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7-21 相關院校:蘭州大學
曾彥軍,1964年生,漢族,博士。
學習經歷
2011/05–2012/04,美國肯塔基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生物系,種子科學實驗室,訪問學者。
2006/09–2010/06,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博士,種子生理生態學。
2002/09–2005/06,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碩士,植物繁殖生態學。
工作經歷
2010/09–今, 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副教授;
2002/05–2010/08,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畜牧師,講師。
1985/01–2002/04,甘肅省草原生態研究所,技術員,研究實習員,畜牧師。
講授課程:種子市場與質量管理學,牧草種子學
主要研究成果介紹
√ 阿拉善干旱荒漠區不同植被類型土壤種子庫特征
為阿拉善高原上第一個系統性的針對不同植被類型進行的土壤種子庫研究。結果顯示,在海拔高度為1370~1750 m樣地間,天然草地土壤種子密度從326粒?m-2減少至76粒?m-2,呈隨海拔高度增加而減少的趨勢。海拔高度為1100m的典型荒漠區,土壤種子密度為56粒?m-2,沙漠區土壤種子密度僅為8粒?m-2。在沙漠區建立白沙蒿草地后,其土壤種子密度明顯增加,為沙漠區的17~29倍。土壤種子中共統計到31植物,分屬11科。其中,以一年生草本植物種子的比例最高,分別在天然草地、沙漠區和飛播白沙蒿樣地種子庫中占77%、100%和70%;多年生草本植物次之,分別占21%、0和16%;半灌木種子比例最低,分別占2%、0和14%,所有種子庫中未發現灌木的種子;在海拔高度為1100~1750 m樣地間,天然草地土壤種子庫的豐富度指數從1.49增至2.77,多樣性指數從0.697增至0.917,呈隨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趨勢。
√ 干旱荒漠區優勢種植物種子萌發生態適應性及對策
以我國阿拉善荒漠區優勢種植物紅砂、霸王、貓頭刺、唐古特白刺、西伯利亞白刺、駱駝蓬、沙蓬、白沙蒿、檸條、花棒等種子為研究對象,研究種子萌發對溫度、水分、光線、鹽堿、埋藏深度等環境因素的綜合響應特征,結合野外調查得出了如下2個有價值的科學結論:(1)限制水分條件下萌發緩慢、萌發率低是干旱沙漠區優勢種種子保證幼苗存活的萌發對策;(2)適應阿拉善高原干旱荒漠自然環境的種子萌發基本特征為,休眠并于“雨季”(7~8月)來臨時解除(或部分解除)休眠;限制水分條件下萌發率低以維持一定的土壤種子庫;變溫和高溫條件下發芽率高以便種子萌發與雨季同步。萌發耐鹽特性在植物穩定和地理分布中具有重要作用。
√ 白刺屬植物種子休眠類型及休眠破除方法
以具有重要生態和經濟價值的唐古特白刺和西伯利亞白刺種子為材料,研究了兩種白刺種子休眠特征及適宜的破除方法。得出兩種白刺種子休眠屬于生理休眠類型,休眠程度唐古特白刺比西伯利亞白刺為重。浸種是破除兩種白刺種子休眠的適宜方法。預冷、預熱促進唐古特種子萌發,預熱傷害西伯利亞種子生活力。
√ 白刺種子生活力的生物化學(四唑)測定方法和程序
白刺種子具有骨質果皮,給生活力評價造成困難。以唐古特白刺和西伯利亞白刺種子為材料,進行了白刺屬植物種子生活力的四唑測定方法研究。并在《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發表了白刺種子生活力生物化學(四唑染色)測定的適宜方法和程序。
√沙蓬種子生活力的生物化學(四唑)測定方法和程序優化
沙蓬種子具有特殊的休眠特性,以往發表的生活力測定方法不能科學地評價其生活力。通過預濕、染色前的特殊處理方法的研究,優化出沙蓬種子生活力的四唑測定方法研究。并在《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發表了白刺種子生活力生物化學(四唑染色)測定的適宜方法和程序。
√ 阿拉善荒漠草地的水分分配格局研究
1998-2002年,以內蒙古阿拉善霸王-小葉錦雞兒荒漠草地、不同過牧退化紅砂草地為研究對象,研究報道了阿拉善干旱荒漠草地典型退化樣地土壤-植物-大氣系統的水分分配基本格局,不同退化草地和主要植物種的水分利用效率。
主持與參加主要研究項目
主持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白刺屬植物種子萌發生態學研究》(0710RJZA013;
作為第1參加人完成《阿拉善干旱荒漠區沙漠化的生物過程與植被恢復重建機理》(973項目專題TG2000048704);
作為第1參加人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點項目阿拉善《干旱荒漠植被土壤-大氣-植被連續統”專題(39730104);
作為第1參加人完成甘肅省引智辦項目《干旱草地生態系統水分循環利用的研究》;
作為主要參加人完成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草種子活力下降機理的研究”等項目多項;
作為主要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瘋草內生真菌分生孢子水平傳播機理研究”( 31272496)。
學位論文
√ 放牧和封育對紅砂(Reaumuria soongorica)和無芒隱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種群繁殖的影響. 蘭州大學,2005(碩士學位論文;)
√ 干旱荒漠區幾種優勢植物種子萌發生態學研究. 蘭州大學,2010(博士學位論文);
以第一作者發表的主要學術論文
Zeng, Y.J., Qi, X.N., Li, Y.Z., Wang, Y.Q. and Wang, Y. R. Optimising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seeds of Agriophyllum squarrosum prior to staining in tetrazolium solution. Seed Sci. & Technol., 2014, 42, 300-306.
Zeng,Y.J., Wang, Y.R., Baskin, C.C., and Baskin, J.M. Testing seed germination responses to water and salinity stresses to gain insight on suitable microhabitats for restoration of cold desert shrubs [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14, 100-101: 89-92
Zeng, Y.J., Wang, Y.R., Zhang, J.M. Is reduced seed germination due to water limitation a special survival strategy used by xerophytes in arid dunes? [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10, 74 (4): 508-511
Zeng, Y.J. Wang, Y.R., Zhang, J. and Li, Z.B. Germination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and dormancy breaking treatments in Nitraria tangutorum Bobr. and Nitraria sibirica Pall [J].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38(3): 537-550
Zeng, Y.J. and Wang, R.Y. Methods of topographical tetrazolium testing for seed viability of Nitraria tangutorum Bobr. and N. sibirica Pall [J].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37(3): 691-698
Zeng Y.J, Wang Y.R. Responses of vegetative propag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to grazing and fenced non-grazing [A]. Multifunctional grasslands in a Changing World, 2008, 1: 530.
曾彥軍,王彥榮,保平,塔拉騰,蘇勒德. 幾種生態因子對紅砂和霸王種子萌發與幼苗生長的影響. 草業學報. 2005,14(5):24-31.
曾彥軍,王彥榮,莊光輝,楊宗山. 紅砂和霸王種子萌發對干旱與播深條件的響應. 生態學報. 2004,24(8):1629-1634.
曾彥軍,王彥榮 ,南志標,衛東,陳善科,李保爾. 阿拉善干旱荒漠區不同植被類型土壤種子庫的研究. 應用生態學報.2003,14(9):1457-1463.
曾彥軍,王彥榮,薩仁, 田雪梅. 幾種旱生灌木種子萌發對干旱脅迫的影響. 應用生態學報. 2002,13(8):953-956.
曾彥軍,王彥榮,張寶林,李保爾. 紅砂和貓頭刺種子萌發生態適應性的研究.草業學報. 2000,9(3):36-42.
曾彥軍,王彥榮,張寶林,莊光輝. 紅砂種群繁殖特性的研究. 草業學報. 2002,11(2):66-71.
參編著作與標準
《干旱荒漠區受損生態系統的恢復重建與可持續發展》(周志宇,朱宗元,劉鐘齡等著),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草業大辭典》(任繼周 主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國家標準《牧草種子檢驗規程 檢驗報告》BG/T 2930.11-2008,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沙漠化的生物過程及退化植被的恢復機理》(趙哈林,趙學勇,張銅會,周瑞蓮等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國家標準《牧草種子檢驗規程 扦樣》BG/T 2930.1-2001.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
國家標準《牧草種子檢驗規程 發芽實驗》BG/T 2930. 4-2001.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
國家標準《牧草種子檢驗規程 重量測定》BG/T 2930. 9-2001.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
國家標準《牧草種子檢驗規程 包衣種子測定》BG/T 2930. 10-2001.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
國家標準《牧草種子檢驗規程 檢驗報告》BG/T 2930.11-2001.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
國際會議
2014.9.15-19, 參加第十一屆國際種子科學大會(The 11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eed Science (ISSS)),提交了學術論文。
2013.6.22-26, 參加第四屆國際種子生態學大會(Seed Ecology IV Conference)。
2008.6.29-7.5, 參加第十一屆草原大會暨第八屆國際草地大會,提交了學術論文。
2002.8.13-19, 參加第八屆國際生態學大會,作了專題會議研究報告。
獲獎情況
2003年獲首屆草業科學王棟獎學金(SGS03008);
2002年獲中國地理學會沙漠分會中國沙漠編委會頒發的年度《中國沙漠》優秀論文一等獎。
1997年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1997-00861-08);
1992年或甘肅省畜牧廳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92093-07-09);
1992年獲甘肅省畜牧廳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91072-06);
* 730020,蘭州市城關區嘉峪關西路768號; Email:zengyj@lzu.edu.cn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