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研招新聞 來源:清華大學 2014-10-21 相關院校:清華大學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根據《清華大學綜合改革方案》,經過全校第24次教育工作討論會廣泛深入討論,現就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以下意見。清華大學關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到,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
1.改革研究生招生選拔機制,建立適應培養目標的錄取機制。博士生招生加強對學術志趣的考察;推行“申請入學-學科博士招生委員會全面考核決定錄取”的方式,充分發揮和有效規范專家組、導師在招生中對考生學術志趣、學術能力、學術潛力等的評價和決定作用;推出可輔助導師選才的學術人才素質指南。專業碩士招生強調被錄取者與項目的精準契合,充分聽取社會和市場聲音,按照項目實行差異化招生;以熟悉行業或職業領域、了解人力資源需求的專業招生人員組成的委員會主導招生工作,提高招生選才的科學化專業化水平。取消院系研究生招生數量與本科生數量掛鉤的做法。
2.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學術型與專業學位教育區分鮮明、各成體系。博士生培養要更加突出學術志趣和創新動力,培養目標應反映社會需求并體現學科發展具體需要。培養過程應貫穿加強基礎理論、拓寬跨學科知識和國際視野、提升創新能力的原則。鼓勵富有創新潛力的博士生進行具有跨學科、交叉創新色彩的選題,并給以一定的學術資源支持。鼓勵和支持博士生面向學術前沿開展原創性研究,畢業后到主流的學術科研機構就業。專業學位教育要更加面向市場,培養目標和方案的制訂應吸納行業專家參與,制定適應培養目標的學位論文形式和標準,推動建立以職業勝任力為導向的評價體系。探索學科特色與行業需求相結合、理論知識與專業實際相結合的多樣化培養模式。試點小規模在線課程和翻轉課堂,提高課程挑戰度,建立符合教學規律、實現最優教學效果的研究生培養模式。繼續推進研究生學術與職業素養課程平臺建設,加強學術規范教育和倫理教育,增強學生學術責任感。
3.發展特色研究生項目,探索新的培養模式。建設一批滿足國家和社會需求的高水平特色學位項目。推動設立引領社會和市場需求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碩士生項目,如大數據碩士、互聯網金融碩士、全球政治與經濟碩士、統計第二/雙碩士學位等項目。選擇優勢合作伙伴,優化國際雙碩士學位、全英文碩士學位項目,如蘇世民學者、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清華-霍普金斯全球政治與經濟雙碩士學位、MBA+X雙碩士學位等項目。面向國家戰略和人類重大問題,充分發揮多學科優勢,推進發展中國家研究等跨學科博士生項目。
4.探索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規律,推動設立研究生第二學位,增加跨學科的研究生項目。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允許博士生、碩士生在攻讀學位的同時,可以申請在本校攻讀第二學位或雙學位(碩士學位),以利學生就業和長遠發展。申請攻讀第二學位的學生,要通過第二學位培養院系的面試考核。攻讀第二學位,應向學校繳納適當合理的費用。根據學生和社會的需求,擬逐步開設管理、法律、統計、數據科學等第二學位。
5.改革研究生年限管理,實行彈性修學年限。原則上,基本修業年限(學制)為碩士生2年、普博生4年、直博生5年。實行彈性修業年限,最長在校學習年限為碩士生3年、普博生6年、直博生7年。超過基本修業年限但不超過最長在校學習年限的博士生、碩士生,在院系和研究生院實行備案管理,每學期逐一更新狀態;達到最長學習年限時,除院系認定的因博士論文研究有重大創新而需要延遲者之外,學生必須辦理離校手續,不再保留學籍。特殊項目的碩士生畢業年限可縮短到1年,國際合作項目的畢業年限尊重國際規范。個別學習和研究能力強的學生經過努力提前完成學業,準予其提前畢業并授予相應學位。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