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4-23 相關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1、教育背景:
博士,經濟學,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2006年;
碩士,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1999年;
學士,經濟學,安徽財經大學,1993年;
2、研究領域:
公共經濟學,能源經濟學
3、工作經歷:
2006至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
1999-2001,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1993-1996,中國北方工業公司
1985-1987,河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一處二隊
4、其他兼職:
2011年至今,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非駐會研究員
2007年至今,北大林肯研究中心,研究員
5、教授課程
本科:經濟學原理、公共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
研究生:應用計量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財政理論與政策
6、主要研究成果:
1.“Budget Structure and Pollution Control”, China and World Economy, 2009,Volume 17, Number 4. with L. Zhang,(SSCI)
2.“On the Nexus of SO2 and CO2 emissions in China: the ancillary benefits of CO2 emission reductions”, WithYihua Yu, Li Zhang and Shi Lin,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nge. 2011, Volume 14, Number 2, (SSCI)
3.“Determinants of Infrastructure Spending in Chinese Cities, a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Social Science Journal, 2011,Volume 48, Issue 3, Pages 458-467(SSCI), (with Y. Yu, L. Zhang and F. Li)
4.“Taxation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a”, The Social Science Journal 2011, Volume 48, Issue 3, pp, 553-559(SSCI), (with Joyce Man, and Tao Lang)
5.“Fiscal Reform and Public Education Spending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China”, Publius: The Journal of Federalism,2012(2), (SSCI), (with W. Wang and Z. Zhao)
6.“Strategic interaction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public health expenditures in China: a spatial panel perspective”, (SSCI),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Forthcoming. 2012, (with Y. Yu, L. Zhang and F. Li).
7.“省直管縣”能促進經濟增長嗎?——雙重差分方法,合作者王晗、趙益卓,《管理世界》,2011年第8期;
8.社會救助支付水平的決定因素:來自中國的證據,合作者張莉,《管理世界》,2009年第2期;
9.失業保險金標準決定因素研究,《世界經濟》,合作者王晗,2011年第2期。
10.1998年中國反衰退措施效果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合作者張莉,2009年第6期;
11.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與碳排放強度——中國省級面板數據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合作者:虞義華張莉,2011年第3期‘
12.水價提升是有效的政策工具嗎?,合作者,李芳華、李夕璐、郭琎,《管理世界》,2012年第4期;
英文書籍:
The Economics of Child Labor, VDM Publishing House (Germany), 2009. 情況見亞馬遜http://www.amazon.com/Economics-Child-Labor-Xinye-Zheng/dp/3836439417
英文書籍章節:
Tax and Economic Growth, with Joyce Man, Chapter 6, Chinese Local Public Finance in Transition, 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 2010.
Determinant of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s in China, with Li Zhang, Chapter 11, Chinese Local Public Finance in Transition, 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 2010.
部分非學術文章:
全球二氧化碳減排形勢和策略,《前線》,2010年第6期;
“戶籍改革”新思維:構建公民收入信息系統,《中國改革》,2007年第08期
部分研究報告:
1.“The Size and Composition of Chinese Public Sector, an OECD Perspective”, Working Paper Series, 2010013, The Center for Land Policy and Urban Development of Lincoln-Peking University.
2.“Fiscal Arrangement and Macroeconomic Stabilization, the Case of China”, with Li Zhang, Working Paper Series, 2010010, The Center for Land Policy and Urban Development of Lincoln-Peking University.
3.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11年中期)分報告一:走向有感經濟增長——支撐黃金律增長的政策選擇(鄭新業)
4.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11年中期)分報告十:社會救助能否拉動內需?(虞義華、鄭新業)
5.中國宏觀經濟分析預測報告(2010年中期)分報告5:土地財政有多重要(鄭新業、李芳華)
6.中國宏觀經濟分析預測報告(2010年中期)分報告10: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排目標與峰值研究(虞義華、鄭新業)
7.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10-2011)分報告四:增長、波動、收入分配與污染治理(鄭新業)
8.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10-2011)分報告九:能源與環境約束下的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利用(宋楓、鄭新業)
9.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09年第一季度)分報告三:1998年反衰退措施會是當前財政政策指南針嗎?(鄭新業)
10.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09年中期)分報告七:政府投資是社會投資的驅動力量嗎?(鄭新業)
11.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09-2010)分報告四:反衰退的財政政策——中國模式的經驗和教訓(鄭新業)
12.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08年第一季度)分報告二:個人所得稅改革——效率、公平與籌資能力(鄭新業)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