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招生公告 來源:湖北省社會科學院 2021-10-09 相關院校:湖北省社會科學院
一、文物與博物館專業碩士點簡介
本碩士點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與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申報。本申請點與荊州博物館、襄陽考古所等文博單位建立了良好的長期教學實踐合作關系。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史始于1957年,1986年獲全國第三批碩士學位授權點,是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最早設立的碩士點之一。2017年,通過中國史一級學科評審。本學科點是全國領先的荊楚文化研究基地、區域文化研究中心和培育高等復合型歷史人才的教學基地。學科點以楚文化、湖北近現代地方社會與文化開究為主要特色。其中楚文化研究特色鮮明,成就卓著,研究方向有楚史與楚文化、文化遺產與產業、出土文獻,科技史與科技考古、先秦秦漢藝術史、博物館展陳等,是中國研究楚文化的科研重鎮。學科點主要培養有堅定正確政治方向,扎實掌握史學基礎理論,熟練運用歷史學、文獻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方志學和文化遺產等系統知識從事科研教學及相關工作的專業人才。
本碩士點師資力量雄厚,現有享受政府津貼專家3名,學科帶頭人2名,高級職稱18人,中級職稱10人?蒲谐晒怀,獲得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其中國家社科基金優秀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7項等。本申報點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文化智庫,為全省文化事業發展提出多項合理化建議,獲中央及省領導批示或政府采納轉化50余項,社會影響巨大。
聯合申報單位省博物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行業教師17名。其中,正高職稱13名,副高職稱17名。
本碩士點是與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辦學,且采用雙導師制。此種模式集兩家之長,整合湖北省社科院的駕馭、科研資源和湖北省博物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文物考古資源。
二、研究方向
文化遺產、博物館藏品展陳與傳播、田野考古、文物保護與研究
三、骨干教師簡況
姓名 |
招生領域(方向) |
代表作 |
尹弘兵 |
古代史(楚國歷史地理與楚文化考古) |
1.《楚國都城與核心區探索》 2.多維視野下的楚先祖季連居地 3.早起文明視野下的南方與《禹貢》荊州之城 4.楚都紀南城探析:基于考古與出土文獻新資料的考察 |
張碩 |
專門史(楚文化、文化遺產) |
1.《荊楚文化與荊楚派建筑》 2.《曾侯乙編鐘》 3.《湖北讀本》 |
王準 |
古代史(出土文獻研究) |
1.《春秋晉楚家族比較研究》 2.秦簡牘中若干涉及“荊”“楚”史料與相關問題研究 |
陳紹輝 |
專門史(楚文化、法制史) |
1.《楚國法律制度研究》 2.《加快推進湖北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開發》 |
賈海燕 |
專門史(醫學史、楚文化) |
1.《荊楚醫藥文化探研》 2.《荊楚醫藥》 |
易德生 |
專門史(科技史與科技考古、楚文化) |
1.關于西周王朝青銅原料與鑄造作坊的多視角考察 2.周代南方的“金道錫行”試析 |
吳艷榮 |
專門史(楚文化、藝術史) |
1.空間視角下出汗葬俗中的鳳凰演變——以“鎮墓、升仙(天)”主體為例 2.《中國鳳凰:從神壇到人間》 |
陳文華 |
專門史(楚文化、社會史) |
1.《中國湖北》 2.近40年中俄茶葉之路研究與展望 |
呂傳益 |
專門史(楚文化、科技史) |
1.《璇璣玉衡:天文觀測與儀器臺站》 2.中國古代占經中的占辭 |
朱曉艷 |
專門史(明清史、經濟史) |
1.清代宮廷玻璃制造與皇室財政 2.榮寵與奢華:玻璃器在清代宮廷 |
李匯州 |
古代史(先秦秦漢史、出土文獻) |
1.論河洛文化與閩南文化的淵源傳承 2.炎帝神農氏的親民思想 |
四、代表性行業教師簡況
姓名 |
工作單位 |
職務 |
方勤 |
湖北省博物館 |
館長 |
萬全文 |
湖北省博物館 |
黨委書記、常務副館長 |
王先福 |
湖北省博物館 |
副館長 |
羅運兵 |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所長 |
劉輝 |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研究館員 |
胡剛 |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副研究員 |
凡國棟 |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術研究中心 |
副主任、研究館員 |
蔡路武 |
湖北省博物館保管部 |
主任、研究館員 |
陳春 |
湖北省博物館 |
研究館員 |
江旭東 |
湖北省博物館考古所、文保部 |
副主任、副研究館員 |
五、參考書目
(一)基礎參考書目
《博物館學概論》編寫組:《博物館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張之恒主編:《中國考古學通論》,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文物學概論》編寫組:《文物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楊寶成主編:《湖北考古發現與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年。
石泉主編:《楚國歷史文化辭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
王巍主編:《中國考古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4年。
(二)增強參考書目
王蕙楨主編:《文物保護學》,文物出版社,2009年。
張正明主編:《楚文化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
邵學海:《先秦秦漢藝術史》,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年。
楊權喜:《楚文化》,文物出版社,2000年。
萬全文、院文清:《荊楚文物奇觀》,武漢出版社,2012年。
蔡靖泉:《文化遺產學》,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
張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郭德維:《楚系墓葬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劉彬徽:《楚系青銅器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萬全文:《長江中游先秦考古學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何介鈞:《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張緒球:《長江中游新石器時代文化概論》,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
張緒球:《屈家嶺文化》,文物出版社,2004年。
蔣英炬、楊愛國:《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文物出版社,2001年。
張明華:《古代玉器》,文物出版社,2006年。
權奎山、孟原召:《古代陶瓷》,文物出版社,2001年。
張榮:《古代漆器》,文物出版社,2005年。
曲英杰:《古代城市》,文物出版社,2003年。
杜廼松:《古代青銅器》,文物出版社,2005年。
李均明:《古代簡牘》,文物出版社,2003年。
劉國忠:《古代帛書》,文物出版社,2004年。
陳煌:《古代帛畫》,文物出版社,2005年。
高英明、王雪農:《古代貨幣》,文物出版社,2008年。
賀云翺、郭怡:《古代陵寢》,文物出版社,2008年。
曹錦炎:《古代璽印》,文物出版社,2001年。
華梅:《古代服飾》,文物出版社,2004年。
楊晶、吳加安:《科技考古》,文物出版社,2008年。
王子初:《音樂考古》,文物出版社,2006年。
趙豐、金琳:《紡織考古》,文物出版社,2007年。
陳文華:《農業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
周昆叔:《環境考古》,文物出版社,2007年。
李京華:《冶金考古》,文物出版社,2007年。
王幼平:《舊石時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
張江凱、魏峻:《新石器時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4年。
陳旭:《夏商考古》,文物出版社,2001年。
趙叢蒼、郭妍利:《兩周考古》,文物出版社,2004年。
趙化成、高崇文:《秦漢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
陳絜:《商周金文》,文物出版社,2006年。
六、學費繳納標準
根據國家政策統一規定,我院碩士研究生需全部繳納學費,學費金額按湖北省物價局審批的標準執行。文物與博物館學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一志愿報考學生為8000元/年,調劑考生為10000元/年,住宿費1000元/年。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