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2025考研大綱 來源:北京師范大學 2022-11-23 相關院校:北京師范大學
北師大心理學部應用心理(MAP)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心理學專業綜合》考試大綱
一、考試性質
《心理學專業綜合》是應用心理(MAP)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科目之一。《心理學專業綜合》考試要力求反映考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選拔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入學,為國家培養用戶體驗、心理咨詢、消費心理、心理測量與人力資源管理、心理與行為大數據、教育與學校心理等領域的應用心理專業人才。
二、考試要求
測試考生對于心理學專業的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運用能力,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尤其考查對相關心理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的深入論述。
三、考試方式與分值
《心理學專業綜合》由北師大心理學部自命題,考試方式為全國統考,考試時間為180分鐘,滿分為300分。
四、考試內容
考試科目由公共科目和方向科目組成。公共科目含《心理學導論》、《心理學研究方法》兩個科目。其中,《心理學研究方法》包含心理統計、心理測量和實驗設計相關學科的主干知識。每個專業方向的方向科目各設1門,詳見下方。
專業方向
|
公共科目
|
方向科目
|
用戶體驗(UX)
|
《心理學導論》
《心理學研究方法》(含心理統計、心理測量、實驗設計)
|
《工程心理學》
|
臨床與咨詢心理
|
《人格心理學》
|
|
品牌、廣告與消費心理
|
《社會心理學》
|
|
心理測量與人力資源管理
|
《管理心理學》
|
|
心理與行為大數據
|
《社會心理學》
|
|
教育與學校心理
|
《人格心理學》
|
五、考試題型
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綜合寫作題等
六、參考閱讀書目(僅供參考,不限版本。命題以指導意見中列出的知識點為依據)
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2014).心理學與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舒華,張亞旭. (2008).心理學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戴海琦. (2022).心理測量學(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張厚粲,徐建平. (2020).現代心理與教育統計學(第5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葛列眾. (2017).工程心理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伯格(Burger J. M.). (2014).人格心理學(第8版).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戴維·邁爾斯. (2020).社會心理學(第11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盧盛忠. (2008).管理心理學(第4版).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一部分 公共科目
《心理學導論》
一、生活中的心理學
(一)心理學為何獨具特色
(二)現代心理學的發展
(三)心理學家們做些什么
二、感覺
(一)關于世界的感覺知識
(二)視覺系統
(三)聽覺
三、知覺
(一)感覺、組織、辨認與識別
(二)注意過程
(三)知覺中的組織過程
(四)辨認與識別過程
四、心理、意識和其他狀態
(一)意識的內容
(二)意識的功能
(三)睡眠與夢
五、學習與行為分析
(一)學習的研究
(二)經典條件作用:學習可預期的信號
(三)操作性條件作用:對行為結果的學習
六、記憶
(一)什么是記憶
(二)映像記憶
(三)短時記憶和工作記憶
(四)長時記憶:編碼和提取
七、認知過程
(一)研究認知
(二)語言的使用
(三)視覺認知
(四)問題解決和推理
(五)判斷和決策
八、人的畢生發展
(一)研究和解釋發展
(二)畢生的生理發展
(三)畢生的認知發展
(四)語言獲得
(五)畢生的社會性發展
(六)性別發展
(七)道德發展
(八)學會如何成功的成長
九、動機
(一)理解動機
(二)飲食
(三)個人成就動機
(四)需要層次
十、社會過程與關系
(一)情境的力量
(二)構造社會現實
(三)態度、態度改變與行動
(四)社會關系
十一、社會心理學、社會和文化
(一)利他主義與親社會行為
(二)攻擊
(三)偏見
《心理學研究方法》
一、心理實驗設計基本概念
(一)實驗法定義及相關概念
實驗法;實驗設計
前測;后測;實驗組;對照組;控制組;匹配組;雙盲法
(二)心理實驗研究的一般程序
課題選擇與文獻查閱;提出問題與研究假設;實驗設計與實施;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研究報告的撰寫
二、心理實驗研究中的變量及其測控
(一)變量的類型
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
(二)無關變量及其控制
排除法;恒定法;平衡法;統計控制法
三、心理實驗設計類型
(一)單因素、多因素實驗設計
(二)真實驗、準實驗、前實驗設計
(三)組內、組間與混合實驗設計
四、實驗研究的效度
內部效度、外部效度
五、單變量描述性統計
(一)集中量數
算術平均數;中數;眾數
(二)差異量數
方差;標準差;
(三)相對量數
百分等級;標準分數
六、相關與回歸分析
(一)相關系數類型
積差相關;等級相關;肯德爾和諧系數;點雙列相關;
(二)一元線性回歸
七、參數估計與假設檢驗
(一)參數估計:點估計,區間估計,標準誤
(二)假設檢驗的原理與步驟
(三)常用的假設檢驗方法:t檢驗;Z檢驗;F檢驗
(四)方差分析原理
八、心理測量的基本概念
(一)量表類型:稱名量表、順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二)測驗類型:常模參照測驗,標準參照測驗
九、經典測量理論
(一)經典測量理論模型及假設
(二)經典測量理論對測量誤差的解釋
測量誤差的定義;測量誤差的來源及控制;
十、心理測驗質量指標
(一)信度:信度的定義;信度的類型;影響信度因素
(二)效度:效度的定義;效度的類型;影響效度因素
(三)難度
(四)區分度
第二部分 方向科目
《工程心理學》(僅適用于用戶體驗(UX)方向)
一、概論
人機器環境系統;相關學科;研究領域;研究特點
二、研究方法
(一)經典的實驗研究方法
問卷法、訪談法和觀察法;實驗法;現場研究和模擬實驗
(二)神經生理方法
眼動追蹤技術;心理生理測量技術;腦功能檢測技術
三、視覺顯示界面
(一)視覺顯示
1.靜態視覺顯示界面的研究
2.文字顯示設計的研究
3.圖表顯示設計的研究
4.符號標志設計的研究
(二)動態視覺顯示界面的研究
1.表盤儀表信息顯示的研究
2.燈光信號設計的研究
3.電子顯示器信息顯示設計的研究
4.手持移動設備顯示的研究
(三)視覺顯示編碼、突顯和兼容性的研究
1.視覺顯示界面中的信息編碼問題
2.視覺信息顯示的突顯研究
3.視覺顯示和控制兼容性研究
四、聽覺顯示界面
(一)聽覺顯示:聽覺顯示特點;聽覺顯示器
(二)語音界面:言語可懂度和自然度的研究;語音界面的研究
五、控制交互界面
(一)傳統控制器的交互界面:控制器的識別與操作
(二)新型控制的交互界面
語音控制;眼動控制;腦機接口;可穿戴設備交互
六、人計算機交互
(一)菜單、命令和對話等界面
菜單界面;命令和填空界面;對話和直接操作界面
(二)協同工作、虛擬和網絡等界面
協同工作界面;虛擬界面;網絡界面
(三)鍵盤等硬件的交互設計
鍵盤的交互設計;指點設備的交互設計;手機使用行為與心理特征
七、產品可用性
(一)可用性和用戶體驗
可用性及其研究;用戶體驗及其相關理論
(二)可用性和用戶體驗的度量
度量維度;各種度量的整合
(三)評價度量體系
定性的可用性度量評價體系;定量的可用性度量評價體系
《人格心理學》(僅適用于臨床與咨詢心理和教育與學校心理方向)
一、什么是人格
二、心理動力取向的人格理論
(一)弗洛伊德與經典精神分析理論
(二)榮格與分析心理學
(三)阿德勒與個體心理學
(四)新精神分析理論
三、特質取向的人格理論
(一)奧爾波特與特質
(二)卡特爾與16PF
(三)艾森克與大三人格
(四)大五人格
四、生物學取向的人格理論
(一)人格的遺傳與生物基礎
(二)疾病傾向人格
五、存在-人本取向的人格理論
(一)馬斯洛與自我實現的人
(二)羅杰斯與來訪者中心療法
(三)存在主義心理學
(四)積極心理學
六、認知取向的人格理論
(一)凱利與個人構建
(二)羅特與控制點
(三)班杜拉與社會認知理論
《社會心理學》(僅適用于品牌、廣告與消費心理和心理與行為大數據方向)
一、社會心理學導論
(一)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
(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二、自我
(一)自我概念
(二)自尊
(三)文化與自我
(四)自我服務偏差
三、社會知覺與判斷
(一)社會認知的定義
(二)印象與印象形成
(三)歸因
(四)社會判斷
四、態度及其改變
(一)態度的概念及成分
(二)態度與行為的關系
(三)態度的改變及理論
五、從眾
(一)從眾的定義及經典研究
(二)從眾的影響因素
六、說服
(一)說服的途徑
(二)說服的要素
七、群體影響
(一)什么是群體
(二)群體極化和群體思維
(三)社會助長和社會懈怠
(四)去個體化
八、偏見與歧視
(一)什么是偏見與歧視
(二)偏見的根源
(三)刻板印象
九、攻擊行為
(一)攻擊行為的理論
(二)攻擊行為的影響因素
(三)如何減少攻擊
十、人際吸引與親密關系
(一)人際吸引的規則
(二)愛情
十一、幫助行為
(一)幫助行為的理論
(二)幫助行為的影響因素
《管理心理學》(僅適用于心理測量與人力資源管理方向)
一、管理心理學發展歷史
(一)理論背景
心理技術學;人際關系理論;群體動力理論;需要層次理論;社會測量學
(二)標志性事件
二、管理中的人性假設
(一)人性觀及演進
“工具人”假設;“經濟人”假設;“社會人”假設;“自我實現人”假設;“復雜人”假設;“理性人”假設;“文化人”假設
(二)人性觀在管理中的運用
三、個體行為心理基礎
(一)社會知覺:選擇性知覺;刻板印象;第一印象;近因效應;暈輪效應
(二)歸因理論
(三)個性心理差異與管理
四、工作動機與激勵
(一)工作動機的定義、成分
(二)激勵的定義與原理
(三)激勵理論
內容型激勵理論(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ERG理論;雙因素理論;麥克利蘭“三種需要理論”);過程型激勵理論(期望理論;公平理論;目標設定理論);
五、群體心理與管理
(一)群體動力
群體規范;群體壓力與從眾;群體凝聚力;群體士氣
(二)群體決策
群體決策方法(頭腦風暴法;名義小組技術;德爾菲法;電子會議法);群體決策中的問題(小群體意識;極端性偏移)
(三)群體沖突
沖突的定義與分類 ;群體沖突的來源(“尋釁——認可”學說;“公平分配”學說;“利益最大化”學說;“資源說”)
六、團隊建設與管理
(一)團隊的定義、特點、類型、作用
(二)團隊發展階段
(三)團隊成員的角色
(四)團隊建設的途徑:人際關系途徑;角色界定途徑;價值觀途徑;任務導向途徑
七、領導心理
(一)領導效能
(二)領導理論
特質理論;行為理論 (勒溫的領導類型;俄亥俄大學研究;四分圖模型;管理方格理論);權變理論(LPC測量理論;路徑—目標理論;領導生命周期理論)
八、組織文化
(一)組織文化的概念、特征與功能
(二)組織文化的結構
(三)組織文化相關研究:霍夫斯泰德的跨文化研究;克拉克洪的文化構架;Z理論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