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首都體育學院 2021-10-14 相關院校:首都體育學院
《普通心理學》考試大綱
第一章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
第一節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
心理學既研究動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人是作為個體而存在的。個人所具有的心理現象稱個體心理。個體心理異常復雜,概括起來,可以分為認知、動機和情緒、能力和人格三個方面。人的意識是由人的認知、情緒、情感、欲望等構成的一種豐富而穩定的內在世界,是人們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內部資源,這是人的意識的第一個特點;人的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能夠預先計劃達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這是人類意識的另一特點。
第二節 心理學的任務
心理學在科學大家庭中的地位:在整個科學大家庭中,心理學處于中間的位置,因而可以叫做中間科學或邊緣科學。
第三節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觀察法、心理測驗法、實驗法、個案法的概念。
第四節 心理學的過去和現在
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重要心理學派別
1879年,德國著名心理學家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建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的實驗室研究。在心理學史上,人們把這個實驗室的建立,看成是心理學脫離哲學的懷抱、走向獨立發展道路的標志。
構造主義的奠基人為馮特,著名的代表人物為鐵欽納,這個學派主張心理學應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即意識,并把人的經驗分為感覺、意象和激情狀態三種元素。
機能主義的創始人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還有杜威和安吉爾等人,他們也主張研究意識。
行為主義的誕生是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發表了《在行為主義者看來的心理學》。有兩個重要的特點,反對研究意識,主張心理學研究行為;反對內省,主張用實驗方法。
二、中國心理學的發展道路
中國現代心理學的開創始于1917年,其標志是北京大學首次建立了心理學實驗室。在應用研究領域,中國心理學家面對國家和社會的重大需求,在為建設和諧社會、維護人民心理健康、地震后心理援助和支持國家成功主辦奧運會,提高運動員競技成績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而重要的貢獻。
第二章 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
第一節 神經元
神經元、神經沖動、突觸的概念。
第二節 神經系統
一、周圍神經系統
包括脊神經、腦神經和植物性神經。
二、中樞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脊髓與腦。腦在顱腔內,脊髓在脊柱中。兩者通常以椎體交叉的最下端和第一頸神經的最上端為界。具體有脊髓、腦干、間腦、小腦、邊緣系統。其中脊柱中樞神經系統的低級部位,位于脊椎管內,略呈圓柱形,前后稍扁。
第三章 感覺
第一節 感覺的一般概念
感覺的概念;近刺激和遠刺激的概念;感受性與感覺閾限的分類和概念。
第二節 視覺
一、視覺刺激
可見光頻率和波長范圍。
二、視覺的基本現象
馬赫帶、視敏度、視覺適應(暗適應和明適應)、閃光融合、視覺掩蔽的概念。
第三節 聽覺
一、聽覺刺激
可聽聲振動頻率范圍。
二、聽覺的基本現象
聲音掩蔽的概念。
第四節 其他感覺
內部感覺:動覺、平衡覺、內臟感覺的概念。
第四章 知覺
第一節 知覺的一般感念
知覺的概念;知覺的種類。
第二節 知覺的特性
知覺的對象與背景,知覺中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理解在知覺中的作用,知覺的恒常性(概念與種類),知覺學習(知覺定勢、知覺習慣),知覺適應(概念)。
第三節 空間知覺
深度知覺和距離知覺的概念。
第四節 時間知覺與運動知覺
時間知覺的概念。
運動知覺、真正運動的知覺、似動的概念。
第五節 錯覺
錯覺的概念和種類(常見的有大小錯覺、形狀和方向錯覺、形重錯覺、傾斜錯覺、運動錯覺、時間錯覺等)。垂直-水平錯覺屬于大小錯覺;波根多夫錯覺屬于形狀和方向錯覺。
第五章 意識和注意
第一節 意識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意識:意識是一種覺知;意識是一種高級的心理功能;意識是一種心理狀態。
二、什么是無意識:無意識行為;對刺激的無意識;盲視。
三、人體的生物節律的概念。
第二節 幾種不同意識狀態
睡眠是一種與覺醒對立的意識狀態,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動之一,人的一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第三節 注意的一般概念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注意的概念;注意和意識的區別和聯系;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對信息進行選擇。
二、注意的種類
選擇性注意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持續性注意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注意動搖與注意轉移的區別,注意動搖的原因。
分配性注意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第四節 注意的認知-神經機制
一、注意的認知理論
注意的選擇功能(過濾器理論、衰減理論、后期選擇理論、多階段選擇理論的基本觀點);注意與認知資源分配(認知資源理論和雙加工理論的基本觀點和事例)。
二、注意的神經理論
朝向反射;腦干網絡結構;邊緣系統和大腦皮層的功能。
第六章 記憶
第一節 記憶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記憶
記憶的概念和過程。
二、記憶的分類
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的概念;程序性記憶和陳述性記憶的概念。
第二節 短時記憶
一、編碼方式(聽覺和視覺編碼)和影響編碼效果的因素(覺醒狀態、加工深度和組塊)。
二、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平行掃描、自動停止系列掃描和完全系列掃描)。
第三節 長時記憶
一、編碼方式(語義編碼方式)和影響編碼效果的因素(意識狀態和加工深度)
二、長時記憶的信息提取
再認、回憶、長時記憶信息提取的線索。
三、長時記憶中信息的遺忘
影響遺忘的因素(識記材料的性質與數量,學習的程度,識記材料的系列位置和識記者的態度);遺忘的原因(衰退說、干擾說、壓抑說和提取失敗)。
第四節 內隱記憶
一、一般概念。
二、內隱記憶與外顯記憶的關系
可以從加工深度、保持時間、記憶負荷量的變化、呈現方式的改變、干擾因素等方面進行分析。
第七章 思維
第一節 思維的一般概念
一、思維的概念及特征
二、思維的種類
直觀動作思維、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經驗思維和理論思維;直覺思維和分析思維;輻合思維和發散思維;常規思維和創造思維。
第二節 表象
表象的概念和特征(直觀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節 概念
概念的含義和種類(合取、析取和關系概念,自然和人工概念)。
第四節 問題解決
一、什么是問題解決
二、問題解決中的策略(算法、啟發法、爬山法;逆向搜索的概念)
三、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知識;無關信息;知識表征;定勢;功能固著;動機和情緒;人際關系。
第五節 決策
決策的概念和分類(確定性決策和風險決策)。
第八章 語言
第一節 語言的一般概念
一、語言的特征(創造性、結構性、意義性、指代性、社會性與個體性)
二、語言的形式(對話、獨白、書面、手勢語、內部等語言)
第九章 動機
第一節 動機的一般概念
一、動機的含義與功能
二、動機與需要
需要的概念及其種類。
三、動機與目標
目標的含義及其類型(明確與模糊,短期與長期,不同難度等目標)。
四、動機與行為效率
五、動機與價值觀
六、動機與意志
第二節 動機的種類
一、生理性動機(饑餓、性)
二、社會性動機
興趣(概念及種類)、成就動機(概念)、權力動機、交往動機和學習動機。
第三節 動機的理論
以下理論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觀點,及事例。
一、本能理論
二、驅力理論
三、喚醒理論
四、誘因理論
五、動機的認知理論
期待價值理論;動機的歸因理論;自我決定理論;自我功效論;成就目標理論;逆轉理論。
第十章 情緒
第一節 情緒的一般概念
一、情緒的性質與功能
什么是情緒,三個組成部分;情緒的功能(適應、動機、組織、社會等功能)。
二、情緒的分類
情緒的分類(基本情緒和復合情緒,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
情緒狀態及其分類(心境、激情和應激的概念)
第二節 情緒與腦
一、情緒的腦中樞機制
從前額皮層、杏仁核、海馬和前部扣帶回、網狀結構、大腦皮層的一側化與情緒方面進行分析,找到主要對應關系。
第三節 情緒的外部表現
包括面部表情、姿態表情、語調表情和感覺反饋。
第四節 情緒理論
以下理論的主要觀點,及事例。
一、情緒的早期理論
詹姆斯-蘭格理論;坎農-巴德學說。
二、情緒的認知理論
阿諾德的評定-興奮說;沙赫特-辛格的情緒理論;拉扎勒斯的認知-評價理論。
三、情緒的動機-分化理論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內容。
第五節 情緒的調節
一、什么是情緒調節
包括具體情緒;喚醒水平;情緒成分。
二、情緒調節的特征
恒定性;過程的等級組織;個體和文化差異。
三、情緒調節的類型
從內部和外部,修正、維持和增強,原因和反應,良好和不良等方面進行分析。
四、情緒調節的過程
格羅斯的情緒調節過程模型主要觀點。
五、情緒調節的維度
從生理、情緒體驗、行為、認知、人際等方面進行分析。
六、情緒調節的策略
從回避和接近,控制和修正,注意轉換(包括分心和專注),認知重評,表情抑制,合理表情等方面進行分析。
第十一章 能力
第一節 能力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與認識、技能的關系
第二節 能力的種類和結構
一、能力的種類
一般和特殊;模仿和創造;流體和晶體;認知、操作和社交;情緒理解、控制和利用。
第三節 情緒智力
情緒智力的概念;情商包括: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交察覺和人際關系管理。
第十二章 人格
第一節 人格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人格
概念和特征(獨特性、穩定性、統合性和功能性)。
二、人格的結構
氣質、性格的概念。
從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對自我調控系統進行分析。
第二節 人格理論
一、特質理論
奧爾波特的特質理論;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現代的五因素模型。
二、類型理論
單一類型理論;對立類型理論;多元類型理論。
三、整合理論
第三節 認知風格
一、場獨立性-場依存性的特點。
二、沖動性-沉思性的特點。
三、同時性-繼時性的特點。
第十三章 學習
第一節 學習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學習
二、學習的分類
第二節 學習的規律
一、練習及其在學習中的作用
練習的概念;練習曲線;練習進程的特點(從練習成績隨練習的進程而逐步提高、練習進程中存在高原現象、練習進程是不均勻的和練習中存在個體差異等方面進行分析);提高練習效率的條件(從確定練習的目標、靈活應用整體練習和分解練習、恰當安排練習時間、反饋在練習中的作用、影響練習成績的其他心理因素等方面進行分析)。
二、學習的遷移(遷移的概念和分類)
第十四章 人生全程發展
第一節 什么是個體發展
個體發展的階段性和關鍵期。
第二節 社會發展
依戀行為的概念。
了解道德發展的概念及理論(兩階段和道德推理階段理論)。
了解社會化與人格發展理論(艾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和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參考書目
彭聃齡主編.普通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第1次印刷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