.2 掌握單烯烴的重要化學性質及反應規律。
掌握親電加成反應歷程、過氧化物效應的解釋、馬爾可尼可夫規則等。
3.3 了解烯的來源和制備。
熟悉醇的脫水、鹵代烴脫鹵化氫制備烯烴。
3.4 掌握共軛二烯烴特別是1,3-丁二烯的性質、結構特點及用途。
共軛二烯烴的結構特征;化學特性包括1,4-加成反應、Diels-Alder環加成反應等。
第四章 炔烴
4.1 熟悉炔烴的分類、命名。
4.2 掌握炔烴重要物理化學性質及反應規律。
加成反應;還原反應;氧化反應;炔鍵碳上氫原子的性質和鑒定。
4.3 了解炔的制備方法及用途。
第五章 苯
5.1 掌握芳香烴類化合物的命名和結構,芳香性及結構特征。
共振論簡介,芳香性解釋。
5.2 掌握苯的反應,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律、取代效應的解釋,并能應用在有機合成中。
取代反應包括鹵代、硝化、磺化、傅-克(Friedel-Crafts)反應;苯環上取代反應的定位規律(理論解釋和合成上的應用)等。
第六章 鹵代烴
6.1 了解鹵代烴的分類及命名、結構和物理性質。
6.2 掌握鹵代烴的重要化學反應。
取代反應包括水解、醇解、氨解、與硝酸銀及氰化鈉的反應等;與格氏(Grignard)試劑的反應等;消去反應的札依切夫(Saytzeff)規則;掌握飽和碳原子上的親核取代反應SN1、SN2;消除反應E1、E2;烴基結構、離去基團對親核取代反應速度的影響等。
6.3 掌握幾種重要的鹵代烴制備方法。
由烴制備、由醇制備等。
第七章 醇、酚和醚
7.1 熟悉醇、酚、醚的分類、命名和結構。
7.2 掌握醇、酚、醚的重要性質和反應規律。
掌握醇與活潑金屬Na的反應,與鹵化磷(或亞硫酰氯)的反應,與氫鹵酸的反應,脫水反應,頻那醇重排等;掌握消去反應歷程;掌握酚羥基的性質包括弱酸性、顯色反應(FeCl3)等;了解醚鍵的斷裂、過氧化物的生成等。
7.3 了解醇、酚、醚中重要的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應用。
掌握醇的制法包括鹵代烴水解,醛酮的還原,由格氏試劑合成,烯烴的羥汞化等。
第八章 醛、酮類羰基化合物
8.1 掌握醛、酮化合物的分類、命名、結構及物性。
8.2 掌握醛、酮類羰基化合物的重要性質和反應規律。
熟悉并掌握影響羰基活性的因素包括加HCN、NaHSO3、RMgX、ROH,與有機胺及其衍生物的加成縮合反應;α-氫原子的反應包括鹵代反應、羥醛縮合反應;掌握其氧化還原反應包括托倫(Tollens)試劑、費林(Fehling)試劑等的氧化以及H2,NaBH4,Zn/Hg/H+,NH2NH2/KOH等的還原反應;歧化反應等。
8.3 熟悉重要醛、酮化合物的性質、合成方法和應用。
掌握醛、酮的制法包括醇的氧化、烴的氧化,傅-克酰基化反應,炔烴的羰基化等。
第九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9.1 了解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分類和命名。
9.2 掌握羧酸及其衍生物的重要性質。
熟悉羧酸的結構與酸性(誘導效應,共軛效應的影響);形成酰鹵、酯、酰胺的反應,酯化反應的機理;α-H的鹵代反應等。
9.3 熟悉羧酸的制備方法及應用。
由烴、伯醇或醛的氧化;由酯制備;由腈水解及格氏試劑制備等。
9.4 熟悉羧酸衍生物的分類、命名、結構比較、物理和化學性質、反應和制備。
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化學反應及其相互轉化包括親核取代反應(加成-消除反應歷程);與格氏試劑的反應;還原反應;酯縮合反應;霍夫曼降解反應等。
第十章 硝基化合物和胺
10.1 掌握胺類化合物的分類、命名、結構物性。
胺的結構和堿性(結構特點、堿性及影響堿性大小的因素)。
10.2 掌握胺類化合物的反應規律和重要化合物的應用。
四級銨鹽的形成(徹底甲基化反應、四級銨堿的形成)、Hofmann消除的反應規律等。
10.3 熟悉胺的制備。
胺的烴基化;蓋布瑞爾合成法;硝基化合物的還原;腈的還原;從羧酸及其衍生物制備等。
10.4 掌握硝基化合物的結構、分類、命名和重要的化學性質。
硝基對α-氫原子的影響(互變異構)、硝基對苯環上取代基的影響等。
10.5 了解腈的結構、水解和還原反應。
第十一章 雜環化合物
11.1 了解常見雜環化合物的結構和命名方法。
掌握雜環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
11.2 了解呋喃、噻吩、吡咯、吡啶、喹啉等重要雜環化合物的性質與應用。
第十二章 綜合運用波譜知識推測未知化合物的結構
12.1 了解紅外吸收光譜的相關基礎知識,掌握常見官能團的特征吸收頻率。
12.2 了解核磁共振氫譜的相關基礎知識,理解化學位移、積分面積比、簡單自旋體系的裂分規律,掌握常見氫核的化學位移。
12.3 綜合運用基礎有機系統知識與紅外吸收光譜、核磁共振氫譜等波譜知識鑒別常見有機化合物,推測簡單未知有機化合物的結構。
三、試卷題型
基礎概念題:30~40%;完成化學式:15~20%;合成題:20~30%;推測結構題:10~15%。
參考書目:
有機化學(第二版),徐壽昌主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ISBN:9787040041385。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