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院校動態 來源:華東師范大學 2022-06-01 相關院校:華東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要決策部署,圍繞強化支撐保障、構建課程體系、整合各方資源、完善評價督導等方面持續發力,不斷加強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完善體制機制,深化改革創新。學校成立體美勞教育工作推進委員會,統籌推進學校體育、美育、勞育相關工作。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勞動教育要求,并納入全校必修課程,推動勞動教育模式創新。探索開展“3L”勞動教育,聚焦理論學習(Learntoknow),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聚焦實踐活動(Learntodo),提高學生勞動能力,形成勞動習慣,塑造勞動品格;聚焦勞動創新/教育(Learntoinnovate/educate),全面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提高創造性勞動能力。將勞動教育作為卓越人才培養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推動以“雙創”為導向的教育改革,系統設計融合科學、技術、工程、藝術與數學五大門類知識于一體的跨學科融合的勞動教育模式,引導學生運用跨學科思維解決實際問題,著力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培養。
健全課程體系,優化內容供給。探索構建多元化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在公共必修課中設置“勞動與創造”模塊,并設置2個學分。啟動勞動教育線上和線下精品課程建設,通過理論知識講授、勞模精神學習、公益慈善講座等,重點打造線上勞動教育精品課程。圍繞創造性勞動主題,首批立項建設16門線下勞動教育精品課程。試點開設“學科教學中的智能教具設計與創造”課程,指導學生借助智能教育裝備設計教學工具。推出“勞動與美好生活”“勞動與工作”“園藝勞動”等一批以動手勞動為主的通識課程,促進學生培養勞動技能和行為習慣。加強融合課程設計,如以美術學院相關課程為基礎,創新篆刻、木藝、陶藝和漆藝等系列課程,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豐富美的體驗,在美的熏陶下感受勞動意義;改革傳統體育課程內容和形式,將生物認知、勞動生活與體育運動相結合,推動“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建設,進一步增強課程的實踐性和趣味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探索建設大中小幼一體化銜接的課程體系,攜手六所附屬學校和幼兒園,將教育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將教學內容與中小學、幼兒園課程有效銜接,推動構建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整合多方資源,豐富實踐活動。結合院系特色,創新形式加強勞動實踐,如生命科學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聯合成立“啄木鳥”安全衛士隊,聚焦高校實驗室安全,開展常態化專業化的安全檢查。孟憲承書院成立勞模工作室,舉辦“話勞模工匠精神,筑教育強國夢”主題教育、長三角高校勞育專題論壇、“走進‘和諧號’,走進勞動模范”等活動,多渠道開展勞動教育。建設校園勞動實踐基地,依托食堂、苗圃、宿舍樓等,通過觀摩教學、現場體驗等方式培養學生勞動技能。后勤部門聯合各院系定期開展系列勞動崗位志愿活動,如設立宿舍值班、食堂幫廚、校園綠化、垃圾分類督導、校車管理等崗位,不斷豐富學生勞動教育內容形式。將勞動教育與社會服務緊密結合,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長見識、增才干,如師范生發揮專業特長,為抗疫一線人員子女提供“云輔導”,累計服務時長超過7500小時。建立“一帶一路”新疆北天山野外實踐基地、貴州“大工程—大生態”野外實踐基地、云南尋甸課程思政社會實踐基地、上海崇明橫沙島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等,深化校地產學研合作,打造勞動教育“大課堂”。
探索評價督導,確保教育質量。從實踐評價、效果評價、增值評價三個維度,探索建立勞動教育評價標準。實踐評價以學生的出勤率、活躍度、課堂表現為要點,重點考查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和勞動態度;效果評價通過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考查學生對勞動技能的掌握情況,并建立學生勞動素養檔案,把勞動課程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增值評價以追蹤學生一段時間內勞動能力的變化,進一步激發學生勞動潛能。將勞動教育工作納入學校督查工作范圍,對勞動教育開展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及時反饋意見并督促提出有針對性地改進舉措。將勞動教育成效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及各院系績效考評,進一步激發師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提升勞動教育質量。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