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7-21 相關院校:蘭州大學
一、個人簡況
郭正剛,男,1973年4月出生于甘肅岷縣,博士,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承擔《普通生態學》的教學任務,主要從事草業科學和生態學的研究工作。聯系方式:guozhg@lzu.edu.cn
二、學習與工作經歷
1992年9月-1996年6月,在甘肅農業大學林學院學習,獲農學學士學位;
1996年9月-1999年6月,在甘肅農業大學林學院學習,獲農學碩士學位;
2001年9月-2004年7月,在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學習,獲理學博士學位,導師為程國棟院士。
1999年7月-2002年4月,在甘肅草原生態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實習研究員。
2002年5月-2006年6月,在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講師。
2005年11-2010年3月,在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從事在博士后的研究工作;
2006年6月-2011年5月,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副教授;
2011年5月至今,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教授
三、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為草坪生物學,草業地理信息,草地營養學,草業科學。
四、承擔科研項目及獲獎
目前承擔項目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首批特別資助:硅提高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理機制及分子基礎(200801242),主持,經費10萬元;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西北牧區草地資源分類經營模式研究(08BJY035)。主持,經費9萬元。
中國博士后科學面上基金(一等):硅對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及牧草品種的影響(20060390191),主持,經費5萬。
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退化分異過程及其調控機制(30730069),參加,經費11萬(總經費170萬)。
國家863計劃:荒漠植物霸王抗旱功能基因鑒定及其在苜蓿育種中的應用(2006AA10Z126),參加,經費5萬。
國家863計劃:牧區草畜平衡數字化監測信息系統,參加,經費2萬。
蘭州大學交叉學科青年創新基金,硅對紫花苜蓿生產力的影響,主持,經費1.4萬。
參加已完成的項目
國家基金:北疆牧區雪災監測和預警系統的研究。參加
國家基金重點項目:“河西走廊山地綠洲荒漠系統耦合機理與優化耦合模式研究”。參加
國家科技部西部開發專項:“甘肅黃土高原退耕還草恢復生態與草畜產業化技術與示范”。參加。
甘肅省攻關項目:“河西鹽漬化草地綜合改良與持續高效利用技術體系研究”。參加
國家基金:“牧區雪災雷達遙感監測與評價系統”。參加
甘肅省省長基金:“甘肅省生態建設與草業專家開發系統”。參加
獲獎
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五、學術論文與專著
⑴學術論文,中文文章僅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不包括會議論文)
GuoZG,LiuHX,WangYR,HuYK,YangJN.IrrigatingatpoddingandregrowthstagesincreasesseedyieldandimprovespoddistributioninlucernegrownintheHexiCorridorinChina.NewZealandJournalofAgriculturalResearch,2007,50:285-290
GuoZG,LiuHX,TianFP,ZhangZH,WangSM.Effectofsilicononthemorphologyofshootsandrootsofalfalfa(Medicagosativa).AustralianJournalofExperimentalAgriculture,2006,46:1161-1166
GuoZG,LiuHX,WangYR,WangSM,ChengGD.Suitabilityoflucernecultivars,withrespecttorootdevelopment,tosemi-aridconditionsinwestChina.NewZealandJournalofAgriculturalResearch,2004,47:51-59
GuoZG,LiuHX,WangSM,TianFP,ChengGD.Biomass,persistence,anddroughtresistanceofninelucernevarietiesinthedryenvironmentofwestChina.AustralianJournalofExperimentalAgriculture,2005,45:59-64
GuoZG,LongRJ,NiuFJ,WuQB,HuYK.EffectofhighwayconstructiononplantdiversityofgrasslandcommunitiesinthepermafrostregionsoftheQinghai-Tibetplateau.TheRangelandJournal,2007,29:161-167
GuoZG,LiuHX,ZhangZH.ClassificationmanagementforgrasslandinGansuProvince,China.NewZealandJournalofAgriculturalResearch,2003,46:123-131
GuoZG,LiangTG,LiuXY,NiuFJ.AnewapproachtograsslandmanagementforthearidAletairegioninNorthernChina.TheRangelandJournal,2006,28:97-104
WangH,GuoZG(Correspondingauthor),XuXH,LiangTG,RenJZ.ResponseofvegetationandsoilstodesertificationofalpinemeadowintheupperbasinoftheYellowRiver,China.NewZealandJournalofAgriculturalResearch,2007,50:491-501
LiuHX,GuoZG(Correspondingauthor),WangSM,WangYR.AnewprocedureforevaluatingLucernegenotypesforsemi-aridlandinwestChina.NewZealandJournalofAgriculturalResearch,2005,48:109-116
BaoAK,GuoZG,ZhangHF,WangSM.Aprocedureforassessingthesalttoleranceoflucerne(MedicagosativaL.)cultivarseedlingsbycombiningagronomicandphysiologicalindicators.NewZealandJournalofAgriculturalResearch,2009,52:435-442
LiuHX,GuoZG,WangYR.Optimalconditionsforhydropriminglucerneseeds.NewZealandJournalofAgriculturalResearch,2008,51:69-75
ChaiQ,GuoZG,RenJZ,NanZB.AssessmentondroughtresistanceofKentuckybluegrass(Poapratensis)varietiesatseedlingstage.NewZealandJournalofCropandHorticulturalScience,2006,33:319-328
WangGX,YaoJZ,GuoZG,WuQB,WangYB.Changesinpermafrostecosystemundertheinfluencesofhumanengineeringactivitiesanditsenlightenmenttorailwayconstruction.ChineseScienceBulletin,2004,49(16):1741—1750
LiangTG,LiuXY,WuCX,GuoZG,HuangXD.AnevaluationapproachforsnowdisastersinthepastoralareasofnorthernXinjiang,PRChina.NewZealandJournalofAgriculturalResearch,2007,50:369–380
LiangTG,HuangXD,WuC,X.LiuXY,LiWLGuoZG,RenJZ.ApplicationofMODISdataonsnowcovermonitoringinpastoralarea:AcasestudyintheNorthernXinjiang,China.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2007,112:1514-1526
劉慧霞,郭正剛(通訊作者),周雪榮,郭興華,鄒文輝,王愛國.硅對紫花苜蓿根系生長的影響.中國草地學報,2009,31(1):28-31
后源,郭正剛(通訊作者),龍瑞軍.黃河首曲濕地退化過程中植物群落組分及物種多樣性的變化.應用生態學報,2009,20(1):27-32
劉慧霞,郭正剛(通訊作者),郭興華,周雪榮,惠文森,王康英.不同水分條件下硅對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及產量構成要素的影響.生態學報,2009,29:3075-3080
郭正剛,牛富俊,湛虎,吳青柏.青藏高原北部多年凍土退化過程中生態系統的變化特征.生態學報,2007,27(8):3294-3301.
郭正剛,王鎖民,張自和.硅對紫花苜蓿生物學特性的影響.生態學報,2006,26(10):3302-3307
郭正剛,吳青柏,牛富軍.人類工程活動對青藏高原北部多年凍土融化層及其環境的影響.應用生態學報,2006,17(11):2136-2140
郭正剛,劉慧霞,王彥榮.刈割對紫花苜蓿根系生長的影響.西北植物學報,2004,24(2):215-220
郭正剛,王根緒,沈禹穎,程國棟.青藏高原北部高海拔地區草地群落多樣性的研究.生態學報,2004,24(1):149-155
郭正剛,劉慧霞,王根緒,程國棟.人類工程對青藏高原草地群落β多樣性影響.生態學報,2004,24(2):383-385
郭正剛,程國棟,王根緒.青藏高原北部高海拔地區嵩草草甸植物多樣性分析.冰川凍土,2004,26(1):95-100
郭正剛,梁天剛,劉興元.新疆阿勒泰地區草地資源特征及其分類經營模式與策略.應用生態學報,2004,15(9):1594-1598
郭正剛,王鎖民,梁天剛,張自和.草地資源分類經營初談.草業學報,2004,13(1):1-6
郭正剛,梁天剛.新疆阿勒泰地區草地可持續管理的分析.西北植物學報,2004,24(7):1173-1178
郭正剛,高新華,梁天剛.甘南草地類型的生態經濟價值及分類經營.山地學報,2004,22(6):655-660
郭正剛,王鎖民,張自和.紫花苜蓿品種間根系發育過程的分析.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2003,9(5):367-371
郭正剛,張自和,王鎖民,田福平.不同紫花苜蓿品種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適應性的研究.草業學報,2003,12(4):45-50
郭正剛,劉慧霞,孫學剛,吳秉禮.白龍江上游地區森林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研究.植物生態學報,2003,27(3):388-395
郭正剛,吳秉禮,王鎖民,程國棟.白龍江上游地區森林植被恢復能力的分析.西北植物學報,2003,23(10):537-543
郭正剛,梁天剛,劉興元,張洪江.新疆阿勒泰地區草地植物群落多樣性的研究.西北植物學報,2003,23(10):1719-1724
郭正剛,程國棟,吳秉禮,等.甘肅白龍江林區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力的評價.應用生態學報,2003,14(9):1433~1438
郭正剛,張自和,侯扶江.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紫花苜蓿品種間根系發育能力的初步分析.應用生態學報,2002,13(8):1007-1012
郭正剛,張自和,高淑蘭.河西走廊綠洲區草畜間粗蛋白質和能量供求關系及其調控措施.草業學報,2002,11(3):22-28
郭正剛,張自和,侯扶江.河西走廊草地退化現狀及其可控因素和分類綜合治理.中國草地,2002,24(4):53-58
⑵專著
張自和,郭正剛.退耕還草與草地農業技術.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
郭正剛.兩西地區草地退化綜合治理戰略研究.劉長纓主編,“甘肅省“兩西”地區生態恢復與重建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第六專題.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
郭正剛.河西綠洲區草畜平衡及飼料輪供體系.任繼周主編,河西走廊山地-綠洲-荒漠復合系統及耦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六、國際交流
2001年,組織并參加了“中國新西蘭合作項目—參與式種草羊畜培訓班”,與來自新西蘭的專家進行了良好的合作。
2002年7月,參加了澳大利亞國際農業研究中心資助—阿得蕾德大學在中國蘭州舉辦的“英文論文寫作培訓班”,時間23天。
2003年7月,參加了在內蒙古舉行的“中國澳大利亞苜蓿合作項目雙邊工作會議”,和澳大利亞專家交流了苜蓿種植方面的經驗和技術。
2004年8月,接待了澳大利亞農村發展計劃項目組的所有成員,陪同成員組考察定西農村沼氣建設,小流域治理等內容。
2006年9月,接待了英國UniversityofSussex的Tim教授和UniversityofYork的Rrance博士。
2006年10月,接待了加拿大魁北克育種中心的Piea教授。
2007年9月,接待了英國土地利用研究所的SimonThirgood博士等人。
2008年4月-2009年3月,在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下,赴英國MacaulayLandUseResearchInstitute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專家為國際著名的生態學家SimonThirgood教授。
七、國內外學術兼職
中國生態學會會員,中國草學會會員。目前為《AustralianJournalofAgriculturalResearch》,《NewZealandJournalofAgriculturalResearch》,《生態學報》,《草地學報》,《應用生態學報》,《草業科學》等雜志的審稿人。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