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天津醫科大學 2022-09-05 相關院校: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口腔綜合考試大綱
Ⅰ.考試性質
口腔綜合考試是為天津醫科大學招收口腔醫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而設置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是否具備繼續攻讀碩士學位所需要的口腔基礎醫學和口腔臨床醫學有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口腔醫學專業優秀本科畢業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學校擇優選拔,確保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
Ⅱ.考查目標
口腔綜合考試范圍為口腔基礎醫學中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臨床醫學中的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和口腔修復學。要求考生系統掌握上述學科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綜合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Ⅲ.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口腔組織病理學20%
牙體牙髓病學20%
牙周病學20%
口腔頜面外科學20%
口腔修復學
四、題型及題量20%
名詞解釋:5分/題,共16題 80 分
簡答題: 15分/題,共8題 120 分問答題: 25分/題,共4題 100 分
Ⅳ.考查內容
一、口腔組織病理學
(一)頜面部發育
1. 神經嵴的分化。
2.鰓弓及咽囊的發育。
3.面突的分化、融合過程,面部各組織來源。
4.腭的發育過程。
5.舌的發育過程,甲狀舌管的形成及意義。
6.面部、舌、腭發育畸形的部位及發生背景。
(二)牙的發育
1.牙板的發生和分化(包括前庭板的發生及前庭溝的形成)。
2.牙胚的發生:成釉器(蕾狀期,帽狀期,鐘狀期),牙乳頭,牙囊,牙板的結局。
3.釉質、牙本質的形成。
4.牙根的形成:上皮根鞘的形成,牙根形成及多根牙的發生。
5.牙髓及牙周支持組織的形成:牙骨質的形成,牙周膜的發育,牙槽骨的形成。
6.牙齒萌出及萌出后發育。
7.乳恒牙交替過程。
(三)牙體組織
1.牙體基本組織學結構和牙體四種組織分布。
2. 釉質的化學組成、物理特性及代謝特點。 3.釉質的表面結構:秞小皮,釉面橫紋,窩溝形態。 4.釉質的基本結構:釉柱的光鏡及電鏡結構。
5. 釉質牙本質界以及與釉質最初形成時相關的結構(釉梭、釉叢、釉板)。 6.與釉質周期性生長相關的結構:橫紋,釉質生長線。 7.與釉柱排列方向相關的結構:絞釉,施雷格線,無釉柱釉質。
8. 牙本質的理化特性。
9.牙本質的組織結構:牙本質小管,成牙本質細胞突起,成牙本質細胞突周間隙,限制板,細胞間質,管周牙本質,管間牙本質,球間牙本質,生長線,托姆斯顆粒層,前期牙本質,原發性牙本質,繼發性牙本質,罩牙本質,透明層。
10.牙本質的反應性改變:第三期牙本質(修復性牙本質),透明牙本質,死區。
11.牙本質的神經分布與感覺。
12.牙髓的組織結構。
13.牙骨質的組織結構與生物學特性。
(四)牙周組織
1. 牙齦:牙齦的表面結構(游離齦、附著齦、牙間乳頭、齦谷),組織結構(牙齦上皮、齦溝上皮、結合上皮、齦谷上皮、固有層纖維束的分組及起止點),牙齦與牙體附著關系,結合上皮與牙體附著的增齡性改變。
2. 牙周膜:牙周膜主纖維束,細胞成分及上皮剩余,牙周膜的功能及牙周膜結構對功能的適應性,牙周膜的厚度及增齡性改變。
3. 牙槽骨:牙槽骨解剖結構,牙槽骨組織結構,牙槽骨的生物學特點及其與臨
床關系。
(五)口腔黏膜
1. 口腔黏膜的組織結構:上皮,固有層,黏膜下層。
2. 口腔黏膜的分類及結構特點:咀嚼黏膜、被覆黏膜、特殊黏膜三種類型的特點,各部位口腔黏膜的組織結構特點。
(六)唾液腺
1.唾液腺的一般組織學結構:分泌單位(腺泡、導管),肌上皮細胞,皮脂腺,結締組織。
2. 唾液腺的分布及組織學特點: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小唾液腺。
3. 唾液腺的功能。
4. 唾液分泌量及化學組成。
5. 唾液腺的增齡與再生性變化。
(七)齲病
1.齲病的概念、臨床特征、流行病情況、好發部位。
2.齲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3.齲病的病理學變化。
(八)牙髓病
1.牙髓充血:生理性牙髓充血,病理性牙髓充血。
2.各型牙髓炎的病因及病理學改變。
3.牙髓變性和壞死。
4.牙體吸收。
(九)根尖周炎
1. 根尖周炎的病因。
2. 急性根尖周炎的臨床表現及病理變化。
3. 慢性根尖周炎的分型及病理變化。
4. 根尖肉芽腫的發展變化。
5. 由齲病引起的牙髓炎、根尖周炎的發展變化。
(十) 牙周組織病
1. 牙周組織病的定義、分類及發病情況。
2. 牙菌斑性牙齦病及非菌斑性牙齦病損。
3. 牙周炎的病因及發病機理。
4. 牙周炎的發展過程及其病理變化。
5. 牙槽骨吸收及牙周袋形成的三種情況。
6. 牙周炎的修復。
7. 牙周變性的病理變化。
8. 牙周創傷的原因及其在牙周病中的作用。
(十一)口腔黏膜病
1. 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病理變化:過度角化,角化不良,棘層增生,上皮異常增生,基底細胞空泡性變及液化變性、棘層松解,皰,糜爛和潰瘍。
2. 白斑的定義、病因、臨床與病理改變、癌變的可能性。
3. 紅斑的定義、臨床表現與病理變化。
4. 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的病因、臨床表現與病理變化。
5. 白色海綿狀斑痣、白色水腫的臨床病理改變,與白斑的鑒別。
6. 扁平苔癬的臨床表現與病理變化。
7. 盤狀紅斑狼瘡的臨床與病理變化。
8. 口腔念珠菌病的病理變化。
9. 天皰瘡的臨床特征與病理變化。
10. 復發性阿弗他潰瘍的發病因素與病理改變。
11. 單純皰疹的病因與病理變化。
12. 淀粉樣變性的病理變化。
13. 艾滋病的口腔表征。
14. 各種口腔黏膜病的病變本質。
(十二)頜骨疾病
1. 各型骨髓炎。
2. 纖維結構不良的臨床和病理變化。
3. 朗格漢斯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的分型、臨床表現和病理變化。
(十三)唾液腺非腫瘤性疾病
1. 各型唾液腺炎病理學改變。
2. 涎石病的好發部位、臨床表現、病理變化。
3. 舍格倫綜合征的病因、病理變化,其病理學改變與臨床表現的關系。
4. IgG4相關唾液腺炎(慢性硬化性唾液腺炎)、壞死性唾液腺化生。
(十四)唾液腺腫瘤
1. 唾液腺腫瘤的組織學分類、組織發生學。
2. 多形性腺瘤的臨床表現、病理變化、生物學行為、組織發生。
3. Warthin 瘤的臨床表現、病理變化、生物學行為、組織發生。
4. 黏液表皮樣癌的病理學變化,細胞的組成,分化程度與分型,生物學行為、組織發生。
5. 腺樣囊性癌的臨床特點、病理變化、生物學行為、組織發生。
6. 腺泡細胞癌的病理學改變及生物學行為,鑒別診斷。
7. 惡性多形性腺瘤的分型、病理學改變、生物學行為。
8. 非特異性腺癌的病理變化、生物學行為。
(十五)口腔頜面部囊腫
1. 口腔頜面部囊腫的分類。
2. 牙源性囊腫的定義。
3. 含牙囊腫的發病部位、臨床診斷標準、病理學改變。
4. 牙源性角化囊腫的臨床病理表現和生物學行為。
5. 牙源性鈣化囊腫、正角化牙源性囊腫病理變化、生物學行為。
6. 根尖周囊腫的發生原因和病理變化。
7. 鼻腭管囊腫、球狀上頜囊腫的發生原因和病理變化。
8. 骨囊腫:單純性骨囊腫、動脈瘤性骨囊腫、靜止性骨囊腫。
9. 皮樣和表皮樣囊腫的發生原因和病理變化。
10. 鰓裂囊腫的好發部位、病理學改變、胚胎學發生。
11. 甲狀舌管囊腫常見部位、病理學改變、胚胎學發生。
12. 黏液囊腫及舌下囊腫的形成原因,潴留性囊腫及外滲性囊腫的病理表現。
(十六)牙源性腫瘤和瘤樣病變
1. 牙源性腫瘤的定義和分類。
2. 成釉細胞瘤的組織學分型,各型的臨床與病理變化、生物學行為。
3. 牙源性腺樣瘤、牙源性鈣化上皮瘤、牙源性鱗狀細胞瘤的病理變化和生物學行為。
4. 成釉細胞纖維瘤病理變化,與成釉細胞瘤鑒別要點。
5. 牙瘤的分型及病理變化、生物學行為。
6. 牙本質生成性影細胞瘤的病理變化、生物學行為。
7. 牙源性纖維瘤、牙源性黏液瘤、成牙骨質細胞瘤的病理變化、生物學行為。
8. 惡性牙源性腫瘤:成釉細胞癌、牙源性透明細胞癌、牙源性影細胞癌。
(十七)口腔黏膜上皮腫瘤和瘤樣病變
1. 腫瘤及瘤樣病變的概念。
2. 良性病變:乳頭狀瘤,角化棘皮瘤,口腔黏膜色素痣。
3. 惡性腫瘤:口腔癌的分型及病理變化,鱗狀細胞癌的分級標準。惡性黑色素瘤的臨床和病理變化。
(十八)口腔軟組織和淋巴造血系統腫瘤與瘤樣病變
1. 良性腫瘤及瘤樣病變:牙齦瘤,纖維瘤,炎癥性乳頭狀增生,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淋巴管瘤,嗜酸性淋巴肉芽腫。
2. 惡性腫瘤:惡性淋巴瘤、口腔轉移性腫瘤。
二、牙體牙髓病學
(一)緒論
1.牙體牙髓病學的概念。
2.牙體牙髓病學的發展簡史。
(二)齲病學概論
1. 齲病的概念。
2. 齲病的好發牙位及好發部位。
3. 齲病流行病學的評價方法。
(三)齲病病因與發病機制
1. 致齲微生物。
2. 牙菌斑的形成和發育。
3. 牙菌斑的結構、組成。
4. 牙菌斑的致齲性。
5. 齲病病因學的現代概念——四聯因素論。
6. Miller 化學細菌學說。
7. 齲病的微生態學說。
8. 齲病發生的宿主因素:牙、唾液、機體免疫與齲病發生的關系。
9. 蔗糖的致齲性。
(四)臨床表現與診斷
1. 齲病的病變類型。
2. 齲病的臨床表現特點。
3. 齲病的診斷方法,診斷標準,鑒別診斷要點。
(五)齲病的治療計劃
1. 齲病風險評估與管理措施。
2. 牙體非手術治療方法。
3. 牙體修復的原則。
4. 充填材料選擇的原則。
(六)牙體硬組織非齲性疾病
1. 著色牙,尤其是氟牙癥的發病機制和預防原則。
2. 牙外傷的種類及處理原則。
3. 著色牙的分類及診斷標準。
4. 畸形中央尖的防治原則。
5. 牙內陷的分類。
6. 熟悉牙釉質發育不全、遺傳性牙本質發育不全、先天性梅毒牙、四環素牙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7. 牙體慢性損傷(牙隱裂、牙根縱裂、磨損、楔狀缺損、牙酸蝕癥等)。
8. 牙本質敏感癥。
(七)牙體修復治療術
1. 牙體修復治療術的定義及新趨勢。
2. 復合樹脂直接修復術的適應證、禁忌證和優缺點。
3. 牙髓牙本質復合體。
(八)牙體預備與銀汞合金充填
1. 窩洞的分類和結構。
2. 窩洞預備的基本原則。
3. 窩洞預備的基本步驟。
4. 齲病治療的并發癥及處理。
5. 各類銀汞合金充填窩洞的預備要點。
(九)牙體修復材料與粘接材料的應用基礎
1. 牙本質粘接系統的分型、機制和臨床選擇。
2. 釉質粘接系統及其機制。
3. 復合樹脂的材料性能、分類及其影響因素。
4. 玻璃離子體,復合體等材料的臨床應用。
(十)牙體粘接修復術
1. 復合樹脂直接修復的臨床操作步驟。
2. 前牙 III、Ⅳ 類洞的復合樹脂直接修復。
3. 后牙 I、II 類洞復合樹脂直接修復。
4. 后牙復合樹脂直接修復失敗的原因。
(十一)深齲治療與蓋髓術
1. 深齲的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
2. 直接蓋髓術和間接蓋髓術的原理、適應證、操作步驟及預后。
(十二)牙髓根尖周病治療的生物學基礎
1. 牙髓形態及組織結構:形態學特點、結構特點。
2. 牙髓的生物學功能。
3. 牙髓增齡性變化。
4. 根尖周組織生理學特點:牙骨質、牙周膜、牙槽骨。
5. 牙髓根尖周病治療的生物學基礎。
(十三)牙髓根尖周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1. 微生物因素在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發病中的作用及機制。
2. 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感染途徑。
(十四)牙髓病的臨床表現及診斷
1. 各型牙髓病的臨床診斷術語、臨床表現、診斷要點。
2. 牙髓炎的診斷程序和鑒別診斷思路。
(十五)根尖周病的臨床表現及診斷
1. 各型根尖周病的臨床表現和診斷要點。
2. 急性根尖周炎的臨床分期、排膿通道和排膿方式。
3. 急性根尖周膿腫與急性牙周膿腫的鑒別。
(十六)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治療計劃
1.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療原則。
2.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應急處理措施。
3. 術前感染控制:術區的隔離。
4. 疼痛的控制:局部麻醉法、失活法。
(十七)根管治療術
1. 根管治療術的概念。
2. 根管治療術的病例選擇。
3. 根管治療術的操作原則。
4. 根管治療術的原理和療效評價標準。
(十八)髓腔應用解剖與開髓
1. 各牙位的髓腔應用解剖特點。
2. 開髓術及常用器械的使用方法。
3. 根尖解剖特點。
(十九)根管預備與消毒
1. 根管預備方法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則。
2. 常用手用器械根管預備技術的基本步驟及優缺點。
3. 機用器械預備法及注意事項。
4. 各種手用不銹鋼器械和機用鎳鈦器械的特點。
5. 根管沖洗和根管消毒。
(二十)根管充填
1. 根管充填的時機。
2. 根管充填材料的種類和性能。
3. 側方加壓充填技術。
4. 垂直加壓充填技術。
5. 根管充填質量評價。
(二十一)根尖誘導成形術與根尖屏障術
1. 根尖誘導成形術的定義、適應證、操作步驟、注意事項、修復機制和愈合類型。
2. 根尖屏障術的原理、適應證、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二十二)顯微根管治療與根管外科
1. 口腔科手術顯微鏡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2. 根尖手術的適應證。
3. 顯微根管治療的臨床應用。
(二十三)根管治療并發癥及根管再治療
1. 根管治療并發癥預防的方法。
2. 根管治療后疾病的診斷。
3. 根管治療并發癥發生的原因及處理原則。
4. 根管再治療的術前評估。
(二十四)根管治療后的牙體修復
1. 根管治療后牙齒的變化特點。
2. 根管治療后牙體修復的重要性。
3. 根管治療后牙體修復的時機。
(二十五)病史采集和臨床檢查方法
1. 病史采集的內容和詢問方法。
2. 口腔檢查的基本內容。
3. 牙髓活力測驗的原理和方法。
4. 口腔病歷的正確書寫。
5. X線檢查在牙體牙髓病診治中的重要意義。
6. 影像學檢查方法的選擇及其臨床應用的局限性。
(二十六)術區隔離
1. 術區隔離的方法。
2. 橡皮障的組成、輔助器械和材料。
3. 橡皮障隔離術。
4. 橡皮障使用注意事項。
三、牙周病學
(一)緒論
1. 牙周病學定義、主要的名詞及概念。
2. 牙周病對人體的危害及對社會的影響及預防牙周病的重要性。
3. 牙周病學在口腔醫學的地位。
4. 現代牙周病學的發展史。
(二)牙周組織的應用解剖和生理
1. 正常牙齦的表面解剖及臨床表現。
2. 齦牙結合部的防御屏障,其結構及重要性。
3. 結合上皮的代謝及更新,結合上皮的結構、附著方式及附著位置的變化。
4. 牙周膜的細胞和基質、牙周膜纖維的特點。
5. 生物學寬度的概念及意義。
6. 前牙美學區的臨床特點。
(三)牙周病的分類和流行病學
1. 牙周病的分類原則。
2. 2018 年牙周病新分類法的要點。
3. 牙周病的流行病學知識。
4. 牙周病的危險因素。
(四)牙周病因學
1. 牙周微生態系的構成。
2. 牙周微生物的致病機制。
3. 牙周致病菌的概念、重要的牙周致病菌及其致病性和臨床意義。
4. 牙周病的其它局部促進因素。
5. 牙周組織的防御機制、牙周病的全身促進因素。
(五)牙周病的主要癥狀和臨床病理
1. 牙齦炎和牙周炎的發展階段及與其相應的組織病理學表現和臨床癥狀。
2. 牙周袋形成的機制和牙周袋的類型。
3. 牙周袋內牙根面的病理變化及袋內容物。
4. 炎癥對探診深度的影響,探診深度及附著水平的臨床意義。
5. 牙槽骨破壞的形式。
6. 骨下袋的類型。
7. 牙周病的活動性。
(六)牙周病各論
1. 慢性牙周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2. 侵襲性牙周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3. 牙周炎伴發病變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4. 牙周病與全身健康或疾病的關系,牙周感染對全身疾病的影響及機制。
5. 慢性齦炎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6. 妊娠期齦炎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7. 急性壞死性潰瘍性齦炎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8. 藥物性牙齦肥大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七)牙周病的治療
1. 牙周病治療的總體目標和治療程序。
2. 牙周基礎治療的內容。
3. 牙周病藥物治療的種類、目的和原則。
4. 牙周病全身藥物治療的常用藥物及其作用,牙周病局部藥物治療的方法。
5. 牙周病手術治療的基本原則和手術種類。
6. 各種牙周手術的目的、適應證、原理和方法。
7. 牙齦切除術、翻瓣術的組織愈合過程及愈合方式。
(八)牙周病的預防和療效維護
1. 預防牙周病的基本原則。
2. 牙周支持治療的必要性及內容。
3. 牙周健康與修復治療和正畸治療的關系。
4. 種植體周組織的特點,種植體周組織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及預防和療效維持。
5. 牙周病患者種植治療的特點、預后和風險及種植治療后的評估與維護。
四、口腔頜面外科學
(一)緒論
1. 口腔頜面外科學的醫療范圍。
2. 口腔頜面外科學發展簡史。
(二)口腔頜面外科基礎知識與基本操作
1. 口腔頜面外科病人的一般檢查、輔助檢查。
2. 口腔頜面外科病人全身系統性疾病相關輔助檢查的主要指標及意義。
3. 消毒滅菌、基本手術操作。
(三)口腔頜面外科麻醉、鎮痛及重癥監護
1. 局部麻醉藥及其藥理作用(包含血管收縮劑的應用)。
2. 口腔常用麻醉方法。
3. 局麻并發癥及其防治。
4. 口腔頜面外科全身麻醉的特點及方法。
5. 口腔頜面鎮靜與鎮痛。
6. 口腔舒適化治療開展的現狀及應用。
(四)牙及牙槽外科
1. 拔牙適應證。
2. 拔牙禁忌證。
3. 拔牙的基本操作。
4. 牙根拔除術及阻生牙拔除術。
5. 拔牙創的愈合機制。
6. 拔牙術中及術后并發癥。
7. 阻生齒拔除術。
(五)種植外科
1. 種植體的分類。
2. 口腔種植修復的生物學基礎、影響種植體骨結合的因素。
3. 種植手術的適應證、禁忌證,以及植入術的原則。
(六)口腔頜面部感染
1. 口腔頜面部的解剖特點與感染關系,感染途徑及其發展與轉歸。
2. 口腔頜面部感染的并發癥。
3. 口腔頜面部感染的治療原則。
4. 智齒冠周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與治療,及其擴散途。
5. 牙槽膿腫的病因、臨床表現與治療。
6. 頜面部間隙感染的臨床特點、治療要點。
7. 頜骨骨髓炎的類型,其病因、病理、臨床表現、X 線表現、診斷及治療。
8. 面部癤、癰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并發癥。
(七)口腔頜面部損傷
1. 頜面部損傷的特點及其處理原則與方法。
2. 軟組織損傷及清創術,不同類型軟組織損傷的處理特點。
3. 牙創傷與牙槽骨折。
4. 下頜骨骨折的臨床表現,及其治療原則、并發癥及處理。
5. 面中 l/3 骨折的 Le Fort 分類,其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及并發癥。
6. 小兒骨折的特點。
7. 骨折的愈合。
(八)口腔頜面部腫瘤
1. 良性、惡性腫瘤的特點及區別,常用檢查手段與診斷方法。
2. 良性、惡性腫瘤的治療原則。
3. 腫瘤的綜合治療方法。
4. 頜骨囊腫的病理發生與分類,臨床表現、診斷與治療方法。
5. 軟組織囊腫的臨床表現與診療。
6. 牙源性腫瘤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及其治療。
7. 脈管畸形與血管瘤的概念分類,臨床表現、診斷與治療方法。
8. 口腔癌的發病概況及其臨床表現、治療特點與預后。
9. 惡性淋巴瘤的分類、診斷與鑒別診斷及其治療與預后。
10. 惡性黑色素瘤的臨床表現、治療特點及預后。
11. 口腔頜面部腫瘤診斷治療的新標準、新方法。
(九)唾液腺疾病
1. 三對大涎腺的解剖基礎及其分泌的神經調節機制。
2. 涎腺炎癥性疾患的病理病因、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與預后轉歸。
3. 涎石病與下頜下腺炎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
4. 舍格倫綜合征的臨床表現、診斷及其治療原則與預后。
5. 涎腺常見良惡性腫瘤的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及其治療原則、方法與預后(沃辛瘤、混合瘤、黏液表皮樣癌、腺樣囊性癌)。
(十)顳下頜關節疾病(TMJ)
1. TMJ 功能解剖及運動。
2. 顳下頜關節紊亂病(TMD)“雙軸診斷”的原則,及其臨床分期及分類,鑒別診斷,不同類型 TMD 的防治原則。
3. TMJ 脫位的病因及臨床表現與治療。
4. TMJ 強直的病因與分類、病理進程、臨床表現和診斷,外科治療的原則與要點,以及影響預后的主要因素。
(十一)頜面部神經疾患
1. 三叉神經痛的概念及發病情況、臨床表現、診斷及鑒別診斷。
2. 三叉神經痛的治療。
3. 舌咽神經痛的癥狀及其治療。
4. 貝爾氏麻痹的臨床表現及其治療。
5. 不同節點水平面神經損害的鑒別。
(十二)先天性唇腭裂與顱面裂
1. 唇裂的發病機制,唇裂整復術的多學科綜合序列治療原則與方法。
2. 腭裂的發病機制,唇裂整復術的治療原則與方法。
3. 唇裂繼發畸形的整復原則與方法。
4. 牙槽突裂的臨床分類與手術原則。
(十三)牙頜面畸形
1. 病因與臨床分類。
2. 牙頜面畸形的檢查和診斷,矯治原則與完善的治療方案設計。
3. 牙頜面畸形的常用手術方法,手術并發癥及其處理原則。
(十四)牽張成骨技術在口腔頜面外科的應用
1. 牽張成骨的概念及內涵。
2. 牽張成骨的生物學基礎。
3. 牽張成骨的臨床治療程序。
4. 牽張成骨的并發癥和對周圍組織的影響。
(十五)口腔頜面部后天畸形和缺損
1. 口腔頜面外科手術的基本原則、特點和要求。
2. 游離植皮的種類、適應證,皮片成活的機制及并發癥。
3. 皮瓣移植的分類及設計原則,適應證。
4. 游離皮瓣移植的分類,適應證及術后觀察與處理。
5. 其他類型組織及復合組織移植的應用概況。
(十六)功能性外科與計算機輔助外科
1. 口腔頜面功能性外科的發展和分類。
2. 口腔頜面功能性外科的實施原則。
3. 口腔頜面功能性外科的內涵與應用。
4. 計算機輔助外科的基本功能和原理。
5. 數字化外科、3D 打印、個性化手術導板的應用。
五、口腔修復學
(一)口腔修復學緒論
口腔修復學的概念、范疇、任務、相關學科、發展概況。
(二)可摘局部義齒
1. 可摘局部義齒概述。
2. 可摘局部義齒的組成及作用:人工牙、基托、固位體、連接體。
3. 可摘局部義齒的支持形式。
4. 牙列缺損及可摘局部義齒的分類: Kennedy 牙列缺損分類、Applegate-
Kennedy 牙 列 缺 損 分 類 、 王 征 壽 分 類 法 。
5. 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前的口腔檢查及準備。
6. 可摘局部義齒修復的適應癥。
7. 可摘局部義齒的設計:設計的原則,對基牙的基本要求,義齒的穩定和固位、分類設計。
8. 可摘局部義齒的制作:
(1)基牙及余留牙預備。
(2)印模:印模種類及取印模的方法印模的要求。
(3)模型:模型種類,模型材料的種類。
(4)頜位關系及上頜架。
(5)模型設計,觀測模型,確定義齒共同就位道,義齒共同就位道的類型,確定義齒共同就位道的目的、意義及方法。
9. 義齒初戴。
10. 義齒戴用后出現的問題和處理。
11. 介紹特殊類型的可摘局部主齒(覆蓋義齒、附著體可摘局部義齒、懸鎖卡環可摘局部義齒、套筒冠義齒等)。
(三)全口義齒
1. 全口義齒概述。
2. 牙列缺失后口腔組織的改變無牙頜的結構特點、解剖標志及分區。
3. 無牙頜的口腔檢查和修復前的準備。
4. 無牙頜印模和模型。
5. 全口義齒的結構和基托范圍、輔助固位方法。
6. 頜位關系的一些基本概念頜位關系的確定、記錄和轉移。
7. 全口義齒人工牙的選擇和排列。
8. 全口義齒的固位與穩定全口義齒的平衡牙合。
9. 全口義齒美學。
10. 全口義齒試牙、戴牙、戴牙后常見問題及處理。
11. 單頜全口義齒即刻全口義齒覆蓋全口義齒。
(四)牙體缺損修復
1. 概述:發展概部、牙體缺損常見病因、種類、常用修復方法。
2. 牙體缺損修復治療原則。
3. 牙體缺損修復體的種類(形態分類和材料分類)、固位及輔助固位形、臨床應用。
4. 牙體缺損修復的適應癥、修復設計、修復前的準備。
5. 牙體缺損修復與義齒修復的關系。
6. 牙體缺損修復的美學、形態、顏色。
7. 牙體缺損修復體各論(各類修復體的種類、特點、適應癥和禁忌癥、牙體預備的要求和步驟):
(1)嵌體:金屬嵌體、硬質樹脂嵌體、瓷嵌體。
(2)貼面:瓷貼面、樹脂貼面。
(3)部分冠:前牙部分冠、后牙部分冠。
(4)全冠:前牙金屬烤瓷全冠、全瓷冠、塑料全冠。
(5)樁冠:傳統樁冠、核樁冠。
8. 修復體的完成與粘固。
9. 牙體缺損修復后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
10. CAD/CAM 技術與修復體。
(五)固定義齒修復
1. 固定橋修復概述。
2. 固定橋的組成、分類、適應癥。
3. 固定橋修復的生理基礎及力學分析。
4. 固定橋的受力與固位、影響固位的因素、增強固位力的方法。
5. 固定橋的設計:設計原則、固位體設計、橋體設計、連接體設計、不同牙列缺損的修復設計、基牙異常的固定橋設計。
6. 基牙預備、共同就位道。
7. 固定可摘聯合修復體。
8. 種植固定橋修復。
9. 粘接固定橋修復。
(六)其他口腔修復治療
1. 頜面缺損修復。
2. 牙周病的修復治療。
3. 咬合病與顳下頜關節病的修復治療。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