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7-21 相關院校:蘭州大學
南志標,1951年生,河北省曲陽縣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草業科學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國家級草業科學教學團隊的帶頭人之一,國家“973”項目“中國西部牧草、鄉土草遺傳及選育的基礎研究”首席科學家,國家“草地農業創新引智基地”負責人,國際知名的草業科學家。
現任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名譽院長、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甘肅草原生態研究所名譽所長、農業部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學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西部草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草地農業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兼任國際草地大會連續委員會委員(2008-2016);美國牧草和放牧術語委員會(2009-2012);國際放牧研究協作網遠東地區協調員(199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畜牧獸醫水產學科評審組成員(1998-2002;2007-);國家科技進步獎養殖業專業評審組成員(2000-);中國草原學會牧草與草坪草病害研究組組長(1998-);中國草學會名譽理事長(2011-);甘肅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1999-);甘肅省植保學會副理事長(2003-)。《草業學報》主編(2004-);《草地學報》常務編委(1993-);《草業科學》編委(1990-);《國外畜牧學-草原與牧草》編委(1994-)。
1972年就讀于甘肅農業大學草原系,1978年至1981年在甘肅農業大學草原系攻讀碩士。1986年9月至1989年11月在新西蘭梅西大學(MasseyUniversity)和新西蘭國家科工部植病所(DSIR,PlantDiseaseDivision)攻讀博士,獲博士學位。
自1969年以來,先后作為工人、草原技術員、科研與管理工作者已在草地畜牧業生產與科研領域工作了40年。七十年代主要從事高山草原野生牧草引種馴化及品種選育,牧草種子生產,栽培草地的建植與管理及天然草原改良。八十年代,主要從事溫帶牧草病理學與牧草種子學的研究,尤以豆科植物土傳病害,牧草種傳病害,病害調查與損失評定見長。九十年代以來,繼續從事退化草地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溫帶牧草和熱帶豆科牧草病理學與種子學、高山優良豆科牧草選育、草坪草病害、禾草內生真菌的研究。
以提高草地生態生產力為中心,在天然草地退化治理和栽培草地植物病害防治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并較為廣泛地應用于生產實踐,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發表真菌新種2個,修訂國家標準5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主編出版著作2部、SCI期刊專輯和專欄各1期、國際和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各1部,參編著作4部,發表科研論文200余篇,其中SCI收錄40余篇。現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我國牧草學領域首個973項目“中國西部牧草、鄉土草遺傳與選育的基礎研究”。主持的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8)、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和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7)各一項。
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39人,其中1人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8年)、1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009年)。2008年,他作為學科帶頭人之一的學院獲草業科學國家級教學團隊。2009年,獲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第二獲獎人)和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2010年,獲“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提名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草學會“從事草業工作四十年紀念獎”榮譽稱號。主講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
是第4屆國際禾草內生真菌大會、第19屆國際草地大會、中國-澳大利亞國際農業合作研討會(悉尼)和第1屆中國—日本—韓國草地大會特邀報告人。2002年擔任國際學術會議主席1次。作為第21屆國際草地大會和第8屆國際天然草地大會組委會副主席兼學術委員會主席,提議了“變化世界中多功能草地”的大會主題,并提議設立了24個專題,為成功舉辦這兩會做出了突出貢獻。2004年至2008年,擔任國際草地/草原大會組委會學術委員會主席。2006年主辦第2屆中國—日本—韓國草地大會。2008年獲國家引進國外智力貢獻獎。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