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22 ChinaKaoyan.com Network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2018245號
分類:導師信息 來源:中國考研網 2015-07-26 相關院校:蘭州大學
姓 名
|
張東菊
|
性 別
|
女
|
|
最高學歷
|
研究生
|
最高學位
|
博士
|
|
職務
|
無
|
|||
職 稱
|
講師
|
|||
聯系方式
|
甘肅省蘭州市天水南路222號蘭州大學
|
|||
所在部門
|
資源環境學院
|
|||
研究方向
|
環境考古學;舊石器考古學
|
|||
學習經歷
|
2000.09-2004.07,山東大學,考古學專業,學士;
2004.09-2010.12,蘭州大學,自然地理學專業,博士;
2008.01-2009.09,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人類學系,訪問學者;
2009.10-2010.03,德國德意志日耳曼中心博物館(RGZM),舊石器考古研究所,訪問學者。
|
|||
工作經歷
|
2011.01-至今,蘭州大學,講師,環境考古方向。
|
|||
主講課程
|
環境考古學;全球變化;專業英語
|
|||
學術兼職
|
中國考古學會舊石器專業委員會委員
|
|||
研究成果
|
1、 通過對隴西黃土高原東部地區進行小范圍集中的考古學調查,發現大批舊石器時代遺址(地點),大大推動了甘肅省舊石器時代考古學研究。通過對遺址的地層考察、測年、環境測試和石制品分析,重建了該區域晚更新世環境變化和古人類活動歷史,并探討了古人類對環境的行為適應過程。
2、 通過對民勤盆地的考古調查,發現若干細石器遺址,測年結果及石制品分析顯示,民勤盆地的古人類活動始于全新世早期,古人類的空間分布和石制品制作技術與民勤盆地的古河湖環境有密切聯系。
|
|||
獲得榮譽
|
無。
|
|||
在研項目
|
1. 晚更新世-早全新世古人類向青藏高原東北部擴散過程的研究(自由探索面上項目,2014-2015,批準號:lzujbky-2014-121),主持。
2. 基于排放基準線的我國居民家庭碳排放需求(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2014-2017,批準號,主持人:曲建升)參與。
3. 末次冰期古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策略研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項目,2012-2014,批準號41101087),主持。
4. 甘肅大地灣遺址細石器文化來源研究(自由探索面上項目,2011-2013,批準號:lzujbky-2012-131),主持。
5. GIS支持下的魯東南沿海地區聚落考古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12-2015,批準號12CKG010,主持人:惠夕平),參與。
6. 黃土高原西部地區末次冰期時人類生存的氣候與環境背景(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2012-2016,批準號41171168,主持人:黃小忠),參與。
7. 青藏高原東北部達連海末次冰消期以來的植被和環境變化研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項目,2012-2015,批準號41102112,主持人:程波),參與。
8. 河湟谷地齊家文化時期前后的人地關系演變過程與機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項目,2007-2009,批準號:40601094,主持人:董廣輝),參與。
|
|||
發表論文
|
2. Zhang DJ, Chen FH, Bettinger RL, Barton L, Ji DX, Morgan C, Wang H, Cheng XZ, Dong GH, Guiderson TP, Zhao H. 2010. Archaeological records of Dadiwan in the past 60 ka and the origin of millet agricultur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5 (16): 1636-1642.(英文版)
3. Elston R, Dong GH, Zhang DJ, 2011. Late Pleistocene intensification technologies in Northern Chin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42: 401-405. 4. Morgan C, Barton L, Bettinger R, Chen FH, Zhang DJ. 2011. Glacial Cycles and Palaeolithic Adaptive Variability on China’s Western Loess Plateaux. Antiquity. 85:369-379. 5. Bettinger RL, Barton L, Morgan C, Chen FH, Wang H, Guilderson TP, Ji DX, Zhang DJ. 2010. The Transition to Agriculture at Dadiwa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 Anthropology, 51 (5): 703-714.
中文:
1. 張東菊,陳發虎. 中國北方地區舊石器時代環境考古學研究進展.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13,33(4): 55-66.
2. 張東菊, 陳發虎, 吉篤學, Barton L, Brantingham P, 王輝. 2011. 甘肅蘇苗塬頭地點石制品特征與古環境分析. 人類學學報. 30(3):289-298.
3. 張東菊, 陳發虎, Bettinger RL, Barton, L, 吉篤學, Morgan, C, 王輝, 程曉鐘, 董廣輝, Guilderson T P, 趙暉. 2010. 甘肅大地灣遺址距今6萬年來的考古記錄與旱作農業起源. 科學通報, 55 (10): 887-894.(中文版)
4. 李鋒,陳福友,王 輝,劉德成,王 山,張東菊,李 罡,張曉凌,高 星, 2012. 甘肅省徐家城舊石器遺址發掘簡報. 人類學學報, 31(3): 209-227.
5. 李鋒, 陳福友, 高星, 劉德成, 張東菊, 王山. 2011. 甘肅省水洛河、清水河流域2009年舊石器考古調查. 人類學學報, 30(2): 137-148.
6. 吉篤學, 陳發虎, Bettinger R L, Elston R G, 耿志強, Barton L, 王輝, 安成邦, 張東菊. 2005. 末次盛冰期環境惡化對中國北方舊石器文化的影響. 人類學學報, 24 (4): 270-282.
|
掃碼關注
考研信息一網打盡