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云南藝術學院研究生院 2022-10-11 相關院校:云南藝術學院
附件3:云南藝術學院202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大綱
專業:藝術學理論
科目一:《藝術學導論》
一、考核要求
《藝術學導論》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藝術學理論所有研究方向研究生入學考試。《藝術學導論》是藝術學理論專業基礎理論課考試科目,旨在考察考生運用藝術學理論基礎知識分析藝術現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考核評價目標
主要考察學生對藝術學理論與方法、藝術理論發展前沿的把握,既檢驗考生對藝術學理論知識掌握程度,也考察考生運用藝術學理論基本知識分析藝術案例、解讀文化熱點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考核內容
(一)藝術總論
1.藝術觀念:中國藝術觀念的演變(儒家“禮樂合一”的藝術觀念、“道家自然自由”的藝術觀念、禪宗的藝術觀念)、西方藝術觀念的演變(模仿論、表現論、形式論、體制論)、馬克思主義的藝術觀念(藝術的生產與消費)。
2.藝術特征:藝術的不同特征。
3.藝術起源:關于藝術起源的代表性觀點。
4.藝術發展:歷史上關于藝術發展規律的研究,藝術發展中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學等方面的因素,藝術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平衡與不平衡、繼承與創新)。
5.藝術功能:中西方歷史上的藝術功能、當代藝術的主要功能。
(二)藝術系統
1.藝術創作:藝術創作主體的素養、藝術創作方式的特點、藝術創作的過程等
2.藝術作品:藝術作品的層次、藝術作品的風格(文藝的現實主義)、藝術流派、藝術思潮。
3.藝術鑒賞和批評:藝術鑒賞的主體、藝術鑒賞的規律、藝術鑒賞的審美心理、藝術鑒賞的審美過程、藝術批評的原則和意義、藝術批評的主體、藝術批評的維度與方法(唯物辯證的藝術批評、政治標準與藝術標準的統一)。
(三)藝術類型
1.實用藝術:概念、分類、審美特點。
2.表現藝術:概念、分類、審美特點。
3.表演藝術:概念、分類、審美特點。
4.綜合藝術:概念、分類、審美特點。
5.語言藝術:概念、分類、審美特點。
6.各種藝術的相互關系。
(四)藝術的當代嬗變
1.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藝術發展:藝術的多元化與本土化、高雅藝術與大眾藝術、藝術學理論的中國學派。
2.創意產業與藝術市場: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簡史、當代藝術市場的發展。
3.新媒介與藝術傳播:藝術傳播的要素、數字媒介對藝術傳播的影響。
4.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保護“非遺”的價值、原則和當代意義、中國“非遺”保護的啟示、“非遺”的活用。
(五)熱點分析
運用藝術學理論基本知識對國內外的當下文化熱點和重要藝術現象做出自己的分析研判。
專業:藝術學理論
科目二:《中外藝術史》
一、考核要求
《中外藝術史》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藝術學理論所有研究方向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外藝術史》是為藝術理論、藝術史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而設置的一門具有選拔性質的自主命題的綜合性專業基礎課考試科目。《中外藝術史》要求考生厘清中外藝術史發展的脈絡,掌握藝術史中的基本常識,理解藝術美學的基本理論,能夠運用藝術學理論對中外重要藝術家及其代表作品評析。
二、考核評價目標
主要考核學生對中外藝術史的了解、理解和掌握情況。具體而言,一方面考查考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考查考生運用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對各類藝術作品和藝術現象進行分析、解讀的能力。
三、考核內容
(一)中外藝術(美術、音樂、戲劇、電影、舞蹈)的歷史發展脈絡
(二)中外藝術的基本常識
1.中外美術
美術的主要門類與表現語言、中國書畫的分類、中國畫的繪畫技法、仰韶彩陶、顧愷之的“三絕”和《女史箴圖》、“傳神論”、“六法論”、“逸、神、妙、能論”、“南北宗論”、“書畫同源”、“曹衣出水”、陸探微、展子虔、唐代青綠山水畫、閻立本、吳道子、“吳帶當風”、董源和巨然的山水畫、“牛馬二韓”、北宋山水畫、南宋四家、元四家、吳門畫派、徐渭的花鳥畫、揚州八怪、“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北齊南黃”、“四王”、“四僧”、近代上海畫派、齊白石“衰年變法”、張大千、徐悲鴻、傷痕美術、“星星”美展、《西藏組畫》、徐冰、鐘鼎文、鐘繇、“三希帖”、“天下第一行書”、《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蜀素帖》、瘦金體、“宋四家”、“吳中三家”、四大石窟。
克里特文化、《荷馬史詩》、黃金分割、“正面律”、《納米爾王石板》、亡靈書、羅馬人物雕塑、拜占庭繪畫、哥特式美術、佛羅倫薩畫派、喬托、波提切利、“文藝復興三杰”、威尼斯畫派、法國楓丹白露畫派、巴洛克藝術、魯本斯、新古典主義美術、抽象主義繪畫、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倫勃朗、梵高和表現主義、米勒的《拾穗者》、印象主義畫派、野獸派、包豪斯、達達主義、巡回展覽畫派、極少主義、觀念藝術。
2.中外音樂
音樂的基本要素、曲式、外國音樂類型、賈湖骨笛、曾侯乙編鐘、八音分類法、十二律、樂府、相和歌、《聲無哀樂論》、古琴、《琴史》、曲子詞、唐代“大曲”、變文、明代四大聲腔、南戲、清代“花雅之爭”、中國古代十大名曲、朱載堉的音樂思想、蔡文姬、鼓詞、彈詞、評彈、京韻大鼓、趙元任的音樂創作、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譚盾的音樂創作。
彌撒、巴洛克音樂、古典樂派、浪漫樂派、民族樂派、巴赫、舒伯特、貝多芬、莫扎特、約翰斯特勞斯、柴可夫斯基、偶然音樂、序列音樂。
3.中外戲劇
中國戲曲的特征、腳色行當、唐代參軍戲、諸宮調、元雜劇、臨川四夢、魏良輔和昆曲、湯顯祖和《牡丹亭》、關漢卿的戲劇藝術成就、明代“三大傳奇”、“南洪北孔”、焦循和《花部農譚》、王國維和《宋元戲曲史》、曹禺的戲劇創作成就、南國社、魯迅的悲劇觀、春柳社、京劇四大須生。
戲劇流派和體系、古希臘悲劇、古典主義戲劇、賀拉斯的戲劇理論、莎士比亞和《哈姆雷特》、莫里哀和《偽君子》、風俗喜劇、果戈里的戲劇創作、易卜生的戲劇創作、表現主義戲劇、荒誕派戲劇、存在主義戲劇、唯美主義戲劇。
4.中外電影
夏衍、胡蝶、阮玲玉、《漁光曲》、《廬山之戀》、《五朵金花》、樣板戲、香港電影之父、第五代導演及代表作、新生代導演。
西方主要電影獎項、影視藝術語言、蒙太奇、盧米埃爾兄弟、《爵士歌王》、歐洲先鋒派電影、詩電影和散文電影、新現實主義電影、法國新浪潮電影、黑澤明《羅生門》、希區柯克、制片人制度。
5.中外舞蹈
舞蹈語言、青海大通縣舞紋陶盆、云南麻栗坡大王巖巖畫、“六代舞”、花燈、秧歌、趙飛燕、《霓裳羽衣舞》、中國芭蕾舞劇《白毛女》、戴愛蓮、楊麗萍、黃豆豆。
芭蕾舞、現代舞、俄羅斯芭蕾舞和《天鵝湖》、“現代舞之母”鄧肯。
(三)中外藝術美學的基本知識
1.中國藝術美學
孔子的藝術精神(“興、觀、群、怨”、仁與樂的統一、“繪事后素”、音樂思想),道家的藝術精神(“游”“無用之用”“心齋”“坐忘”“大音希聲”“滌除玄鑒”),魏晉玄學,劉勰的“神思”論、“風骨”論、“通變”論和“知音”論,阮籍和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蔡邕和王羲之的書法美學思想,宗炳《畫山水序》和“暢神說”,顧愷之的繪畫美學思想,謝赫的《古畫品錄》和“氣韻生動”,白居易的新樂府美學,“意境”說,孫過庭《書譜》,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荊浩的《筆法記》,嚴羽的“興趣說”和“妙悟說”,郭熙《林泉高致》中的繪畫美學思想,“宋四家”的書法美學思想,李贄的“童心說”,湯顯祖的唯情論,徐渭的繪畫、書法、戲劇美學思想,李漁的音樂美學思想,明清小說美學及金圣嘆的理論,明清園林美學,王國維“境界說”與戲曲美學思想,梁啟超的“三界革命”,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美學思想。
2.外國藝術美學
歷代美學家對“美”的界定,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尼采的悲劇觀、其他古典悲劇理論,亞里士多德、朗吉弩斯、博克、康德、黑格爾的崇高觀,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文藝復興時期、古典主義繪畫中的模仿理論、黑格爾、布洛、丹托、廚窗白村、解構主義美學、日常生活審美化,生活藝術和身體美學。
(四)中西方現當代藝術思潮及流派
1.中國現當代文藝思潮和流派
“五四”精神和啟蒙運動、文學研究會、創造社、新月派、“左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抗戰文藝”、“傷痕文學”、現代主義文藝思潮及后現代主義文藝思潮、21世紀后的文化全球化思潮與消費主義思潮。
2.西方現當代文藝思潮和流派
俄國形式主義美學、新批評派美學、接受美學、存在主義文藝思潮、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潮、女權主義文藝思潮、后殖民主義思潮。
(五)能夠運用藝術學理論對中外重要藝術家及其代表作品評析。
專業:音樂與舞蹈學、音樂
科目:中西音樂史(一)、(二)
一、熟練掌握中國音樂史(含古代—近現代部分)、西方音樂史(含古代—近現代部分)本科教學階段的基礎知識要點。
二、能夠對中西音樂歷史發展中的知識要點進行解釋、簡答及論述寫作。三、中西音樂史(一)增加當代中國音樂史及20世紀西方音樂史考試內容。
專業:音樂與舞蹈學、音樂
科目:和聲與作品分析(一)、(二)
一、熟練掌握基礎曲式分析原則;能用分析標記對音樂作品進行曲式判斷和結構段落劃分;能運用分析圖示表明作品分析結構要素;能運用文字說明所分析的內容及特點。
二、熟練掌握大小調體系功能化和聲的全部內容;能夠對指定的高音聲部進行和聲編配寫作;能分析音樂作品中的和聲,并用規范的和聲標記方法,做出詳細而恰當的標記;能夠對所分析的作品進行文字說明。
專業:民族音樂學
科目:民族音樂學寫作
一、對民族音樂學的學科定義、基本觀念和發展歷史有較清晰的概念。
二、對音樂人類學(民族音樂學)發展過程中重要的代表性人物在學科發展上的主要觀點及其影響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和了解,并能在具體的音樂事例中運用及論述。
三、對音樂人類學(民族音樂學)在中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以及當代的發展趨勢有一定的認識,并能列舉國內學者的論著進行概述性梳理。
四、掌握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基礎理論以及保護工作的現狀、發展與實踐情況,熟悉民族音樂研究的基礎理論知識。
五、能聯系本學科理論方法,按照指定主題和論域及具體民族音樂發展與研究問題進行論文寫作。
六、掌握音樂文化研究領域的相關基礎理論問題。
七、能夠運用相關音樂文化研究分析理論模式對具體音樂現象進行深描分析。
八、能運用相關音樂文化研究理論對音樂文化發展過程和發展趨勢中,音樂文化生態的發生相互作用、文化立場、審美經驗、文化認同等問題進行分析論述。
專業:音樂教育學
科目:音樂教育學寫作
一、熟悉音樂學、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理論知識。
二、熟悉中外音樂教育基本知識以及國際著名音樂教育體系。
三、對中外音樂教育哲學有一定認識,并能對國內外音樂教育哲學流派的主要觀點進行概述性梳理。
四、能運用音樂教育學及相關理論對具體的音樂教育現狀進行分析。
專業:中西音樂史
科目:中西音樂史專業理論筆試
一、熟練掌握中、西音樂發展的歷史脈絡。
二、掌握各時期音樂發展的總體特點及表現形式、音樂風格特點、代表作曲家的主要作品及創作特征。
三、不同時期相關音樂形式、音樂現象的基本概念。
四、能運用音樂史學學科理論對相關知識點進行綜合分析。
專業:作曲技術理論
科目:作曲技術理論筆試
一、和聲:運用各類三和弦、七和弦、離調和弦為高音旋律配和聲,并能熟練進行相關和聲分析。
二、復調:運用各類對位技術進行復調多聲部寫作。
三、曲式:運用創作結構技術對音樂作品進行正確分析,包括調性布局、和聲等作曲技術分析。
四、配器:管弦樂編配寫作(含民族管弦樂)。
專業:作曲
科目:器樂作品創作
一、將指定主題動機發展成一首單三、復三、回旋、變奏曲式結構。
二、作品形式為鋼琴獨奏、弦樂四重奏或其它器樂形式的二至五重奏。
專業:聲樂演唱
科目:演唱
一、美聲
1.詠嘆調兩首(原文演唱)。
2.中國藝術歌曲一首。3.外國藝術歌曲一首(原文演唱)。
二、民族聲樂
1.中國歌劇作品一首。
2.改編、創作民族聲樂作品一首。3.古詩詞作品一首。
4.地方民歌或戲曲一首(可用方言或民族語言演唱)。
專業:樂器演奏
科目:鍵盤樂器演奏
一、鋼琴演奏
1.技術性練習曲一首,選自肖邦(Op.10no.3、no.6及Op.25no.2、no.7除外)、李斯特等作曲家的作品。
2.復調作品一首。
3.奏鳴曲快板樂章一首(曲目選自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等作曲家作品)。
4.樂曲一首(曲目選自浪漫派作品、近現代作品或中國作品)。現場抽考部分曲目,總時長20分鐘。
二、鍵盤手風琴(傳統低音)
1.巴洛克風格作品:斯卡拉蒂大鍵琴奏鳴曲范圍內自選一首。
2.練習曲:《車爾尼手風琴練習曲集》第四冊或相應難度的練習曲范圍內自選一首。
3.樂曲:西方古典風格奏鳴曲快板樂章或組曲(完整演奏)任選一部或現代風格作品一部。
三、鍵盤手風琴(自由低音)
1.復調作品:巴赫三部創意曲范圍內自選一首。
2.練習曲:《車爾尼手風琴練習曲集》第四冊或相應難度的練習曲范圍內自選一首。
3.樂曲:西方古典風格奏鳴曲快板樂章或組曲(完整演奏)任選一部或現代風格作品一部。
四、BAYAN手風琴(自由低音)
1.復調作品:巴赫三部創意曲范圍內自選一首。
2.練習曲:《車爾尼手風琴練習曲集》第四冊或相應難度的練習曲范圍內自選一首。
3.樂曲:西方古典風格奏鳴曲快板樂章或組曲(完整演奏)任選一部或現代風格作品一部。
五、流行手風琴(在以下作品中任選三首,不帶伴奏)
1.《BOSSANOVA(波薩諾瓦)》作曲弗拉索夫
2.《致克勞德的探戈》作曲咖里亞諾
3.《回憶雅克布萊爾》作曲里查爾4.《哥斯達黎加人》作曲阿布萊爾
5.《菲爾探戈》作曲菲爾•布維耶6.《窗口十公里》作曲凡切里
7.《遺忘》作曲皮亞佐拉8.《萬福瑪麗亞》作曲皮亞佐拉
9.《圓舞曲》作曲尤里•別什科夫10.《搖擺的技巧》作曲里翁•沙西
專業:樂器演奏
科目:中國樂器演奏
中國樂器演奏(竹笛、揚琴、二胡、古箏)
1.傳統樂曲一首。
2.近現代樂曲二首(必須包含一首協奏曲);演奏總時長15分鐘。
專業:樂器演奏
科目:西方管弦樂器演奏
一、西方管弦樂器演奏(小提琴)
1.音階(單音三個八度,七種琶音,雙音三度、六度、八度)。
2.《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或技巧性樂曲任選一首。
3.協奏曲第一樂章或第二、第三樂章或《巴赫無伴奏奏鳴曲》慢板及賦格(協奏曲必須帶伴奏)。
二、西方管弦樂器演奏(中提琴)
1.音階(三個八度及琶音,雙音三度、六度、八度)。
2.巴赫無伴奏奏鳴曲,一快一慢。
3.協奏曲第一樂章或第二、第三樂章(必須帶伴奏)。
三、西方管弦樂器演奏(低音提琴)
1.演奏:考生自備兩首音樂作品(樂曲、練習曲均可;曲目須達中等以上程度)。
2.視奏:樂隊片段。四、西方管弦樂器演奏(長笛)1.半音階、全音階連吐,音程音階。
2.樂曲:巴洛克奏鳴曲一首(除無伴奏奏鳴曲外均需要帶伴奏)。3.古典協奏曲一個樂章(需要帶伴奏)。4.現代作品一首。
專業:音樂教育
科目:鋼琴或聲樂教學能力測試
1.鋼琴演奏:技術性練習曲一首(肖邦練習曲程度);巴赫平均律一首(含前奏曲與賦格);奏鳴曲快板樂章(從古典及浪漫主義時期作家作品中選取,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等)。
2.演唱:中、外國藝術歌曲(原文演唱)各一首;中、外歌劇選曲(原文演唱)各一首,現場抽考部分曲目。
專業:音樂與舞蹈學
考試科目:中外舞蹈史(一)
一、考核要求
考核考生對中外舞蹈發展史中的重要現象、思潮、人物、作品、流派等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能總結分析中外舞蹈史發展中的重要現象。
二、考核評價目標
考核考生的中外舞蹈史知識水平、舞蹈寫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考核內容
(一)中國古代和近現當代舞蹈、西方現代舞和芭蕾舞的發展歷程、規律、現象、思潮、作品、人物等相關知識。
(二)中外舞蹈史知識的理論總結與分析運用。
專業:音樂與舞蹈學
考試科目:舞蹈基礎理論(一)
一、考核要求
考核考生對本科階段舞蹈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能運用相應的舞蹈理論知識進行現實問題分析。
二、考核評價目標
考核考生的舞蹈基礎理論水平、邏輯思維能力,以及運用舞蹈理論知識評論舞蹈現象的能力。
三、考核內容
(一)舞蹈專業基礎理論知識。
(二)運用舞蹈學、舞蹈教學、舞蹈編導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對舞蹈實踐進行相關闡釋。
專業:舞蹈
考試科目:中外舞蹈史(二)
一、考核要求
考核考生對中外舞蹈發展史中的重要現象、思潮、人物、作品、流派等相關知識的了解,能總結分析中外舞蹈史發展中的重要現象。
二、考核評價目標
考核考生的中外舞蹈史知識水平和舞蹈寫作能力。
三、考核內容
(一)中國古代和近現當代舞蹈、西方現代舞和芭蕾舞的發展歷程、規律、現象、思潮、作品、人物等相關知識。
(二)運用中外舞蹈史知識分析舞蹈專業實踐的能力。
專業:舞蹈
考試科目:舞蹈基礎理論(二)
一、考核要求
考核考生對本科階段舞蹈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能運用相應的舞蹈理論知識對專業實踐進行分析。
二、考核評價目標
考核考生的舞蹈基礎理論水平和運用舞蹈理論知識分析舞蹈現象的能力。
三、考核內容
(一)舞蹈專業基礎理論知識。
(二)運用基礎理論理論知識對舞蹈實踐進行相關闡述。
專業:音樂與舞蹈學
考試科目: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歷史與文化研究復試
一、考核要求
考核考生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研究的認知水平;有較扎實的舞蹈專業素質,能運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歷史與文化相關知識進行寫作。
二、考核評價目標
考察考生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掌握情況;能運用相關舞蹈歷史與文化知識,進行命題寫作。
三、考核內容
(一)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歷史與文化相關知識的積累與運用。
(二)舞蹈專業實踐能力。
專業:舞蹈
考試科目: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育復試
一、考核要求
(一)考核考生對舞蹈教育規律、教學方法的掌握與運用的基本能力;對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認識與理解能力;對民族民間舞蹈風格的把握及綜合表現能力。
(二)考核考生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
二、考核評價目標
考察考生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方法、專業技術技能的掌握程度與教學實踐能力的綜合體現。
三、考核內容
(一)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與教法。
(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課堂教學實踐。
(三)舞蹈專業技巧展示。
(四)舞蹈作品表演。
專業:舞蹈
考試科目:舞蹈編導復試
一、 考核要求
(一)考核考生對舞劇舞蹈詩作品的藝術創作手法、結構的分析能力,能運用相應的舞蹈編導理論展開論述。
(二)考核考生現場實踐操作能力和闡述問題的思維能力。
二、考核評價目標
考核考生對舞蹈編導理論的實際運用及舞蹈創編綜合能力。
三、考核內容
(一)舞蹈作品分析。
(二)舞蹈專業技能。
(三)舞蹈編創能力。
專業:戲劇與影視學
科目:中外戲劇史論
一、考核要求
考察考生對于中外戲劇歷史與理論、中國和歐美戲劇發展歷程中所涉戲劇歷史、戲劇理論和重要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二、考核評價目標
1.對戲劇經典作品的掌握情況。
2.戲劇基礎理論的系統了解。
3.對戲劇文藝作品的鑒賞能力。
4.理論性文章的基本書寫能力。
三、考核內容
歐美戲劇部分
1.古代希臘、羅馬悲劇和喜劇。
2.中世紀歐洲戲劇。
3.14世紀至16世紀的歐洲戲劇。
4.17世紀法國戲劇。
5.18世紀歐洲戲劇。
6.19世紀前半葉浪漫主義戲劇。
7.19世紀中后期至20世紀之交各種演劇流派及其劇作。
8.19世紀歐洲劇院建設及其戲劇。
9.20世紀初到中期的歐洲各國戲劇。
10.20世紀初期至中期的美國、蘇聯戲劇。
中國戲曲部分
1.戲曲的起源。
2.早期戲曲。
3.宋金戲曲。
4.元雜劇。
5.南戲的發展。
6.明前期戲文。
7.明清傳奇。
8.明清雜劇。
9.清代地方戲的崛起。
10.京劇的形成。
11.戲曲組織和舞臺藝術建設。
12.近、現代戲曲。
中國話劇部分
1.創始期的早期話劇。
2.文明戲的發展興盛。
3.早期話劇的“中興”與衰落。
4.愛美劇(非職業戲劇)的興起。
5.戲劇教育的興起。
6.南國戲劇運動與南國社。
7.話劇文學創作的繁榮。
8.左翼運動的興起。
9.現代話劇的專業化和正規化。
10.戲劇界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
11.成熟的話劇文學創作。
12.解放區的話劇。
13.新中國成立后的話劇藝術。
專業:戲劇與影視學
科目:中外劇作分析
一、考核要求
考察學生對中外戲劇重要劇目、戲劇思潮、研討論爭、舞臺藝術及中外戲劇的發展走向、存在問題與解決對策的研究成果的掌握。
二、考核評價目標
按照考核要求及內容考核考生對中外戲劇史論所涉的重要作家作品、基礎理論的分析與研究能力。
三、考核內容
1.西歐戲劇史。
2.中國戲曲史。
3.中國話劇史。
4.歐美現當代戲劇研究。
5.中國現當代話劇研究。
6.歐洲戲劇理論史。
7.中西方小劇場戲劇研究。
8.中西方文藝理論思潮。
9.戲劇流派與藝術批評。
專業:戲劇與影視學
科目:中外戲劇史論面試
一、考核要求
考察考生的戲劇綜合素質。
二、考核評價目標
通過了解學生的學習背景和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考察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術研究的綜合素質能力。
三、考核內容
1.中外戲劇史論基礎知識、基本理論。
2.考生的學術研究基礎能力。
3.考生在中外戲劇史論相關研究問題的認識與思考。
專業:戲劇
科目:戲劇藝術綜合知識
一、考核要求
考察考生對戲劇作為綜合藝術所涉及編劇、表演、導演、舞臺藝術等相關知識的掌握。
二、考核評價目標
1.戲劇諸要素、諸環節知識點的儲備和理解。
2.中外作家作品分析、解讀。
3.戲劇實踐綜合知識的掌握與運用。
三、考核內容
1.戲劇基礎知識
(1) 戲劇基礎概念。
(2) 編劇基礎常識。
(3) 導演基礎常識。
(4) 表演基礎常識。
(5) 舞臺美術基礎常識。
(6) 劇場基礎常識。
2.文藝理論基礎知識
專業:戲劇
科目:中外戲劇作品分析
一、考核要求
考察學生對所報考的專業方向中對中外戲劇重要劇目的研究成果的掌握。
二、考核評價目標
按照考核要求及內容考核考生對中外戲劇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的分析與研究能力。
三、考核內容
從所報考的專業方向角度對歐美戲劇史中所涉重要的作家作品;中國戲劇(戲曲、話劇)史中所涉重要的作家、作品進行分析。
專業:戲劇
科目:劇本創作
一、考核要求
根據命題當場創作小型劇本,形式可以是話劇、戲曲、電視小品、微電影等。
二、考核評價目標
1.是否具有能完成一個完整作品的編劇基本能力。
2.是否具有在編劇創作能力上可挖掘與培養的潛力。
三、考核內容
根據命題進行規定篇幅內的話劇、戲劇、電影劇本創作。
專業:戲劇
科目:戲劇影視編劇方向面試
一、考核要求
1.考察考生對戲劇影視的創作現狀、作家作品、社會文化現象等問題的看法、觀點。
2.具備處理素材,進行戲劇影視作品構思、創作的基本能力。
二、考核評價目標
1.思路清晰、表達流暢。
2.有獨立見解和思考。
3.對藝術作品有鑒別解讀能力。
4.掌握話劇、戲曲、影視劇的基本創作規范。
三、考核內容
1.創作能力素質測試。
2.作品分析(對所指定的作品從編劇的角度進行分析)。
專業:戲劇
科目:命題朗誦、命題表演(小品)
一、考核要求
要求考生根據命題進行朗誦、小品表演。
二、考核評價目標
1.講述結構完整,符合生活邏輯,有沖突。
2.語言人物性格準確,具備較好的藝術感染力。
3.在規定情境中,按照人物的形象組織有機的舞臺動作。
三、考核內容
根據命題完成命題要求。
專業:戲劇與影視學(民族影視語言與文化研究方向)
科目:影視基礎理論
一、考核要求
《影視基礎理論》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云南藝術學院戲劇與影視學專業民族影視語言與文化研究方向研究生入學考試。《影視基礎理論》是民族影視語言與文化研究方向的一門綜合性、集合式的重要專業基礎和專業理論課考試科目。《影視基礎理論》主要考核電影理論、電視理論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同時強調考生能夠運用相應的理論對影視作品和影視文化現象、事件進行分析。
二、考核評價目標
一方面考查考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考查考生運用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對當前影視作品和影視文化現象進行分析和解讀的能力。
三、考核內容
1.視聽語言原理
視聽媒介的概念和本性。
視聽媒介形成的生理、心理機制。
視聽符號的特點;視聽思維。
視聽語言的含義。
視聽語言的基本規律。
2.影視理論
影視傳播的社會功能及影響。
影視傳播的宏觀社會效果。
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
新媒介的特點、性質與發展趨勢。
文化工業批判。
文化“霸權”理論。
3.電影理論
意識形態批評。
女性主義批評。
作者論。
精神分析。
類型理論與好萊塢電影。
電影敘事學。
蒙太奇理論。
專業:戲劇與影視學(民族影視語言與文化研究方向)
科目:中外電影史
一、考核要求
《中外電影史》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云南藝術學院戲劇與影視學專業民族影視語言與文化研究方向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外電影史》是民族影視語言與文化研究方向的重要專業基礎和專業理論課考試科目。《中外電影史》主要考核中外電影史方面的基本知識,同時強調考生能夠掌握基本的世界電影發展史,了解中外電影史上的題材、類型、樣式及風格變化狀況,并針對一些基本問題做出分析和讀解。
二、考核評價目標
考查考生對電影史相關知識點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考查考生運用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對相關史論論題進行分析和闡釋的能力。
三、考核內容
1.了解電影誕生的經濟、技術與社會文化基礎,以及早期電影傳播、接受的條件和形式;了解早期電影的題材、類型、樣式、風格;掌握早期電影代表性的導演及其作品;掌握電影如何從一種雜耍成長為一門新興藝術,及其區別于其它藝術樣式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2.結合當時的社會歷史文化條件,理解電影傳入中國后,如何與本土文化、普通觀眾的日常生活發生關系;掌握中國最早的制片活動、人物、影片。
3.掌握中外電影史的基本歷史階段劃分;世界主要電影生產國(包括中國)在二十至六十年代的主要電影思潮、流派、代表性導演、作品;了解二十至六十年代政治、經濟、技術、文化發展對電影藝術表現力的提升,以及對電影創作風格、樣式變化的影響。
4.掌握各個歷史時期中國電影的社會、政治、文化演變,及其與中國電影美學風格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
5.掌握九十年代至今世界電影(包括中國)的一般發展動向、特征,重要導演和作品,重要流派和美學風格,能夠對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
專業:戲劇與影視學(民族影視語言與文化研究方向)
科目:影視作品分析及現象考察
一、目的
本科目的考試旨在考察學生在掌握影視相關史論知識的深度與廣度,能夠運用相應的理論,對給定的影視作品或現象進行分析及考察的能力和水平。
二、需要掌握的基礎理論及內容
視聽語言的原理與基本規律。
影視基礎理論知識與運用。
民族電影相關研究理論。
文化研究相關方法論。
三、考試要求
運用影視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民族電影相關研究理論及文化研究相關方法論對給定的影視作品和影視文化現象進行分析和解讀。
專業:電影(紀錄片創作方向)
科目:電影實踐理論
一、考核要求
《電影實踐理論》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云南藝術學院電影領域研究生入學考試。《電影實踐理論》是一門綜合性、集合式的重要專業基礎和專業實踐理論課考試科目。《電影實踐理論》主要考核電影實踐理論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同時強調考生能夠運用相應的理論對影視作品等進行分析。
二、考核評價目標
一方面考查考生對電影創作基本原理與技術理論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考查考生運用電影實踐理論對當前電影作品(包括微電影)進行分析和解讀的能力。
三、考核內容
1.視聽語言原理
視聽媒介的概念和本性;
視聽媒介形成的生理、心理機制;
視聽符號的特點;視聽思維;
視聽語言的含義;
視聽語言的基本規律;
2.影視技術理論
紀錄片概念與歷史
紀錄片創作方法與基本模式
影視聲音創作基本原理與技術
影視技術發展的歷史與未來
3.電影基礎理論
影像本體論
長鏡頭理論
作者論
類型理論與好萊塢電影
電影敘事學
蒙太奇理論
專業:電影(紀錄片創作方向)
科目:影片分析
《影片分析》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云南藝術學院電影領域研究生入學考試。《影片分析》是電影領域的重要專業基礎考試科目。《影片分析》將以經典影片片段或影視短片為分析對象。考生在觀看后,依據試題作答。《影片分析》主要考核考生對影視作品分析、讀解方面的基本能力,與相關史論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強調考生能夠結合所填報的專業方向,進行針對性地分析和讀解。
專業:電影(紀錄片創作方向)
科目紀錄片史
考察學生對中外紀錄片發展歷史的認知,包括主要的紀錄片理論、觀念、風格流派、作品、代表人物等的了解和認識,同時能結合電影史,對各個時期紀錄片發展史上的重要現象進行分析與闡釋。
專業:電影(影視聲音創作方向)
科目:電影實踐理論
一、考核要求
《電影實踐理論》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云南藝術學院電影領域研究生入學考試。《電影實踐理論》是一門綜合性、集合式的重要專業基礎和專業實踐理論課考試科目。《電影實踐理論》主要考核電影實踐理論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同時強調考生能夠運用相應的理論對影視作品等進行分析。
二、考核評價目標
一方面考查考生對電影創作基本原理與技術理論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考查考生運用電影實踐理論對當前電影作品(包括微電影)進行分析和解讀的能力。
三、考核內容
1.視聽語言原理
視聽媒介的概念和本性;
視聽媒介形成的生理、心理機制;
視聽符號的特點;視聽思維;
視聽語言的含義;
視聽語言的基本規律;
2.影視技術理論
紀錄片概念與歷史
紀錄片創作方法與基本模式
影視聲音創作基本原理與技術
影視技術發展的歷史與未來
3.電影基礎理論
影像本體論
長鏡頭理論
作者論
類型理論與好萊塢電影
電影敘事學
蒙太奇理論
專業:電影(影視聲音創作方向)
科目:影片分析
《影片分析》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云南藝術學院電影領域研究生入學考試。《影片分析》是電影領域的重要專業基礎考試科目。《影片分析》將以經典影片片段或影視短片為分析對象。考生在觀看后,依據試題作答。《影片分析》主要考核考生對影視作品分析、讀解方面的基本能力,與相關史論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強調考生能夠結合所填報的專業方向,進行針對性地分析和讀解。
專業:電影(影視聲音創作方向)
科目:影視錄音理論
掌握錄音技術理論:調音、聲頻信號處理設備、節目錄制等相關知識;聲學基礎理論:室內聲學、電聲學等相關知識;影視聲音設計的理念和知識;立體聲拾音技術:拾音制式、拾音方法等相關知識;音樂錄音工藝和影視錄音工藝相關知識;聲音質量主觀評價。
專業:電影(影視聲音創作方向)
科目:聲音錄制:實操考察
熟練掌握:錄音系統構建;錄音器材使用;現場拾音;音頻錄制技術;音樂縮混、影視聲音縮混技術。
專業:美術學、美術
科目:藝術理論
一、考核要求
《藝術理論》考試大綱是針對報考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美術學方向研究生入學考試而編制。在美術學研究方向中,《藝術理論》是極為重要的專業基礎和專業理論課考試科目。《藝術理論》主要考核內容一方面是考核考生對藝術理論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考核考生對藝術理論進行分析研究的實際運用能力。
二、考核評價目標
考察考生對藝術理論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及考生運用藝術理論基本知識對特定藝術現象進行研究和解讀能力。
三、考核內容
1.藝術的起源、概念和基本特征。
2.藝術與特定文化領域的關聯。
3.藝術的種類。
4.藝術風格與審美。
5.藝術流派與思想。
6.藝術批評。
7.藝術創作心理及過程。
8.特定藝術現象分析與解讀。
專業:美術學專業、美術專業
科目:中外美術史
一、考核要求
《中外美術史》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美術學和美術(專業學位)方向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中外美術史》是美術學和美術(專業學位)方向的重要專業基礎和專業理論課考試科目。《中外美術史》主要考核中外美術史方面的基本概念、中外美術理論、美術風格的上承下傳的線索,同時強調考生能夠掌握當今美術世界發展狀態,了解中外美術史上的學科、分類、專有名詞、教育、展覽等,并針對一些有代表性的美術現象做出分析和解讀,考察考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和書面寫作能力。
二、考核評價目標
考查考生對美術史相關知識點掌握的廣度和對專業概念理解得深度,另一方面考查考生專業理論的知識儲備,運用專業基礎概念和基本理論對研究方向專業進行思考和分析的邏輯能力,對專業理論基礎概念內涵和外延有準確的認知,對美術問題有綜合分析的素質。
三、考核內容
1.了解美術史中存在的專業概念和每一時期的核心理論,明確中外美術發展的風格內涵,清楚中外美術發展的時代背景、地域特色;明白美術在人文學科中的位置;掌握中外美術史上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作品和藝術家;認識美術是視覺藝術和造型藝術,其分科和門類的特殊性,以及美術與其它學科的區別與聯系。
2.掌握每一發展時期的美術現象,風格流派,了解美術理論與美術創作的相互聯系。
3.掌握中外美術史的基本歷史階段劃分;能夠用專業的文辭寫作,用具有邏輯性的方式分析問題。
4.對考生所研究方向專業的理性認識與分析。
5.通過論述題考察考生的專業綜合素質與語言表達水平。
專業:設計學
科目:設計史論(一)
一、適用專業、考核目標
設計史論(一)是報考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專業各方向碩士研究生初試的理論考核科目之一。
適用專業:設計史論(一)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專業各方向碩士研究生初試。
考核目標:考核考生對古今中外設計事物產生、發展脈絡、發展規律、典型造物的工藝及其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特別是考核考生對中、外藝術設計歷史中的設計思想、流派等的熟悉、理解程度,以及考核考生綜合運用史論知識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二、考試方式
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三小時,考試期間不需要輔助工具。
三、題型和分數比例
試卷總分為150分。考試題型及分數比例如下:
(1)簡答題:3題,占試卷分值40%,共計60分。
(2)論述題:2題,占試卷分值60%,共計90分。
四、考試范圍
(一)“中國藝術設計史”部分
1.原始社會的藝術設計
2.夏商周時期的藝術設計
3.春秋戰國時期的藝術設計
4.秦漢時期的藝術設計
5.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藝術設計
6.隋唐五代時期的藝術設計
7.宋遼金西夏時期的藝術設計
8.元代的藝術設計
9.明清時期的藝術設計
10.近現代的藝術設計
11.新中國的藝術設計
(二)“外國藝術設計史”部分
1.史前的藝術設計
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的藝術設計。
2.古代東方的藝術設計
古埃及、古西亞、古波斯、古代日本、古代伊斯蘭、古代美洲等的藝術設計。
3.古代西方的藝術設計
古希臘、古羅馬、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巴洛克與羅可可時期等的藝術設計。
4.早期的工業設計
工業革命時期、英美“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時期、“新藝術運動”時期、早期功能主義與德意志制造聯盟等的藝術設計。
5.工業化社會的藝術設計
歐洲早期的現代主義藝術設計、“包豪斯”與藝術設計、美國的現代主義藝術設計、“裝飾藝術運動”時期的藝術設計、歐洲的國際現代主義藝術設計、美國與日本的國際現代主義藝術設計,等等。
6.后工業社會的藝術設計
“波普”與反主流、后現代主義、新現代主義、面向未來等的藝術設計。
五、參考書
《中國藝術設計史》(夏燕靖著)、《外國藝術設計史》(鄔烈炎;袁熙旸編著)、《中國設計史》(高豐著)、《中國工藝美術史》修訂本(田自秉著)、《外國工藝美術史》修訂版(張夫也著)、《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著)等。
專業:藝術設計
科目:設計史論(二)
一、適用專業、考核目標
設計史論(二)是報考云南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各方向碩士研究生初試的理論考核科目之一。
適用專業:設計史論(二)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云南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各方向碩士研究生初試。
考核目標:考核考生對古今中外設計事物產生、發展脈絡、發展規律、典型造物的工藝、各個重要時期的設計思想、流派及其相關知識等的認知、掌握程度,以及考核考生綜合運用基本史論知識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二、考試方式
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三小時,考試期間不需要輔助工具。
三、題型和分數比例
試卷總分為150分。考試題型及分數比例如下:
(1)簡答題:3題,占試卷分值40%,共計60分。
(2)論述題:2題,占試卷分值60%,共計90分。
四、考試范圍
(一)“中國藝術設計史”部分
1.原始社會的藝術設計
2.夏商周時期的藝術設計
3.春秋戰國時期的藝術設計
4.秦漢時期的藝術設計
5.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藝術設計
6.隋唐五代時期的藝術設計
7.宋遼金西夏時期的藝術設計
8.元代的藝術設計
9.明清時期的藝術設計
10.近現代的藝術設計
11.新中國的藝術設計
(二)“外國藝術設計史”部分
1.早期的工業設計
工業革命時期、英美“藝術與手工藝運動”時期、“新藝術運動”時期、早期功能主義與德意志制造聯盟等的藝術設計。
2.工業化社會的藝術設計
歐洲早期的現代主義藝術設計、“包豪斯”與藝術設計、美國的現代主義藝術設計、“裝飾藝術運動”時期的藝術設計、歐洲的國際現代主義藝術設計、美國與日本的國際現代主義藝術設計,等等。
3.后工業社會的藝術設計
“波普”與反主流、后現代主義、新現代主義、面向未來等的藝術設計。
五、參考書
《中國藝術設計史》(夏燕靖著)、《外國藝術設計史》(鄔烈炎;袁熙旸編著)、《中國設計史》(高豐著)、《中國工藝美術史》修訂本(田自秉著)、《外國工藝美術史》修訂版(張夫也著)、《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著)等。
專業:設計學
科目:命題寫作
一、考試要求
《命題寫作》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碩士各方向的對應初試科目。《命題寫作》要求考生在了解中外設計理論、設計史、設計知識的基礎上,能夠熟練運用設計學理論的專業知識和語匯對中外設計現象、設計作品、設計師等進行學術闡釋、理論梳理和審美評價。
主要考核報考者的設計基礎理論知識、設計作品評析能力與設計學術研究的綜合素養。具體而言,本科目注重考核報考者設計基礎理論和方法的掌握是否扎實,對設計作品評析是否能緊密切合相關設計理論與應用實踐,對設計現象、設計思想、設計師、設計作品、尤其是對當代設計的前沿熱點問題,是否能站在設計學理論的高度上,表現出綜合性專業視野、學術邏輯分析以及表達能力。
二、考核評價目標
本科目考察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設計作品賞析能力、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
三、考試方式
考試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三小時,完成不低于2000字的內容論述,考試期間不需要輔助工具。
四、題型和分數比例
試卷總分為150分。考試評分比例標準如下:
(1)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占試卷分值40%,共計60分。
(2)設計學術研究的綜合素養,占試卷分值60%,共計90分。
五、考試內容
考試內容包括以下兩方面的考核:
1.設計理論,對設計學相關的知識概念、理論、方法與歷史進行考查。
2.綜合評論,圍繞給出的論述題目,對特定的設計現象、事件、思潮、熱點及社會經濟科技聯系等進行綜合分析,同時能良好運用設計理論知識、設計案例進行綜合評論,并能提出相應觀點并進行系統探討歸納。
六、考試范圍
1.對中外設計現象的分析(設計作品分析、設計藝術家分析、設計風格和流派的分析等)。
2.對當代設計現象的反思與批評。
3.對設計現象的人類學考察。
專業:藝術設計
科目:設計與評價
一、考試要求
設計與評價考試大綱適用于報考云南藝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碩士各方向的對應初試科目。
主要考核報考者設計表達的基本能力,基礎理論知識、設計作品評析能力與設計研究的綜合素養。具體而言,本科目注重考核報考者設計與表達能力,基礎理論和方法的掌握是否扎實,對設計作品評析是否能緊密切合相關設計理論與應用實踐,對設計作品、設計思想以及設計現象、尤其是對當代設計的前沿熱點問題,是否能站在設計理論與運用的高度上,表現出綜合性專業視野以及學術邏輯分析能力。
二、考試方式
考試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三小時,考試除正常書寫的工具外還需攜帶快速設計表達工具(鉛筆、鋼筆、馬克筆等)。
三、題型和分數比例
試卷總分為150分。考試題目:1個,題型:綜合設計表達。具體要求如下:
1.設計表達,占試卷分值60%,共計90分。
2.對所做的設計進行文字評價與分析表述,占試卷分值40%,共計60分。
四、考試內容
考試內容包括以下三方面的考核:
1.綜合設計:圍繞給出的設計主題進行綜合性的圖形思考和視覺語言的表達,并做出相應的設計學理與價值分析,圖文并茂,自行構圖。
2.綜合設計評價:對綜合設計涉及到的相關知識概念、理論、方法與歷史進行考查。對設計作品相關的背景、特點、理念、趨勢、價值、設計師及相關要素進行評議。對特定的設計現象、事件、思潮、熱點及社會經濟科技聯系等進行綜合分析,提出相應觀點并進行系統探討。
五、考試范圍
1.綜合設計:結合專業屬性,圍繞給出的設計主題進行綜合性的圖形思考和視覺語言的表達,并做出相應的設計學理與價值分析,圖文并茂,自行構圖。
2.綜合設計評價:圍繞綜合設計,對設計主題的現象、事件、思潮、熱點及社會經濟科技聯系等進行綜合分析,提出相應觀點并進行系統探討。包括設計評價的基本理論模型及思路,設計評價的多維性;設計評價的層次;設計評價的方式等。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