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6-08 相關院校:北京科技大學
徐九華
資源工程系
學位職稱: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辦公電話:010-62333930
Email:jiuhuaxu@ces.ustb.edu.cn
學習工作簡歷:
浙江省寧波市人。1983年獲成都地質學院理學碩士學位,1998年獲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理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礦床學、礦山地質學的教學和科研。主講礦床學、構造地質學、礦山地質學等本科生必修課,流體包裹體地球化學、巖相學等研究生學位課及選修課。近10年來承擔、負責科研項目20余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4項、國家科技支撐新疆305、內蒙古自治區重點科技項目等。
研究領域:
(1)礦床地質和成礦預測研究。通過成礦地質作用、礦床地球化學、數學地質等綜合研究,建立礦床模式和找礦模型,為區域找礦和大比例尺成礦預測提供科學依據。
(2)成巖成礦的流體地質作用研究。礦物中的流體包裹體是譯解成巖成礦作用的密碼,該研究方向是當前國際研究熱點之一。
(3)礦山地質學研究。包括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與深部找礦、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研究等。
科研項目(近5年):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阿爾泰山海西造山晚期的高密度CO2流體與金成礦效應”(40672060)、“阿爾泰南緣克蘭盆地VMS礦床的變形變質、碳質流體與成礦”(40972066)、“阿爾泰南緣造山-變質環境中金銅疊加成礦作用”(41372096);
(2)中國地調局工作項目子課題“東坪-后溝金礦化區成礦規律與找礦方向研究”、“非洲東北部重要礦床地質背景、成礦作用和找礦潛力研究”等;
(3)國土資源部危機礦山接替資源找礦專項的子課題“造山型金礦床控礦構造與成礦深度研究”等。
社會兼職:
中國地質學會礦床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包裹體與地質流體專業委員會委員、亞太國際包裹體學會(APIFIS)理事、中國地質教育分會常務理事、國際礦床成因協會(IAGOD)和國際經濟地質學家協會(SEG)成員等。
代表性論文及著作:
出版專著《綠巖型金礦床成礦流體的地球化學》(地質出版社,1996),《阿爾泰南緣造山-變質環境中的成礦流體》(冶金工業出版社,2015);主持修編教材《地質學》(第3版、第4版、第5版)(冶金工業出版社,2001、2008、2015)。在《科學通報》、《巖石學報》、《Journal of Uni.of Sci. and Tech. Beijing》、《Explor. Minning Geol.》、《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Mineralum Deposita》和《Economic Geology》等SCI收錄刊物中發表第1作者論文20余篇, 在北美和歐洲召開的重要國際學術會議中宣讀論文10余篇。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