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7-09 相關院校:北京林業大學
導師詳細信息
導師姓名: | 梁文艷 | 照片:無 | |
性別: | 女 | 出生年月: | |
院系名稱: |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一級學科: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二級學科: | 研究方向1: | 水資源保護與水污染控制 | |
研究方向2: | 藻類污染控制及藻類資源利用 | 研究方向3: | 飲用水中的污染控制與去除技術 |
政治面貌: | 請選擇 | 現任職務: | |
現在職稱: | 教授 博導 | 職稱評定時間: | 2011 年1 月1 日 |
導師最后學歷: | 博士 | 導師最后學位: | 博士 |
獲學位時間: | 1 年1 月 | 獲學位單位: | |
是否院士: | 是否留學: | 是 | |
留學國別: | 美國 | 留學時間: | 從 2011 年 09 月 至 2012 年 09 月 |
碩導、博導: | 博導 | 批碩、博導時間: | |
在讀碩士: | 6人 | 畢業碩士: | 8人 |
在讀博士: | 畢業博士: | 0人 | |
上崗時間: | 2000 年7 月1 日 | 現在在崗否: | 是 |
是否外聘導師: | 原外聘單位名稱: | ||
是否千百萬人工程: | 是否長江學者: | ||
其它稱號: | 所在學科是否博士后流動站: | ||
工作簡歷: | |||
教學工作: | 曾給本科生開設的課程有:環境污染控制原理(雙語)、環境監測、環境監測與評價。目前開設的課程主要是:環境監測原理。 | ||
研究領域: | 主要從事水資源保護與水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在水體富營養化發生機制、水體藻類污染控制、飲用水中藻類及其代謝產物的污染控制方面開展了較深入的研究,具體涉及氮磷鐵等營養元素如何影響藻類生長、飲用水中藻類細胞的滅活與活性抑制、藻毒素的降解與脫毒、含藻水樣處理過程中的安全性分析、以及采用植物生態手段控制水體中藻類過度生長方面的技術與理論。除此外,還對采用電化學法、高級氧化技術、生物接觸氧化法等技術與方法,進行飲用水除氟、工業廢水回用、地下水除鐵錳、生活污水處理與再利用等方面開展了研究。 | ||
在研課題: | 承擔與參與的主要科研項目包括有: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重大專項“焦化廢水復合電解催化氧化深度處理技術的研究”,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廢水培養微藻中油脂積累及調控的碳代謝流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電致羥基自由基改變藻細胞活力與降解藻毒素控制水質毒性的研究”、國家863項目“高吸附活性的單極性復合型三維陽極電促除氟技術研究”、國家重大水專項“重慶兩江新區城市水系統構建技術研究與示范”“華北缺水地區小城鎮水環境治理與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引黃水庫水源系統水質改善技術研究與示范”、國家環保部公益性項目“城市交通道路空氣質量監測及評價方法研究”“環境監測部門職能交叉問題研究”、北京林業大學科技創新計劃“植物多酚抑藻控藻的研究”、以及 “環境技術管理及環境技術信息交流”“國家生態分區分類框架及管理對策”、“電解催化氧化深度處理焦化污水技術研究”等。 | ||
論文目錄: | 發表主要論文: 1.Li Wang, Wenyan Liang, Jian Yu, Zhixia Liang, Lingling Ruan, Yuanchun Zhang. Flocculation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using modified larch tann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3, 47, 5771-5777. (corresponding author) 2.Wenyan Liang, Ke Wang, Li Chen, Lingling Ruan, Lili Sui. Variation of the algal viability during electrochemical disinfection using Ti/RuO2 electrodes.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64(1): 162-170 (SCI, EI cited) 3.Wenyan Liang, Li Chen, Lili Sui, Jian Yu, Li Wang, Hongxing Shi. Assessment of detoxification of microcystin extracts using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Toxic/Hazardous Substan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1, 46(10): 1102-12. (SCI, EI cited) 4.Wenyan Liang, Jiuhui Qu, Huijuan Liu, Ke Wang, Jinli Wang. Electr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algae toxin microcystin-LR using Ti/RuO2 electrode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08. 25: 635-641. (SCI, EI ) 5.Wenyan Liang, Jinli Wang, Yanyan Ma. Degradation of Cyanobacterial Toxin Microcystin-LR by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Processes. Advances in Chemical Technologies for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CC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8,Xi’an” (2008.5.16-2008.5.18): page: 455-462 (ISTP Accepted) 6.Jia Xu, Wenyan Liang. Study of Conducting Medium in Composite Particle Electrodes Used for Defluoridation by Electro-Adsorption. Th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engineering,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 2011.6.24-26). (EI cited) 7.Wenyan Liang, Jiuhui Qu, Libin Chen, Huijuan Liu, Pengju Lei. Inactivation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by Continuous Electrochemical Cycling Process in Tube Using Ti/RuO2 Electrod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05; 39(12): 4633-4639. (SCI, EI cited) 8.梁文艷,王珂,阮清鴛,王金麗. TTC-脫氫酶還原法測定銅綠微囊藻活性的研究. 環境科學學報, 2008, 28(9):1745-1750(EI cited) 9.梁文艷,曲久輝,朱余玲. 管流電氧化殺藻及其影響因素. 環境科學. 2006, 27(3):60-63.(EI cited) 10.梁文艷,曲久輝,諶麗彬. 脈沖變頻電磁場對水中藻類的抑制及去除效能,環境科學,2004, 25(4): 38-42. (EI cited) 11.王金麗,梁文艷,馬炎炎,王珂. Ti/RuO2電氧化法降解藻毒素MCLR影響因素的研究. 中國環境科學. 2008, 28(8):09-713 (EI cited) 12.梁文艷,曲久輝,劉惠娟,雷鵬舉. 管流式電化學氧化滅藻研究.高技術通訊. 2005,15(7):90-95. (EI cited) 13.梁文艷,鄒元龍. 電化學氧化殺滅原水中藻類的研究. 環境工程, 2010, 28(3): 41-55 14.梁文艷,王珂,阮鈴鈴,隋麗麗. 電氧化殺藻過程中藻細胞活性變化的研究. 環境科學, 2010, 31(6): 1464-1469 15.梁文艷,孫德智,黃珊. 編制城市交通道路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技術規范的探討. 環境科學研究, 2010, 23(5):581-586. 16.梁文艷,王珂,王金麗,阮清鴛. TTC-脫氫酶還原法測定藻細胞活性的優化與評價. 環境科學與管理, 2009, 34(5):10-13 17.梁文艷,曲久輝. 脈沖變頻電磁場對水華魚腥藻的效應. 環境工程學報, 2008, 2(1):1-5 18.梁文艷,曲久輝. 飲用水處理中藻類去除方法的研究進展,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4,10(4): 502-506 19.梁文艷,金毓荃. 微孔過濾法回收活性炭生產廢水中活性炭的研究,環境保護,2000(269): 24-27 (CA收錄) 20.汪麗,梁文艷,阮鈴鈴,于建,曹敬燦. 兒茶酚抑制藻細胞活性過程中三維熒光的特性. 環境科學與技術. 21.梁志霞,梁文艷,汪麗,于建,許佳. 光電催化氧化法降解藻毒素MCLR的研究. 環境工程學報. 22.許佳,梁文艷,于建,汪麗,梁志霞. 顆粒羥基氧化鋯除氟性能的研究. 環境工程學報. 23.葛靜茹,李建清,李霄宇,隋麗麗,梁文艷,李俊清,孫璐靖. 北京市周邊地區河道污染現狀分析. 中國環境監測. 2011, 27(3): 84-88, 101 24.劉峰,梁文艷,隋麗麗,馮晶,李俊清. 垂直流—表流串聯人工濕地處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中國給水排水. 2011, 27(5): 12-15 25.隋麗麗,梁文艷,陳莉,阮鈴鈴,許佳,梁志霞. 銅綠微囊藻藻毒素提取液對小鼠淋巴細胞DNA損傷的研究,生態學報,2011, 30(2): 122-127. 26.于新,豆小敏,張艷素,倫小秀,梁文艷,呂佳. 反應條件對零價鐵去除As(Ⅲ)動力學的影響. 環境化學,2011, 30(5): 1011-1017 27.阮鈴鈴,梁文艷,許佳,梁志霞,王金麗. 天然有機物對顆粒活性炭吸附微囊藻毒素的影響研究. 環境污染與防治, 2010, 32(10): 57-61. 28.阮鈴鈴,梁文艷,梁志霞,隋麗麗,許佳. 腐殖酸對粉末活性炭吸附微囊藻毒素的影響研究,環境科學與技術,2010(6E): 107-110. 29.梁志霞,梁文艷,許佳. UV和UV/H2O2對藻毒素MCLR降解及脫毒的研究,環境科學與技術,2010(6E): 98-100. 30.隋麗麗,梁文艷,吳立德,馮晶,劉峰. 混合填料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生活污水的研究,環境科學與技術,2010(12E):. 31.陳莉,梁文艷,李炯,郭思遠. 細菌脫氫酶活性生物測試法用于水質毒性檢測的改進. 中國環境監測. 2010, 145(3): 17-21 32.楊碩,梁文艷,豆小敏,黎亮,柳晟,劉健雄. 活性炭三維電極電促吸附去除水中氟離子的研究. 環境工程學報, 2010, 4(7): 1448-1452 33.楊碩,豆小敏,梁文艷,王毅力,林微. 用于除氟的羥基氧化鋯粉末的制備與表征.環境科學. 2010, 31(7): 1520-1525 34.王金麗,梁文艷,陳莉,黃生偉 ?微囊藻毒素MCLR的分離與純化.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2010, 32(2): 184-188 35.陳莉,梁文艷?,王金麗,楊碩. 鐵對銅綠微囊藻生長活性及產毒的影響. 安全與環境學報. 2009, 9(4): 21-24 36.王珂, 梁文艷. 銅綠微囊藻中性紅染色研究. 環境科學與技術.2007, 30(10):20-22 37.王珂,梁文艷,王金麗. 藍細菌生物量測定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環境工程與科學. 2007, 29(2): 15-17 38.諶麗彬,梁文艷,曲久輝,解明曙. FDA-PI雙色熒光法檢測藍藻細胞活性的研究,環境化學,2005. 24(5):554-557. |
||
著譯目錄: | 參加編寫教材和專著: 《環境工程設計基礎》,化學工業出版社, 《環境評價》,高教教育出版社 《水處理電化學原理與技術》,科學出版社 《城市交通道路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與評價》,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環境監測實驗》,高等教育出版社 |
||
科研成果: | |||
成果推廣應用情況: | |||
表彰和榮譽: | |||
主要兼職: | |||
備注: | |||
辦公室電話: | 13661243958 | ||
住宅電話: | (暫不公布) | ||
傳真: | |||
手機: | (暫不公布) | ||
通訊地址: | 海淀區清華東路35# | ||
郵政編碼: | 100083 | ||
電子郵件地址: | lwybjfu@126.com | ||
主頁地址: |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