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wǎng) 2015-07-10 相關院校:蘭州大學
一、基本信息
陳聲柏,男,生于1972年11月,江西人,現(xiàn)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中國哲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導師,蘭州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基督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理論研究會民族宗教理論甘肅研究基地研究員,中國宗教學會理事。
研究領域:中國思想史、中西哲學比較、中國宗教研究、科學思想史。
學術興趣與特長:“名”與先秦諸子哲學、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
信奉追求知識或思想乃是人的一種本性,達成這種本性就是教育的目標,享受這種追求乃是人生完滿的需要。
目前招收中國哲學專業(yè)的研究生,歡迎有純粹好奇心、有志于嚴謹科學研究的朋友報讀,尤其歡迎對先秦諸子“名”、“辯”學、中國西北地區(qū)基督教的歷史與現(xiàn)狀感興趣的朋友加盟研究。
聯(lián)系方式:chenshbo@sina.com
二、主要學習與工作經(jīng)歷
1992. 09- 1996. 07蘭州大學哲學系攻讀哲學學士學位、同時在法律學系攻讀法學雙學士
1996. 09- 1999. 06蘭州大學哲學與社會學系攻讀中國哲學碩士學位
1999. 07留校任教于哲學與社會學系,任中國哲學助教
2001. 02- 2001. 07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哲學系、法學院進修
2002. 07任蘭州大學哲學與社會學系中國哲學講師
2004. 06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院聘副教授
2013. 05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院聘教授
2004. 12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中國哲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6. 06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學術訪問
2007. 04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訪問學人
2007. 04任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中國哲學及宗教學副教授
2007. 12- 2008. 02香港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等合作研究
2008. 07- 2008. 08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學術訪問
2009. 07- 2009. 09任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訪問學人
2010. 07- 2010. 09任美國舊金山大學利瑪竇中西文化歷史研究所訪問學者
2011. 07- 2012. 07任美國普渡大學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三、獲獎情況
(1)2004年獲蘭州大學第三屆“教學新秀”一等獎(1/1)
(2)2004年《中國近代哲學》課程獲蘭州大學精品課程稱號(2/3)
(3)2005年獲蘭州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2/3)
(4)2006年《中國近代哲學》課程獲甘肅省精品課程稱號(2/3)
(5)2007年獲蘭州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1/4)
(6)2007年獲第十四屆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1/1)
(7)2008年獲蘭州大學“隆基中青年教師教學骨干獎”(1/1)
(8)2009年獲甘肅省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1/2)
(9)2009年獲蘭州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1/1)
四、主講課程
碩士生課程:先秦哲學(專業(yè)基礎課)、中國現(xiàn)代哲學專題研究(專業(yè)課)
本科生課程:中國近代哲學(專業(yè)基礎課)、中國哲學原著選讀(專業(yè)基礎課)、中國哲學史(專業(yè)基礎課)、中國社會專題研究(專業(yè)課)、中國社會(通識課)、中國近代思想史(通識課)
五、主要科研項目
(1)基督教的傳播與藏區(qū)社會文化變遷——以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為例,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西部與邊疆地區(qū)項目,2011-2014,主持
(2)邊緣與多元:近代以來甘寧青地區(qū)的中西文化交流,人文社會科學國際合作項目(美國),2010-2011,主持
(3)宗教對話與中國西北社會,人文社會科學港澳臺合作項目(香港),2008-2011,主持
(4)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人文社會科學國際合作項目(加拿大),2007-2008,主持
(5)先秦名學研究與中國文化復興,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2006-2011,主持
(6)甘肅基督宗教的當代變遷和實踐經(jīng)驗總結,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當代民族問題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基地研究項目“甘肅民族宗教的當代變遷和實踐經(jīng)驗總結”子項目,2006-2007,子項目主持
(7)甘南地區(qū)基督教文化傳播的歷史與現(xiàn)狀,人文社會科學國際合作項目(加拿大),2005-2007,主持
(8)先秦政治哲學與當代中國政治,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2005-2006,參與
(9)基督教文化在甘肅的傳播與影響,人文社會科學港澳臺合作項目(香港),2004-2005,參與
(10)精神空間:對古典哲學的現(xiàn)代詮釋,蘭州大學“985工程”第二批學科建設項目,2003-2006,參與
六、代表著作或論文
著作
(1)《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第三輯)》(主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07月
(2)《對話: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和諧社會》(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02月
(3)《中國人應知的國學常識》第三輯(哲學宗教部分撰稿作者),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11月;繁體版,臺北:華品文創(chuàng)出版公司,2011年07月
(4)《中國人應知的國學常識》第二輯(哲學宗教部分撰稿作者),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05月;繁體版,臺北:華品文創(chuàng)出版公司,2011年01月
(5)《中國人應知的國學常識》第一輯(哲學宗教部分撰稿作者),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01月;繁體版,臺北:華品文創(chuàng)出版公司,2010年09月
(6)《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08月
論文
(1)近代以來甘寧青地區(qū)的基督宗教傳播及其研究——以2009年之前的中文文獻為中心,載《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第三輯)》(陳聲柏主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7月,1/1
(2)“天”與中國古代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得以成立的一種結構分析,《甘肅社會科學》,2012年第2期,1/2
(3)蘭州市基督教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和分析,載《對話: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和諧社會》(陳聲柏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2月,1/2
(4)一位外國傳教士眼中的甘南族群關系——埃克瓦爾《甘肅藏區(qū)邊境文化關系》評述,《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1/2
(5)福音,還是利潤?——當前中國基督徒企業(yè)家商業(yè)倫理與管理的個案簡析,載《基督宗教研究(第十二輯)》(卓新平、許志偉主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11月,1/1
(6)少數(shù)中的少數(shù)——甘南地區(qū)基督教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研究,載《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陳聲柏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8月(發(fā)表后被翻譯成英文發(fā)表于英國倫敦"A Minority amongst a minority: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situation of Christianity in Southern Gansu”, China Study Journal, Autumn/Winter, 2008 ),1/1
(7)從“物”、“實”之別看公孫龍名學的價值——以荀況為參照,《中國哲學史》,2008年第1期(繁體版發(fā)表于《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第35期,2008年3月),1/2
(8)“反向格義”概念的提出,為中國哲學貢獻的是科學規(guī)范和知識積累,載《中國哲學與文化 第二輯:注釋、詮釋,還是創(chuàng)構?》(香港中文大學,劉笑敢主編),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1/1
(9)甘南地區(qū)基督教信仰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和分析,《中國藏學》,2007年第4期,2/2
(10)近代甘南地區(qū)的基督教傳播,《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1/1
(11)西方哲學范疇理論的特征——從亞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爾,載《乾——人文年鑒》第二輯,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1/1
(12)柏拉圖的范疇論——試論西方哲學范疇思維的發(fā)端,載《新世紀的哲學與中國——中國哲學大會(2004)文集》(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8月,1/1
(13)“洪范九疇”的思維方式——從“范疇”的角度看,《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1/1
(14)亞里士多德范疇理論的思維方式——以《范疇篇》為中心,載《乾——人文年鑒(2004)》第一輯,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1/1
(15)討論中的哲學,《科學•經(jīng)濟•社會》,2004年第2期,1/1
(16)中西思維方式差異的原因建構,《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1/1
(17)范疇與實體——試論亞里士多德范疇學說的意義,《科學•經(jīng)濟•社會》,2003年第3期,1/1
(18)先秦名學與亞里士多德的范疇,《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 期,1/1
(19)朱熹、王陽明格物致知思想之比較——兼論陽明學與朱子學的關系,《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1期,1/1
會議綜述及報道
(1)第三屆“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綜述,《國學與西學:國際學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no-Western Studies(芬蘭赫爾辛基:漢英雙語半年刊),創(chuàng)刊號,2011年12月(學術報道版以“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為題發(fā)表于《中國民族報》2011年7月12日第6版“宗教周刊•論壇”),1/2
(2)邊緣與多元:近代以來甘寧青地區(qū)的中西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綜述,《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6期(學術報道版以同名發(fā)表于《中國民族報》2010年9月28日第6版“宗教周刊•論壇”),1/1
(3)第二屆“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議綜述,《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3期(完全版以“宗教對話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第二屆“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議綜述”為題發(fā)表于《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1/1
(4)“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綜述,《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1/2
七、其他
(1)2007年6月、2009年6月、2011年5月與香港文化更新研究中心合作分別籌辦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宗教對話與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2010年5月與舊金山大學合作籌辦“邊緣與多元:近代以來甘寧青地區(qū)的中西文化交流”系列學術演講及學術研討會。
(2)2008年7月、2009年5-6月、2010年5-7月、2011年6-7月、2012年7月代表蘭州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合作分別籌辦兩屆“甘青行——暑期香港內(nèi)地學子西部文化考察”活動及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蘭州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學生互訪計劃”,任活動總負責人;及2009年8-9月、2010年8月、2011年7月代表蘭州大學與臺灣東海大學合作籌辦“甘青行——2009暑期海峽兩岸師生西部文化考察”、“臺灣行——蘭州大學師生回訪東海大學”和“甘青行——第二屆兩岸師生西部文化考察(2011)”活動,任活動總負責人。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wǎng)打盡
網(wǎng)站介紹 關于我們 聯(lián)系方式 廣告業(yè)務 幫助信息
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