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院校動態 來源:教育部思政司 2024-02-02 相關院校:電子科技大學
【打造高校社會實踐育人新范式】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落實“時代新人鑄魂工程”,2023年6月,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化高校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指導各地各高校組織開展“強國有我、青春有為”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各地各高校組織動員1100余萬師生組建30余萬支社會實踐團隊走進社會大課堂,精心打造新時代社會實踐育人新范式,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厚植家國情懷、了解國情民情、增長知識才干、激發挺膺擔當。為總結特色案例、宣傳先進典型,特開設專欄,專題展示各地各高校有益經驗,推動形成全戰線同題共答的優良生態。
電子科技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時代新人鑄魂工程”,針對集成電路專業特點,與國家重點單位、專精特新企業等組建產教融合共同體,聚焦機制深化、基地共建、隊伍建設、模式創新,探索新時代實踐育人新范式,努力培養更多善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中國芯”人才。
聚焦機制深化,弘揚實踐育人“主旋律”。明確目標任務,圍繞“報國紅色、軍工底色、成電特色”推進實踐育人落實行遠,傳承陳星弼院士“以科學服務人類”的崇高精神,堅持以國家集成電路重大需求為引導、產教融合為特色,教育引導廣大師生在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促進產業創新發展中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健全課程體系,把實踐教育納入培養方案的必修環節,強化核心課程的實踐學時,設置33學分的集中實踐教學,確保實踐育人工作全面開展。實施一流本科教育與新工科建設升級工程,在課程體系改革、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與企業全方位合作,引導學生到“聞得見硝煙、聽得見槍聲、看得見戰場”的地方去學思踐悟。完善激勵機制,把社會實踐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部分,與評獎評優、推優入黨等相結合。與領軍企業共設實踐專項基金,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深刻體驗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精準錨定人生方向。
聚焦模式創新,打好實踐育人“組合拳”。開展體驗式調研實踐,組織師生赴全國50余家企業開展調研實踐,聆聽科技工作者們潛心科研、矢志報國故事,強化“筑夢中國芯”的使命感。開展交互式課程實踐,開設“本科生暑期企業課堂”,舉辦“研究生學術交流月”活動,邀請“卡脖子”領域企業專家進校授課,提升學生學術創新能力和職業勝任力。持續開展“一條龍IC綜合實驗、一次芯片流片驗證、一學期企業工程實踐”的“三個一工程”計劃,在“教學實驗—實景訓練—工程實踐”的鏈式培養中打通知識學習與信仰塑造的“任督二脈”。開展沉浸式項目實踐,實施工程拔尖人才“棟梁計劃”,依托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通過項目式學習引導學生瞄準重大工程難題進行實踐攻關。實施“強芯鑄魂”貫通培養特別行動計劃,突出理論與實踐一體、課程與項目融合、學校與企業協同、核心與個性并舉,超常規培養能夠勝任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集成電路領域拔尖創新和領軍人才。
聚焦基地共建,匯聚實踐育人“同心圓”。延展覆蓋廣度,打造“一核四翼”的基地建設新路徑,依托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等實踐平臺,在校內搭建1個前沿基礎創新集群。與國家重點單位、專精特新企業共建130余個校外實踐基地和10余個聯合實驗室,打造川渝地區、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4個互通共融基地集群,實現全產業鏈覆蓋。增加交流頻度,推動師生黨支部與重點單位黨組織結對共建,開展主題教育聯學活動,以高質量黨建凝聚發展合力。聚焦國家急需領域舉辦產業論壇,組織師生與企業面對面,貫通教育鏈、人才鏈、科技鏈和產業鏈,推動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提升耦合精度,堅持實踐活動與國家戰略、行業發展、學生成長相結合,將社會實踐與產業研發和生產過程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瞄準企業真問題,開展真研究,做出真貢獻。
聚焦隊伍建設,鍛造實踐育人“主力軍”。擇優選聘師資,構建輔導員“精準導航”、班主任“專業引航”、專業教師“課程思政”、行業導師“工匠傳承”四位一體的師資隊伍體系。推動“校內+校外”雙導師協同育人,校內構建含近70名高層次人才在內的多學科交叉導師隊伍,聘任黨政干部、思政教師等擔任實踐指導老師,負責科研育人和專業引導;校外聘任20余家重點單位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等擔任行業導師與產業教授,負責精準指導和行業引領。注重師資培養,實施教師隊伍工程能力提升計劃,選派一線教師前往合作企業進行一個月以上的跟崗研修,深入了解國家和產業需求,在師資能力提升上進行先導性探索。成立“課程思政”教育研究中心,依托“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指導教師把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實踐方案中。優化師資考核,把教師指導實踐活動納入考評體系,對優秀項目及教師給予表彰獎勵,激發專業教師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