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7-25 相關院校:蘭州大學
李吉均的個人介紹:
姓 名 |
李吉均 |
||
---|---|---|---|
性 別 |
男 |
||
最高學歷 |
|||
最高學位 |
|||
職 務 |
蘭州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主編、西部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
||
職 稱 |
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 |
||
聯系方式 |
|||
所在部門 |
|||
研究方向 |
自然地理與環境變化 |
||
學習經歷 |
1933年9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彭州市(彭縣)。1956年畢業于南京大學地理系。1956-1958年在蘭州大學讀研究生后留校工作至今。1962-1963年在北京大學地理系進修。1984-1985年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和加州大學訪問工作。1991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
工作經歷 |
1958年在蘭州大學讀研究生后留校工作至今。 |
||
主講課程 |
|||
學術組織兼職 |
兼任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西部資源環境科學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教育部西部資源環境網上合作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等多項。曾任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屆甘肅省人大常委、政協委員、蘭州大學地理系系主任、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地理學科評議組組長、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理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國際第四紀聯合會亞洲冰川組主任等。 |
||
研究成果 |
李吉均院士長期從事我國西部地區的自然環境研究和教學工作,特別是有區域特色的青藏高原冰川、凍土、地貌演化、高原隆升及其對我國自然環境形成的影響研究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對我國干旱環境的形成演化有獨到見解。他的主要學術成就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1)、在國內外首次系統全面提出了青藏高原的上升階段、幅度和形式問題。1979年即指出高原第四紀期間整體斷塊加速上升了3500-4000m,在學術界產生重大影響。近年又指出青藏高原分別在距今360、240、160萬年前發生強烈運動。認為約240萬年前,高原海拔超過2000m,導致了現代意義的東亞季風,黃河中游地區大量堆積黃土,形成著名的黃土高原。指出黃河是青藏高原隆起的產物。隨著高原間歇上升,黃河產生溯源侵蝕和相應下切;指出蘭州段黃河和金沙江都是在距今160萬年后貫通的,形成于1.6、1.5、1.2、0.6、0.15百萬年前的黃河上游多級階地是高原隆起階段性的反映。黃河蘭州以上各段的年齡逐漸變新,分別與蘭州的特定階地對應。與施雅風先生主編《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與環境變化》。(2)、對西藏現代和第四紀冰川進行了系統研究,特別對季風海洋性冰川有新見解,主編《西藏冰川》、《橫斷山冰川》。首次指出廬山存在大量濕熱地貌遺跡和部分寒凍與泥石流地貌系統,替代冰川成因解釋,大體澄清了困惑中國地學界半個世紀的古冰川之爭。(3)、研究蘭州地區黃土地層,并把黃土與青藏高原隆起聯系起來。指出蘭州黃土比洛川黃土年輕許多,沉積速率是洛川黃土的4-5倍。首次將臨夏北塬黃土記錄與南極冰芯氧同位素曲線進行對比,重建了與冰芯記錄相比擬的15萬年來的環境變遷。提出了“季風三角”的概念,闡明了第四紀時期中國北方存在著兩種環境變遷的模式,即季風區模式與西風區模式,對我國北方第四紀環境變遷的研究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近年來,致力于研究干旱環境的形成與演化,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 |
||
獲得榮譽 |
|||
在研項目 |
|||
發表論文 |
1. Li JJ; Xie SY; Kuang MS .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the Yangtze Gorges and the time of their formation. GEOMORPHOLOGY 2001, 41(2-3):125-135 |
||
出版著作 |
1. 李吉均。高原隆升與第四紀冰川研究,2004,科學出版社,北京 4.李吉均主編。橫斷山冰川?茖W出版社,1996 |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