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7-12 相關院校:華中農業大學
基本信息姓名: 曹湊貴 出生年月: 1963.11
性別: 男 碩/博導: 博導
民族: 漢 開設課程:
職稱: 教授 研究方向: 農業生態與耕作,水稻栽培生理生態
學位: 農學博士
聯系方式 家庭電話:
電子郵件:ccgui@mail.hzau.edu.cn
個人簡介曹湊貴,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教學名師,植物科技學院院長。主要從事水稻栽培生理生態、農業生態學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工作。現任中國生態學會農業生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農業生態學教學指導小組”成員,中國農學會耕作制度分會理事,南方耕作制研究會副理事長,湖北省生態學會理事,中國農學會計算機農業應用分會會員,湖北省青年科協理事,湖北省軟科學學會理事、湖北省專家學者科普服務團成員,武漢市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專家。
go why men cheat why wives cheat on husbands
科研項目1. 主持國家糧食豐產工程重大專項,湖北水稻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2004-2006。
2.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糧食豐產工程重大專項,長江中游北部(湖北)單雙季稻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2006-2010。
3. 主持“十五”國家攻關項目,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 2004- 2008。
4.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工程建設區生態恢復整治技術研究“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水庫庫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技術研究與示范的子專題2006-2010。
5. 主持農業部亞行貸款項目“農村能源及環境污染調查研究”,2006- 2008。
6. 主持湖北省重點攻關項目,無公害稻鴨豐產高效技術體系研究,2004-2008。
7. 主持湖北省攻關項目“湖北省優質稻米生產技術體系研究”,2006- 2008。
8. 主持國家科技支撐項目“藏中礦區植被恢復技術研究與示范” 子專題,2007- 2010。
9. 參加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綠色農業科學研究與示范”項目“江漢平原綠色農業發展模式研究與示范” ,2007- 2010
10.主持國家精品課程、湖北省精品課程 《生態學概論》,2005-2008。
發明專利及獲獎情況2008年第四屆國家教學名師獎
2007年《一種水稻田間中耕器》獲國家專利,ZL2006201342505(第3名)
2006年《生態學概論》獲中華科教基金優秀教材獎(第1名);
2006年獲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貼
2005年“農學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第2名)
2005年“農學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湖北省教學成果特等獎(第2名)
2005年“生態學概論(教材)”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第1名)
2003年《長江中游及分洪區農業結構調整和防災減災原理與技術》科技成果,CG2003000200(第2名)
2003年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先進工作者;
1993年“湖北省生態農業協作攻關課題”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0年“鄱陽湖區綜合考察和治理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發表的論文及著作一. 教材或著作:主編、副主編教材,專著13部。
1.曹湊貴主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生態學概論(第1,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06。
2.曹湊貴主編, 生態學基礎(第1,2,3,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05,2006,2007。
3.方萍、曹湊貴編著,生態學基礎(雙語教材),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
4.林文雄主編、曹湊貴副主編,“十一五規劃教材”生態學,科學出版社,2007。
5.駱世明主編,曹湊貴參編,普通生態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6.曹衛星主編,曹湊貴參編,作物栽培學總論,科學出版社,2006。
7.曹衛星主編,曹湊貴參編,作物生態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8.張似松主編、曹湊貴副主編,《水稻豐產高效集成技術》,2005.3,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9.曹湊貴主編,華中農業大學規劃教材《農業生態學實驗指導》,1995,1998,2002年修訂,華中農業大學教務處。
10.周廣生主編、曹湊貴副主編,《農村區域規劃與設計》,2003,中國農業出版社。
11.蔡崇法、姚其華主編,楊利、胡紅青、曹湊貴、丁樹文副主編,“十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棕紅壤丘陵區土壤資源特性與農業發展研究》,2001.10,湖北科技出版社。
12.徐能海主編,鄧銀霞、周勇、曹湊貴副主編,《精準農業》,2003.2,湖北人民出版社。
13.曹湊貴編著,《家用電腦應用入門》,1995.3,中國農業出版社。
二.教研論文:發表教學研究論文8篇。
1.彭慶瑞,曹湊貴,范金鳳. 淺議農業高等院校學生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作用. 安徽農業科學,2007,35(33):10872,10888.
2.曹湊貴,傅廷棟,張獻龍. 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及發展趨勢. 高等農業教育, 2005.
3.曹湊貴,張獻龍,傅廷棟. 改造傳統農學專業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中國農業教育,2004(1): 21-23.
4.曹湊貴,李合生. 強化高等農林院校生態教育 提高農科大學生生態學素質. 高等農業教育,2003,5:3-5.
5.曹湊貴,胡守強,張獻龍. 構建梯度網絡式教學實踐體系促業創新創業. 教育發展教育部現代農業創業教育教師研討班論文集, 2003.9
6.胡守強,張朗山,張獻龍,曹湊貴. 加強和改革實踐教學應重視的幾個問題.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 (1) : 96-99.
7.胡守強,曹湊貴,韓繼英. 高等學校要實行完善的學分制. 理工高教研究,2002, 21(2) : 64-66.
8.孫東發,張獻龍,曹湊貴,韓繼英. 改革專業課《作物育種學》實驗、實踐教學的嘗試. 中國農業教育,2002 (3) : 24-26.
9.趙巖冰,曹湊貴. 農學類自學考試命題原則和依據. 湖北招生考試,2002.10.
三.科研論文:發表科研論文100余篇(* 通訊作者)。
2010年
[1] Li Cheng-fang, Yang Jing, Zhang Chuan, Zhang Zhi-sheng, Zheng Min, Ahmad Shahrear, Cao Cou-gui*. Effects of short-term tillage and fertilization on grain yields and soil properties of rice production systems in central China. Journal of Food,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 2010, 8(2):577-584.
[2] Zhang Fu-ping, Li Cheng-fang, Tong Le-ga, Yue Li-xin,Li Ping, Ciren Yang-jin, Cao Cou-gui*. Response of microbial characteristics to heavy metal pollution of mining soils in central Tibet, China. Applied Soil Ecology. DOI:2010. 10.1016 / j. apsoil. 2010.03.006.
[3] Li Cheng-fang, Kou Zhi-kui, Yang Jin-hua, Cai Ming-li, Wang Jin-ping, Cao Cou-gui*. Soil CO2 fluxes from direct seeding rice fields under two tillage practices in central China.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DOI:10.1016/j.atmosenv. 2010.04.045.
[4] Zhan Ming, Cao Cou-gui*, Wang Jin-ping, Jiang Yang, Cai Ming-li, Yue Li-xin, Ahmad Shahrear. Dynamics of methane emission, active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in wetland integrated rice-duck systems in Southern China.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010. DOI: 10.1007/s10705-010-9371-7.
[5] 張涪平,曹湊貴*,李蘋,次仁央金,高超,通樂嘎,李成芳. 藏中礦區重金屬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學特性的影響.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10, 29(4):698-704.
[6] 潘圣剛,翟晶,曹湊貴*,蔡明歷,王若涵,黃勝奇.氮肥運籌對水稻養分吸收特性及稻米品質影響.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0,16(3):522-527
[7] 通樂嘎,李成芳,楊金花,汪金平,曹湊貴*,梅少華,梅金先,翟中兵. 免耕稻田田面水磷素動態及其淋溶損失.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10, 29(3):527-533..
[8] 袁偉玲,曹湊貴*,汪金平,蔡明歷,王昌付. 稻魚共作生態系統浮游植物群落結構和生物多樣性 .生態學報, 2010, 30(1):253-257.
[9] 潘圣剛,黃勝齊,曹湊貴*,蔡明歷,翟晶,江洋,張帆.氮肥運籌對稻田田面水氮素動態變化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響.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0, 29(5):1000-1005
2009年
[10] Ahmad Shahrear, Li Cheng-fang, Dai Guang-zhao, Zhan Ming, Wang Jin-ping, Pan Sheng-gang, Cao Cou-gui*.Greenhouse gas emission from direct seeding paddy field under different rice tillage systems in central China.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2009,106:54–61.
[11] Shenggang Pan, Cougui Cao*, Mingli Cai, Jinping Wang, Ruohan Wang, Jing Zhai and Shengqi Huang.Effects of irrigation regime and nitrogen management on grain yield, quality and water productivity in rice.Journal of 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2009,6(3&4):242-247
[12] Li Cheng-fang, Cao Cou-gui*, Wang Jin-ping, Zhan Ming, Yuan Wei-ling, Shahrear Ahmad.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wetland rice–duck cultivation systems in southern China.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9, 56(1):21–29.
[13] Yuan Wei-ling,Cao Cou-gui*, Li Cheng-fang, Zhan Ming, Cai Ming-li, Wang Jin-ping.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Emissions from Rice-Duck and Rice-Fish Complex Ecosystem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ir Economic Significance.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8(10):1245-1255.
[14] 李成芳,曹湊貴*,汪金平,翟中兵,梅少華. 不同耕作方式稻田土壤CH4和CO2的排放及碳收支估算.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9, 28(12):2482–2488.
[15] 潘圣剛,曹湊貴*,蔡明歷,汪金平,王若涵,原保忠,翟晶.不同灌溉模式下氮肥水平對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產量及其品質的影響.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9,15 (2):283-289
[16] 展茗,曹湊貴*,汪金平,等.稻鴨復合系統的溫室氣體排放及其溫室效應.環境科學學報,2009, 29(2): 420-426
[17] 代光照,李成芳,曹湊貴,展茗,通樂嘎,梅少華,翟中兵,范端陽. 免耕施肥對稻田甲烷與氧化亞氮排放及其溫室效應的影響.應用生態學報, 2009, 20 (9):2166–2172.
[18] 潘圣剛,曹湊貴*,蔡明歷,翟晶,王若函,黃圣齊,高艮亮.氮肥運籌對水稻氮素吸收和稻田滲漏液氮素濃度影響.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9,28(10):2145-2150
[19] 汪金平,曹湊貴*,李成芳,金暉,袁偉玲,展茗. 稻鴨共育稻田水體藻類動態變化.生態學報, 2009, 29(8):4353–4360.
[20] 李成芳、曹湊貴*、汪金平、翟中兵、梅少華,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土壤CH_4和CO_2的排放及碳收支估算,第三屆全國農業環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10-01。
[21] 袁偉玲,曹湊貴*,李成芳,展茗,蔡明歷,汪金平. 稻鴨、稻魚共作生態系統CH4和N2O溫室效應及經濟效益評估.中國農業科學, 2009, 42(6):2052–2060.
[22] 李成芳,曹湊貴*,汪金平,展茗,潘圣剛. 稻鴨、稻魚共作生態系統土壤可溶性N 的動態.生態學報, 2009, 29(5):2541–2550.
[23] 李成芳,曹湊貴*,汪金平,展 茗,蔡明歷.稻鴨、稻魚共作對稻田P素動態變化的影響.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09, 18(2):126–131.
2008年
[24] Li Cheng-fang, Cao Cou-gui*, Wang Jin-ping, Zhan Ming, Yuan Wei-ling, Shahrear Ahmad.Nitrogen losses from integrated rice–duck and rice–fish ecosystems in southern China.Plant Soil 2008, 307:207–217. SCI
[25] Weiling Yuan, Cougui Cao*,Jinping Wang. Economic valuation of gas regulation as a service by rice-duck-fish complex ecosystem. Ecological Economy. 2008, 4(3): 266-272.
[26] 展茗,曹湊貴*,汪金平,袁偉玲,江洋,高大偉. 稻鴨共作對甲烷排放的影響. 應用生態學報,2008,19(12):2666-2672.
[27] 袁偉玲,曹湊貴*,程建平,謝寧寧. 間歇灌溉模式下稻田CH4和N2O排放及溫室效應評估. 中國農業科學,2008,41(12):4294-4300.
[28] 展茗,曹湊貴*,汪金平,代光照. 稻鴨、稻魚復合生態系統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特征分析. 土壤學報,2008,45(6):1179-1183.
[29] 李成芳,曹湊貴*,汪金平,展茗,袁偉玲,高超,潘圣剛. 稻鴨稻魚共作生態系統N素平衡的研究.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8,27(4):1326-1334.
[30] 謝寧寧,曹湊貴*,蔡體久,黃金鵬,程建平. 江漢平原發展綠色農業的思考. 湖北農業科學,2008,47(7):852-854.
[31] 李成芳,曹湊貴*,徐擁華,汪金平,展茗,楊學偉,龐海東. 稻鴨與稻魚生態系統土壤微生物量N和土壤酶活性動態. 生態學報,2008,28(8):3905-3912.
[32] 李成芳,曹湊貴*,展茗,袁偉玲,汪金平. 代光照 . 稻鴨共作生態系統中氧化亞氮排放及溫室效應評估. 中國農業科學,2008,41(9):2895-2901.
[33] 李成芳,曹湊貴*,汪金平,潘盛剛,葉成,葉威,劉鎧,曾金鳳. 稻鴨、稻魚共作生態系統中稻田田面水的N素動態變化及淋溶損失. 環境科學學報,2008,28(10):2125-2132.
[34] 翟晶,曹湊貴*,潘圣剛,汪金平,蔡明歷,王若涵. 水肥耦合對水稻生長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9):12632-12635.
[35] 鄧環,萬素琴,曹湊貴,程玲,高素華. 江漢平原盛夏低溫過程對中稻結實的影響.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7(5):676-679.
[36] 展茗,曹湊貴*,汪金平,蔡明歷,袁偉玲. 復合稻田生態系統溫室氣體交換及其綜合增溫潛勢. 生態學報,2008,28(11):5461-5468.
[37] 程建平,曹湊貴*,潘圣剛,袁偉玲,王建漳,鄭傳舉.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產量性狀相關性及通徑分析. 灌溉排水學報,2008,27(1):96-99.
[38] 方萍,曹湊貴.“生態學” 定義新解.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1):107-110.
[39] 程建平,曹湊貴*,蔡明歷,原保忠,翟晶. 不同土壤水勢與氮素營養對雜交水稻生理特性和產量的影響.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8,14(2):199-206.
[40] 鄧環,曹湊貴*,程建平,蔡明歷,汪金平.不同灌溉方式對水稻生物學特性的影響.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8,16(3):602-606.
[41] 王昌付,汪金平,曹湊貴*. 稻鴨共作對稻田水體底棲動物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8,16(4):130-134.
[42] 李成芳,曹湊貴*,展茗,汪金平. 稻鴨共作對稻田氮素變化及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生態學報,2008,28(5):2115-2122.
[43] 李成芳,曹湊貴*,汪金平,展茗,袁偉玲,潘圣剛,黃豐,代光照. 稻鴨共作生態系統稻田土壤固定態銨含量及有效性的研究. 生態學報, 2008, 28(6): 2729-2737.
[44] 袁偉玲, 曹湊貴*, 汪金平, 展茗,李成芳,謝寧寧. 稻鴨共作生態系統中N2O排放及經濟評價.生態學報,2008,28(7).
2007年
[45] Yuan Weiling, Cao Cougui*, Wang Jinping, Wang Changfu, Jin Hui.The effect of rice-duck-fish complex ecosystem on zooplankton of rice fields. Ecological Complexity and Sustainability. Abstracts of EcoSummit 2007:320-321. May 22-27.
[46] Cao Cougui, Wang Jinping,Yan Weiwei,Yuan Weiling,Deng Huan. Effects of Rice-duck Intergrowth on Aquatic Animal Community in Rice Paddie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No.1), Science Press, Beijing,2007.
[47] 曹湊貴,汪金平,金暉,袁偉玲,劉豐顥. 稻鴨共育對稻田水體藻類群落的影響.水生生物學報.2007,31(1):146-148.
[48] 楊慶勇,陳翔,孔凡鑫,陳敏,曹湊貴. 瑞金市日東鄉貢潭村農業人口年齡結構研究.安徽農業科學. 2007,35(2):549-550.552
[49] 袁偉玲,曹湊貴*.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可持續發展對策初探.湖南農業科學,2007,(1):1-3.
[50] 湯顥軍,曹湊貴*,張似松,汪金平. 稻鴨共育體系多因素正交旋轉回歸試驗研究. 湖北大學學報,2007,29(1):99-104
[51] 顏衛衛,曹湊貴*,李峰. 我國農村沼氣CDM項目開發的潛力分析. 中國能源,2007,29(9):32-34.
[52] 潘圣剛,曹湊貴*, 蔡明歷, 謝運河, 程建平. 施氮水平和栽插模式對紅蓮優6號群體結構和產量的影響.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7,26(5):603-606.
[53] 劉鐵梅,劉鐵芳,謝國生,楊光圣,鄒薇,曹衛星,李衛平,曹湊貴,傅廷棟. 影響冬油菜比葉面積的多因子分析.第十二屆國際油菜大會論文集,2007, p202.
[54] 劉安國,張方方,王海軍,馮明,張似松,曹湊貴,李京,劉志雄. 湖北省水稻高溫熱害發生規律與防御措施的初步研究. 中國氣象學會2007年年會生態氣象業務建設與農業氣象災害預警分會場論文集,2007, p1187-1193.
[55] 程建平,曹湊貴*, 蔡明歷,原保忠,翟晶. 水分脅迫與氮素營養對水稻生理特性的影響. 中國作物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07,25:149-154.
2006年
[56] 汪金平,何圓球,柯建國,曹湊貴. 廂溝免耕秸稈還田對作物及土壤的影響.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6,25(2):123-127.
[57] 潘圣剛, 曹湊貴*, 蔡明歷, 程建平. 施氮水平對雜交中稻紅蓮優6號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湖北農業科學,2006,45(4):436-438.
[58] 劉鐵梅,鄒薇,劉鐵芳,謝國生,吳江生,曹衛星,李衛平,曹湊貴,傅廷棟. 不同冬油菜品種比葉面積的多因子分析. 作物學報,2006,32(7):1083-1089.
[59] 程建平,曹湊貴*,蔡明歷,汪金平,原保忠,王建漳,鄭傳舉. 不同灌溉方式對水稻生物學特性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應用生態學報,2006,17(10):1859-1865.
[60] 汪金平,曹湊貴*,金暉,王昌付,劉豐顥. 稻鴨共生對稻田水生生物群落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2006,39(10):2001-2008.
[61] 丁子福,曹湊貴*,雷中文,張似松. 湖北省水稻豐產栽培集成模式技術經濟分析. 湖北農業科學,2006,45(6):711-714.
[62] 潘圣剛,曹湊貴*,蔡明歷,謝運河. 栽插密度及方式對雜交水稻“紅蓮優6號”產量和品質的影響. 江西農業大學學報,2006,28(6):845-849.
[63] 程建平,曹湊貴*,蔡明歷,原保忠,王建漳,鄭傳舉. 不同灌溉方式對水稻產量和水分生產率的影響. 農業工程學報,2006,22(12):28-33.
[64] 汪金平,曹湊貴,金暉,王昌付. 稻鴨共棲對稻田水生生物群落的影響. 中國生態學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薈萃,2006,p179.
2005年
[65] 袁偉玲,曹湊貴*,程建平.水稻產量及構成因素的灰色關聯度分析. 湖北農業科學,2005,2:24~25.
[66] 劉鐵梅, 張瓊, 邱楓,劉鐵芳, 謝國生, 曹湊貴. 油菜器官間干物質分配動態的定量模擬. 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05, 27(1) : 55-59.
[67] 汪金平, 曹湊貴, 張衛健. 南方紅黃壤不同類型區旱地水熱資源差異及種植對策.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5, 26(4):306-308.
[68] 袁偉玲,曹湊貴,程建平.水稻產量性狀相關性及通徑分析. 墾殖與稻作,2005,4:6~8
[69] 周廣生, 徐才國, 靳德明, 崔克輝, 曹湊貴, 蔡明歷, 駱炳山. 分蘗期節水處理對水稻生物學特性的影響. 中國農業科學, 2005, 38(9):1767-1773.
[70] 曹湊貴, 汪金平, 鄧環. 稻鴨共生對稻田水生動物群落的影響. 生態學報, 2005, 25(10) : 2644-2649.
[71] 周廣生, 崔克輝, 靳德明, 曹湊貴, 徐才國, 駱炳山. 發根力作為栽培稻品種苗期抗旱性鑒定指標的研究. 中國農業科學, 2005,38(12):2571-2576.
[72] 汪金平, 曹湊貴. 稻鴨共生對稻田水體環境因子的影響. 第十二界全國農業生態學研討會論文集"農業生態學與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 2005:312~315.
2005年前
[73] 劉鐵梅, 胡立勇, 趙祖紅, 曹湊貴, 曹衛星, 嚴美春. 油菜發育過程及生育期機理模型的研究 Ⅰ.模型的描述.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04, 26(1) : 27-31.
[74] 胡立勇,劉鐵梅,鄭小林,曹湊貴,曹衛星,嚴美春. 油菜發育過程及生育期機理模型的研究 Ⅱ.模型的檢驗和評價.中國油料作物學報, 2004,26 (2) : 51-55.
[75] 曹湊貴,張似松,蔡明歷, 袁偉玲.湖北水稻生產現狀及技術對策. 湖北農業科學,2004(4):28-30.
[76] .劉鐵梅,胡立勇,曹湊貴,劉鐵芳,傅廷棟. 油菜發育過程及生育期機理模型的研究.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文集,2004,34:115-122.
[77] Cao Cougui,2003,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China,In Joint Symposium of Dong-A University and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7 October,2003, Dong-A University, Busan, Korea.
[78] 張衍林,鄭啟壽,曹湊貴,陳杰,何長美. 恩施市“五改三建”生態家園建設模式及效益分析.國際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論壇論文集,2003 : 42-44.
[79] 劉鐵梅,曹湊貴,黃勇,林豐成,劉鐵芳,劉安國. 油菜物質生產與積累的模擬模型.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2003, 22(6) : 533-537.
[80] .曹湊貴,張光遠,王運華,蔡崇法. 鄂南丘陵區棕紅壤硼的分布和遷移特點及其調控,土壤學報,2001, 38 (1) : 96-103.
[81] Cao Cougui, Zhang Guangyuan, 2000. Construct and benefit analysis of eco-village in hilly region of central Hubei province.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0 international eco-village proseminar of Hong Kong. p76~79.
[82] 曹湊貴,蔡崇法,張光遠,王運華. 植物物料腐解及硼素釋放研究.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00,19(1):18-21.
[83] 曹湊貴,蔡崇發,張光遠,王運華. 鄂南棕紅壤農田生態系統B素平衡分析.應用生態學報,2000,11(2):228-230.
[84] .曹湊貴. 湖北省農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化問題. 農業科技管理, 2000 :57~60.
[85] 曹湊貴,蔡崇法,張光遠,王運華. 幾種作物的吸硼特點及模擬.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1999,18(5):436-439.
[86] 曹湊貴,蔡崇發,張光遠,王運華. 鄂南丘陵區棕紅壤硼分級及時空分布.土壤,1999(3):144-154.
[87] 曹湊貴,張光遠,王運華,丁敏,蔡崇法. 鄂南丘陵棕紅壤水土流失及硼損失特征.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1998,17(1):50-54.
[88] 曹湊貴,張光遠,王運華. 農業生態系統養分循環研究概況. 生態學雜志,1998(4),26-32.
[89] 曹湊貴,張光遠,王運華. 生態農業決策支持系統的建立.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1997,5(3):63-66.
[90] 曹湊貴,張光遠,王運華. 鄂南丘陵集水面有效硼的分布特征.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1997,16(2):156-160.
[91] 曹湊貴,陳聿華,劉燕君. 鄂中丘陵平原村級生態農業類型分析. 應用生態學報,1995,6(1):44-50.
[92] 曹湊貴,陳聿華,秦慧豹. 村級生態農業的模糊綜合評判.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1994,13(2):189-198.
[93] 萬勇,陳聿華,曹湊貴. 鄂中丘崗地區農林業系統研究. 生態學雜志,1994,13(4):1-6.
[94] 曹湊貴,姜正軍,孫先瑢. 鄂南棕紅壤丘陵區作物生態適應性及種植優化設計. 耕作與栽培,1994(1):3-7.
[95] 曹湊貴,陳聿華. 農業生態系統評價若干問題探討.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1994,2(2):69-74.
[96] 曹湊貴,陳聿華. 鄂中丘陵地區農戶生態系統能流分析. 農村生態環境,1993(4 ). DOI .1001-5906.0.1993-04-006.
[97] 秦慧豹,曹湊貴,陳聿華. 丘陵地區村級生態建設的綜合評價與分析. 農業現代化研究,1993(1). DOI .1000-0275.0.1993-01-008.
[98] 曹湊貴.湖北省生態農業現狀淺析.農業現代化研究,1993(3). DOI .1000-0275.0.1993-03-013.
[99] 曹湊貴.丘陵地區農戶生態系統演替分析.生態學雜志,1993(2). DOI .1000-4890.0.1993-02-022
[100] 曹湊貴,陳聿華,張仕斌,劉燕君,熊復西. 丘陵地區農戶生態農業模式研究.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1993(4). DOI .1671-3990.0.1993-04-008.
[101] 曹湊貴,陳聿華. 丘陵地區農戶生態系統生產潛力分析. 生態學雜志,1990(4). DOI .1000-4890.0.1990-04-000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