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7-14 相關院校:北京林業大學
導師詳細信息
導師姓名: | 王冬梅 | 照片:無 | |
性別: | 女 | 出生年月: | 1963 年6 月20 日 |
院系名稱: | 水土保持學院 | 一級學科: | 林學 |
二級學科: |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 研究方向1: | 水土保持 |
研究方向2: | 工程綠化 | 研究方向3: | 荒漠化防治 |
政治面貌: | 請選擇 | 現任職務: | |
現在職稱: | 教授 | 職稱評定時間: | 1997 年12 月1 日 |
導師最后學歷: | 博士 | 導師最后學位: | 博士 |
獲學位時間: | 1 年1 月 | 獲學位單位: | 北京林業大學 |
是否院士: | 非院士 | 是否留學: | 是 |
留學國別: | 澳大利亞 | 留學時間: | |
碩導、博導: | 博導 | 批碩、博導時間: | 1998 年6 月1 日 |
在讀碩士: | 11人 | 畢業碩士: | 17人 |
在讀博士: | 4人 | 畢業博士: | 2人 |
上崗時間: | 1998 年9 月1 日 | 現在在崗否: | 是 |
是否外聘導師: | 否 | 原外聘單位名稱: | |
是否千百萬人工程: | 否 | 是否長江學者: | 否 |
其它稱號: | 所在學科是否博士后流動站: | 是 | |
工作簡歷: | 1986年7月至今一直在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從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方面的科研和 教學 工作。 1996年至今兼任中國防治荒漠化培訓中心培訓部主任,負責荒漠化防治和水土保持技術培 訓工 作。 |
||
教學工作: | 1.1990開始為水保專業大本、?瓢嘀v授“水土保持農學”(30學時)、“農地水土保 持”課程 (40學時+2天實習); 2.2002年開始為農建專業本科生講授“農業建筑技術經濟”(30學時)、“農業建筑學” (20 學時+1周實習)、“農業生物環境工程”(40學時); 3.2003年開始為環規專業本科生講授“經濟地理學”(30學時+2天實習); 4.1998開始指導碩士研究生。 |
||
研究領域: | 1.流域管理:包括小流域綜合治理、區域水土保持規劃、農地水土保持等; 2.荒漠化防治:植被恢復技術、農地防蝕技術等; 3.水土保持:包括水土資源合理利用與評價、水土流失機理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
||
在研課題: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菌根真菌對植物適應矸石山生境的作用,主持人; 科技部國合司國際培訓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項目,主持人; 北京市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生態效益綜合評價,主持人; 綠地高效用水技術的研究與示范項目,主持人; 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濱海鹽堿地造林”(丁國棟主持),參加人; 科技部“十一五”林業科技支撐項目困難立地工程造林新材料、新產品及應用技術(王百田主持),參加人。 |
||
論文目錄: | 一、代表性英文論文 1. Dongmei Wang, Petra Marschner, Zakaria Solaiman and Zed Rengel (2007), Growth, P uptake and rhizosphere properties of intercropped wheat and chickpea in soil amended with iron phosphate or phytate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Vol.39, Issue1,Jan. 2007, Pages 249-256 (SCI,影響因子2.580) 2. Dongmei Wang, Petra Marschner, Zakaria Solaiman and Zed Rengel ((((((((((((((((2007), Belowground interactions between intercropped wheat and Brassicas in acidic and alkaline soils,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Vol.39, Issue4,Apr. 2007, Pages 961-971. ((((((((((((((((SCI,影響因子 2.580) 3. Wang Dongmei et al ((((((((((((((((2004),The Applications of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 in Urban Soil and Water Loss Investigatio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8th World Multi-Conference on Systemics, Cybernetics and Informatics, Volume 16, July 18-21, 2004 - Orlando, Florida, USA. ((((((((((((((((ISBN:980- 6560-13-2)((((((((((((((((ISTP收錄) 4.Zakaria Solaimana, Petra Marschnera, Dongmei Wang, Zed Rengelc ((((((((((((((((2007),Growth, P uptake and rhizosphere properties of wheat and canola genotypes in an alkaline soil with low P availability,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Volume 44, Number 1 / 2007年10月, ((((((((((((((((SCI, 影響因子1. 191,) 5. Wang Dongmei et al ((((((((((((((((2002), Factors analysi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mall watersheds in mountainous area of Beijing, In: Proceedings of 12th ISCO Conference, Beijing, China. 2002, Vol.2, p582-589 6. Wang Dongmei et al ((((((((((((((((2004),Problem identification and needs assessment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hina. Proceedings of 13th ISCO Conference, Brisbane, Australia, 2004 7. Wang Dongmei et al ((((((((((((((((2004),Relationship of community grass coverage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Beijing proper. In: Proceedings of 13th ISCO Conference, Brisbane, Australia, 2004 8. Wang D., Marschner P., Solaiman Z. and Rengel Z. ((((((((((((((((2005),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fluenced by intercropping and inorganic phosphate application,COMBIO 2005, Adelaide, Australia 9. Wang D., Marschner P., Solaiman Z. and Rengel Z. ((((((((((((((((2006), Effects of intercropping and organic phosphate application on plant growth, P uptake and microbial community in rhizosphere of P-inefficient wheat. In: Proceedings of 18th WCSS 2006 Philadelphia, USA 10. Wang Dong-mei, Sun Bao-ping, ,Petra Marschner,,Gao Hui-Qiao, ((((((((((((((((2006),Factor Analysis on Cropland Potential Productivity in Hilly Loess Area, Northwest China. 14th of ISCO2006, Marrakech, Morocco, May14-19, 2006 11. Solaiman Z., Marschner P., Wang D. and Rengel Z. ((((((((((((((((2005),Analysis of rhizospher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wheat and canola genotypes, COMBIO 2005, Adelaide, Australia 12. Zhai, Baohui, Wang, Dongmei, Wang, Rusong(2005). The analysis of transforming heavy industrial district to tourism destination: a case study, Case Studies, The 41st ISoCaRP World Planning Congress ((((((((((((((((CD-ROM), Bilbao Spain 二、代表性中文論文 *王曉英,王冬梅, 叢枝菌根真菌與土壤養分交互作用的生態效應研究,北方園藝,P111-114,2009((((((((((((((((6) 第一 作 者 為本人研究生,本人為責任作者) *楊秀梅,陳保冬,朱永官,王冬梅.叢枝菌根真菌對銅污染土壤上玉米生長的影響,生態學報,2008,((((((((((((((((3) ((((((((((((((((第一作 者 為 本人研究生,本人為通訊作者) [[[[[[[[[[[[[[[[1]王冬梅,吳卿,王西林,劉程里. 應用高分辨率衛星影像提取水土保持措施信息的分類后處理技術研究 [[[[[[[[[[[[[[[[J]. 中國 水 土保持,2006,((((((((((((((((5). [[[[[[[[[[[[[[[[2]王冬梅,周心澄,賀康寧,李世榮,史常青,常國梁. 青海大通退耕還林工程區主要造林樹種生產潛力 [[[[[[[[[[[[[[[[J]. 生態 學 報,2004,((((((((((((((((12). [[[[[[[[[[[[[[[[3]王冬梅. 黃土丘陵區沙棘水土保持薪炭林土地生產潛力研究[[[[[[[[[[[[[[[[J]. 國際沙棘研究與開發,2004, ((((((((((((((((3). [[[[[[[[[[[[[[[[4]王冬梅,翟寶輝,侯旭峰,崔建國,李永貴. 坡地資源合理利用對山區小流域生態經濟系統影響[[[[[[[[[[[[[[[[J]. 資 源科 學,2004,((((((((((((((((S1). [[[[[[[[[[[[[[[[5]王冬梅,李永貴,蔣文瓊,侯旭峰. 山區小流域脫貧致富的經營管理體系研究[[[[[[[[[[[[[[[[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社會 科學 版),2002,((((((((((((((((4). [[[[[[[[[[[[[[[[6]王冬梅,李永貴,蔣文瓊,侯旭峰. 北京山區小流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以石匣小流域為例 [[[[[[[[[[[[[[[[J]. 北 京林 業 大學學報,2002,((((((((((((((((1). [[[[[[[[[[[[[[[[7]王冬梅,張文艷,蘇新琴. 城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對策[[[[[[[[[[[[[[[[J]. 城市發展研究,2001,((((((((((((((((5). [[[[[[[[[[[[[[[[8]王冬梅,張學培,趙云杰. 小流域系統土地生產力綜合評價[[[[[[[[[[[[[[[[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9, ((((((((((((((((5). [[[[[[[[[[[[[[[[9]王冬梅,讓義務植樹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森林與人類,2001(3) [[[[[[[[[[[[[[[[10]王冬梅,孫保平,劉敬軍 黃土丘陵區小流域林業土地生產潛力研究,林業科學研究,1998, No.1 [[[[[[[[[[[[[[[[11].高金暉,王冬梅等,植物葉片滯塵規律研究——以北京市為例,北京林業大學學報,vol.29(2), P94- 99,2007.3 ((((((((((((((((第一作者為本人研究生,本人為責任作者) [[[[[[[[[[[[[[[[12]. 賀露紅、王冬梅,不同施肥水平下VA菌根對沙棘改土效應的影響,國際沙棘研究與開發,2007年第 3 期, P11-17((((((((((((((((第一作者為本人研究生,本人為責任作者) [[[[[[[[[[[[[[[[13]吳卿,王冬梅,周心澄,秦志強,丁素榮. 基于虛擬現實的分類模板定義技術在水土保持遙感調查中的應用 [[[[[[[[[[[[[[[[J]. 中 國水土保持科學,2006,((((((((((((((((6). ((((((((((((((((王冬梅為責任作者) [[[[[[[[[[[[[[[[14]楊娜,王冬梅,王百田,張津林,. 土壤含水量對紫穗槐蒸騰速率與光合速率影響研究[[[[[[[[[[[[[[[[J]. 水土保持 應用技 術,2006,((((((((((((((((3). ((((((((((((((((第一作者為本人研究生,本人為責任作者) [[[[[[[[[[[[[[[[15]蔣文瓊,王冬梅,李永貴,侯旭峰. 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應用——以石匣小流域為例 [[[[[[[[[[[[[[[[J]. 中 國 水土保持科學,2004,((((((((((((((((2). ((((((((((((((((第一作者為本人研究生,本人為責任作者) [[[[[[[[[[[[[[[[16]杜麗娟,王冬梅,李忠魁. 森林資源價值核算研究進展[[[[[[[[[[[[[[[[J]. 水土保持學報,2002,((((((((((((((((S1). ((((((((((((((((第一作者為本人研究生,本人為責任作者) [[[[[[[[[[[[[[[[17]謝漢生,王冬梅,蘇新琴. 城市水土流失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及其對策[[[[[[[[[[[[[[[[J]. 水土保持學報,2002, ((((((((((((((((S1). ((((((((((((((((第一 作者 為本人研究生,本人為責任作者) [[[[[[[[[[[[[[[[18]許麗,周心澄,王冬梅. 煤矸石廢棄地復墾研究進展[[[[[[[[[[[[[[[[J].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5,((((((((((((((((3) [[[[[[[[[[[[[[[[19]汪西林,白占雄,王冬梅,李永貴. 可視化技術在城市水土流失調查中的應用[[[[[[[[[[[[[[[[J]. 水土保持學 報,2004, ((((((((((((((((4). [[[[[[[[[[[[[[[[20]杜麗娟,柳長順,王冬梅.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區森林資源價值核算[[[[[[[[[[[[[[[[J]. 水土保持學報,2004, ((((((((((((((((1) ((((((((((((((((第 一作者 為本 人研究生,本人為責任作者) [[[[[[[[[[[[[[[[21]岳德鵬,劉永兵,王計平,王冬梅,徐偉,黃月艷. 河流沖積沉積沙地風蝕規律及植被防風蝕效應——以北京 市 永 定 河沙地為例[[[[[[[[[[[[[[[[J]. 生態學報,2006,((((((((((((((((9). [[[[[[[[[[[[[[[[22]張宇清,朱清科,齊實,張巖,王冬梅. 梯田埂坎立地植物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對土壤水分的影響[[[[[[[[[[[[[[[[J]. 生態學 報,2005,((((((((((((((((3). [[[[[[[[[[[[[[[[24] 毛磊,王冬梅,楊曉暉,喻泓.樟子松幼樹在不同林份結構中的空間分布及其更新分析,北京林業大學 學 報, vol.30(6),P71-77,2008.11((((((((((((((((第一作者為本人研究生,本人為責任作者) [[[[[[[[[[[[[[[[25] 劉瑩,王冬梅,劉孝盈,于琪洋,徐慧.國外調水工程對生態與環境影響的研究與對策,中國水 利,P64- 68,2008.8((((((((((((((((第一作者為本人研究生,本人為責任作者) [[[[[[[[[[[[[[[[26]寧月勝,王冬梅,逯進生.北京山區山洪泥石流危險區擴張情景分析及其避險通道設計,現代林業,2008 vol.2 (2-4)P9-16; [[[[[[[[[[[[[[[[27]燕楠,王冬梅,李金海等. 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生態功能評價方法初探,現代林業,2009 vol.3(2-4) P16- 22((((((((((((((((第一作者為本人研究生,本人為責任作者) [[[[[[[[[[[[[[[[28]燕楠,王冬梅等,退耕還林的固碳釋氧效應初探,中國北方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管理與效益評價實踐, 藍天 出 版社,2009. ((((((((((((((((第一作者為本人研究生,本人為責任作者) [[[[[[[[[[[[[[[[29]張維成,田佳 王冬梅,基于全球氣候變化談判的森林碳匯研究,林業調查規劃,2007,32(5): 18 ~ 22. 第一作者為本人研究生,本人為責任作者) [[[[[[[[[[[[[[[[30]張維成,王冬梅 丁國棟,我國鹽漬荒漠化綜合治理技術研究綜述,山東林業研究,2007.(06): 第一 作 者為本人研究生,本人為責任作者) [[[[[[[[[[[[[[[[31]徐慧,王冬梅等,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面臨的問題與建議,中國北方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管理與效益評價 實 踐, 藍天出版社,2009.9;((((((((((((((((第一作者為本人研究生,本人為責任作者) [[[[[[[[[[[[[[[[32] 王曉英,黃玉清,王冬梅, 青檀光合作用和熒光特性對巖溶區不同生境的響應,林業科學研究, 2009.22 (4):475~482. |
||
著譯目錄: | 1.《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監測技術》,黃河水利出版社,2009,第二著者; 2.WOCAT. Where the Land is Greener, Case Studies and Analysi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itiatives Worldwide.2007((((((((ISBN:978-92-9081-339-2) ,2007,參編; 3.《水土保持學》(第二版),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參編; 4.《水土保持》,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4, 副主編; 5.《中國水利百科全書-水土保持分冊》,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參編 6.《黃土高原土地生產潛力研究》,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著者; 7.《農地水土保持》,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年10月,主編; 8.《黃土高原治山技術研究》,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3,編委之一; 9.《區域綜合治理技術決策系統》,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主要參編者; 10.《中國婦女與社會林業》,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主要參編者; 11.《Chinese Women and Social Forestry》,中國林科院科技信息所出版,1995,主要參 編者 ,獨立完成2萬字。 |
||
科研成果: | 1.2007年獲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1項,排名第四; 2.2007年獲北京市水務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排名第四; 3.2005年參加的由尹偉倫院士主持的“森林資源類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 一等獎; 4.2004年參加的由周心澄教授主持的“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學方法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獲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 獎; 5.1992年9月參加的寧夏西吉縣黃家二岔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驗示范研究項目獲得林業部科技 進步二等獎; 6.1992年12月參加的黃土高原綜合治理定位試驗示范綜合研究項目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 步一等獎; 7.1993年12月參加的黃土高原綜合治理試驗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8.1993年參加的“薪炭林樹種選擇及效益研究”課題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9.1996年美國福特基金項目“中國婦女與社會林業”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
||
成果推廣應用情況: | |||
表彰和榮譽: | 1.1998年獲第三屆中國水土保持學會青年科技獎。 2.1987年被中科院評為西吉試區先進工作者; |
||
主要兼職: | 中國防治荒漠化培訓中心培訓部主任; | ||
備注: | |||
辦公室電話: | 62337777 | ||
住宅電話: | (暫不公布) | ||
傳真: | 62338487 | ||
手機: | (暫不公布) | ||
通訊地址: | 北京林業大學67信箱 | ||
郵政編碼: | 100083 | ||
電子郵件地址: | dmwang@bjfu.edu.cn | ||
主頁地址: |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