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7-09 相關院校:北京林業大學
導師詳細信息
導師姓名: | 崔國發 | 照片:無 | |
性別: | 男 | 出生年月: | 1965 年1 月9 日 |
院系名稱: | 自然保護區學院 | 一級學科: | 生物學 |
二級學科: | 生態學 | 研究方向1: | 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 |
研究方向2: | 森林生態系統 | 研究方向3: | 自然資本評估 |
政治面貌: | 請選擇 | 現任職務: | 秘書長 |
現在職稱: | 教授 | 職稱評定時間: | 2002 年7 月1 日 |
導師最后學歷: | 博士 | 導師最后學位: | 博士 |
獲學位時間: | 1 年1 月 | 獲學位單位: | 東北林業大學 |
是否院士: | 非院士 | 是否留學: | 否 |
留學國別: | 留學時間: | ||
碩導、博導: | 碩導 | 批碩、博導時間: | 1999 年1 月1 日 |
在讀碩士: | 7人 | 畢業碩士: | 1人 |
在讀博士: | 0人 | 畢業博士: | 0人 |
上崗時間: | 1999 年1 月1 日 | 現在在崗否: | 是 |
是否外聘導師: | 否 | 原外聘單位名稱: | |
是否千百萬人工程: | 否 | 是否長江學者: | 否 |
其它稱號: | 所在學科是否博士后流動站: | 是 | |
工作簡歷: | 1982.09-1986.07 東北林業大學,林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6.09-1989.01 東北林業大學,森林培育學,提前半年獲得碩士學位。 1989.02-1996.02 黑龍江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培育和荒漠化防治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1992年被定為“黑龍江省跨世紀后備學科帶頭人”。 1992-1995期間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森林生態系統。 1996.03-1998.03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生物學科博士后站,博士后。 1998.04-2003.04 北京林業大學,曾任資源與環境學院生態學教研室主任、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研究中心副主任;現任自然保護區學科學術帶頭人和負責人,兼任國家林業局自然保護區研究中心秘書長。 |
||
教學工作: | 在全國率先提出建立“自然保護區學”學科,得到國務院學位辦批準,使之成為博士和 碩士學科專業點。依據在北京市的科研成果和基礎,促使我校“生態學科”成為北京市重 點學科。 為研究生主講“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為本科生主講“生態工程學”和“生態 學”。 |
||
研究領域: | 目前主要從事自然保護區學研究領域的工作,主要在以下三方面開展科研工作: 1.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 2.森林生態系統 3.自然資本評估理論與方法 從2002年開始,探索濕地生態系統及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問題。 |
||
在研課題: | 1。北京主要自然保護區森林植物瀕危程度研究,2002-2003,18萬元,主持人; 2。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珍稀瀕危物種快速評估技術,2001-2003,15萬元,主持人; 3。我國自然保護區體系和分類分級管理系統研究,2002-2005,140萬元,主持人; 4。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研究,2002-2005,20萬元,主持人。 |
||
論文目錄: | 1998年以來文章目錄: 北京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植物瀕危程度和保護級別研究,2000.4,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中國自然保護區發展現狀和面臨的任務,2000.8,北京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高新科學技 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內蒙古額濟納綠洲退化原因和防治對策,2001.5,第二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高新技術 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世界自然保護區發展現狀和面臨的任務,2000.4,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北京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的建立與功能區劃分,2000.4,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北京喇叭溝門林區植物保護與利用研究,2001.5,2001.5,第二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 高新技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北京喇叭溝門林區森林植被現狀及分類,2000.4,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北京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開發問題探討,2000.4,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城市綠化中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問題,2000.4,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管理與可持續發展,2000.4,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北京喇叭溝門林區植物資源分類及評價,2000.4,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北京喇叭溝門林區森林生物多樣性經濟價值評價,2000.4,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海南生物多樣性研究展望,2000.4,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北京妙峰山風景區自然保護小區規劃研究,2003.1,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興安落葉松人工林土壤酸度研究,2000.3,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固沙林水分平衡與植被建設可適度探討,1998.6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西北地區天然林保護與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理論思考,2000.4,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北京喇叭溝門林區植物資源分類及評價,2000.4,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北京喇叭溝門林區維管植物區系分析,2000.4,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北京喇叭溝門林區苔蘚植物新資料,2000.4,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北京喇叭溝門林區種子植物新發現,2000.4,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小興安嶺五營林區森林生態系統經營研究,2000.4,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北京喇叭溝門林區森林燃燒性及防火區研究,2000.4,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干旱半干旱地區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研究,2001.5,2001.5,第二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 高新技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北京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森林景觀多樣性研究,2002.5,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青海植物志》補遺,2002.5,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隴東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問題的探討,2002.1,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自然保護區發展形勢和面臨的任務,2002.4,中國自然保護區可持續發展有效管理;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forested mountain areas of northeast China,September 1999,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Degraded Ecosystems in Arid and Semi-Arid Areas of Northwest China,December 2000,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Les reserves naturelles en Chine:bilan et perspectives,2000.1,TENDANCES DE L’ECONOMIE CHINOISE。 |
||
著譯目錄: | 1.《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王獻溥,崔國發,2003); 2.《保護生物學》(李俊清,李景文,崔國發,2002) |
||
科研成果: | 1998年以前,主要從事森林生態和森林培育方面的研究。1989年2月至1998年3月,主持 和參加完成科研課題8項,發表論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12篇)。出版專著1部,參編2部。 1997年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5名);1996年獲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第1名),1997年被原林業部列為推廣項目。 1998年至今,主要從事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方面的研究 和教學工作。主持和參加研究課題10項,在研5項,完成5項。2002年獲中國科協、國家經 貿委優秀成果獎1項(第2名); 2000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第2名)。共發表 論文33篇,其中第一作者15篇、責任作者3篇;編著1部(第2名)、參編1部 (第3名)。依 據研究成果,促成北京市最大保護區“北京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參加創建全國 唯一的自然保護區研究機構,“國家林業局自然保護區研究中心”,使之成為教育部和國 家林業局共建項目。 |
||
成果推廣應用情況: | (1)懷柔縣喇叭溝門林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 1998年12月25日,依據 “懷 柔縣喇叭溝門林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項目結果,向北京人民政府提交了 “建立北京市級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的建議”。1999年12月13日市政府做出“關于建立北 京市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的批復”。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面積18482.5公頃,占市國土面積 的1.1%,使市級自然保護區的水平增長1.89倍。建立“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使北京市 最大面積的天然森林得到有效保護,不僅可以保護北京地區為數很少的原生性森林和燕山 的物種基因庫、生物安全島,以及森林旅游資源和經濟植物資源,而且可以有效保護密云 水庫上游的水源涵養林和燕山山脈典型的森林生態系統。該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對于保護 密云水庫主要飲用水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振興地方經濟,保護首都生態環境具有明顯 的經濟、社會、生態三個效益和社會政治意義。研究報告中提出的生物資源和旅游資源可 持續利用方案不僅為喇叭溝門鄉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而且帶來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在 1999年,生態旅游業的開發為該鄉的孫柵子村引進資金200萬元;并給當地村民帶來103.2 萬元的收益(其中建設和勞務費80.0萬元,民俗接待戶7.0萬元,游覽車3.0萬元,門票3.2 萬元,飲食娛樂9.0萬元,其它1.0萬元),比1998年增加90多萬元。另外,通過對當地干 部群眾的宣傳教育,當地的領導和居民對建立自然保護區的作用有了新的認識,也認識到 保護好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保障。現在,保護森林資源已 經變成自覺的行動,積極配合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工作。 (2)北京延慶縣自然保護區有效管理和可持續利用研究該項目首次對北京延慶縣森林植被 的價值進行了評估,并對森林植物種類和數量、野生動物種類進行了全面普查,開展了物 種多樣性編目,完成了當地植物瀕危程度和保護等級的評定;對當地保護區建設和管理中 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提出一些解決途徑和方法,為自然保護區的科學建設和 有效管理提供了依據。延慶縣是全國生態示范縣,已有各類自然保護區12個,總面積53050 公頃,占全縣國土面積的27.2%,是北京市自然保護區數量最多的縣。但從1985年開始建立 自然保護區以來,沒有建立比較科學完整的建設及管理辦法,只是以封閉管理為主。依據 該研究項目成果,延慶縣的松山、玉渡山、蓮花山、野鴨湖四個自然保護區按照規劃逐步 進行實施,為其它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起到示范作用。 (3)北京云蒙山和霧靈山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研究該項目的研究成果將為北京霧靈山擴 建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依據;為合理開發利用云蒙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生態旅游資源提 供依據。 (4)大熊貓棲息地恢復預研究 該項目的研究結果為恢復重建大熊貓的繁殖棲息地提供 了科學依據,也為制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域建設規劃奠定了基礎。 |
||
表彰和榮譽: | |||
主要兼職: | 中國生態學會,常務理事國家林業局自然保護區研究中心,秘書長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基金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林業系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委員 | ||
備注: | |||
辦公室電話: | 010-62338266 | ||
住宅電話: | (暫不公布) | ||
傳真: | 010-62337944 | ||
手機: | (暫不公布) | ||
通訊地址: | 北京清華東路35號。北京林業大學155信箱 | ||
郵政編碼: | 100083 | ||
電子郵件地址: | rcnr@263.net | ||
主頁地址: |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