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7-22 相關院校:蘭州大學
學習經歷
1995.6,畢業于蘭州大學生物系生物化學與微生物學。
2001.9-2004.6,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碩士學位。
2008.9-2012.12,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攻讀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95年6月至今,蘭州大學生物學動物學教研室(現為生命科學學院動物學研究所)
教學及指導研究生情況
本科教學:
動物生物學實驗 (全院一年級學生)
生物學綜合野外實習 (生物科學班、生物科學基地班、生態學班)
基礎生物學實驗 (全校選修)
發表論文及專著
代表性科研論文
2015年:
26.Bei An,Lixun Zhang*,Naifa Liu*,Yin Wang. Refugia persistence of Qinghai-Tibetan plateau by the cold-tolerant bird Tetraogallus tibetanus(Galliformes:Phasianidae).Plos One,March 30,2015.DOI:1371/jourmal.pone.0121118
2014年:
25.張立勛,舒美林,安蓓,索義拉,色擁軍,達布西力特,楊曉君*.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黑頸鶴的種群數量與分布,動物學研究,2014,35(S1):-123
24.郝媛媛,孫國鈞,張立勛*,龔雪平,許莎莎,劉慧明,張芬. 黑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多樣性研究,湖泊科學,2014,第4期 26(1):121-130
2013年:
23.Lixun ZhangBei AnNiclas Backstrom Naifa Liu*Phylogeography-Based Delimitation of Subspecies Boundaries in the Common Pheasant (Phasianus colchicus). 2013 Biochem Genet (doi:10.1007/s10528-013-9626-5)
22.馮虎元;牛炳韜;張立勛;孫國鈞;蒲訓;徐世健;包新康;高嵐 生物學野外實習中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以蘭州大學生物學野外實習為例。高等理科教育,03期,pp95-98,2013/6/20。
2012年:
21.Luzhang Ruan,Huaxing Luo,Naifa Liu,Lixun Zhang,Longying Wen. Ecological Genetics of Himalayan Snowcock (Tetaogallus himalayensi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dvances in Intelligent and Soft Computing 2012,Volume 134, pp 501-505 DOI 10.1007/978-3-642-27537-1_62
20.馮虎元,張立勛,蘭州大學生物學野外實習,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2012,2(2):58-59.
2011年:
19.許莎莎,孫國鈞,劉慧明,龔雪平,郝媛媛,張立勛*,黑河河岸植被與環境因子間的相互作用, 生態學報, 2011, 31(9):2421-2429
2010年:
18.Ruan Luzhang; An Bei; Backstrom, Niclas; Luo Huaxing; Wen Longying; Zhang Lixun; Liu Naifa Phylogeographic structure and gene flow of Himalayan snowcock (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ANIMAL BIOLOGY, 60(4),pp449-465, 2010.
2009年:
17.阮祿章;文隴英;張立勛;劉迺發雪雞屬分類地位探討。動物分類學報,01期,pp73-78,2009/1/15。
16.Bei An, Lixun Zhang, Stephen Browne, Naifa Liu, Luzhang Ruan, Sen Song. Phylogeography of Tibetan snowcock (Tetraogallus tibetanus) i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9,(50):526–533
15.Zuhao Huang,Naifa Liu,Yian Xiao,Yalin Cheng,Wenfeng Mei,Longying Wen,Lixun Zhang,Xiaoping Yu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four endemic genera of the Phasianidae in China based on mitochondrial DNA control-region genes.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9, Volume 53, Issue 2, 378–383
2008年:
14.Zuhao Huang, Naifa Liu, Lixun Zhang, Yi’an Xiao,Jin Long. Mitochondrial DNA Diversification and Phylogeny among Subspecies of Chukar Partridge (Alectoris chukar ), Phasianidae. GENES & GENOMICS. 2008,30(3):181-190(SCI)
13.張迎梅,包新康,張立勛,黃德軍.動物生物學實驗改革與創新性人才培養. 高等理科教育2008,第二期
12.張姣,劉廼發,黃族豪,張立勛. 甘肅安西極旱荒漠自然保護區獸類區系研究. 四川動物2008,27(2):253-265
2007年:
11.包新康, 張立勛, 劉迺發, 宋森,趙偉. 大、小蘇干湖濕地鳥類多樣性季節變化. 動物學雜志 2007 ,42(6) :131~135
2006年:
10.Ruan L.Z., Zhang LX, Sun QW and Liu NF*. Genetic structure of Himalayan snowcock (Teraogallus himalayensis) populations in China. Biochemical Genetic 44(9/10) , 2006年, 463-469頁(SCI).
9.黃族豪,龍進,張立勛,劉重斌,劉乃發,從線粒體DNA控制區基因探討紅腹錦雞和白腹錦雞的分類關系。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0):91-94。
2005年:
8.Ruan LZ, Zhang LX, Liu NF*, Huang ZH, Ma ML and Xu KR. Distribution and population status of the wild bactrian camel (Camelus bactrianus ferus) in Gansu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Camel Practice and Research.12(1), 2005, 59-63頁(SCI).
7.Ruan LZ, Zhang LX, Wen LY, Sun QW, Liu NF*. Phylogeny and molecular evolution of Tetraogallus on China. Biochenical Ginetics 43(9/10), 2005年, 507-514(SCI).
6.張立勛,阮祿章,安蓓,劉迺發*西藏雪雞青海亞種的種群遺傳結構和地理變異. 2005年,動物學報51(6):1044-1049.
5.張立勛,周天林,劉乃發. 甘肅省10種鳥類新紀錄[J]. 2005年,蘭州大學學報 42(3):57-59
4.文隴英,張立勛,劉迺發*. 以mtDNA細胞色素b基因探討斑翅山鶉的分類地位. 2005年,動物學報26(1):69-75.
3.黃族豪,劉迺發*,張立勛,張旭 2005. 兩種錦雞線粒體控制區基因序列分析機器分類討論.中國鳥類學研究231-236.
2.黃族豪,劉迺發*,張立勛,龍進,劉重斌. 甘肅鹽池灣自然保護區有蹄類動物資源變化.經濟動物學報94(4),2005年,246-248.
2002年:
1.侯鵬;衛明;張立勛;劉迺發 大石雞邊緣種群的遺傳結構.動物學報,03期,pp 333-338,2002/6/15。
編寫專著
1.《敦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年 編者
2.《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蘭州大學出版社,2010年,副主編
3.《生物學綜合野外實習指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編者
4.《青藏高原鳥類分類與分布》,科學出版社,2013年,編者
5.《甘肅脊椎動物檢索表》,蘭州大學出版社,2014年,主編
6.《河西走廊常見脊椎動物圖冊》,蘭州大學出版社,2014年,主編
研究方向
1.動物分子生態遺傳學
以我國青藏高原特有鳥類(雪雞屬)為研究對象,研究種群對生存環境的適應以及對環境改變所作出反應的遺傳機理。研究內容包括:遺傳變異和環境變異。通過形態變異,譜系變異和DNA指紋變異等方法揭示遺傳變異規律;在種群抽樣調查的基礎上,對種群中基因的頻率和由于不同交配類型所造成的各種基因型在數量上的分布進行分析。主要通過靜態的和動態的兩種研究方法,其中靜態的方法研究主要針對種群在同樣生態條件下不同基因型所發生的遺傳變化,或是種群中相同的基因型個體在不同生態條件下所發生的遺傳變化。動態的方法研究是探討種群的遺傳結構和生態環境兩方面都發生改變的情況下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反應。
2.鳥類表型遺傳與進化生態學
鳥類常常表現出在形態上可預測的地理變異模式,既反應鳥類對生態環境的適應,也表現出可遺傳的穩定性。我們采用形態學、生態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等多學科交叉研究方法,以鳥類羽色表型變異的生態適應和遺傳調控為研究主線,探討鳥類表型差異與棲息地空間異質性之間的關系以及表型差異的分子基礎和遺傳機制;揭示鳥類表型差異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在大進化和小進化尺度下,自然選擇和適應進化的權衡和互作機理。
3.動物保護生物學:
生命的兩大基本特征是其延續性與多樣性。延續性指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具有自我復制、繁衍再生的能力;生物多樣性指生命形式的遺傳因素、物種以及它們之間和它們與環境條件間相互作用的多樣性,包含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方面內容。以高山有蹄類和濕地鳥類為研究對象,探討遺傳多樣性與種群生存力,生境破碎與種群生存力,以及種群結構與種群生存力的關系。同時揭示全球氣候變化、人類社會發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探討物種多樣性的時空變化理論。
項目成果
科研項目
甘肅省林業廳能力建設專題項目“甘肅民勤石羊河濕地公園動物多樣性監測與評估”,2015-216,項目主持
GGF(Global Greengrants Fund)“黑頸鶴繁殖種群保育與保護區生態旅游模式探索”,2013-2014,項目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藏雪雞地理種群羽色表型變異與適應進化的生態遺傳學研究”(31372195), 2014-2017,項目主持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遺傳資源與進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黑頸鶴繁殖生態、種群遷徙路線衛星跟蹤研究”, 2013-2015,項目主持
全國生物多樣性監測(甘肅省6個監測點)項目(環保部南京環科所),2011-2021,項目主持
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野生動物調查項目,2011-2013,項目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中國雉雞遺傳與表型多樣性研究”,2012-2014,重要參與者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尕海濕地展廳項目,2009-2010,項目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我國雪雞屬鳥類的分子系統地理學研究”,2002-2004,重要參與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我國高山鶉類比較分子系統地理學研究”,2006-2009,參與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我國兩種石雞漸滲雜交研究”,2004-2006,參與者
科技部技術平臺項目“動物標本標準化整理、整合”,2005-2010,重要合作者
教育部基礎建設平臺項目“生物教學標本資源建設”,2006-2010,重要合作者
項目鑒定成果
“野生暗腹雪雞生態研究”,甘肅省科學技術廳。甘科鑒字2006第078號,成果登記號:2006y0077
“東大山自然保護區巖羊種群的調查與監測”,甘肅省科學技術廳,甘科鑒字2008第564號,成果登記號:2008y0569. 2008年12月
榮譽、獲獎
2005年獲得甘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5年獲得蘭州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05年獲得首屆鳥類學研究生“翠鳥論壇”優秀報告銀翠鳥獎
2007年獲得蘭州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08年獲得甘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8年獲得甘肅省科學技術協會頒發的甘肅省科普工作先進個人
2008年度獲得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2012年度獲得蘭州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2013年度獲得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