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院校動態 來源:山東大學 2023-02-08 相關院校:山東大學
為鼓勵返鄉大學生進一步服務家鄉、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實踐、助力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學校累計組織65支隊伍近700人積極投身到寒假“返家鄉”社會實踐中,廣泛參與到鄉風文明、生態保護、社會治理、公益服務、文化宣傳等工作中。廣大山大青年學子扎根基層一線、勇于實踐創新,不斷提升社會化技能,增強服務大局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貢獻青春力量。
尋根鑄魂,振興家鄉文化。“尋根”家鄉,立根人生。國際教育學院東平運河文脈尋跡團隊以大運河東平段的歷史沿革為選題創作了微電影劇本。團隊于州城鎮、東平湖實地取景完成了拍攝,賦予“傳承“一詞新的意義:運河是人民的史書,是先輩在這片土地上為絢爛的運河文明貢獻過力量的證明。團隊成員以飽滿的熱情、認真的態度、扎實的作風,通過查找權威資料、探訪古跡、借助科技手段實地測算調研大運河東平段河道變遷的情況,并將其整理成冊,進行圖例的補充繪畫和分階段的變遷過程詳解,為運河河道變遷整體情況的掌握提供助力。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鄉村旅游業如何快速復蘇成為困擾農戶的難題。軟件學院鄉游小隊深入開展家鄉文化的宣傳,為農戶發展旅游業出謀劃策,助力山區26縣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認真細致尋找文旅資源單體的數據、資料和影像,最大程度地掌握當地文化和旅游發展現狀,并利用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等開展多平臺宣傳,切實傳播家鄉文化,為現代化鄉村建設增光添彩。
校地合作,推動發展共贏。微電子學院沙袋返鄉實踐團隊從企業發展角度切入,選取濟南、南通兩座城市作為調查背景,希望了解近幾年家鄉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社會的變遷。這次選取的調查對象分別是輕工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的兩家公司。以調研采訪為主要手段,包括參觀有關產品模型展示,與公司工作人員進行訪談,了解公司發展,展現家鄉人才儲備與相關技術的進步等多種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收集實踐數據。團隊圍繞公司著力于青年人才培養和生涯發展的目標,向有關部門提出相應的建議,致力為人才搭建干事創業的平臺,如與高校開展相關合作和研發工作,進一步完善獨特的多對一導師培養體系和入崗培訓流程,為社會培養和輸送電子設計和互聯網應用方面的可用之才。經濟學院“星火”社會實踐隊成員以“鄉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為重點,采用線上問卷調查與線下座談走訪相結合的方式,在五地開展為期20天的“星火延續,服務鄉村”系列調研活動。在山東省濟南市,成員們參訪南湖花苑村支部,從金融服務的資金來源、農村金融體系、農村金融體系服務的相關政策、大水漫灌式鄉村振興四個方面出發,深入了解了社區金融體系具體發展脈絡。在浙江省蘭溪市,成員們來到浙江蘭溪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了蘭溪農商銀行積極打造“幸福蘭”企業品牌以立足“三農”、服務中小企業,實現金融扶持創業,提升就業,共同推進富裕,提升“三位一體”運作便捷度的發展現狀。通過調研,團隊成員匯總調研成果,結合在山大的所學所感,提出針對性措施與建議,讓書本中的知識落在實處,為鄉村金融體系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扶貧幫困,心連心助振興。法學院“星火鄉筑”隊赴魯、晉、隴、冀等地實踐團開展“走訪困難家庭,新春送溫暖”活動,為村中的困難群眾、困難黨員、老干部等群體送去大米、雞蛋、食用油和棉衣等過冬物資與年貨,并與貧困戶熱鬧地話家常,談心聲,為他們送去兔年新春的祝福,用實際行動使他們困有所助、難有所幫,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關懷和溫暖。
教育為先,點亮希望之光。小樹林支教團武羲支教隊攜手德州市武城縣老城鎮中心小學,通過“釘釘”課堂為學校五六年級一百五十余名孩子開展為期一周的素質拓展教學實踐活動。山大與武城的情誼深厚,緣起于去年夏天山東大學中心校區疫情轉運時武城縣人民為前往隔離的山大師生的無私奉獻,山大人感念在心。這個寒假,山東大學小樹林支教團派出武羲支教隊,帶著這樣一份感激之情,續寫“山”與“武”的緣分。團隊為武城的孩子們精心準備了“彩虹課表”,在老城鎮中心小學的大力支持和團隊成員與孩子們的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全部的教學計劃。
管理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與山東大學學生唐仲英愛心社、甘肅彩虹公益社攜手開展晚安故事活動。十幾位來自西北邊遠地區的山大青年組成月亮晚安故事隊,成為連接志愿者和家鄉小朋友的橋梁。在各學院和同學們的大力支持下,活動順利開展,累計參與人數2000余人,收集故事音頻6800余份。成員們用青春行動,回應大學生作為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讓聲音跨過萬水千山,為同在偏遠地區的孩子們提供一份月亮之下的溫柔,用晚安故事溫暖小朋友的夢。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