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4-27 相關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一、簡介
1972年11月出生于江蘇連云港市海州。1995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獲法學學士學位,1999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碩士學位。1999年至2003年在德國不萊梅大學攻讀博士,2003年獲得德國法學博士學位。2003年至2004年在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國際私法與外國私法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7月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任教,先后于2004年、2006年被評為講師和副教授。2011年被評為教授,同年起擔任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任民商法教研室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歐私法比較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公司法與證券法研究所副所長等科研職務。2007年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總理獎學金、2011年獲得美國哈佛燕京學者獎學金,與歐洲、美國等多個重要學術研究機構保持密切學術聯系。
二、開設課程
民法總則
物權法
債與合同
侵權法
外國民商法
三、研究領域
民法總則
物權法
侵權責任法
合同法
比較法
公司法與證券法
四、主要科研項目與課題
《現代侵權責任法體系重構》(國家社科基金)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一)論文類
1、“‘利潤剝奪’的請求權基礎——兼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20條”,載《法商研究》2011年第5期。
2、“違反保護他人法律的過錯責任”,載《法學研究》2011年第4期。
3、“歐洲合同法原則中的時效制度”,載《月旦民商法雜志》2011年第3期。
4、“強制締約制度研究”,載《清華法學》2011年第1期。
5、“我國侵權責任法中的無過錯責任”,載《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10年第12期。
6、“社會基礎變遷與民法雙重體系建構”,載《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第6期。
7、Background and Key Contents of the new Chinese Tort Liability Law, (co-author with Helmut Koziol), in: Journal of European Tort Law, Vol. III, Nov. 2010
8、什么是恢復原狀?—— 兼評中國大陸侵權責任承擔方式,載《月旦民商法》(臺灣地區)2009年12月,總第26期。
9、The Background, Principles and Core Contents of The Real Righ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Maryland Series in Contemporary Asian Studies (USA), Number 2-2009 (197), ISBN 1-932330-27-5, 39 pp.
10、The Legislative Background of Chinese Tort Law and Its Key Issues, in: Tort Law in Third Millennium, FS für Gert Brüggemeier, Baden-Baden Germany, 2009
11、“風險社會下的危險責任地位及其立法模式”,載《法學雜志》2009年第3期。
12、“從大規模侵權看侵權責任法的體系變遷”,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13、“危險責任的一般條款立法模式研究”,載《中國法學》2009年第3期。
14、“風險社會與現代侵權責任法體系的基本結構”,載《法學研究》2009年第5期。
15、“《物權法》中‘交付’的體系解釋及其相關疑難問題”,載《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第3期。
16、“論企業組織責任——企業責任的一個核心類型”,載《法學家》2008年第3期。
17、“面向新千年的民法典體系——二零零八年民法典體系與侵權法專題國際研討會綜述”,載《月旦民商法》2008年12月,總第22期。
18、“比較法視野下的中德侵權法——第二屆中德侵權法研討會綜述”(與王竹博士合著),載《判解研究》2007年第3期。
19、“繁榮發展中的中國民法學”(與王利明教授合著),載《中國法學》2007年第1期。
20、“大規模侵權的實體法問題初探”,載《法律適用》2006年第10期。
21、“形式審查抑或實質審查”,載《法學雜志》2006年第3期。
22、“物權法草案權利質權評析”,載《中外法學》2006年第2期。
23、“宅基地使用權”評釋評《物權法草案》第十三章,載《中外法學》2006年第1期。
24、“當前物權立法和侵權立法中的疑難問題”,載《人民法院報》理論與實踐周刊,2005年8月3日。
25、“民法典一般條款研究”,載《月旦民商法》2005年第7期。
26、“論格式條款的特征”,載《法學雜志》2005年第6期。
27、“利于第三人合同研究”,載《法律科學》2005年第5期。
28、“消滅時效制度中的基本問題——比較法上的分析—兼評我國時效立法”,載《中外法學》2005年第2期。
29、“中美侵權法和人格權法綜述”,載《判解研究》2005年第1期。
30、“添附問題討論”,載《判解研究》2005年第1期。
31、“處在歷史和現實之間–歐洲合同法原則簡介”,載《民商法論叢》2004年第30卷。
32、“歐洲合同法原則第三部分”,載《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
33、“當代德國侵權法上因果關系理論和實務中的主要問題”,載《法學家》2004年第6期。
34、“論請求權”,載《判解研究》2003年第6期。
35、“德國侵權法修訂一覽”,載《南京大學中德經濟法年鑒》2003年。
二、譯文
1、“替代因果關系問題的解決路徑”,載《中外法學》2009年第10期。
2、克里斯蒂安•馮•巴爾(Christian von Bar),“歐洲《共同參考框架草案》及其第六編“合同外責任”——作為歐洲私法的‘工具箱’”,載《法學家》2009年第8期。
3、海爾姆特•庫奇奧(Helmut Koziol),“損害賠償法的重新構建:歐洲經驗與歐洲趨勢”,載《法學家》2009年第6期。
4、海爾姆特•庫奇奧(Helmut Koziol),歐盟純粹經濟損失賠償研究(朱巖、張玉東譯),載《北京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第10卷第1輯。
5、“歐洲合同法原則(第三部分)”,載《民商法論叢》2004年第30卷。
6、“德國新債法概述”,載《比較法研究》2002年第2期。
三、專著
1、《侵權責任法通論•總論–責任成立法》,法律出版社,2011。
2、《中國侵權法模范法典-條文與立法理由》(與Prof. Brüggemeier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Entwurf für ein chineisches Haftungsgesetz, Gert Brüggemeier/Zhu Yan, Mohr Siebeck, 2009 Germany.
4、《中國物權法評注》(合著、第一作者,承擔50萬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5、Rechtsvergleich der Inhaltskontrolle von AGB in Deutschland and Formualrklauseln in China (Dissertation), Peter Lang, 2004 Germany.
6、《德國新債法(Das Neue Deutsche Schuldrechtsmoderniesierungsgesetz)》,法律出版社,2003。
四、譯著
《法律與歷史》,法律出版社,2003年。
(Rolf Knieper, Gesetz und Geschichte: Ein Beitrag zu Bestand und Veränderung des Bürgerlichen Gesetzbuches, Nomos Verlag 1996)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