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院校動態 來源:中國農業大學理學院 2023-07-05 相關院校: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理學院將于2023年暑期舉辦“中國農業大學理學院2023年暑期大學生夏令營”活動——農藥學夏令營、化學夏令營、數學夏令營、力學夏令營、生物物理夏令營,同時進行2023年推薦免試研究生的初步選拔工作。歡迎有意報考我院農藥學、化學、農產品安全、數學、力學、生物物理專業的2023年推薦免試應屆本科生前來參加。
我院本次云夏令營以在線活動為主要方式,同時也會參考教育部和北京市的相關政策及要求,及時做出調整。
一、學院簡介
中國農業大學理學院于2002年由原應用化學學院、工程基礎科學部、信息學院的部分專業合并而成,下設農藥系、化學系、應用數學系、應用力學系、應用物理系。
中國農業大學農藥系由我國第一個農藥學專業發展而來,該專業由著名化學家、農藥學的奠基人黃瑞綸、胡秉方教授于1952年創建,同年開始招收本科生。該學科以化學作為中心學科開展農藥學的全方位研究,賦能作物健康生長,助力國家現代農業發展。
本學科于1981年和1983年分別獲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1988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并設置博士后流動站,先后被列入國家“211”工程、“985”、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通過數十年的不斷建設和發展積淀,已形成“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流動站”完整的農藥學科人才培養體系。專任教師90%以上來自國內外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并有國家級和北京市教學名師、博士生百篇優秀論文獲得者、新世紀優秀人才和青年拔尖等人才。本專業和化學專業合并招生,本科每年招生約120人,研究生約70人。本學科重視農藥學及化學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創新研究實踐,綜合利用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科學實(試)驗等解決農藥學中的科學問題。本學科培養的學生受到農藥相關行業的青睞,畢業生大部分進入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門工作或深造。
農藥系具有完整的農藥學科研平臺,針對國家的重大需求在利用AI開展農藥活性分子設計、大型儀器支撐的新農藥創制、多組學技術參與的農藥毒理、表面與界面化學指導的農藥制劑、融入植保無人飛機和精準變量噴霧機器人等的高效智能施藥裝備及施藥技術、基于食品安全與環境安全的農藥殘留與環境行為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已有4個自主產權的農藥新分子先后獲得農藥登記,目前還有多個潛在活性的化合物處于不同研發階段,其中丁吡嗎啉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研發制劑產品十多項獲得產品登記,其中微膠囊等制劑產品已在國內外實現工業化生產和銷售;針對我國種植特色開發的藥械及相關使用技術數十項等。在近三年,年均經費5000萬元,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類科研項目300余項,研究成果在ChemicalReviews,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EnvironmentScience&Technology及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PestManagementScience等一流國際期刊上發表。
農藥系建有林草有害生物藥劑防治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結合農林草業發展的重大需求,開展綠色農藥創制及生產工藝優化、綠色高效載藥體系及制劑產品研發、農藥殘留分析和環境消解動態監測、農藥使用及環境影響評價等全方位研究,為助力我國林草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農藥系具有農業農村部認定的農藥登記殘留試驗、產品化學分析試驗、田間藥效試驗、環境試驗4個農藥登記試驗資質,為國家農藥的登記管理、安全使用提供科學支撐。
中國農業大學化學系追溯到1905年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設立化學課程;1928年北平大學農學院創建農業應用化學系;1949年土壤化學系成立并進行農業應用化學領域人才培養;1987年建立應用化學系;1996年被評為“國家化學理科基地”,1997年化學專業開始招生;2001年成立應用化學學院;2002年整體并入新成立的理學院,稱應用化學系,在化學以及應用化學兩個專業招生。2010獲得化學一級學科博士點,2012年化學學科進入ESI1%。2019年由應用化學系拆分成立化學系。目前,應用化學系具有化學博士后流動站,化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以及化學專業完整的人才體系。本系擁有教育和學科背景深厚、理論與實踐教學經驗豐富的50余人的師資隊伍,其中教授15余名,副教授30余名,近年從國內外引進各種人才十余名。教學團隊中含有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寶鋼優秀教師等,80%以上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化學系擁有良好的實驗教學條件、完整的教學實驗方案。年均發表高水平SCI文章百余篇,包括Chemicalreviews、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及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Edition等化學類頂級期刊。應用化學系設有化學博士后流動站;化學博士點及碩士點。目前,本科年招生規模為60人、碩士及博士生每年30余人。其中本科畢業生深造率在70%左右、碩士學制3年,優秀碩士生可以直接轉為博士學習,同時依托于國家留學基金委,每年可選拔10余名名研究生出國攻讀博士學位或聯合培養。
中國農業大學應用數學系于1992年在全國農林院校中最早獲得應用數學碩士學位授予權,于2005年獲得數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于2016年與我校信息電氣工程學院合作獲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博士學位授予權。在發展過程中先后涌現出潘承彪、鄧乃揚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其中潘承彪教授于2013年被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評為“晨興優秀數學教師”,鄧乃揚教授于2018年獲得中國運籌學會“終身成就獎”。
現有專任教師40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4人,碩士生導師19人,獲得外單位碩士以上學位的比例為78%,85%以上教師具有博士學位;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共22人,占總人數的55%。學位點形成了優化與機器學習及智慧農業、微分方程及農業模型、代數和數論等多支擁有深厚教育和學科背景、理論扎實、實踐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團隊。近3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十多項,發表三大檢索論文超過160篇,發表的期刊既有機器學習領域的頂級刊物,也有數學重要刊物Adv.Math.,此外還有1篇論文發表在機器學習領域頂級會議上。共有4個碩士研究生招生方向:最優化理論及應用、代數學理論及應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及應用和分析、方程理論及應用。研究生培養質量高,近3年獲研究生國家獎學金4項,獲校十佳碩士畢業論文和博士畢業論文各1篇;就業前景好,就業主要集中在IT企業、金融行業、政府部門及在學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相當一部分學生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中國農業大學應用力學系發展和構建始于1953年,分別于1986年、2005年獲得計算力學二級學科碩士點和力學一級學科碩士點;1982年與我校工學院共建車輛工程博士點,培養出我國首位農業工程博士。目前,本學科匯聚了一支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共有教師23人,跨學科教師2人,全部具有博士學位,三分之二具有海外經歷,包括: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2人、省部級人才1人;寶鋼優秀教師2人、“大北農”教學名師2人;北京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二等獎各1人,全國高校力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1人。
學科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和學科前沿,形成“計算力學、先進材料與結構力學、農業工程與生物力學”相互融合、獨具特色的三個主要學科方向。計算力學方向圍繞大型結構疲勞與損傷、復雜顆粒系統多相流動等領域開展數值仿真研究,支撐工程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先進材料與結構力學方向圍繞準晶及智能材料宏、微觀結構特性開展理論研究,相關成果達到國際一流水平;農業工程與生物力學圍繞現代農業精準施藥技術等農業工程問題,發展多場耦合計算與方法,支撐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經過長期穩定發展,本學科在多個科研方向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國內外獲得良好聲望。李明瑞教授研發的有限元軟件被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并獲得廣泛應用;黃文彬教授在塑性理論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焦群英教授開發的轉動機械狀態監測及故障診斷系統在航天、電力等領域廣泛使用;徐泳教授在散體力學領域具有較高國際威望;高陽教授在準晶材料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達到國際一流。
近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十余項,高等學校博士點基金等省、部級科研項目十余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獲國家自然科學獎1項,國家級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江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出版科學專著、教材十余部。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錄100余篇,是我校科研論文產出人均最高的學科。
多名學生獲國家獎學金、北京力學會青年優秀學術論文獎。研究生就業前景好,連續多年來就業率100%。學科秉承通過科學構建綜合性、實踐性教育體系,培養理論與學術基礎扎實、社會責任感強、實踐經驗豐富、知農愛農的領導型和行動型力學人才的目標,多年來為高校、科研院所、重要企業輸送了大批高層次人才,多人已成為相關單位業務骨干或領軍人才。
中國農業大學應用物理系源于1952年成立的基礎課部物理教研室和1956年成立的農業物理氣象系。1984年以來,曾先后在生物學院、信息學院、基礎學院(部)下設物理系,2002年在中國農業大學理學院下設應用物理系,擁有生物物理二級學科碩士點和博士點。
應用物理系有教學經驗豐富、學科背景深厚和科研能力強的教師2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8人,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4人,有海外學習工作經歷的教師14人,有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大北農”教學名師、大北農學者等4人。物理系擁有良好的實驗教學條件,完善的實驗教學方案。
應用物理系承擔全校本科生大學物理和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以及部分研究生課程教學,開設總課程20多門,年均教學工作量12000學時。主編的《大學物理實驗教程》獲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主持省部級教改項目2項;獲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北京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2次、二等獎1次。
應用物理系有材料物理和農業生物物理兩個研究團隊,研究方向有(1)農業物理與生物傳感,(2)農業生物信息檢測與處理。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面上6項,青年4項),承擔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課題、教育部重大培育基金課題各1項。發表高水平論文120篇,尤其是張葳葳教授在國際頂級雜志《Science》上發表的論文影響重大。
應用物理系對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都有完整的方案,培養出的本科生物理基礎知識扎實;研究生具有較高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應用物理系每年組織大學生參加全國部分地區大學生物理理論競賽、北京市物理實驗競賽和全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等,在物理系老師的指導下獲省部級以上獎項年均60余項;碩士畢業生有20%去國外、清北、東南大學等名校深造,其余畢業生去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或著名企業工作,就業率高。
二、申請條件
1、2024年本科畢業的各高校(包括中國農業大學)相關學科本科生:農藥學、化學及相關學科;數學、統計學及相關學科;力學、機械工程科學、土木工程及相關學科;物理及電子類相關學科。
2.對農藥學、化學、數學科學及力學科學、生物物理,有濃厚興趣,愿意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3.本科期間學習優秀,學生GPA和總評成績在年級前30%;無不及格現象未受過任何處分,能正常獲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熟練掌握英語,國家外語等級考試四級425分以上。
4、如有特殊培養潛質的學生,可適當放寬以上第3條。但須有兩名本專業教授推薦,并提交《教授推薦信》,其中至少有一封為中國農業大學理學院在職教授的推薦信,才具有報名資格。
5、身體健康,符合體檢標準。
三、申請流程
(一)材料提交
所有電子材料請于6月26日18:00前在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報考服務系統(yzk.cau.edu.cn),選擇招生項目: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中報名登記并提交以下材料:
1、附件1:“中國農業大學理學院2023年暑期大學生云夏令營報名表”(PDF格式)。
2、大學外語四、六級考試成績單(JPG/PDF格式)。
3、學生證掃描件,含本人照片、本人信息及學校公章頁,在A4紙同一面。
4、成績材料(PDF格式):
(1)本科階段成績單原件(加蓋教務公章原章);
(2)至目前,GPA成績排名證明和綜合排名證明原件。
5、其他證明材料首頁(按序放入一個PDF中):本科期間發表的文章、獲獎證書、參加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及發明專利等證書(請用黃色底色高亮標記本人名字)。
6、由中國農業大學在職教授特別推薦的學生應另需提交推薦信(附件2)。
(二)資格審核
學院將于報名截止后進行資格審核工作,錄取的營員名單將于6月28日在系統中公布。
四、日程安排及內容
2023年7月3-4日,遠程線上進行。
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1)學院開營儀式、整體情況介紹;
(2)教師學術講座、實驗室及學科介紹;
(3)導師和學長交流互動;
(4)遠程面試。
五、結業
學院將對夏令營表現優異的學生頒發優秀營員證明,優先接收為推薦免試生、簽訂導師接收意向函,待推免工作啟動后可免推免復試環節;若未獲得免試資格,第一志愿報考本專業,初試成績滿足本專業分數線要求,可免統考復試環節。
招生推免政策最終以教育部相關要求為準,如有調整,以最新政策和文件規定要求為準實施,請及時關注網站。
附件1中國農業大學理學院2023年暑期大學生云夏令營報名表.docx
附件2教授推薦信.docx
附件詳見http://sci.cau.edu.cn/art/2023/6/13/art_40525_969705.html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