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6-08 相關院校:北京科技大學
楊鵬
資源工程系
類別: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位職稱:博士/教授
辦公地點:土木環境樓914
辦公電話:010-62334370
Email:yangpeng@buu.edu.cn,pyang@ustb.edu.cn
學習工作簡歷:
1982年9月-1986年7月,昆明理工大學采礦工程專業,學士
1986年9月-1989年3月,昆明理工大學采礦工程專業,碩士
1990年9月-1994年1月,北京科技大學大學采礦工程專業,博士
1994年4月-2010年4月,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教師,講師(1994年),副教授(1996年),教授(2001年)
2005年7月-2005年12月,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大學,訪問學者;
2012年10月-2012年11月,美國加州大學Fresno分校,教學管理培訓;
2014年8月7日-2014年8月27日,加拿大Seneca應用技術學院培訓進修;
本科生課程:
1.《礦山系統工程》
2.《礦業經濟》
3.《科技英語》
4.《礦山設計基礎》
5.《計算機文化基礎》
研究生課程:
《高等采礦學》
社會兼職: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認證專家(2007-)
教育部高等學校工程訓練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13-2017)
曾任教育部教學評估中心的教學評估專家參與近十所高校評估2006-2010年擔任教育部地礦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06-2011年受聘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安全生產專家
專利獲獎鑒定:
專利:
1.楊鵬,董憲偉,蔡嗣經,呂文生,唐志新等,一種高原非煤礦山井下環境參數實時監測儀,專利授權號ZL201020613679.9.
2.楊鵬,董憲偉,蔡嗣經,呂文生,唐志新等,一種高原非煤礦井采掘工作面增氧裝置,專利授權號ZL201020641984.9.
獲獎:
1999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0年國家經貿委黃金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5年度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稱號;
1996年年度北京市高等學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等榮譽稱號;
2006年北京市高校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
2008年北京市高校先進教學管理工作者稱號;
1997年全國第二屆工科優秀CAI軟件三等獎;
1998年原冶金部部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1年、2004年、2009年、2012年分別獲得北京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及二等獎等;
2010年出版的《高等硬巖采礦學》為北京市精品教材。
鑒定: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高寒地區礦山深部通風防塵技術研究》通過青海省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總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科研項目:
1.縱向:體視化技術在礦床建模與開采設計中的應用原型,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003年-2005年,項目負責人。
2.縱向:基于復雜性科學原理與方法的深部礦床開采地質災害預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4年-2006年,主要參與人(總排名第二)。
3.縱向:高寒地區礦山深部通風防塵技術研究,“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07年-2010年,項目負責人。
4.縱向:高寒高海拔地區礦床開采關鍵技術的基礎研究,國家自然基金主任基金項目,2010年,項目負責人。
5.橫向:緩傾斜極薄礦體安全高效回收關鍵技術研究,2009年-2011年,項目負責人。
6.北京教委委托研究項目:由“學院路地區高校教學共同體門戶網站建設”、“學院路地區高校教學共同體課程學習中心建設”等組成的“學院路教學共同體創新質量工程建設”,項目負責人,2007-2010年。
7.北京市教委委托研究項目:“北京地區普通高等教育專業預警機制”子課題“北京高校專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研究”,項目負責人,2009-2010年。
8.北京市教委研究項目:“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平臺”,項目負責人,2008-2010年。
9.縱向: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的城市空氣質量實時監測系統研究,北京市屬高校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項目-長城學者計劃項目2013年-2015年,項目負責人。
10.橫向,鹵水腐蝕條件下充填體長期服役特性研究,主要參加人員,2013年-2015年。
11.縱向:深井高應力及鹵水腐蝕條件下充填體長期服役特性研究,“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項目主要負責人,2012年-2015年。
12.北京市教委研究項目: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深化計劃“管理創新團隊建設計劃”項目“多校區大學教學組織運行模式創新與管理信息化建設”主要研究人員,2011年-2013年。
代表性論文及著作:
近五年公開發表的代表性論文:
1.劉杰,楊鵬,呂文生.北京大氣顆粒物污染特征及空間分布插值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4,36(9):1269-1279(EI)
2.于跟波,楊鵬,陳贊成.緩傾斜薄礦體礦柱回采采場圍巖穩定性研究[J].煤炭學報.2013,38(Z2):294-298(EI)
3.劉杰,楊鵬,呂文生.北京PM2.5區域污染特征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J].2013,23(Z):454-457
4.劉杰,楊鵬,謝賢平,于跟波.基于VisualStudio的礦井通風井巷網絡斷面優化研究[J].安全與環境學報,2012,2(6):208-212.
5.陳海濤,楊鵬,仇九子,呂文生.高層建筑火災中消防電梯疏散效果模擬[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2,31(10):1050-1053
6.黃先開,楊鵬,馮愛秋.地方普通高校深化“質量工程”的思考與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12,(08)75-79.
7.于跟波,楊鵬,唐志新等.高原非煤礦井空氣環境關鍵參數實時監測系統研究[C].第十一屆人-機-環境系統工程大會論文集,2011.
8.陳贊成,楊鵬,呂文生,何磊,門瑞營.高寒礦井穿脈巷道掘進炮煙擴散規律的數值模擬[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1,(5):521-525.(EI)
9.黃先開,楊鵬,馮愛秋.地方高校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的探索與實踐——以北京聯合大學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11,(5):61-63.
10.唐志新,楊鵬,呂文生,何丹,董憲偉,基于指標預處理的高原地下礦工作環境灰色聚類評價[J].北京科技大學報,2010,(3):282-286.(EI)
11.楊鵬,董憲偉,蔡嗣經,陳贊成,唐志新.高原非煤礦山增氧技術可行性分析[C].2010全國采礦科學技術高峰論壇論文集,2010,135-137.
12.唐志新,楊鵬,呂文生,等.基于指標預處理的高原地下礦工作環境灰色聚類評價[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0,(3),282-286
13.黃侃,楊鵬,何勇.推進專業建設,注重內涵創新-北京高校特色專業建設綜述[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0,(1)54-56.
14.楊鵬,唐志新,呂文生,等.某高原地下礦山作業環境及井下工人的調查分析[A].第八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論文集,2009,(11):800-803.
15.徐鐵軍,楊鵬,基于模糊多目標優化算法的礦山配礦優化[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9,(11):1363-1367.(EI)
16.唐志新,楊鵬,呂文生,等.高原地下礦井下氣體濃度標準探討[J].金屬礦山,2009,(5):152-154+160.
17.唐志新,楊鵬,呂文生.基于指標預處理的高原地下礦工作環境灰色聚類評價[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9,(3):282-286.(EI)
18.Liu Jie, Yang Peng, Lv Wensheng, et 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Grade of Air Pollutants based on Human Health Risk and ANN Method[C]. Beijing: 2014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ISTP)
19.Liu Jie, Yang Peng, Lv Wensheng. Pollutants Concentrations in Ambient Air and Their Relationship in the Spring of Beijing[C]. Shanghai: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4, 852: 780-784.(EI)
20.Liu Agudamu, Yang Peng, Lv Wensheng, et al. Air quality data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VB.NET[C].Xi’an: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4: 955: 1147-1150.(EI)
21.Liu Junxiu, Yang Peng, Liu Agudamu,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pollution under Beijing fog and haze[C].Tianjin: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4, 989: 1338-1340.(EI)
22.Liu Jie, Yang Peng, Lv Wensheng. Pollutants Concentrations in Ambient Air and Their Relationship in the Spring of Beijing.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852: 780-784(EI)
23.Huang Ping, Yang Peng, Wei Zhe, et al. Lead price fore casting based on ARIMA model [J].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2.(EI)
24.Huang Ping, Lv Wensheng, Yang Peng,et al. Optimization of economic indexes in Cangshang Gold Mine[J]. Material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2(EI)
25.Liu Jie, Yang Peng, Lv Wensheng. Safety Entropy Research of Working Environment Parameters in Plateau Noncoal Underground Mine, Procedia Engineering, 2012.(ISTP)
26.Huang Ping, Yang Peng, Chen Yizhou, et al, Three - dimensional model of cangshang gold mine based on surpac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ments in Computing Technology, 2011.(EI)
27.Tang Zhixin, Yang Peng, Lv Wensheng, Mei Donglian, Chen Zancheng,Analysis on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of Plateau Environmenton Miners [A]. Proceedings of the 9th Conference on Man-Mavhine Environment System Engineering, 2009. (ISTP)
28.Dong Xianwei, Cai Sijing, Yang Peng, Plateau Mine Ventilation System's Quantitative Analysisand Evaluation [A]. Proceedings of the 9th Conference on Man – Mavhine - Environment System Engineering, 2009. (ISTP)
著作:
1.《高等硬巖采礦學(第2版)》,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2),冶金工業出版社,楊鵬、蔡嗣經編著,2010年10月第2版;
2.《高寒地區礦山深部通風防塵技術研究》,冶金工業出版社,楊鵬、呂文生等著,2012年10月第1版。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