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7-10 相關院校:蘭州大學
姓 名:黃少華
出生年月:1963年4月
籍 貫:浙江省
職 稱:教授
所在研究所: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
研究領域:網絡社會學、網絡傳播學
學術特長:網絡社會研究、青少年網絡行為研究、網絡傳播學、網絡時代民族問題研究。
學術兼職:1.甘肅省社會學會理事。
電子郵件:shhuang@lzu.edu.cn
1、主要學習、工作簡歷
1980.9—1984.7 蘭州大學哲學系讀本科
2004.9—2008.7 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讀博士
1984.9—1985.12西安交通大學社會科學系任教
1985.12—至今 蘭州大學哲學社會學院任教
2、主講課程
碩士生課程:西方社會學理論(基礎理論課)、西方社會學原著(基礎理論課)、網絡社會學(專業課)、新媒介研究專題(專業課);本科生課程:現代西方社會學(專業基礎課)、網絡社會學(專業課)
3、獲獎情況
(1)2003年甘肅省社科優秀成果(互聯網與社會學),二等獎,2/2
(2)2004年甘肅省優秀教學成果(社會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創新實踐),二等獎,3/5
(3)2005年甘肅省社科優秀成果(網絡空間的人際交往),三等獎,1/2
(4)2009年甘肅省社科優秀成果(網絡社會學:學科定位與議題), 三等獎,1/2
(5)2005年甘肅省高校社科優秀成果(網絡空間的人際交往),一等獎,1/2
(6)2009年甘肅省高校社科優秀成果(網絡社會學:學科定位與議題),一等獎,1/2
(7)2003年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
4、科研項目
(1)網絡社會行為及其管理,國家社會科學規劃辦,2003-2005,1/5
(2)大學生網絡道德的培育與實踐,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委托項目,2008-2009,1/5
(3)虛擬穆斯林社區研究,橫向,2007-2008,1/1
(4)網絡社會與網絡文化研究,甘肅省社會科學規劃辦,2001-2003,1/2
(5)網絡社區研究,橫向,2005-2006,1/1
(6)網絡社區與網絡營銷研究,橫向,2006-2007,1/1
(7)網絡社會學:網絡時代社會學的理論重建,985工程特色項目,2004-2006,1/5
(8)網絡空間的自我認同研究,校內社會科學項目,2002-2003,1/1
(9)互聯網超文本鏈接的知識論后果,甘肅省社科基金,2001-2003,1/1
5、代表著作或論文:
著作
(1)《網絡空間的社會行為:青少年網絡行為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1/1
(2)《網絡社會學:學科定位與議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1/2
(3)《知識、文化與人性》,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1/1
(4)《重塑自我的游戲:網絡空間的人際交往》,蘭州大學出版社,臺灣南華大學,2002,1/2
(5)《西方社會學理論教程》,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參編
論文
(6)論網絡空間的人際交往,《社會科學研究》,2002年4期,1/1
(7)網絡時代社會學的理論重構,《寧夏大學學報》,2002年3期,1/1
(8)現代性批判與超越的嘗試,《蘭州大學學報》,2002年6期,1/2
(9)意識形態概念的多重維度與唯物史觀的形成,《蘭州大學學報》,2002年1期,2/2
(10)論網絡空間的社會特性,《蘭州大學學報》,2003年3期,2003年, 1/1
(11)論網絡交往倫理,《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3年2期,1/2
(12)論網絡書寫行為的后現代特性,《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年2期,1/1
(13)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東西部地區的數字鴻溝,《蘭州大學學報》,2004年2期,1/2
(14)韋伯論資本主義的動力機制,《甘肅理論學刊》,2004年6期,1/2
(15)網絡空間超文本的話語_權力邏輯,《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04年2期,1/2
(16)論作為社會行為的網絡角色扮演,《寧夏黨校學報》,2004年6期,2/2
(17)西部地區技術轉移的歷史考察,《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年10期,1/3
(18)網絡空間的后現代知識狀況,《寧夏黨校學報》,2005年3期,1/1
(19)網絡社會學的基本議題,《蘭州大學學報》,2005年4期,1/1
(20)哈維論后現代社會的時空轉變 ,《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年3期,1/1
(21)BBS研究現狀一個社會學元分析,《蘭州大學學報》,2005年1期,1/2
(22)論網絡社會的結構轉型,《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6期,1/1
(23)青少年網絡行為特征及其與網絡認知的相關性研究,《蘭州大學學報》,2005年3期,3/3
(24)網絡研究方法資料匯整,《資訊社會研究》(臺灣),第8期(2005年),2/2
(25)青少年網吧認知量表的建構與檢驗,《蘭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1/2
(26)青少年網絡沉溺群體的行為特征及其社會控制,《甘肅社會科學》,2006年第6期,2/2
(27)網絡行為研究的意義與價值,《蘭州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2/2
(28)網絡行為研究現狀_一個文獻綜述,《蘭州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1/2
(29)網絡游戲意識對網絡游戲行為的影響,《新聞與傳播研究》,2009年第2期,1/1
(30)網絡行為研究現狀,《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7年第4期,1/2
(31)青少年網絡游戲行為研究,《青少年導刊》,2008年第6期,1/1
(32)青少年網民的網絡交往結構,《青少年導刊》,2009年第5期,1/1
(33)網絡游戲行為研究現狀:一個定量分析,《蘭州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2/2
(34)青少年網絡信息搜尋行為研究,《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1/1
(35)青少年網絡人際信任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寧夏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1/1
(36)虛擬穆斯林社區的社會網絡,《蘭州大學學報》,2008年1期,1/1
(37)青少年網絡行為的社會控制,《當代青年研究》,2007年8期,1/1
(38)青少年網吧使用狀況調查,《淮陰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1/1
(39)網絡空間中的自我呈現,《未來與發展》,2009年第2期,1/3
(40)網絡游戲意識對網絡游戲行為的影響_以青少年網民為例,《新聞與傳播研究》,2009年第2期,1/1
(41)The Structure of Adolescents Online Game Behaviours,《Proceedings 2009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2009∕08,1/1
(42)Interactive Networks in Virtual Community,《Proceedings 2009 IEEE Symposium on Web Societ》,2009∕08,1/2
(43)青少年網民的網絡交往結構,《青少年導刊-人大復印資料》,2009∕05,1/1
(44)網絡游戲研究現狀_一個定量分析,《蘭州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2/2
(45)臺灣信息倫理研究現狀_概念_議題及實證研究,《蘭州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9年第5期,2/2
(46)國外網絡道德行為研究現狀,《國外社會科學》 ,2009∕12,1/3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