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4-05-14 相關院校: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介紹:賀克斌
姓 名: | 賀克斌 |
所在單位: | 環境學院大氣污染控制教研所 |
職 稱: | 正高級 |
職 務: | 院長 |
辦公電話: | 86-10-62781889 |
電子郵件: | hekb@tsinghua.edu.cn |
郵寄地址: | 北京清華大學環境學院 |
工作履歷賀克斌,男,1962年8月出生于四川成都。清華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環境學院院長,國家環境保護大氣復合污染來源與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大氣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方面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和“多介質復合污染與控制化學”創新群體帶頭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區域復合大氣污染與控制”創新團隊帶頭人。承擔多項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發表學術期刊論文229篇(SCI收錄132篇),總他引5306次(SCI他引2137次),SCI單篇他引最高280次,9篇論文進入ESI數據庫“高引用論文”。出版專著5部。在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方面的成果以通訊作者在Nature上發表。
學術任職經歷:
2011.1至今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 教授
1996.7-2011.1 清華大學環境系 教授
1992.12-1996.7 清華大學環境系 副教授
1990.8-1992.11 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 講師
先后開設本科生課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研究生課程《大氣污染控制原理》和《氣溶膠力學》,目前開設研究生課程《能源與環境》
學術兼職
1. 國際清潔交通技術委員會(ICCT)理事
2. 亞洲清潔空氣中心(Clean Air Asia)理事會理事
3. 全球能源評估研究計劃(GEA)環境組組長
4.全球排放研究計劃(GEIA)中國工作委員會主席
5.中國氣象學會大氣成分委員會副主任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地學學科評議組成員
研究領域大氣污染與控制
研究概況在研項目:
1. 環保部項目(201309072): PM2.5源排放控制和監管體系研究,2013-2014
2. 環保部公益性項目(201209007):典型黑碳氣溶膠源排放特征及控制對策研究,2012-2014
3. 國家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21221004):多介質復合污染與控制化學,2012-2015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1190054):大氣二次顆粒物的化學組分特征及形成機制,2012-2016、
5. 國家973計劃課題2010CB951803,全球大氣氣溶膠源匯機制研究及模式研制,2010-2015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51278272):機動車近排放口區域二次顆粒物生成機理研究,2013-2016
已完成科研項目:
1. 國家“973”計劃項目二級課題(2005CB422201):我國酸沉降相關物質的排放特征及強度研究,2005.11-2010.11
2. 國家“863”計劃課題(2006AA06A305):區域大氣污染源識別與動態源清單技術及應用,2006.11-2010.12
3. 國家“863”計劃課題(2006AA06A309)區域路網交通排放的診斷調控及大氣復合污染前體物源排.2006.12-2010.12
4.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0625722):大氣顆粒物碳質組分與復合污染形成機制, 2007.1-2010.12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20921140409):能源-排放-環境復雜系統模擬與控制機制研究,2010.1-2012.12
6. 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區域復合大氣污染與控制,2009.1-2011.12
7. 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基于環境影響的中國NOx排放總量控制研究,2009.9-2012.9
8. 國家“八五”攻關子專題(85-912-03-01-03):致酸物質適用控制技術的分析、篩選與評價,1991年1月至1995年12月。
9. 國家“八五”攻關子專題(85-912-03-02-06):柳州地區酸沉降管理系統研究,1991年1月至1995年12月。
1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59208074):干法脫硫工藝對燃煤飛灰電除塵特性影響的機理研究,1992年1月至1994年12月。
11. 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酸沉降臨界負荷與控制區劃研究,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
12. 國家“九五”攻關專題(96-910-03-03):典型城市汽車污染綜合控制示范研究,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
13.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資助項目:北京大氣PM2.5研究,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
14. 國家環保總局與美國環保署合作計劃項目:局地大氣污染物和GHG減排的共同效益,2000年12月至2004年12月。
15. 國家“863”計劃課題(2001AA640105):大氣細粒子連續監測技術與設備,2001年12月至2002年12月。
16. 國家“863”計劃課題(2003AA641030):大氣細粒子采樣技術與設備,2003年5月至2005年5月。
1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322203):城市大氣PM2.5水溶性有機物分析方法及污染特征研究,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
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477020):典型城市霧過程對大氣顆粒物物理化學特征的影響,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
1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675079):北京含碳細顆粒物來源的穩定碳同位素識別, 2007.1-2009.12
獎勵與榮譽1997國家環保總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7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9 國家環保總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9 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0 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第四完成人)
2001 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7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第一完成人)
2009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第二完成人)
2009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第一完成人)
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二完成人)
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四完成人)
2011 年環境保護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學術成果出版著作:
1.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實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參加編寫)
2. 《環境與貿易》(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第二譯者)
3. 《城市機動車排放污染控制》(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1,第三作者)
4.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參加編寫)
5. 《大氣顆粒物與區域復合污染》(科學出版社,2011年,第一作者)
發表文章:
發表學術期刊論文229篇(SCI收錄132篇),總他引5306次(SCI他引2137次),SCI單篇他引最高280次,9篇論文進入ESI數據庫“高引用論文”,2篇分別入選2011年度,2012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